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2016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國旗下講話

演講稿2.44W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國旗下講話,歡迎大家參考!
 

【1】八月十五中秋節國旗下講話

同學們,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了。一想到皓月當空的美景,一想到閤家團圓的時刻,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心中充滿了幸福的期待?

農曆八月十五正逢秋天的正中,所以本稱爲“中秋”。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詩情畫意的一個。關於這一天,流傳着“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的傳說故事。在這一天,人們既能品嚐到月餅等美味食物,還能接收到各種溫暖的節日祝福。

每當皎潔的明月懸掛於中秋的碧空,有多少情感在此時波瀾起伏,有多少思緒翻涌翩躚?無論身處地球上多麼偏遠的角落,只要聽到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華夏兒女的心頭都會盪漾起濃濃暖意。

中秋之夜,人月兩團圓。可是,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仍有很多小夥伴不能和父母團聚,比如全國2000萬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人仍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比如交通警察、建築工人。中秋之際,讓我們爲他們送去一個特殊的“月餅”——“成分”是“100%純關心”、“配料”是“甜蜜+快樂+開心+寬容+忠誠=幸福”、“保質期”是“一輩子”、“儲存方法”是“珍惜”。希望這個特殊的“月餅”能承載我們無限的祝福飛到他們身邊,讓他們的中秋之夜充滿溫暖。

【2】八月十五中秋節國旗下講話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秋高氣爽的九月份快要過去了,但是中秋節纔剛剛來到我們身邊!每次中秋節到來之時,那預示着團圓的氛圍,溫馨的家庭溫暖瞬間就能俘獲人們的心靈,有什麼比家更能夠讓人嚮往的嗎,中秋節我們慶祝的不是節日,而是那濃濃的團圓親情。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節,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節快樂!

【3】八月十五中秋節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