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暑期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xx年7月3日上午至7月6日下午,我隨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株洲市龍鳳鄉長遠村進行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中的,但很少幹活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4天時間,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暑期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7月3日下午我們走訪了龍鳳村的羣衆,他們熱情洋溢的面孔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一位謝阿姨說:“黨的政策很好,現在種田也不用交稅了,這樣農民的負擔就減輕了。”村子裏有些家庭用上了沼氣,在農業方面,也都使用機械勞作。農民正在向小康家庭邁進,黨的政策真正深入了人民的心。

7月4日清晨,我們踩着朝陽踏上了去長遠村的道路。“長遠村”顧名思義,即又長又遠,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190畝,其中水田945畝,旱地245畝,村裏共有14個組,348戶人家,1426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每年人平均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2468元/人,20xx年3549元/人,20xx年3920元/人,20xx年3980元/人。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村委自上任以來,爲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進入村子,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房舍,以及道路一旁那茂密濃郁的樹木,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美的感覺,與我想象中的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作爲長遠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林業和農業,還有外出打工的。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調查過程中,我去了學校的附近,並且還碰到了幾個小孩子,就和他們聊了起來。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爲大學生成爲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也許着就是爲什麼農村難以達到真正的脫貧致富,沒有技術含量。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爲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以長遠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長遠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長遠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修建了道路,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今年村裏投入140萬元用於建築道路,這樣就有利於村子與外界的來往,使村裏的物質運往外地。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爲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援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

晚上,我們舉行了象棋、撲克比賽。選手們各個精神抖擻,白天的勞累早已不存在了,整個旅館都充滿了歡笑聲。

7月5日我們成功登上了鳳凰山。前一天晚上開會時,鄢老師就說要帶我們去爬山,對於愛好爬山的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早上,一路顛破,終於到達了鳳凰山腳下,山路很艱難,太陽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同樣也照射在我們身上。經過幾個小時的艱難旅程,一片火紅的美人蕉出現在我面前,接着是寺廟。主持給我們做了很詳細的介紹,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佛像的名字。拜佛只能求個平安,其他的事業、前途、婚姻……我覺得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勤奮,就算有很好的機遇,可你沒有把握。沒有好好去爭取,到頭來一樣是一場空。以一顆平淡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所有你將會有新的發現。

很多同學抽了籤,有問婚姻的,有問前途的,有問學業的,抽出來的結果都是上上籤。我想說什麼,可一直沒有說,我默默的祝福他們。在山上停留了幾個小時,將近兩點鐘時我們下山了,和上山時一樣我和胡晗又領先了,他們都說我和她“強”,可我感覺我們的極限在上山時就已經超過了,此時此刻不再覺得累,是那股堅強的毅力在支撐着我們一直向前走,有一種不服輸的信念時刻跟隨着我們,女孩不會比男孩差。

回到旅館,我們一頭扎進了浴室,洗掉一天的疲勞。晚上,鄢老師和吳老師爲了犒勞我們,舉行了一個西瓜座談會。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把這幾天來的感想、見聞都說了出來。

最後一天領隊老師帶我們參觀了龍鳳鄉的西瓜種植基地。徒步到達目的地,在那裏我們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一路的疲勞也忘得乾乾淨淨。一個個捧着西瓜就啃,那樣子和《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有得比,同學們的還不停的在說:“真甜!比我們昨晚買的好吃多了。”吃完西瓜,我們以整齊的隊伍繼續前進了一段,最後停在西瓜壠裏,無數個誘人的大西瓜躺在綠葉中。據陳部長介紹,這些西瓜地都是由良田該成,總共有300多畝,老闆都是浙江人。經瞭解,今年西瓜收成不怎麼好,主要是與天氣有關,而且由於排水溝太小,下雨時漲過二、三次水,西瓜淹了不少。一個姓肖的老闆說,他們種西瓜沒有任何的技術,西瓜的銷路也是自己找。

“人才,教育”又一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下午,我們坐上了返校的大巴,這一天雖然盼望了很久,可是當它真正來臨時,我們的心情似乎都有些沉重。我和胡晗經常去的一個小賣部的老闆問我們,以後是否還會來,我們點點頭。其實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來這裏,離別總是傷感的,可是沒有離別,就不會有下一次的重逢。

燦爛的陽光,清澈的溪水,一起走過的有笑有苦的幾個日日夜夜,還有那些走訪過的人家。都在我腦海裏寫下詩行。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天下興亡,我們的責任,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換取更多的資訊,更多的關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