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7篇

演講稿8.74K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醫師節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7篇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1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1995年畢業於xx衛校,在xx市人民醫院工作至今。上學時,我並不是一個好學生,我帶着對護士的偏見讀完了衛校,剛參加工作時,xx對這份職業滿懷熱忱,抱着邊走邊看的態度,我開始上班了。但工作後經歷的事情,xx改變了我。

1998年的一天,120急救送來一位78歲的肺炎合併膿胸患者,當時患者呼吸極度困難,神智不清,大夫立即給氣管插管,並行牀頭胸腔閉式引流。因爲當時患者身邊只有一個72歲的老伴陪着,加之患者精神恍惚、煩躁,我們幾個護士便留在牀邊陪護。突然,患者劇烈咳嗽,腥臭的膿痰透過氣管插管噴的到處都是。看到被子、牀頭以及我們白大褂上的朵朵膿痰,我一陣噁心,可當我回頭,卻看到護士長的額頭上也被噴上了痰液,她卻像什麼也不知道,正專心爲患者擦拭臉上的污漬。還有一個護士正在爲患者擦拭着衣服、被子上的膿痰,我趕緊拿出紙幫着擦起來,老奶奶站在一旁靜靜的看着我們做着這一切。第二天查房時,患者已經清醒,他歉疚的說:“昨天對不起…你們的衣服…讓我老伴兒給洗洗…”護士長微笑着說:“您就像我們的爸爸,哪兒有孩子這麼大了還讓爸爸媽媽洗衣服的道理”。老人眼睛溼潤了,說了句“真是好閨女……”便哽噎了。這一刻,我感受到了親情和溫暖,感受到了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援。

當我看到我的同事們不顧一切緊張xx搶救病人時,當我看到我的姐妹們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加班時,當我看到患者的病痛得以救治而面帶微笑時,我的靈魂被深深的打動了。我越來越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爲護理事業而努力奮鬥,讓更多的患者感受到溫暖。當然,實踐諾言的道路上也充滿着艱辛與無奈。

xx年的一天,我因爲2歲多的孩子發燒輸液,下班後陪在值班室。液體輸完已是晚上10點多,我正準備抱着孩子回家,這時科裏來了一個急性胃穿孔患者,緊接着120又送來兩個刀傷患者。小夜班護士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我二話沒說,把孩子放在值班室,說了句"乖乖在這裏等媽媽,媽媽一會兒就回來",然後就鎖上了值班室的門,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等我幫忙幹完這一切已是凌晨一點四十分,這時我才記起值班室的孩子。推開門,孩子趴在水泥地上睡着了,地上流了一灘口水,孩子的臉上掛滿了淚痕。一陣愧疚和心疼涌上心頭,我在心裏默默地說"對不起孩子,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每當節假日別人家都在團聚,而我們只能對父母子女說聲抱歉,面對父母責怪卻又心疼的眼神,面對孩子滿懷希望又失望的目光,我只能說抱歉。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每個護理姐妹都遇到過,但我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不能時刻陪在父母子女身邊,在生命面前,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們需要理解,需要信任,需要支援。

xx年的一天下午,外科收住了一位46歲男性車禍患者。當時患者滿臉是血,呼吸困難,左下肢明顯畸形,患者不停的喊着"大夫…救我…我不行了…”,經醫生診斷該患者爲"血氣胸"、"腦挫裂傷”、”左下肢股骨骨折”。我們立即手術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後吸氧,心電監護,每30分鐘觀察瞳孔一次。很快,患者的呼吸困難就有所改善,家屬們非常高興,對我們連聲道謝。可到了第二天下午,患者解大便後突然神志不清,雙側瞳孔不等大。我們趕緊邊通知大夫,邊疏散家屬,準備搶救。可這時候,家屬說什麼也不出去,怎麼解釋都不配合我們的搶救工作,他們甚至問是不是沒送我們紅包,我們故意不好好救治病人,還讓趕緊用最好的藥讓病人甦醒過來,並揚言如果病人死了就是我們殺害的,要我們償命……等等。整個病房、樓道充滿着謾罵聲、誹謗聲和女人的哭聲,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正常的搶救工作無法進行。無奈,我們找來醫院保衛科,才把情緒失控的家屬穩住,爲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經過及時搶救,患者終於轉危爲安,兩天後,患者清醒過來。整個搶救過程中,無論家屬怎麼罵,我們的大夫和護士沒有一個人辯解,搶救工作一直緊張有序地進行着。等到搶救工作結束,病人生命體徵平穩時,我們才深深地呼了口氣,看到我們如此辛苦,家屬才知道他們是無理取鬧,出院時給我們送來了錦旗,以表歉意。

爲了患者,爲了生命,我們的護理姐妹誰都不去計較個人得失,都在爲護理事業默默奉獻着。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踐行着“關愛生命,救死扶傷”的南丁格爾精神。在門診,每每遇到長長的隊伍,我們是心急如焚。爲了能儘快給患者抽血治療,我們常常四五個小時重複一個動作,到下班時才覺得自己累得直不起腰,嗓子幹得快要冒煙,膀胱被憋得幾近麻木……這就是我們護士,像一棵棵小草,無名,渺小,但我們也有崇高的信念,也有不移的人生座標。這就是我們護士的工作,沒有驚心動魄的豪言壯語,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

二十年的護理生涯,儘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知道我要做的事還很多,護理工作未來的道路任重而道遠。的確,今天的護理,已不再是“打針、發藥”的概念,它已從具體的幫助到精神的依託、心理的關愛到人文的撫慰、簡單疾病護理到高層次整體護理。白衣天使是健康的使者,是愛心、知識和技術的化身,生命在我們手中延續!如果把醫療事業比作要建的大廈,醫生就是工程師繪製了藍圖,而護士便是施工者,有了他們才使大廈完好建成。我將繼續努力,不斷進取,以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服務態度,嫺熟的技術水平爲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做守護患者生命的天使。更重要的是,我要把護理前輩,護理姐妹們這份愛心,這份感動一直傳遞下去,讓南丁格爾的燈永遠照亮患者的心。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xx,今天我的題目是《疾控的生活豐富多彩》。

在每一天的日子裏,工作也許就是爲了生活的一日三餐;在每一年的歲月裏,工作也許就是每天朝起暮歸、忙忙碌碌的奔波;在一輩子的光陰裏,工作也許就是用一顆勇敢的心去直面現實的生活。

父親是一位衛生工作者,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都認爲疾控的工作很氣派,甚至有些偉大,因爲父親曾經介紹疾控的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這是多麼神氣的工作,這些我都驕傲地告訴了我的小夥伴們。等我稍微懂事之後,讀了作家池莉發表的小說《霍亂之亂》,看到他對防疫工作人員這樣的描述,“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燒炭的,一問是防疫站的”。戲謔的筆調有點冷、有點黑,讓我酸楚了好一陣子,不甘心了好一陣子,我特想弄明白防疫工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會有這麼反差懸殊的評價。

時間過的很快,快的讓生活中好多事情的發生沒有一點預兆和跡象,選專業、填志願、大學畢業,直到我正式成爲xx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的時候,還沒有做好一絲絲的心理準備。

上班後,單位的老同志,經常會講那些年的疾控往事,他說,當時的村醫最大的願望是擁有一個醫生箱,防疫專幹最豪華的設備是冰箱,那時候進村入戶全靠步行,爲了防止被野狗咬,每個工作人員左手拿入戶資料,右手還要拿根木棒。講述的最輝煌的故事一般都計劃免疫3個85%,據說那轟轟烈烈的架式像是一場戰役,戰役前,醫院住院病人大都是傳染病人,戰役後,慢慢減少了。

疾控,和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和每個家庭的幸福緊密相連!在重大疫情出現的時候,我們身邊經常發生這樣的一幕幕:當人們進入夢鄉時,疾控人卻奔波在通往突發疫情的泥濘小路上;當人們在工作閒暇,享受天倫之樂時,健康衛士們卻還在實驗室加班至深夜;多少次,在疫情發生時,應急隊員都第一時間服從安排,奔赴現場,疫情就是命令,災難就是號角,這真的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種自然災害、新型傳染病的爆發、流行......這一切的一切,使我們的工作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在人們誠惶誠恐、避而遠之的時候,我們疾控人卻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臨危不懼,衝鋒陷陣,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在老同志經常的絮叨中,我彷彿變成了一個老疾控人,做每一項疾控工作的時候都能看到疾控前輩的身影。正是在這樣的團隊裏,正是在這些經歷了一次次疫情洗禮的同事們身邊,讓我突然感覺到,我面對的不再是繁雜的數據和枯燥的報表,不再是望而生畏的疫點和冷冰冰的實驗室,那分明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雙雙真誠的眼睛,和一張張和藹可親的臉龐!現在,我不管在什麼崗位,感覺都是那麼真,那麼實!

做羣衆滿意的疾控衛士,我們一直在路上,這條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就讓我們帶着"全民健康"的永恆信念,一路前行,把健康守望,把生命呵護,在疾病預防控制的工作崗位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中國夢”最能喚醒理想,“全民健康”最能打動人心!

相對於抗擊重大疫情的轟轟烈烈,疾控工作更多的是平淡中的奉獻!我們用肩負的使命強化着疾控的內涵,用特有的方式詮釋着讓羣衆滿意的疾控作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呵護健康從一點一滴做起。日常工作中,我們每天要接待幾十條的電話、現場諮詢......"您好,預防接種請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狂犬疫苗請去xx區人民醫院"...."抱歉,目前咱們省暫時還沒有宮勁癌疫苗"..."公共場所的健康體檢請每天早上空腹來我們的體檢大廳"......每天重複着同樣的話語,只希望透過一個電話就可以將諮詢者的疑問講的明明白白。當然,時常還會有他們的抱怨和不理解充斥在耳旁,但是爲了心中的這份責任,我們把各種委屈嚥下,仍然耐心地講解着各種疾控知識……羣衆在心中,我們用真誠和奉獻架起心靈的橋樑;讓羣衆滿意,我們用行動來證明"一切爲了人民健康"。

志士惜日短,奮鬥路正長。各位同仁,儘管我們是平凡疾控人,是普通的勞動者,但我們擁有數千年的優秀民族文化、擁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我們的疾控工作定能更創輝煌!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3

有一種職業,叫白衣衛士;有一種責任,叫救死扶傷;有一種精神,叫仁心仁術;有一種人生,叫一路前行,義無反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xxx,是一名普通的急診科醫生,能夠站在這裏發表演講,心情十分激動,也感到無比榮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這就是我們急診人》

有這麼一個地方,寒冷與溫暖交織,無奈與希望同在。又是生命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有時死神卻悄然降臨。重生的笑語,絕望的哭泣,衝動於嚴謹,溝通與隔膜,幾乎所有的情感狀態都在此碰撞。這裏就是急診,一個充滿悲歡離合的地方。

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麼急診科就是這個戰場最激烈的前沿,急診科的醫護們就是那些衝鋒陷陣的勇士。科室永遠是喧囂的,步履永遠是匆忙的,我們苦在其中,樂在其中,憑藉着對生命無限的敬畏和尊重,許多人把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人生時光都獻給了這個與死神較量的競技。我們的工作中除了承受繁重的搶救任務,還要承受每天真是上演的室內情景劇——人間的喜怒哀樂,人間的生離死別。

有人說,這裏的工作最髒,不是接車禍,就是接外傷。是的,這就是急診;有人說,這裏的工作最累,吃飯沒定點,困了不能睡。是的,這就是急診;還有人說,這裏的工作沒有四季,面對生命,初夏秋冬都要堅守陣地,是的,這就是我們急診。多少個垂危的病人從這裏走出去我們沒有計算過,但我們唯一記得的是病人走時那眉宇間綻放的笑顏。對於急診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贏得了時間,就等於贏得了一分生的希望。

這就是我們的急診人,把苦、累、怨留給自己,將樂、安、康送給病人。記得那是去年一個寒冷的夜裏,一名80多歲的老人孤身來到急診科就診,老人呼吸困難,口脣發紺,病情危急,但是他沒有家屬在身邊。當時我想都沒想,以患者爲第一,開通綠色通道,立刻積極救治給予對症治療。搶救了2個多小時,老人終於轉危爲安,問老人有沒有家人,老人說他是五保戶,沒有家人。看着老人苦澀的面容,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想到老人肯定餓了,給他買了牛奶和麪包,這時纔想到自己還沒吃晚飯。在我們一夜的精心照顧下,老人的症狀緩解了,精神也好多了。第二天早晨,老人將身上僅有的一百多元錢拿了出來,要交醫藥費,我將情況反映給了主任,考慮到老人的情況,給予了適當的減免,老人含着熱淚感謝我們。淡薄寧靜無怨無悔,以救死扶傷爲己任,用真心,愛心,同情心呵護每一位患者,這就是我們的責任,當患者治癒出院和我們告別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開心。

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曾用一段精練的語言概括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他說: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爲病家謀利益之信條,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有時候我總在想,我怎麼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有時候我不禁捫心自問:我如何盡到了一名醫務人員的責任?答案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

假如我是病人,當我身心憔悴的走進醫院的時候,我希望迎接我的是一張張親切、和藹的面容以及循循善誘、耐心解答、耐心檢查的醫務人員,能讓我放心、安心,有信心地將自己託付。我希望醫生能平等地與我交流,同情我的處境,理解我的心情,解答我的疑惑,打消我的顧慮。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護理我的白衣天使們都是那樣的可親可愛,不但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嫺熟的專業技能,更要有愛心、細心、責任心和同情心,她們和藹的笑容、親切的問候、溫柔的安慰和鼓勵,便是我生命中的陽光!這陽光能給我溫暖,能給我安全,能給我戰勝病魔的信心與勇氣,假如……有太多的假如,但這卻是病人對我們實在而具體的期望,這更是處於弱勢的病人對我們心的呼喚!換位思考,令我凝重;將心比心,讓我頓悟。視病人爲親人,醫道所指,爲病患分憂,責無旁貸,刻不容緩。

這就是我們急診人,沒有豪言、沒有壯語,卻讓很多垂危的病人重新閃耀出生命的靈光。這,就是我們急診人,雖然歲月裏經受了太多的委屈,可崇高的信念依然在我們身上展現。醫學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爲醫,纔不近仙者不可以爲醫,請善待每一位病人,也請善待每一位醫者。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4

大家下午好!我是2號xx,今天我的題目是《堅守疾控信仰,甘當人民衛士》。

在學生時代,我便夢想要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妙手回春,但當報考專業的時候,不少同學都選擇了臨牀專業,而我卻又想到了《皇帝內經》中的一句話“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意思是高明的醫生要在疾病尚未發生之前就採取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我選擇了預防醫學,畢業之後我如願加入了疾控中心這個大家庭,成爲了一名奮戰在沒有硝煙戰場上的疾控人,驀然回首已是第三個年頭,回想第一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覈時的青澀,回想第一次參加創建工作時的迷茫,回想第一次收到服務對象感謝話語時的安慰,從無數個第一次到現在,我從容了許多,成長了許多,也堅定了許多。

疾控和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和每個家庭的幸福緊密相連,每次傳染病的暴發流行,都是生與死的考驗;每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是血與火的較量。疫情就是命令,災難就是號角,你也許覺得H7N9、埃博拉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已在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預案:應急隊伍集結待命,模擬演練拉開序幕,組織準備有條不紊,應急物資儲備齊全,技術培訓層層展開,諮詢服務全天在線!也許我們稱不上國家的棟樑,也許我們的工作看起來波瀾不驚,但“非典”的肆虐、甲流的突襲、512的汶川地震使我們的工作處處充滿了各種突發的危險。在人們誠惶誠恐、避而遠之時,我們疾控人在震區亦或是疫區殺蟲、飲水消毒、健康教育、接種疫苗,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相對於抗擊重大疫情的轟轟烈烈,疾控工作更多的是平淡中的奉獻!我們用肩負的使命強化着疾控內涵,用特有的方式詮釋着讓羣衆滿意的疾控作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呵護健康從一點一滴起。自工作以來,我就從事於慢病防控,點點滴滴體會頗深,我們的基層工作者進工廠、入農戶,爲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續的血壓、血糖監測,扛着體檢包爲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體檢,有的基層每天大概要接待數百名、甚至上千名的患者。“請問您的飲食合理嗎?您運動適量嗎?您戒菸限酒了嗎?您一定要注意防摔倒,多曬曬太陽,早晨起身要注意慢點,避免情緒激動等等。對羣衆的不知多說一次,對羣衆的需求多問一次,一天下來,常常是嗓子冒煙了、沙啞了;腰累得直不起來。儘管這樣,還是有患者的抱怨和責罵充斥在耳旁,但是爲了心中的這份責任,我們把各種委屈嚥下,仍然耐心地爲羣衆體檢、講解各種健康知識,最後,我們迎來的是信任的目光,聽到的是一句句滿意的話語。

記得冰心老人有這樣一首詩: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仗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老人的詩境,正是對疾控事業最好的詮釋,而我們疾控人,也正是用自己的行動爲這一行做出了標準的註腳。我相信,我們就是力量,就是守護生命安全的防火牆!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叫xx,在縣人民醫院工作。

我今天的題目是:崇德尚善,做患者滿意的醫務工作者。

我於xx年冬天走進病房護理的工作行列。開始,我並沒看好這個職業,認爲護士整天面對患者,與病人打交道,實在是沒意思,只是爲了不讓父母爲我找工作再四處奔走。可是,當我深入到這份工作之中,爲患者服務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才真正意識到護士的工作並不普通,也不是我原來想像的那麼簡單。漸漸地,我從心靈深處喜歡上這個崗位,慶幸自己選擇了這個光榮而聖潔的人生座標。

“立德爲醫,修業濟人;救死扶傷,無私奉獻”。在我們這樣良好的醫院文化的薰陶下,一代又一代醫護工作者,傳承着嚴謹治學、勤奮務實的醫者作風,竭盡全力爲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特別是近幾年,從文化建院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堅持“病人至上,質量第一,卓越服務,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理念,構建了嚴謹規範的護理管理體系,xx縣人民醫院的護理及整個醫務工作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全院大興慈善仁愛之風,踏着人民好乾部焦裕祿的光輝足跡,弘揚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崇德尚善,愛崗敬業,爭當患者滿意的醫務工作工作者。我們所經歷的故事許許多多,可謂千奇百種。

我記憶猶新的是:xx年2月10日晚10點20分,來了3名肇事的患者,身上十幾處外傷,血流不止,情況相當危急。當時,我們兩名值班護士真是如同投入緊張戰鬥一樣,配合兩位醫生迅速展開急救。這幾名休克患者點滴已經扎不上,只好靜脈切開。急迫時刻,我們盡心竭力挽回生命。當病人從死神手裏被我們給拉回來的時刻,我們和家屬都長長鬆了一口氣,面對這些失而復得的生命,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心理充滿了高興與滿足。

xx年8月26日下午14時,來了一名藥物中毒患者。被送來的時候,根本沒有家屬,我們看見患者非常危急。二話沒說,立即展開急救,與死神賽跑。這個患者如果晚來5秒鐘,生命就沒了。當時,在我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個青春女孩子的生命起死回生,笑顏如花,患者和趕來的家屬握着我們的手感激不已,淚流滿面……

當然,也遇到過素質極差的野蠻患者。去年,有個30多歲患者跟別人打架打成了亞軍,就把一肚子怨氣撒到我們醫護人員身上。值班醫生無緣無故就被他打了,還狠狠罵了正在爲他護理的護士。平日當中,我們也時常遇上被指責、謾罵、推搡和毆打我們的惡劣患者,我們承受着許多委屈、冤枉和不痛快。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忍下來了。面對患者,我們只好收起內心的憤怒情緒,給患者一副寬容而淡定的微笑。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我們護士的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護士姐妹們隨叫隨到。我們深深懂得,時間就是生命……生命之託、責任重大,我們常常顧不得家,忘記了家人和自己……我們的付出與犧牲,換來的是一個個曾經絕望的患者,又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我們的智慧和汗水,迎來了一個個面臨破碎的家庭,又重新踏上幸福的征程。

有一種職業,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它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它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品嚐過就不知道它的滋味。”這就是護士,陽光下最平凡的職業。冰心老人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多少護士同仁呵,爲了追求這個職業最高境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送走了美麗而寶貴的青春年華。

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當我們接過南丁格爾的神燈走進病房時,用她特有的光茫,把病人陰霾的心田照亮,用我們的真誠與愛心,交織成一道強烈的護身符,撫平了患者的創傷!爲患者帶去了光明和希望!傳遞着南丁格爾的精神,我與姐妹們一直行進在愛與奉獻的旅途上……我們用自己超出常人的愛心和耐心,用寬廣無私的大愛,立信敏行,譜寫着一曲曲崇德尚善、健康xx的華美樂章。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6

我是xx,今天我的題目是牢記爲民初心,爭做優秀疾控人。

平凡的人,一生中也許都沒有輝煌的成就、耀眼的業績,有的只是安分守己、踏踏實實、無怨無悔的辛勤勞作。一輩子的光陰裏,生活也許就是用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現實的生活。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池莉的《霍亂之亂》,讀過的人一定不會忘記小說中對防疫人的描述:“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燒炭的,一問是防疫站的”。戲謔的筆調讓我酸楚了好一陣子,我特想弄明白防疫工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會有如此反差懸殊的評價。

時間過的很快,快的讓人沒有一點兒準備兒,我學校畢業了,正式成爲xx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

每天工作開始,同事們有人去做食品檢測了,有人去做水質檢測了,有人去做艾滋病檢測了,有人去做病毒培養了,我來到工作的實驗室裏,望着陽光從窗外靜靜的照進來,折射在一排排玻璃瓶上,閃爍着絢爛的色彩,忽然感到很美很美!

在這個小小的無聲世界裏,我能清楚的聽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和腳步,試管和玻璃瓶若有若無的抨撞似風鈴叮咚,匆匆忙忙的影子在和時間賽跑。

在這個小小的色彩世界裏,有機的、無機的、固體的、液體的試劑變幻成紅、黃、綠、紫的五顏六色,最具傳染性的細菌在瓊脂裏繁衍生長,毒害健康的物質在電泳池中競相賽跑,我靜靜的觀察着,很想看懂這殘害生命的病毒爲何這樣瘋狂,很想看懂這威脅健康的毒物色彩爲何這般鮮亮。

在這個小小的無言世界裏,我們計算着化合價、分子量;描繪着曲線、座標;手寫着永遠也無法用計算機替代的原始記錄。沒有人統計過,包括我們自己,在疾控中心實驗室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輩子要記錄和書寫多少頁、多少本。這一行又一行數據沒有詩詞的激情盪漾;沒有股票漲跌曲線中暗含的巨大誘惑。但我總想寫意些什麼,迸發我的思緒,讓這些曲線、數字煥發出精神和生命。

那段時間,我正瘋狂的喜歡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他被譽爲“歐洲的良心”,因爲他最早提出並主張:“人生來是平等的,自由的,人不能被神權和皇權所奴役!”,突然間,我認爲,我們的實驗室難道不是“疾控的良心”、“衛生的良心”、“健康的良心”嗎?因爲每一起食物中毒的真相是從我們這裏發現,每一批食物樣品是否合格就是實驗室說了算,老百姓的每一項健康指標都需要在我們這裏得到測評和證實,我們的聲音代表的是科學和權威!

在從事疾控工作的這一年中,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疾控前輩的身影,汲取着他們的工作經驗,豐富着自己的工作經歷,感受着新時代疾控工作不斷髮展的腳步。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已經擺脫了這也沒有那也沒有的時代,我們已經不需要向別人證明我們這也可以,那也可以,但我們似乎更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需要更大的正能量來駕馭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們需要用歷史去照亮未來,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今天是何等的昨天傳承下來的,我們需要清醒:我們什麼樣的今天塑造一個什麼樣的明天!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喜歡足球的人都明白,貝克漢姆、C羅等等這樣的足球巨星,都會轉會到像皇馬這樣的豪門俱樂部,因爲百年豪門的足球文化積澱會讓他的星光更加璀璨!我們做爲xx人,難道不去傳承我們先輩遺留下來的精神嗎,難道要忘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精神瑰寶嗎?儘管我們是平凡的疾控人,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但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擁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爭做一名優秀的疾控人!

關於醫師節演講稿7

尊敬的同事,領導: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一個醫者得責任》

我是一個自小就體弱多病的孩子,那個時候,我就有一個小小的夢想,要是長大了我能發明出一種萬能的藥水,吃了以後人就再也不生病了該有多好,而隨着年歲漸長,學醫成了我的堅定不移的理想之一,特別是讀到了毛主席著名的文章——《紀念白求恩》後,更堅定了我這個想法。毛主席在這篇文章中高度讚揚了“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工作極端熱忱、精益求精的精神將永遠被中國人民學習和紀念。”

在古代,三國時期東吳有位叫董奉的名醫,他醫術精湛,長年隱居深山,爲人治病卻不收報酬,凡患重病被他治癒者只需在其宅邊、園內栽下5棵杏樹。

光陰荏苒,栽下的杏樹也愈來愈多。到了收穫季節,只見紅杏競秀、壓彎枝頭。董奉便在茂密的杏樹林中建一間草屋,對前來買杏的人不收錢幣,而以穀子交換。董奉用杏換來的穀子年年堆滿倉,他用這些穀子救濟貧困百姓和路過該地缺少盤纏的人。

自此,“杏林”一詞便成了中醫界的代稱,“杏林高手”便代指醫術高超的醫生,“杏林之家”一詞也屢見報端。

在我國古代,就有醫術高明的大夫懸壺濟世,他們身上體現的救死扶傷的美好品德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今,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一部分從醫者開始爲經濟利益服務,有的所要紅包,有的推銷產品,有的變相提成,等等,這些現象,雖在少數,卻極大的損害了白衣天使這個光輝形象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一些不明是非的人,動不動就對醫生護士來到醫院就對醫生護士大吼大叫,一旦有醫療糾紛就對醫生護士大打出手,認爲是院方的責任,尋端鬧事者數見不鮮,這些社會轉型期的突出矛盾也凸顯到了我們醫衛工作者的身上,但我本着一顆赤誠的心,本着我做人的本分,本着我工作的職業道德和操守,我還是一心爲着病人着想,我想,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總是懷着一顆愛心去關愛每一個病人我曾爲病人送過飯,捐過款,護理病人時盡職盡責。其實,有些工作是別人能看到的,有些工作是別人看不到的。別人對我的工作評價是認真,我就針對認真來說說我的工作。誰都知道,護士崗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都可以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但有時是要分質量的。這時候,工作細節尤爲重要。就比如說,在測完病人的血壓後幫病人把衣袖整理好;在執行靜脈輸液治療時,如果看到病人正在吃飯,我總是讓他先吃飯後輸液或者病人要求先去入廁後輸液,對於這些,我一直持理解的態度,沒有絲毫的怨言或表情上的不愉快。輸液時,我都要徵求病人的意思,是願意輸在左手還是右手;輸完液後,我會及時把輸液架拉到牀頭,以方便病人上下牀活動,病房看上去也整齊。對於術後的病人,除了常規的飲食、活動方面的講解外,必要時協助病人下牀,指導術後第一次排小便。手術科室,手術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司空見慣,而對於病人來說,或許有些病人還是第一次,她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和心理支援。我們知道,生病的日子,是一個人心理比較敏感、脆弱的時候,如果給一個微笑,一份指導和關注,相信信任和尊重是相互給予的。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改變這些病人和家屬對於醫生護士的看法,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形象,我們必須付出最大的熱情,因爲一切最好的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學藝術,都產生在我們對病人的無私的奉獻之中。

要知道,愛可以化冷漠爲熱情,化憂鬱爲振奮,化悲傷爲喜悅,化懶惰爲勤奮。愛是真正促使病人復甦的動力。而這種愛,在我們每一個護士的身上,都能體現出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自己的一顆愛心,而每個人也應當獲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援。

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付出這自己的愛,我們就一定能收穫到更多的愛!因爲愛可以使人與人的關係變得和諧,可以化腐朽爲神奇,增加生命的動力,只要本着一顆愛心,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我相信我們的醫德醫風不久之後一定會被廣大的人民所頌揚,我相信我們付出了愛,就一定會收穫愛,因爲愛本身,就是我們醫者從業的最大責任。

而在這樣一個社會分工非常細化的今天,護士工作和會計,教師,工人,農民等職業一樣,都是社會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爲一個職業,我們的工作也是平凡的,平淡的,或許還會有人感到一些枯燥單調。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爲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當我用愛的火焰融化了學生心裏冰塊兒的時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發;當我用智慧的鑰匙爲學生開啟通向理想大門的時候,我彷彿聞到了百花的芳香;當我住進醫院醒來看見孩子們圍在我牀前的時候,我好像飄遊在愛的海洋;當我和同學們歡歌笑語的時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蕩;當我新年收到孩子們賀年片的時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瓊漿.........朋友,聽到這裏,您難道不感到作爲一個教師的欣慰和幸福嗎?

標籤:醫師 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