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中華頌的演講稿

演講稿2.12W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華頌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頌的演講稿

中華頌的演講稿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是華夏文明的精華所在,我們應傳承這種高尚品德,把它發揚光大。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傳承中華美德的人,他們被我們賦予了一個稱號“最美”。像“最美鄉村醫生”鍾晶、“最美女警”馬綵鳳、“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消防員”樓志宏、“最美清潔工”李成友……總之,上到盤古開天,下到未來的發展,都有無數這樣的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最美司機”吳斌。

我想,大家都對他都有一定的瞭解。他,是一名司機,是一名好司機。20xx年5月29日上午,吳斌駕駛以往常開的大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車上載有24名乘客,一切都顯得輕車熟路。11時40分左右,一塊大鐵片突然從天而降,砸向正在專心駕駛的吳斌。那塊飛來的鐵片重重的砸向吳斌的腹部,他的三根肋骨當時就被撞斷,大半個肝臟破裂。這是多麼嚴重的險情啊!面對險情,吳斌有兩種選擇,第一,保全自己,第二,保護乘客,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所以吳斌忍着劇痛,用堅強的信念,完成了自己生命中最後一系列精準的停車操作動作,將客車穩穩地停在高速公路的安全區域。大客車上的24名乘客安然無恙,而吳斌卻因爲傷勢嚴重,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說到這裏,我很爲他惋惜,他年輕的生命,就這離開了人世。而世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無私奉獻的人。雖然他們走了,但留下的,是鼓動人們去實現的中華美德,是警醒世人應傳承的中華美德。在我們惋惜他們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去實現這種中華美德,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是否應該向他們學習,傳承中華美德。這種事也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要尊敬他們,向他們學習,傳承美好的中華美德。

可有人認爲,自身的利益,纔是最大的誘惑,像這種“無私奉獻”的人,太傻了。難道具有這種觀點的人,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嗎?這些默默無聞地傳承中華美德的人,難道是傻嗎?雖然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他們覺得值!他們都是一個個傳承中華美德的典範,我們應爲他們鼓掌,我們應爲他們歡呼,別讓他們繼續默默無聞,去傳承中華美德。我們要動員全社會,爲他們鼓掌,更要傳承、學習他們的精神,讓我們的中華美德成爲全世界的美德,讓全世界的人都去學習中華美德;去傳承這項古老而又偉大的中華美德!

中華頌的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中華美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長。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個個中華兒女就是中華美德的種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這些種子生根、發芽、抽枝,長成小樹。一顆顆小樹根系交錯、枝葉相連,形成森林。能夠擁有這樣一片寶貴的森林,身爲中華兒女的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

記得那天我去商店買作業本,偶然路過一個櫃檯,看見裏面有一個精美的玩具積木,我目不轉睛的盯着這個漂亮的玩具,心裏想:多麼精緻的積木啊!當我的目光瞟到價格時,

我大吃一驚,竟然要50元,真是太貴了,還是回家吧。我很沮喪、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商店。回到家裏,我心中一直惦記着那個玩具積木,可一想到那昂貴的價格,心裏不免有些失落。自己又沒有這麼多錢;向爸媽要吧,爸爸也不可能一次給我這麼多的錢。怎麼辦呢?我左思右想,不知何時來到了花叢邊。我想散散心也好,便向花叢走去。聞着這撲面而來的花香,心情也放鬆了不少。突然,我眼前一亮,發現在茂密的花叢中,竟有一張50元人民幣!我心裏一陣竊喜。

這時,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手捏鋼叉,面目猙獰的魔鬼,對我說:"去吧,拿起它,去買玩具積木吧,那好玩的玩具積木現在離你只有咫尺之遙,快去呀!"魔鬼的話是多麼誘人,我不禁心動起來。就在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有潔白翅膀的天使,她對我說:"不行呦,這不是你的錢,應該把它還給失主。"對,沒錯。我應該把它交還給失主。我下定了決心要把它交給老師,還給失主!我要把中華美德傳揚下去。

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美德,發揚美德》。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的立身之本,是中華禮貌的精華。對於我們每個人乃至中華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

中華美德傳承着無私奉獻。最美女孩虞秀芝因身患重症,自願將自己的眼角膜進行捐獻,使他人得以重見,而虞秀芝則走完了她生命的旅程。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不忘奉獻他人,她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她展現了中華的美德,華夏的靈魂。

中華美德傳承着捨己救人。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爲救學生奮不顧身的撲到車前。車輪從她大腿上碾壓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賭,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從此她的學生奔跑在充滿陽光雨露光明的大路上,而陪伴老師的卻是永久的輪椅啊!她是冰雪爲榮玉做胎,中華的美德,華夏的靈魂。

人生是一本書,歲月是一條河,時間是一臺戲,高山流水談不完陰晴圓缺,唱不盡春風秋雨。何不讓我們用這談不完的人生,唱不盡的歲月,用時間做紐帶,來傳承中華美德。

中華美德傳承着愛國主義情懷。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許半點侵犯,更不容許一點丟失。數不盡的華夏兒女,自願離開家鄉,去南沙執行艱苦的守礁任務。例如守礁英雄李文波,20多年來他一向堅守在南海,執行守礁任務。儘管生活條件惡劣,但他還是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自古忠孝兩難全,爲了守礁,他虧欠家裏太多太多,當他第一次回到老家時,才明白母親已經臥牀三年。當母親病危時,他回家僅僅幾天,就接到南沙守礁的任務。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聲嘶力竭地哭喊着:“母親啊”

有人問他後悔嗎他卻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失去生命也沒什麼後悔的。”在李文波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中華的美德,華夏的靈魂。

中華美德已傳承了數千年,是我們的根,永遠都不能丟棄的根。時間如水,生命如歌,二十一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的車輪譜寫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與輝煌。中華美德是歷史的瑰寶,是中國的財富,是華夏兒女的靈魂。作爲一名21世紀的小學生,有職責有義務把這些美德傳遞下去,讓這些美德世代相傳,要讓它永存人間。讓我們一齊高呼,一齊展現,一齊傳承中華美德,華夏的靈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美德"的人。什麼是美德?媽媽告訴我美德就是高尚的品德:正直、善良、優秀。後來我就就有了這樣一個概念:那些被社會所讚頌的偉人就是有美德的人。

上星期三的一件平常事讓我明白了有美德的不一定是偉人,它可以是普通人,它時常在我身邊發生着,就像一個偉人說的那樣:美無處不在,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事情是這樣的:星期三的早晨,嘩啦啦的下着雨,爸爸像平常一樣送我上學,可就在學校附近堵車了,密密麻麻的電動車、人羣、小汽車在雨中越聚越多,來往的人羣都急着往前,因爲快要遲到了,爸爸也想盡法子的去鑽空子。雨中夾雜着孩子的哭聲、家長的叫罵聲、還有那毫無用處的汽車喇叭聲,熱鬧極了。突然我發現人羣開始有規律的移動起來。哦,居然是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還有路邊商店的小老闆在路邊充當"警察"在指揮交通呢,我們的老師都沒穿雨披,那小老闆雖然穿着雨披,可頭露在外面,淋得像個"落湯雞"。道路在他們的指揮下很快就疏通了,我很感動,我覺得他們也是有美德的人。我問爸爸,爸爸笑着說:"美無處不在"。

從這件小事上,我明白了老師、商人甚至是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他們都是有美德的人,美德就在我們身邊。

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禮貌。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的美譽着稱於世。我們做爲21世紀的少先隊員,做爲新世紀的接班人,應珍惜祖先們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祖先們的優良傳統,讓禮儀洋溢在書聲琅琅的校園裏,讓禮儀永久地儲存在中華大地。

此刻,有許多同學追求名牌。高檔。華麗的衣着。在我的班級裏,就有許多同學穿著名牌的衣服向同學們炫耀,或對一些衣着不時尚的同學進行比較,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我認爲小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樂學習,而不是與同學進行一些攀比。我們小學生只要着裝得體,貼合學生身份就能夠了,我們應用禮儀,知識來完善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用時尚,華麗的衣着來衡量自己的形象。

同學世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更是攜手成長的友好同路人,我們對待同學,就應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幫忙,互相愛護。同學之間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不要把錯誤推向別人。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跡。互相理解,寬容待人,才能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我們要對每一個同學都給予尊重,與周圍的同學和睦相處。

讓我們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讓我們爲這"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去追趕形象的春潮,沐浴禮儀的陽光吧!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傳統美德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發揚傳統美德是我們新一代中學生的職責。

這天,我在爸爸的帶領下,去超市買了十袋水餃和一些水果,去看望自己的奶奶。到了家,奶奶不在家,我和爸爸將水果放在桌上,動手幫爸爸煮起餃子來,不一會而,白花花的餃子浮出了水面,我明白這是科學中浮力原理,餃子熟了,體積膨脹,浮力增大,於是浮起來了。爸爸把餃子盛了許多碗,一字排開,兩碗留給爺爺奶奶,其餘的送給鄰居老人家。不多久,奶奶回家了,一進門就聞到了香氣,就明白是我們來了。吃到餃子的鄰居爺爺奶奶,都來到奶奶家,跟我們嘮叨嘮叨家常,都誇我爸爸是個孝子,我是個孝孫女。我們都開心的聊了一個上午。

我認爲發揚美德是一種提升自我人生價值的方式,也是塑造人的基本素養的形式。我向老人盡孝,付出的只有一份心,收穫的卻是老人的全部。於是我明白了:美德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一次幫同學拿衣服,一次幫忙媽媽洗腳,一次,一次,都是美德的具體體現。在家裏孝敬父母老人,在學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中,都能折射出我們的身上是否有美德基因。

美德之所以稱之爲美德,是因爲它是一個真理,一種內在的美。

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7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努力報國,勿忘國恥,振興我中華!"振興中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卻可以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們每分每秒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每個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就來說說我做過的一件傳統美德的小事-------拾金不昧。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那天正好碰上下雨,課間操沒有做了,小夥伴們有半小時的瘋玩時間。我在教室和好朋友在玩大富翁遊戲,可是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玩了。剛好走到門口就看見地上有5元錢。走過去神不知鬼不覺的撿了起來放在口袋裏,心裏想:"哈哈"有錢了。這個時候腦海裏突然出現了媽媽經常教育我的話語:"兒子做人要拾金不昧",我要做一個好少年,要遵守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就毫不猶豫的把撿來的5元錢交給了老師,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中國的很多傳統美德都被人們忘記了。浪費造成資源枯竭,污染造成地球變得醜陋和憤怒,很多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命喪黃泉。同學們!讓我們重新找回幾千年來老祖先留下的傳統美德,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他做起。讓我們大家從現在做起,讓我們的.祖國變得美麗而富饒,強大而不可侵犯。

謝謝大家!

中華頌的演講稿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個人修養的民族。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城”之稱。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認爲有這樣的傳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這一美德。一直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着我們,打動我們純潔幼小的心靈。

當你向老師,客人彬彬有禮的問好時;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時;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一片孝心時;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時。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我們不僅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的學生的責任。

前方的路已經爲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爲,我們首先要具備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發出文明的火花,所以,同學們,讓我們擁抱文明吧!讓我們和美德手拉手,結伴而行吧!

中華頌的演講稿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

我,是來自初X,X班的XXX。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爲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這天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禮貌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禮貌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禮貌人,務必有良好的禮儀禮貌。禮貌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中華頌的演講稿10

中國社會的改造只有透過“根本解決”的途徑才能實現,這是李大釗在形成馬克思主義信仰後對中國社會革命的基本看法。在那場的關於“問題與主義”的論爭中,馬克思主義與實驗主義發生了第一次衝突。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來看,“問題與主義”之爭表達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所持的科學態度,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意識,這主要表現爲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李大釗明確提出“主義”與“問題”有不能分離的關係,強調了“主義”所具有的“工具”性質,在思想方法上儘量避免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李大釗認爲“主義”都有理想與實用兩個方面,“我們只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作工具,用以爲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生一種適應環境的變化”。李大釗堅信,“主義”與實際的社會運動相結合,可以使理想成爲現實。在這樣的思想意識中,任何理論都具有“工具”性質,其目的在於造成社會的實際運動,實現社會的改造。因此,他認爲:“我們惟有一面認定我們的主義,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爲實際的運動;一面宣傳我們的主義,使社會上多數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在這裏,李大釗所關注的重心在於實現社會的改造,因此,只有將“主義”引向實際的社會運動才能達到目的。李大釗這種務求實際的思想,在1922年他與鄧中夏等人向“少年中國學會”的一個提案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和突出。他表示:“爲革命的民主主義,我們全體動員了。我們不要躲在戰線後,空談高深的主義與真理,我們要加入前線,與軍閥及軍閥所代表的黑暗勢力搏戰”。李大釗一生思想的發展和變化,都是和中國社會改造和革命的實際進程相關聯的。這樣的思想意識使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採取了科學的理性態度,即不把它當作教條,而是當作行動的指南,這就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二,李大釗初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他指出,社會主義者“必須要研究怎麼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於環繞着他的實境”,尋找到把“精神變作實際的形式使合於現在需要的企圖”。當他還是一個民主主義者的時候,就提出了認識中國國情的重要性,中國的國情要靠中國人來研究、中國的問題要靠中國解決的思想。他認爲,考慮中國的問題是不能“置吾國情於不顧”的。這裏的“國情”既包括“近今之國情”,也包括“往昔之國情”,而且“近今之國情,較往昔之國情爲尤要”。在他成爲馬克思主義者之後,重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條件下的實際運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我們接受某一學者的學說時,“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境和我們的時代環境”。作爲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應當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怎樣應用於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李大釗認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樣落後的國家,有着與西方先進國家根本不同的歷史任務。他指出:“在別的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他們可以用社會主義作工具去*資本階級。在我們這不事生產的官僚強盜橫行的國家,我們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驅除這一班不勞而生的官僚強盜”。1923年10月,李大釗對日本記者談道:“由於俄國與中國的國情完全不同,不管外國怎樣宣傳,我國的改造惟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來運用馬克思主義,走中國自己的解放之路,雖然這只是對中國革命特殊性的初步認識,但對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奠基的意義:

首先,李大釗思想中的靈活性原則,其核心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認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法,沒有這一原則,也就不會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何理論成果與實踐成就。在李大釗的“根本解決”思想之中,他特別強調了“階級鬥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競爭”理論視爲達到“根本解決”目標的重要手段或“工具”。實際上他是把階級之間的對立與共存視爲達到社會進步和改造的重要政治手段。在一定意義上說,他對“階級競爭”的理解更具有哲學意味和客觀性,這樣的認識使他在革命與改良之間保持了必要的張力。如前所述,在李大釗接受馬克思主義之時,已經與他自身的政治改良主義立場相脫離,但他在選擇“階級競爭”爲“根本解決”的政治手段時,又對社會上諸種政治改良思潮表達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改良只是達到*舊制度這個大目標的某種方法,並非目標本身,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這也是李大釗與胡適在“問題與主義”論爭中的深刻分歧所在。李大釗認爲:“我們應該承認:遇着時機,因着情形,或須取一個根本解決的方法,而在根本解決以前,還須有相當的準備活動纔是。”李大釗的“根本解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也是充滿了五四時代智慧的。他以社會革命論容納了社會進化說的不少合理的地方,他並不認爲“根本解決”之前,就不需要以新的理想尺度研究具體的社會問題,就可以隨意嘲笑真誠的“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人們的徒勞無功;他的“交互爲用,並行不悖”的說法,以其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表述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如何在中國特殊國情條件下運用的理解。正是在這一點上,先後轉變爲馬克思主義者的李大釗比陳獨秀在理論上更加深刻和成熟。

其次,李大釗保持了理論上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即用自己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去理解馬克思主義,並儘量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吸收其他理論的合理成份,不固守成見,保持了理論思維的開放性。李大釗的“根本解決”這一思想包含了這樣幾個成分:有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階級鬥爭的把握,有對“互助論”主張的吸收,有對人道主義的認同及倡導人類的“物心兩面改造”。在中國進行社會革命必須以階級鬥爭爲政治手段,這一點在李大釗那裏是十分明確的,但他又不把階級鬥爭視爲目的。在這裏,他對“互助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啓發性。我們應該看到,在對“階級競爭”的理解上,他與馬克思主義並無衝突,但在人類生存的未來和本質上,他強調“互助”的意義,使他把手段與目的嚴格區分開來。他認爲“人類應該相愛互助,可能依互助而生存,而進化;不可依戰爭而生存,不能依戰爭而進化。這是我們確信不移的道理。依人類的努力,從物心兩方面改造世界、改造人類,必能創造出來一個互助生存的世界”。他的結論是:以階級競爭爲手段改造社會組織,以互助原理爲信條改造人類精神,實行“物心兩面的改造,靈肉一致的改造”。李大釗的這一主張具有雙重含義:它與中國傳統的道德主義思想相區別,強調對社會組織進行改造的重要意義;它包含有對偏重物質進步而忽視人類倫理進步意義思想的批判和匡正。這是一個唯物史觀的命題,並非是一種二元論的主張,而且從現實性來看,它依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導意義。

我們看到,在李大釗的整個理論構架中,既規定了中國社會改造的最終目標,即實現“經濟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看到了達到這一目標的長期性與艱鉅性。他不僅寄希望於透過“階級競爭”來實現社會組織的改造,而且也肯定了人類精神進步的巨大作用。中國社會改造任務呈現出層次性和階段性,這樣的認識使他保持了策略上的靈活性、理論上的開放性,也使他對知識分子在社會改造中所擔負的角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肯定,他強調指出:“知識階級的意義,就是一部分忠於民衆作民衆運動的先驅者”。正如馬克思所言:社會進步這個概念決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義上去理解,而李大釗恰恰是根據中國的特殊環境賦予了它豐富的內涵。他並沒有恩格斯晚年所批評的把經濟因素當做歷史進程中決定性因素的機械論的傾向,雖然在理論上,李大釗並沒有達到恩格斯提出的歷史發展“合力論”思想的高度去認識問題,但在實踐中、在心態上,李大釗卻與歷史發展的“合力論”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