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理論分析論文

論文2.68W

摘要:在借鑑國內外學者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外延及其與製造業關係的相關理論進行簡要綜述,並從不同角度重點分析了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交互作用的內在機理。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理論分析論文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製造業;交互作用;機理

生產性服務業作爲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爲現代服務業經濟體系中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部門,其發達程度在一定層面上決定了製造業的發達程度;與此同時,第二產業尤其製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主體,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爲生產性服務業的成長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2014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現階段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爲我國優化產業結構的必然之路。在此背景下,深入瞭解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交互發展的內在機理,對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有着重要意義。

1概述

1.1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與外延

生產性服務業是與消費性服務業相對應的概念,國外學者一般稱其爲生產者服務業(ProducerServ-ice)。Machlup認爲生產性服務業即知識產出的產業[1];Hubbard&Nutter指出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涵蓋廣告諮詢、法律、會計與審計、研發、建築服務等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活動[2;Coffey認爲,廣義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在公司與組織的運用中被用作普通性消費的功能性服務[3];對外經貿大學課題組認爲,生產性服務業是與生產活動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貫穿於企業生產的上、中、下游諸多環節,如物流、研發、金融保險及諮詢、會計等專業服務[4]。以上學者大多從生產性服務業指向的對象對其內涵和外延進行界定,此外,也有學者從中間需求角度對其進行了解釋。Goodman&Steadman根據美國2000年投入產出表,將服務業中間需求率高於60%的部門界定爲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低於40%的部門界定爲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將40%~60%之間的部門界定爲混合服務業[5];尚於力、申玉銘和邱靈利用1997-2002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將中間需求率大於50%的行業界定爲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通訊服務、批發零售服務、金融保險服務、計算機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地質勘查和水利管理服務[6]。國內外學者雖未對生產性服務業形成統一明確的定義,但在其內涵及外延界定上存在共通點,即多從生產性服務業指向的對象、活動內容(如Hubbard&Nutter等)或中間需求、內在屬性的角度對其進行解釋(如Goodman&Steadman、尚於力等),運輸倉儲、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法律會計、市場銷售等管理諮詢活動均被納入生產性服務業的範疇。綜合各學者及各經濟體對生產性服務業內涵及外延的闡述,本文認爲生產性服務業即主要面向消費者以外的生產企業、並直接或間接爲生產企業的生產活動提供中間需求的產業部門,包括流通服務業、資訊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和科技服務五大類。

1.2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交互發展

相關學者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的關係有四種不同觀點:供給推動論、需求引導論、交互發展論和融合發展論。供給推動論認爲服務業尤其生產性服務業是製造業提高生產率及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前者的發達程度決定後者的發達程度;需求引導論認爲製造業爲服務業尤其生產性服務業提供需求基礎,前者是後者發展的條件,後者是前者的補充和支援;融合發展論認爲,隨着資訊化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二者出現融合趨勢。交互發展論認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是相互作用和依賴、共同發展的關係。Francois認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是一種互動關係[7];劉書瀚、張瑞、劉立霞以中國1997-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爲基礎,採用投入產出法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進行產業關聯分析表明,二者存在顯著的互動關係,且後者對前者的拉動作用大於前者對後者的促進作用[8];高覺民、李曉慧從產業視角構建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模型,認爲二者互相推動彼此發展,且前者內部各部門與製造業均呈現互動發展關係[9];焦愛麗根據我國31省市2003-2011年相關數據進行模型檢驗,表明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每上升1%,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將上升15.51%,兩者正相關[10];陳光和張超基於我國不同省市或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統計數據,對二者相關指標進行協整檢驗和格蘭傑檢驗,結果表明,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存在交互發展的特徵,生產性服務業結構變動指標與製造業升級係數存在協整關係和雙向格蘭傑因果關係[11]。現有文獻多從不同角度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交互作用進行了實證分析,但是對二者作用的內在機理的研究尚待深入,因此,本文從以下視角對二者交互作用的機理進行簡要說明。

2生產性服務業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理

2.1生產性服務業促進製造業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首先,服務收入成爲製造業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隨着國際分工的深化和資訊網絡技術的應用,製造業產品中的服務含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將服務作爲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並因此提高了企業自身的服務化水平。從典型製造企業來看,國外大型製造企業基於產品的增值服務已成爲企業主要的收入來源,如2011年寶馬、GE、施樂公司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30%、51.16%和53%,IBM服務收入佔比爲82.1%,與2005年的51.9%年相比增長了108.42%[12]。其次,製造業服務化在就業方面表現突出。一方面,製造業內從事服務活動的勞動者佔較大比重,2002年,OECD13個國家中約有40%的製造企業員工從事與服務相關的崗位,如科技人員、會計師、律師、管理人員或其他服務崗位[13];另一方面,製造業內從事服務活動的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關鍵要素,隨着資訊技術特別是資訊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對從事製造業服務活動的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企業間的競爭也使得企業對於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2.2生產性服務業優化製造業的資源配置

生產性服務業在促進製造業節能降耗的同時,也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生產性服務業是資訊技術密集型產業,資訊技術的應用及資訊和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成爲製造業節能降耗的一大動力。企業生產設備的'改進、生產工藝的優化(如ERP、能源管理系統等)加強了對能源消耗的監測預警,降低了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量,推動產業向低消耗、高利用率方向發展。2014年中國兩化融合發展報告指出,資訊業較發達的北上廣、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的工業應用效益明顯高於全國其他省份,這些省份的電子資訊、軟件和資訊服務業較發達,資訊技術推進工業節能減排的力度較大,支撐本地企業節能降耗的成效明顯,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低;而寧夏、甘肅、青海、西藏等資訊產業弱省,應用效益指數較低,資訊技術支撐企業節能降耗的能力普遍不足[14]。資訊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及科研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內含的人力、技術及知識資本能夠緩解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壓力,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2.3生產性服務業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在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還利用規模經濟、制度創新等降低製造業企業的生產及交易成本。首先,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效應會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隨着分工的深化,製造業內部的低附加值生產環節逐漸外部化並最終從製造業中分離出來成爲獨立的部門,並能提供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其規模會隨着製造業外部化的需求的增加而擴大,最終形成範圍經濟和規模經濟,這相較於製造業企業內部的生產性服務來說,會大大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其次,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產品的市場配置中起到簡化交易方式的作用,從而降低製造業服務產品的交易成本。例如,生產性服務業中的商業、交通、通信等流通服務業透過建立市場網絡,在集中固定的生產與分散變動的需求之間搭建橋樑,將時空上分割的市場聯結起來,擴大了交易網絡的延伸範圍和市場規模,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實現了交易成本的節約[15];再如,在市場經濟制度日益規範和複雜的環境下,會計、法律、稅務等逐漸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專業化的發展有效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降低交易的執行成本[16],如安永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FESCO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等。

3製造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作用機理

3.1製造業爲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

分工深化下製造業生產環節的外部化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爲其提供堅實的市場和需求基礎。在經濟的發展及社會分工深化的背景下,製造業企業基於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的考慮,會越來越多的將生產環節中的低附加值部分如研發設計等生產經營環節外包出去,“內部化”的“非市場活動”逐漸變爲“外部化”的“市場活動”。此時,隨着製造業企業對外剝離的非核心業務環節的增多,其對外部專業化的服務企業即生產性服務企業提供的專業化生產性服務便會產生更大的市場需求,這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和堅實的市場基礎。此外,製造業的發展會對服務外包的種類和數量產生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不斷完善服務類型以實現服務的多樣化和高質量,這也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自1995年以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增加值的絕對量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狀態,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5.9%左右。根據對我國2002-2010年間的投入產出表進行分析得出,製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平均中間投入率在0.26左右,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製造業有較強的依賴性,且這種依賴性在商務服務業、流通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及資訊服務業方面表現的更爲突出,即製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支撐主要是透過商務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及資訊服務業等細分行業實現的。

3.2資訊技術加速了製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促進作用

資訊化及資訊技術的應用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進而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資訊技術的進步提升了工業資訊化、製造業資訊化水平,促進製造業產業鏈分工深化、產業模式創新,促進傳統制造業向以知識和技術爲主要投入要素的現代製造業轉變,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並進一步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首先,生產性服務業作爲一種中間投入活動,其服務對象是提供終端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性企業。生產性服務業作爲資訊技術密集型產業,資訊通訊技術的發展促進製造業升級,進而有效的提高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效率和服務質量,並能改變傳統的物流渠道以提高傳統生產性服務業如廣告和銀行業的現代化程度;此外,傳統的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衍生出新的服務領域,如計算機輔助製造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等,現代製造業的發展對其產生大量需求,使得生產性服務業的交易性大大增加[17]。其次,資訊技術促進製造業升級進而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完備的基礎設施。如資訊技術的發展使得製造業的資訊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帶來遠程教育和醫療的國際化,爲供應鏈上的物流企業提供一箇中立和可靠的數碼平臺,並能夠實現產業集羣的區域內遷移和合理的產業分佈。此外,資訊技術及相應的通訊、交通、教育等基礎設施正逐漸成爲服務業發展和升級的支撐平臺,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研發設計、物流運輸等行業對區域內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依存度越來越明顯。在資訊技術對製造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下,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有效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服務效率和水平,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4小結

在理論層面上,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一種具有累積性的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內生性過程,兩者因相互需求進一步推動彼此的交互發展和升級,其交互作用過程即彼此發展和升級的互動過程[18]。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爲製造業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服務,增強了製造業的競爭力,並促進其轉型升級;製造業的加速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產生大量需求,並對服務質量要求漸高,在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升級的同時也直接促進其發展,兩者如此循環交互作用,形成一個雙向互動、高度關聯的正反饋過程。

參考文獻:

[1]李江帆,畢鬥鬥.國外生產服務業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26(11):16-19,25.

[2]HUBBARDPKB,NUTTERDS.Servicesectoremploy-mentinmerseyside[J].Geoforum,1982,13(3):209-235.

[3]COFFEYWJ.TheGeographiesofProducerServices[J].Ur-banGeography,2000,21(2):170-183.

[4]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課題組.北京市生產性服務業開放式發展路徑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4.

[5]GOODMANB,STEADMANR.Services:businessdemandrivalsconsumerdemandindrivingjobgrowth[J].MonthlyLaborReview,2002,125(4):3.

[6]尚於力,申玉銘,邱靈.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界定及其行業分類初探[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3):87-94.

[7]FRANCOISJ.Tradeinproducerservicesandreturnsduetospecializationundermonopolisticcompetition[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1990,23(1):109-124.

[8]劉書瀚,張瑞,劉立霞.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產業關聯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0(6):65-74.

[9]高覺民,李曉慧.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互動機理:理論與實證[J].中國工業經濟,2011(6):151-160.

[10]焦愛麗.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互動發展關係研究[J].商業時代,2014(17):123-124.

[11]陳光,張超.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效率的影響研究—基於全國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4(2):18-24.

[12]於清笈,董偉龍.2014中國裝備製造業服務創新調查[R].北京:德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14.

[13]郭懷英.製造業服務化:國際趨勢及其啓示[J].全球化,2013(9):100-108,128.

[14]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2014年中國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R].北京: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2015.

[15]沈家文.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產業結構演變關係的量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154.

[16]鄧麗姝.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的理論探討[J].經濟論壇,2010(2):209-211.

[17]祝新.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與發展策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2):108-109,205.

[18]郭懷英.生產性服務業:創新與升級[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