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準確解讀扶貧開發的論文

論文2.27W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由於農業人口數量大,但是經濟發展類型單一,因爲勞動力剩餘問題較爲嚴重,大量的農村人口就業問題突出,影響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接下來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準確解讀扶貧開發的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準確解讀扶貧開發的論文

摘要:我國改革開放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城鎮化建設中不斷強調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經濟共同發展,農村地區由於生產力落後、產業類型單一,因而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貧困人口比例相對較大。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和政府機構積極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扶貧政策。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精準扶貧;背景;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不斷開展扶貧工作,但是隨着現代社會變革與發展,城鄉經濟生產模式均發生變革,扶貧工作開始進入瓶頸期,因而在實踐工作中需要集中解決原有扶貧模式中出現的問題,應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對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展開分析。關於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可以由政府出臺更加完善的、系統化的扶貧政策,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予以資金、政策和技術生的支援。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要點

(一)勞動力剩餘問題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由於農業人口數量大,但是經濟發展類型單一,因爲勞動力剩餘問題較爲嚴重,大量的農村人口就業問題突出,影響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根據農村人口勞動力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在農村地區,農民站專職務農時間總比重並不大,約佔一年時間的三分之二左右。這主要是因爲國家雖然大力支援和鼓勵現代化農業發展,但是農民由於技術水平低下,在農業生產中難以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傳統而單一的農業生產模式,經濟產出較低,造成農村勞動力剩餘,大量的農村人口開始進城務工,返鄉時間較少,導致農村農業發展處於閒置或停滯狀態,最終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生產設備設施問題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尤其是地區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區,農村資訊閉塞,在經濟發展中缺乏資源和機遇,因而生產與勞作形式落後,人工工作效率低下,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的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高,更難以在農業生產中投入足夠的資金,改善生產。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大多地方屬於“靠天吃飯”的狀態,糧食作物等收成難以保證,精準扶貧背景下,國家雖然出臺一系列的扶貧政策,強調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包括農村公路修建等,但是這些扶貧項目總覆蓋面不大,與總體國家經濟建設要求差距較大,包括農村能源、水利、氣象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等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目前狀況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

二、精準扶貧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一)做好領導部署工作

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當地政府部門與領導重視其農村經濟發展的輔助與扶持問題,精準扶貧要求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採用針對性的扶貧政策爲其提供必要的資源供應。例如中國人民銀行鍼對農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強調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在積極發揮貨幣政策調控工具作用的基礎上,支援和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加大“三農”信貸投放。針對這一點,地方領導需要組織和建立相關的管理小組,全面啓動扶貧救助工作項目,與鄉鎮、縣等各級涉農金融機構做好積極的溝通協作,實地調研農民農業發展問題,在信貸、金融政策支援下幫助農民融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扶貧救助工作需要地方政府組織和機構領導予以足夠的重視,在詳細的工作部署中,將農村扶貧、救助工作落實。例如我國山西省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堅持“八大工程”,要求對山西經濟發展實況予以瞭解,對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就業培訓扶貧、社會保障扶貧和生態補償扶貧等做好工作部署,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山西省的五臺縣建安村,因常年擁有恆溫15℃的山泉水灌溉稻田,因此成爲五臺當地水稻種植的重要基地。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成立了山泉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堅持在水稻上面做文章,爲實現農民增收、促進就業、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實動力。

(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

農村地區由於交通、資訊等閉塞,當地教育水平和資訊發達程度較低,因而農民的知識教育程度也相對較低,知識能力有限,在新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中難以有效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對於國家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和扶貧救助政策等也難以及時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對農民的知識教育和政策普及,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農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對於農村地區居民需要加大關於信貸政策的指導力度,引導和督促不同涉農金融機構提高“三農”金融服務水平。要求在日常業務辦理中透過銀政、企業合作,以視窗指導和輿論宣傳等多種形式促進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等的瞭解,同時促使農業生產體系中的資金流動更加活躍,實現“四化”戰略部署工作完善,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

(三)改善農業發展環境

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需要當地有關部門與多個社會服務機構、地方企業和金融機構等透過業務合作,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經濟發展環境,爲其農業生產、農業發展提高必要的.資金條件、技術條件和其他物質基礎條件等。中國人民銀行的扶貧政策中提出促進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更 加有效的實現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改善,可以在全國農村範圍推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銀行金融機構的取款服務與農民優勢結合,能夠有效拓寬其他匯款、轉賬和繳費等業務,爲農業生產中各項支付工作提供便利,爲農產品如蔬菜、糧食等種植、銷售提供便利,整體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加大信用鎮(鄉)、信用村和信用戶等建設,以聯合授信的方式改善農業發展環境。山西省在精準扶貧八大工程中進行二十項專項工作,其中包括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工作的完善,要求在社會扶貧和企業扶貧結合中實現企業引導性發展,帶動貧困地區不同產業、行業發展,包括旅遊資源開發、農產品生產等。爲助推精準扶貧,爲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一份力量。中國人民銀行響應國家提出的金融支援脫貧攻堅的號召,加強與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扶貧辦協調合作,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務實金融基礎設施。今年3月,人民銀行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和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開辦扶貧再貸款業務,明確扶貧再貸款發放標準,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爲優惠的利率,優先支援貧困就業發展的企業,使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和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三、結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模式中,農村地區由於生產方式落後、產業結構單一,且生產力和生產水平提高不明顯,嚴重製約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此,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扶貧政策,爲農村經濟發展和進步提供必要支援,幫助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問題、勞動力問題和技術問題等。精準扶貧工作屬於基礎性民生工程之一,需要政府部門與地方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好溝通與協作,在改革發展和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提高扶貧力度,促進農村經濟快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忠海.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7,(15):6-7.

[2]徐龍順,李嬋,宋娜娜,黃森慰.精準扶貧:理論內涵、實踐困境與對策研究——基於山東菏澤兩個村莊的調查[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41-45+61.

[3]賈晉,肖建.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17,(01):70-75.

[4]劉娜.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於安徽省數據的實證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16,(05):78-84.

[5]張建琴.精準扶貧視閾下的貧困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基於江西省上饒市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6,(03):115-116+49-51.

作者:劉翰昕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五臺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