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5篇)

論文1.37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通用5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複合型全能人才。現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勇於創新,敢於挑戰,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由此可見,健康包含着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又依存於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展又依存於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並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隨着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普通高校是培養進階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啓學生的心理潛能爲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氣質培養、性格培養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複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透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諮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遊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遊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遊戲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鍊,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於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於大學生來說,不僅有着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係,溝通心靈,有助於培養團結互助、友好協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於個性發展和才能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生積極溝通,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與培養他們對課餘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佈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並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鍊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

作爲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鬱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並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運動心理學編寫組。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學校體育學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關鍵字:社會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大學生處在讀書生涯與社會生涯的轉型階段,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爲值得關注,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正確認識社會,從而不斷調整自己態度,行爲,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把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工作相結合,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人才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二、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在當前大學生羣體中存在許多心理問題,諸如學習壓力,情感困惑,人際關係緊張,理想與現實衝突,考研與就業焦慮,經濟困難等等,但因缺乏社會實踐而引起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意識衝突

進入大學以後,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雖然如此,因只有學習經歷少有生活實踐經歷的中學畢竟對人生的認識較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些大學生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不夠穩定,在這一時期內,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自我意識衝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衝突。第二,獨立的我與依附的我的衝突。一方面,進入大學離開了父母還存在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不斷成熟的自我渴望獨立。同時,自己對自己有理想與規劃,從單一的學習價值評價體系變成到綜合的能力價值評價體系,大學生對生活的憧憬與現實還存在距離。

2、人際關係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大學生只學習,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較爲封閉,人際交往能力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不能正確的擺正心態,缺乏人際交往技巧,這都容易使他們陷入人際交往誤區。正是因爲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際失調,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頻頻出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懼症等各種心理疾病。

3、就業心理問題

高年級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道路上一片空白,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沒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試時回答問題沒有思路等,導致找工作頻頻受挫,出現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傷,就業焦慮等心理。許多學生表現出經驗不足,承受能力差等問題,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

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實踐的作用,大學生對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

進入大學以後,脫離了異常忙碌的高中學業生涯,進入了可以自由支配很多時間的大學生活,很多人突然迷失了方向。大學生活的迷茫,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模糊不清。如果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了解在社會上有什麼職業適合自己,能創造社會價值,自己最感興趣,自己在專業領域還欠缺什麼技能。從實際經驗中找到自我定位,明確自我方向和目標,給未來的自己做個設計,及時彌補專業上的不足,大學生活就此豐富多彩起來。

2、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和學校的過度保護讓他們帶着對社會的渴望和恐懼走進校園,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也不知道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挫折等待着自己。正因爲如此,他們有的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從事自認爲不能完成的事情,即使一點點難度也會將他們嚇跑,有的又盲目自信,認爲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自己,低估了事情的難度導致失敗。社會實踐是建立真實自信的最好武器。在實踐中大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商討補救措施。有了對社會的認識,有了對社會的實踐經歷,學生就不再會對社會感到恐慌,對自己充滿不信任了。

3、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減少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懼

要想改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減少人際交往困惑,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與他人接觸,交流和溝通,而社會實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在社會實踐中,經常是小組開展活動,小組成員必須相互交流,分工協作,這都是他們有了交往的空間和自由。爲了使實踐順利進行,成員之間必須互相配合,遇到矛盾和分歧必須協商達成一致。這樣有助於正確處理情緒矛盾,減少情感障礙。同時,社會實踐的經歷,增強了大學生與人交往的情景,增強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耐受性。由於在社會實踐中,不是爲了交往而交往,而是爲了活動內容而交往,可以使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上,不至於是交往過於緊張。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學到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減少對社會交往的恐懼。

4、社會實踐有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

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透過大學期間的認識和改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增強抗挫能力,減緩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提升抗挫能力就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關鍵。透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在實踐中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辦法,從而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挫折承受力。同時專業性很強的社會實踐,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久而久之,今後面對招聘單位方可信心十足。

5、社會實踐有助於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功指標,而今我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不容樂觀,除了沒有清晰的目標以外,不能持之以恆,是最突出的問題。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建立大學生完善的人格。

四、如何透過社會實踐更好的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務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立足於大學生服務於大學生,能更好的爲大學生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實質幫助和有利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讓其更好的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專業的社會實踐,更是大學生尋找自我缺陷,完善自己人格的一個途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髮現自己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點,然後針對這些缺點,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鍛鍊自己,透過社會實踐來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2、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學生會工作與社團活動

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過度,需要從校園社團活動開始。在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每個同學透過自我定位,競選,工作實踐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學生幹部崗位,也是提高適應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會與社團活動中,鍛鍊的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也鍛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爲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硬的基礎。

3、學校組織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月、周

學校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除了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月、周等,也更能直觀的使學生們提前進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階段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自我定位,發現自我價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有着積極的影響。

4、學校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

除了實踐和第二課堂以外,學校可以開設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從理論上分析社會現狀,專業情況,社會實踐與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如何解決的途徑。幫助大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康德說,有知覺無概念是茫的,有概念無知覺是空的”只有有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實踐也更需要理論知識來總結拔高。透過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課,明確理論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宏觀上把握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

結語:

總之,社會實踐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爲培養學生成才的有效方式,自然要承擔起調節大學生心理,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工作,必須進一步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整合和利用學校已有資源,創造一套實用有效的機制,最終實現透過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髮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於校園環境的和諧化,更有利於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於高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新方向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更加複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新,是讓教育工作爲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於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於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爲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於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二、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於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我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遊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爲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遊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爲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爲情緒的主人,成爲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並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鬆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祕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鬆化。

(四)利用團體輔導,調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於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於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於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於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於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邱小豔,唐君.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實證研究[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1:115-117.

[2]李雪,潘樂,魏鑫,杜冰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世紀橋,2015,02:69-7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4

摘要:

積極心理學關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積極方面,致力於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在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爲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是一支蓬勃發展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獨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矯正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問題的出現,也不能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必須打破傳統局面,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據獨立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獨立院校必須結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靈活的用人機制,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學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隨後,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成爲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異於傳統心理學研究。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個性特徵、積極的情緒與健康以及培養天才等方向。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觀幸福感和快樂,並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積極的人格特徵也是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於樂觀的研究,因爲樂觀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提升個人心理能力。

二、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諸多研究表明,相較於公辦院校,獨立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更爲突出。張翔透過調查發現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普通高校學生。他認爲,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爲自卑、失落感、焦慮、抑鬱等。同樣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爲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優於普通高校學生。據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普遍表現出適應環境困難、人際關係障礙、自我認同感低、擇業心理自卑等問題。

2.獨立院校現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單一性心理諮詢與治療模式

部分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或障礙的諮詢與矯正,但此模式僅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導與訓練,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心理髮展需求。學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現單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有效宣傳和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2)簡單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於獨立院校的企業化運營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的部分原因在於教育資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夠,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合併,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簡單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有效措施,儘早建立適合獨立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維護模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積極心理學對於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新方向,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徑。

1.結合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爲引導,對各要素和目標進行整合,改變消極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替代疾病的預防目標。具體實踐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改變以往以個別諮詢爲主導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學生加大心理健康宣傳力度,從學生入校開始,展開系列的積極心理輔導與訓練,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同時,塑造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達到對心理問題積極預防的目標。

2.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認知

對於獨立高校學生來說,單純的矯正問題和治療疾病並不能讓個體獲得真正的健康,必須雙管齊下,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展個體積極的心理素質。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納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並深入宣傳。例如根據積極心理學觀點,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無病態,而應該是心理體驗積極而豐富,並發展積極的人格品質,以此傳輸給學生積極的心理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結合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努力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課程、心理諮詢三級教育體系中。首先,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營造學生人格發展的良好環境,深入廣泛、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提供積極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自身的主觀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實踐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輔導和諮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諮詢中結合認知行爲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或組織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爲基礎的團體輔導,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積極輔導的魅力。

總之,當前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立足積極心理學範疇,堅持正向、能動的發展觀,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度。積極教育爲我們展示了發展性的教育模式,爲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2]張翔。民辦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健康心理學雜誌,2003,11(4):260-261.

[3]馬明,王法能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2):97-99.

[4]翟常秀,楊衛星,劉鑫。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1):43-47.

[5]徐玲,魏峯。西安市民辦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特徵的比較研究[J]。青年研究,2001(8):15-18.

[6]陳紅,宋穎惠,顧凡。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7,15(12):113-11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5

摘要:隨着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空前加大,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這就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理效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心理壓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效應

隨着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空前加大,這就對在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會產生許多的心理的問題,心理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要詳細的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經過相關的調查發現,現代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如下的問題: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工作,比較表面的工作。還有一些大學的心理教育只是開設一門課程和個案的諮詢。即使是某些大學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不佳,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沒有形成系統。從學校的層面上講,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高,投入的也不夠,更沒有形成規範性的工作體系。

二、優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

(一)人格教育要突出

1.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

對實際情況有個客觀的認識指的是對待現實情況要實事求是,不帶有主觀色彩,不帶有偏見的看待問題。馬斯諾指出:客觀的認知是使世界變得和諧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正確的、客觀的態度主要內容是人應該對自己的存在和周圍人或者是物的`關係始終持有正確的態度,人要明白自己爲什麼活着,活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應該是陽光自信的,應該是自尊自愛的。

2.生活態度要樂觀,情緒體驗要積極

人要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要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心中有陽光,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纔不會被輕易的打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抱有樂觀的心態,心境是明朗輕鬆的,覺得每天都是充滿陽光的。這樣的人幸福感是很強的,比那些悲觀消極的人容易取得成功。

3.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要正確

在相關的研究中得出:20―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羣中,這是在他們的人格發展中處在親密對孤獨的階段,這個階段若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可以很好的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的階段。在這個年齡段青年人如果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了人際關係,那麼他們就會收穫和諧、緊密的人際關係。反之,若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不正確,就會導致人際關係不協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閱歷不夠,與人處事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全面,要透過學習,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保證健康的心理水平。

(二)注重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我們將心理素質分爲2種:一個是正性的心理素質,一個是負性的心理素質。負性的心理素質是一種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正性心理素質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對他們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正性的,這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積極的教育

積極教育屬於當前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積極教育提倡老師要以學校和師生的現實情況爲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積極的行爲與思想去教授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品質。

2.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重視的是人的積極的心理力量,從而促進了心理學向着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積極心理學能夠使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對大學生的發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3.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設計與實行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的心理情況來決定,價值取向是人的向善性,教師要應用積極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來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1.必修課

必修課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但是在我國這門課程的名稱還沒有達到統一,但是實際的教學內容與目的是相同的。

2.選修課

如果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選修課的話,就能夠使這門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彌補必修課的某些缺點,使這門課程更加的完善。

3.網上教育

網絡已經非常普及了,大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很高,利用網絡這一資源開展網上教育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外的輔助途徑

1.使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的訓練

大學階段在學校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情境對學生進行心理鍛鍊,要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在這個基礎上精心設計、組織,進行系列化的心理鍛鍊。

2.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爲了能夠讓學生儘早的接觸社會,在社會中鍛鍊自己,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參加多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鍛鍊自己的品行,磨練自己的意志。

3.爲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

如果校園的心理氛圍好的話,學生就會被感染,漸漸的學生的心理也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爲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氛圍,營造積極的、和諧的、充滿希望的大學校園心理氛圍,學生在這種大環境下就會形成較佳的心理,這是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有重要意義的。

綜上所述,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我們要非常的重視,透過多方面合作,爲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氛圍,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了,是有利於學生一生髮展的。

參考文獻:

[1]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