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定律運動力學原理分析論文

論文2.11W

碰撞是宇宙天體形成和演化的基礎,傳統物理學中的牛頓萬有引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根據其性質,簡易論將它修改爲碰撞定律,從而使物理學運動力學得到完善。

關於定律運動力學原理分析論文

簡易論碰撞定律是簡易論三大定律當中的第一個定律,是作者在研究雙星運動規律時得出的。作者發現,只具有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在運動的過程中必須具有外力的作用,否則是不能保持運動的,一旦運動起來幾乎是呈直線碰撞。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僅僅註明了計算兩個物體引力大小的計算方法,沒有註明兩個物體以外的物體對兩個物體運動的影響,物理學又沒有其它解釋天體碰撞現象的定律,爲此,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性質,簡易論將其修改爲碰撞定律。

簡易論三大定律都着重強調了第三物體和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在天體運動過程中的重要性,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運用於計算天體質量的大小,它應該屬於一個數學定律。而實際上,人們已經把它當作物理學定律運用了幾百年,並認爲運用它成功的發現了海王星,但在運用到太陽系以外時,萬有引力定律就失靈了,原因就在如此。

事實上,宇宙空間的一切天體都不同程度的自然受到了各種外力的影響,單一兩個物體作用的運動是不存在的。在太陽系,銀河系銀盤的轉動也是保持太陽系各成員運動的基礎,這個作用甚至超過了單一第三物體對兩個物體運動的影響,在簡易論中,將其列爲第三物體以上的物體的範圍。

碰撞是宇宙天體形成和演化的基礎,簡易論認爲,宇宙的一切天體都是在碰撞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太陽系,把小行星帶和太陽作爲兩個物體的運動,木星作爲它們的第三物體,由於小行星帶中的羣體數量大,它們形成了一個行星環,在小行星和木星圍繞太陽執行的過程中,小行星的平均公轉週期約爲木星公轉週期的一半,在木星圍繞太陽執行一週時,小行星即可執行二週。當小行星執行至木星和太陽之間時,作爲第三物體的木星的作用力產生,當小行星執行到木星和太陽的對面時,作爲第三物體的木星的作用力消失,從而使各小行星的軌道不斷髮生改變,並使各小行星軌道發生交叉,從而引起運動過程中的碰撞。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天體碰撞最頻繁的區帶,符合天文觀測事實。由於火星緊靠小行星帶,火星受到的撞擊較太陽系其它成員嚴重,其次爲月球,大大小小的撞擊坑構成月球基本的外貌。地球由於受到月球的保護,使地球受到小行星撞擊的頻率大大降低,金星和水星由於遠離小行星帶,受到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更小,水星上的隕石坑大多爲早期發生的。

簡易論碰撞定律也可解釋地球表面的碰撞現象,如一個蘋果掛在樹上,樹身於地面相連,應該把它看作一個物體,當果柄與樹枝脫離時,蘋果與地球構成兩個物體,這時由於蘋果距離地球太近,任何第三物體的作用都不能抗拒地球巨大的引力,蘋果落地就是一種碰撞。

近地飛行的飛機,發動機的發動,可視爲第三物體的作用,飛機保持運動,當發動機停止發動時,飛機必將墜地發生碰撞。其它如汽車的運動,由於輪子着地,只可與地球視爲一個物體,即使停止運動也不構成碰撞。

通常最常見的碰撞,在地球上以隕石爲主,它們的主要來源是彗星的彗尾,由於質量太小難以形成穩定的軌道,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容易墜向地球,但由於地球具有大氣層保護,對地球生命不構成大的威脅。

隕石與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質量上,只有隕石的質量達到一定大時,隕石纔可成爲一顆小行星,質量越大的小行星,軌道的穩定性越強,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凡能對地球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的小行星,應該不會撞擊地球,因爲地球的公轉速度快於小行星的公轉速度,同時又有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受地球離心力的影響,小行星在接近到地球一定距離時,就會改變軌道,使向公轉速度慢於小行星20倍,又沒有離心力的月球。

更大質量的小行星,當平均軌道接近地月系統時,通常會改變軌道,先變成地球的衛星,當它的軌道緩慢向地球靠近時,都將被月球攔截撞到月球上。

凡對地球造成比較嚴重的撞擊,一般爲彗星撞擊,如通古斯大爆炸等。由於彗星的執行速度遠快於地球,地球沒有躲避彗星撞擊的能力,但地球具有大氣層保護的能力,在彗星高速使向地球的時候,彗星體會因急劇加熱膨脹在空中爆炸,大大降低對地球生命的威脅。

木星距離太陽的距離比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遠5倍,遭受大質量彗星撞擊的可能性遠大於地球,凡能透過地球軌道的彗星的質量一般不會太大,地球不會發生象木星那樣嚴重的彗星撞擊。因此,人們不必過分擔心小行星撞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