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西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綜合改革與建設探究論文

論文2.43W

本文就圍繞着西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改革與建設實踐經驗和取得的一些階段性成果,探討了在高校從哪些方面,如何開展專業改革與建設工作進行了闡釋。本論文研究爲高校專業建設與改革工作提供借鑑和參考。

西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綜合改革與建設探究論文

作爲區內培養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主陣地,西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應擔當起爲我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輸送急需的環境科學專門類人才,爲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專業的智力支援的重任。然而,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能力的高低,關鍵在於環境科學專業的整體建設水平和能力。因此,加強我校環境科學專業改革與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有利於推動我校學科建設和發展整體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我校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改革之前專業現狀

從歷史來看,與環境學科相關專業方向最接近的專業是地理系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當時招收的專科生,主要是國土規劃與管理方向,於1999年和2000年招了兩屆共63名畢業生;據瞭解和實際工作中的接觸,這些畢業生都成爲了西藏基層國土、規劃、發展改革等重要部門的骨幹力量,甚至有些已經站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併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之前在西藏還沒有其他有關環境科學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歷史。我校現有環境科學專業開設於2001年,開始時連續兩年招收專科生,很大一部分是部隊生源,科班出身的專任教師只有剛畢業的一名本科生。因軟件、硬件多方面原因,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是有限的,但這兩個班畢業的學生如今絕大多數已經成爲了西藏基層環保部門的領導或者骨幹,爲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面向全國招收首屆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並連續5年每年招生一屆一個班的規模。到現在已經陸續招收8屆(2003年停招一年,2009停招一年)共272人。

結合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科學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我校培養的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社會上需求量大。但是由於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建設起步晚,存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生培養的定位不夠明確,培養計劃中的課程體系建設不夠健全,缺乏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設施設備條件等問題,嚴重影響着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也制約着環境科學學科整體發展水平。

二、具體改革與建設情況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本科培養方案是完成本科生培養目標,決定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及學生整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和優化本科培養方案,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是整體專業改革與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從環境科學專業學科自身發展趨勢、西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以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原有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在本科培養課程設定、學時分配、專業知識邏輯性、知識重複性等多方面顯現出一些問題和不足,爲整體教學效果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參照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並結合學校學科發展進程和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組織環境科學專業及相關專業所有任課教師認真研究、討論和論證,修訂了最新版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編寫了新增課程的教學大綱,修訂和完善了部分課程的教學大綱。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是學科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生力軍。西藏大學師資條件差,不少專業緊缺專業教師,嚴重影響着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與此同時,與其他高校相比,西藏大學的師資問題很難得以解決,主要原因是相關政策(近親不能繁殖)、待遇及高原特殊環境氣候條件等所致。因此,在現有條件下,我校積極主動爭取相應指標或名額,從外地引進人才和內部人員培養相結合,儘快解決師資力量薄弱問題,是環境科學專業在改革方面突出的亮點之一。

3.改善條件,促進實踐教學。爲更好完成環境科學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中的“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正式掛牌將拉薩市環境保護局、那曲野外生態觀測站、西藏自治區國土廳環境監測總站、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環境監測中心站、西藏自治區地勘局中心實驗室、拉薩啤酒廠等作爲我校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基地和實驗室的建設將會使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專業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改善。

4.教材教輔建設。按照相關要求和規定,所有課程教材均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紀規劃教材”或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參考學生和任課老師提出的環境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不能完全適應我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實際的意見,邀請“無機及分析化學”專任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經驗,編寫了“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目前,編寫工作完成,待出版印刷。另外,考慮到教學實際需求,編寫了“環境監測實驗”講義供環境監測實驗教學使用。這些工作的開展完善了原有教學中教材教輔的不足和不適。

5.新增專業特色課程。考慮到固體廢棄物可再生資源利用的學科發展趨勢和動向,將原有專業“選修課”中的“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更名爲“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並安排到專業“必修課”中;考慮到環保工作不僅受環境法規的約束,更會受到宏、微觀環境政策的影響,尤其在西藏這樣一個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戰略地位的區域更爲明顯,因此,將原有專業課“環境法規”更名爲“環境政策與法規”,以更好的滿足所學專業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需求。

6.創新團隊建設。組建大團隊,完成大項目,是獲得大成果的必經之路。考慮到專業優勢和西藏地域優勢,結合學科專業發展趨勢,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籌備,透過理清思路,專家諮詢,並經多次論證和修改完善,組建了“西藏水環境化學”科研創新團隊。該團隊上報到學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項目中,獲得了立項,並給予了創新團隊建設經費資助,爲後續獲得更進階別的團隊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學科平臺建設。學科建設需要一定平臺,這不僅是資金的主要來源,更是展示學科專業建設成果的平臺。考慮到平臺建設成果的覆蓋面,經幾年努力建設了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1門,院級精品課程“環境監測”1門,組建了“環境監測實驗室”作爲校級重點實驗室。因起步晚,這些課程平臺檔次低,但爲下一步打造成自治區級乃至國家級平臺奠定了基礎。

8.加強科學研究。學術水平是衡量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爲改變科研水平長期落伍的局面,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專業整體社會影響力,多次邀請專家和相關部門領導來我校指導申請科研項目方面的技能和方法;有經驗的教師指導年輕教師撰寫課題申報材料;規定了每位專業教師每年至少申報一項科研課題項目的硬任務,按照專業方向邀請校內外相關專家進行修改完善,並按照申報級別給予了不同等級的現金獎勵(這與能否立項無關);並將這些工作量與業績、年終工作量和評優評獎直接掛鉤。這些措施有力促進了專業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9.加強制度建設。爲進一步落實各方面的工作責任和義務,制訂了《日常教學管理制度》、《優秀教師評選辦法》,制訂了相對全面的、適合本部門工作實際的《工作量化考覈辦法》等制度,要求各院系嚴格執行這些制度規定,執行情況與評優評獎、推優、職稱晉升等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事情直接掛鉤。

10.創新本科生培養模式。鑑於更好的督促本科生在校期間專業學習,更好鍛鍊專業方向科研技能和方法以及今後畢業論文方面有針對性準備的需要,規定所有學生進校之前按照學號次序分配給專業教師(分一次後以後每年按此學號與專業教師對接)。

11.其他方面。除上述外,還專門指定專業教師指導學生自建的“環保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相關社團活動,並在“6.5”或“科普日”等特別時節與環保廳、環保局聯合開展社會性公益活動,擴大專業影響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針對大學生創新性項目,如“成才杯”以及“挑戰杯”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專業組討論、推薦和精心指導,並指導學生在校期間發表。

三、取得的成效

經過近幾年的專業改革與建設,明顯發現環境科學專業不管是從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材教輔、相關制度等軟件方面,還是實驗室、實習基地、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都發生了明顯的改善,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並獲得了團隊項目資助,成功立項了多項國家級大項目、大課題。爲本專業後續可持續的發展奠定了更爲堅實的基礎。

四、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西藏大學在環境科學專業改革與建設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或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師資結構有待優化;授課方式缺乏創新;教學資源相對缺乏;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科學研究缺乏原創性成果等。

今後,我校有待更進一步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資源建設、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採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爭取更多更好的成績,把現有改革與建設再一次提高到新的水平,力爭將環境科學專業建設成爲在西藏乃至國內響噹噹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優勢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