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暑期環境專業社會實踐報告書範例

在這次暑期專業實習中,所找到的是山東百樂客環境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集工程設計、三廢治理技術的研發、設備製造、工程施工、調試、售後服務於一體,在工程設計與市政工程兩個重點領域內形成了較強的技術與工程優勢。還針對小水量生活污水研製了智能mbr一體化反應器,該反應器是國家863重點推廣項目。在市政、玻璃纖維、製藥、皮革、印染、釀造、啤酒、兔子、食品加工等行業的廢水處理工程中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

暑期環境專業社會實踐報告書範例

這兩個周來我所進行的是有關於印染工業污水處理的相關研究實驗和對工藝流程的熟悉和認知,因爲以前在研一時曾在學習了相關的理論並做了一些這一類的所以工作也不算陌生,但對工藝流程相關的實際應用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印染工業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紡織品耗水100一200t.其中80%一90%以印染廢水排出。

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回收利用:

(1)廢水可按水質特點分別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煉廢水和染色印花廢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對流洗滌.一水多用,減少排放量;

(2)鹼液回收利用,通常採用蒸發法回收,如鹼液量大,可用三效蒸發回收,鹼液量小,可用薄膜蒸發回收;

(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爲隱巴酸,呈膠體微粒.懸浮於殘液中,經沉澱過濾後回收利用。

無害化處理可分:

(1)物理處理法有沉澱法和吸附法等。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懸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廢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脫色。

(2)化學處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於調節廢水中的酸鹼度,還可降低廢水的色度;混凝法在於去除廢水中分散染料和膠體物質;氧化法在於氧化廢水中還原性物質,使硫化染料和還原染料沉澱下來。

(3)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轉盤、生物轉筒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等。爲了提高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採用幾種方法聯合處理。

針對印染廢水懸浮物較高及色度較深的特點,第一步選擇混凝沉澱,去除懸浮物和色度,使出水的水質指標相對穩定,同時印染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度較好的環狀有機物,其生物處理效果一般,因此選擇酸化水解工藝將高分子環狀有機物降解爲小分子和破環,提高廢水的生化處理效果,透過酸化水解工藝後,提供充足的氧源的情況下,在好氧生物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被消耗,致使出水的水質指標穩定,對於還有少量顏色的廢水很難透過混凝沉澱及生物處理脫色,爲保險起見,在生物處理後增加化學氧化系統,對印染廢水處理很有必要。

根據上述處理工藝分析,確定工藝流程圖

1. 1 調節池

主要作用爲調節水質,保證後續處理負荷穩定,其停留時間不低於8 h。

1. 2 混凝沉澱池

透過向廢水中添加絮凝劑、助凝劑等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及部分有機物,主要可去除廢水的色度,其設計負荷一般爲0. 50~0. 80 m3 / (m2·h),其選型一般有斜板沉澱池、豎流式沉澱池、輻流式沉澱池和氣浮設備等。

1. 3 酸化水解池

其主要目的是對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某些高分子物質和不溶性物質透過水解酸化,降低爲小分子物質和可溶性物質,提高廢水的生化處理效果,其停留時間不低於8 h。

1. 4 好氧生物池

爲整個處理的核心部分,透過好氧菌作用將水體內的有機物轉化爲co2 和水,從而降低排放水系對自然水體內氧的消耗,其停留時間不低於14 h,根據其濃度負荷,一般情況下,其處理負荷爲0. 5 kg cod / (m3·d)較合適,主要方法有接觸氧化法、活性污泥法和sbr法等工藝。

1. 5 二沉池

其主要是將脫落的生物膜與排放水系分離,其設其設計負荷一般爲0. 80~1. 00 m3 / (m2·h) ,其選型和混凝沉澱池一樣,一般有斜板沉澱池、豎流式沉澱池、輻流式沉澱池和氣浮設備等。

1. 6 化學氧化池

本工藝一般現在工廠內並不多見,其主要目的是對難以脫色的印染廢水,透過化學氧化去除色度,並小幅度的降低cod。

1. 7 供氧系統

一般選用羅茨風機。對於印染廢水好氧需氧量而言其設計要求一般氣水比15 ∶1。印染廢水由廠方管系收集後經過格柵阻攔雜物,自流入調節池內,調節水量、均和水質;然後由提升泵提升到混凝沉澱池,與投加的絮凝劑進行混凝反應沉澱,去除水中部分有機物、懸浮物,並脫去部分色度,沉澱出水自流至水解酸化池;將高分子有機物水解成低分子有機物,使廢水的好氧處理效果得到改善; 出水流入生物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生化出水自流入二沉池,沉澱分離水中懸浮物質,出水經化學氧化池進行化學氧化處理後透過計量裝置向外達標排放。混凝沉澱污泥、生化剩餘污泥經排泥管系排入污泥池,用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進一步濃縮後,定期用壓濾機壓濾幹化,幹污泥外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統一處理,濾液返回調節池。

自我評估及心得感想

在這一次的暑期專業實習當中,覺得自己的表現還算稱職,雖然一開始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感覺不像在學校來的自在,對每一件事情都必須相當的仔細觀察和學習,很多老師傅的經驗都不是課本上的理論所可以學到的,讓我不禁有種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感覺,理論一定和實驗聯繫起來才能更好的把科學應用到現實中。水做爲生物不可或缺的資源,我們一定要珍惜,也要對我們人類賴以到現在生存的地球環境保護儘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