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十分的重要,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1

一、實習概況

1、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5日

2、實習地點:

(1)馬鄉不整合接觸關係地層實習基地

(2)堆龍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

(3)羊八井高嶺土礦實習基地

3、實習目的:

(1)認識基本的地質構造結構

(2)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產狀

(3)學會繪製簡單的剖(平)面結構示意圖

(4)認識並能區分三大巖類

(5)瞭解高嶺土的基本用途及形成過程

二、實習認識

1、第一處實習點位於堆龍德慶縣馬鄉。該實習點地層存在有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係,出露典型,不整合接觸面清晰可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

其中山體由於風化剖面裸露。透過觀察得出其不整合接觸關係爲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根據其巖性大致可將其分爲三部分:頂部爲沉積岩構造,主要爲泥岩、砂岩組成;中部爲岩漿岩組成,屬白堊紀林子宗組(K2l),其中可觀察到玄武岩、凝灰岩等噴出性岩石;下部同樣爲沉積岩構造。此部分上部爲設興組地層(K2sh),下部爲塔克那組地層(K2t),在其中還可找到古生物化石。

該區地質構造複雜,出露的地層主要爲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呈一套障壁海岸環境,局部出現濱岸、濱岸沼澤的淺海相沉積環境。由於板塊運動,海洋擡升形成此山組,並在此過程中透過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了色彩斑斕的景觀。馬鄉角度不整合地層現象在國內非常罕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該處接觸關係不僅極爲清楚,而且與層狀岩層組合非常壯麗,是地質科學研究和地質旅遊參觀的極好景點。

2、第二處實習點爲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在此實習點可觀察到明顯的平臥褶皺,此褶皺頂部部分被風化。透過地質羅盤儀測得其中一翼產狀爲289°∠17°,並判斷其巖性爲含礫砂岩(根據粒徑大小可分爲:>2mm爲礫岩,2-0.5mm爲粗砂,0.5-0.25mm爲中砂,0.25-0.075mm爲細砂,0.075-0.005mm爲粉砂。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2

一、實習目的

透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透過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培養學生勞動的觀點,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爲今後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二、實習地點

1、廣西大學體育中心

是常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並遵循大型公共建築的設計標準。樓梯能容納多人並排行走,能做到快速疏散人羣,並且坡道是無障礙設計。體育中心主樑與次樑佈置合理,且預埋電線和水管。在牆體的需要的位置佈置構造柱,以及在建築物中間部分設定伸縮縫。體育中心看臺爲大跨度施工的折線樑,能較好的滿足建築使用要求。

2、南南鋁廠

南南鋁廠大部分廠房爲鋼結構,參觀順序遵循工廠的生產流水線。在大型工業廠房中,最常見的是吊車樑。鋁廠的結構形式爲雙框鋼管和剛桁架的形式,所用鋼材爲工字形型鋼,在滿足48m大跨度安裝吊車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空曠的施工作業場地,在房頂設定的採光帶也很好的解決了建築的採光和通風的問題,且屋面使用的壓型鋼板能減輕屋面自重。需要注意的是,在吊車樑每隔一段距離需要佈置斜向柱,形成三角形狀,避免吊車慣性所產生的傾向力。且在屋面總部也要設定相應的斜向受力鋼索或型鋼。

3、南寧大橋與廣西體育中心

南寧大橋是大跨徑、曲線樑、非對稱外傾拱橋,南寧的標誌性建築。南寧大橋是典型的預應力混凝土大橋,橋墩是大體積的現澆混凝土,連接兩根巨型主樑,向外傾斜的主樑與橋面由鋼索連接,雖然增加了建築成本,卻實現了橋樑的建築美學特點,成爲南寧市地標。

廣西體育中心是大型公共建築,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以及網球館。主體育場棚頂是由鋼結構及混凝土構成,多曲線屋面形成了形狀對稱的兩片葉子。體育中心首要問題是人羣的疏散以及消防,所以,衆多的樓梯和樓道成爲了體育中心的基礎建築。看臺部分由斜向支撐構成,綜合運用空間結構。其用途也是多樣的,能承辦各類體育賽事以及演唱會。室內籃球館四周採用的是可消音的多孔材料,地板爲有彈性的木地板,且通風和採光也較好。

4、南寧機場新航站樓

新航站樓總面積20萬平方米,有32個機位,是主要由鋼結構組成的大型標誌性建築。新航站樓地處溶岩地質,採用樁基礎,個別基礎深度達到了70米,整體結構由20xx根樁支援。其四周傾斜10度且彎弧形狀的鎖屏牆不僅施工難度高,也是國內首創的'施工技術,鎖屏牆與雙曲屋面形成了流線型的整體,增加了建築的美感。內部結構下部爲鋼筋混凝土,33米跨度的魚腹樑截面中間大,兩側小,按照截面的彎矩增加截面高度,能有效節省材料。直徑2米的圓柱也是結構受力的關鍵。其牆體爲砌塊磚,並間隔一定距離設定構造柱。上部結構是鋼結構。屋面採用壓型鋼板,加保溫層,能防水,天窗是三角形和棱形組合,中間留縫採光,並且預留有排水溝。承載屋面的是空間鋼桁架結構,杆件由鋼球連接,形成鑄鋼結點,做成單元之後再進行安裝組合。整個屋面的是由Y字型的雙叉圓柱鋼進行承重,原理是上側荷載形成的彎矩形成自平衡,達到穩定狀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設計位置佈置由基礎到屋面全程斷開的伸縮縫。

5、廣發重工廠房

該廠房由於有了一定的歷史,舊廠房區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吊車樑是保留受拉壓翼緣的薄腹工字形樑,由工廠預製好後進行組裝。其屋架是桁架式屋架,有自重輕的特點,分受壓上杆與受拉下杆,相當於普通樑,承載的是鋼筋混凝土屋面板。同時在屋架頂部處佈置採光帶,達到採光節能目的。由於需要避免廠房的幾何可變,需要間隔一定位置在兩柱之間加柱間支撐,形成X型,穩固建築。同時,屋架也需要間隔一定位置佈置X形的受力鋼杆,兩相鄰屋架佈置一根受力鋼管,穩固屋架結構。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在某兩柱之間開了一個門,所以將這兩柱之間的樑設定爲變截面高度的魚腹樑,達到節省材料的目的。大型廠房都需要使用吊車,不可避免的需要吊車樑,而設計一根承載吊車樑的柱子時,需要考慮四臺吊車同時運動的受力荷載,並結合實際進行設計。

6、北部灣基地

北部灣基地是一個建築集羣,A區由51層辦公樓和8層的配套商業中心組成;B區由4棟16—26層的總部辦公樓和1棟15層的四星級商務酒店組成;C區由兩棟分別爲22層和30層總部辦公樓以及一棟41層五星級酒店組成,並且包含了兩層的地下室。由於各部分建築存在高差,因此設定了一條800mm寬度的後澆帶,保證各建築的沉降均勻。在某一建築6層處,由衆多長工字鋼條伸出建築外,形成懸挑結構,用於支撐腳手架。而該建築在弧形處設定的樑爲懸挑樑,並且下部使用斜樑進行支撐,可優化。需要注意的是,該建築羣使用的是深樁基礎,多用三角形和棱形截面,並且各樁之間使用鋼筋混凝土樑進行連接,達到整體性。

7、江南汽車城

江南汽車城還在建設基礎部分,是獨立的樁基礎,其樁數爲500多根。在某些部分,由三個樁基礎外加布置的鋼筋網形成了一個成三角形面的三樁承臺,並且各樁承臺之間使用鋼筋進行連接,之後澆築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江南汽車城設計爲鋼結構建築,因此在佈置樁承臺鋼筋網時,需要添加固定鋼柱的帶螺栓鋼筋。

綜合:在每個工地,必不可少的就是腳手架和塔吊。腳手架的安裝和塔吊的位置設定都需要工地人員的設計。腳手架是安裝在建築的外圍,現在多用的是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其特點是承載力大,裝拆方便,同時也較爲經濟。塔吊位置的安裝需要經過規劃,能保證塔吊能將建築材料運輸到工地各處有需要的地方。

三、實習總結

經過這三天半的參觀實習,我對建築工程的現場施工和管理有了直觀地認識,增強了對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由課堂轉入工程實際,理論聯繫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所以,我的收穫是很大的,雖然還沒有參加工作,但是,我相信,透過這次的認識實習,對於我將來的學習工作將會有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3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製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透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爲今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實習內容:碎部測量:

我們採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杆、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範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爲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爲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後,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並在旁邊標註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瞭然,知道該怎麼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採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爲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

心得體會: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透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覆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着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4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透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爲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爲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爲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爲一週,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

下午芭蕉箐採礦場、雷鋼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

下午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岩體;

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

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採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並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地質實習報告範文5篇5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爲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透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 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

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標籤:範文 實習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