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的自信心從何而來論文

論文1.13W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第一個目標是“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幼兒的自信心從何而來──實施新《綱要》點滴體會。那麼幼兒的自信心從何而來,究竟該如何培養呢?筆者透過這幾年對新《綱要》的實施,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充滿人文情感的態度與方法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的自信心從何而來論文

首先,尊重幼兒,使幼兒走向自信

沒有尊重就沒有信心。爲什麼短短的一篇《綱要》中多次提到“尊重”?事實上現狀令人擔憂:由於社會對教育的科學性、知識性的過於偏重和教師自身的錯誤思想導致對幼兒精神一種漠視,我們常看見需要完成任務時,教師把幼兒當作機器,閒暇時,又把他們當成了玩偶,對幼兒的批評評價無所顧及。試想漠視兒童精神的教育怎麼能夠培養精神?怎麼能夠培養自信心?所謂解放兒童,實質上是改變對兒童的看法,將兒童當成一個理性的動物,當成一個“人”看,讓他擁有着與成人一樣的人格和權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將兒童當“兒童”看,承認童年生活的獨立價值,而不僅僅將他看作人的預備;解放兒童,首先是解放教育者自身的精神和觀念,然後纔會有生機勃勃的教育形式。試想一個常被老師訓斥,叫到牆角里“思過”的幼兒,怎會來“自信”?孩子在老師的臉上、語言中不僅僅看到的是表情,聽到的是語句,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只有有了正確的人文態度才能彰顯幼兒的個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如果將自信比作“果”的話,那麼由尊重產生的自我體驗便是“花”。艾裏克森的社會心理髮展理論同樣闡明:幼兒期是主動性與內疚期相沖突的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主動探究行爲受到鼓勵,幼兒就回形成主動性,這種主動性即自信心的源頭,如果成人譏笑兒童的獨創行爲和想象力,那麼兒童就會缺乏自信,在考慮自己的行爲時易產生內疚感。

那麼,怎樣將“尊重”落到實處呢?《綱要》明確指出 與幼兒交往的態度應是“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而不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在與幼兒交流時應是“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在活動中應是“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園長之友《幼兒的自信心從何而來──實施新《綱要》點滴體會》。

其次,欣賞幼兒,使幼兒樹立自信

年幼的幼兒由於受自身心理髮展水平的限制,特別是認知水平的限制,幼兒自我意識的總體水平是比較低的,他們還不能對自己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而往往依靠成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和他人。因此,對幼兒來說,自信作爲一種社會情感,它不是來自幼兒自身內部,而是直接來自他人對自己的信賴,即自信源於“他信”。幼兒教師作爲幼兒的最主要的啓蒙者,在幼兒的心目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的態度觀念對孩子的思想、行爲起到決定性的導向作用。我們常常會看到:當老師佈置一項新任務時那些躍躍欲試,信心十足的孩子是常被老師表揚鼓勵的幼兒,而躲在一旁,畏畏縮縮,猶豫不決的則是那些在老師眼中並不出色的孩子。因此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和態度對幼兒的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

“人文”的評價是指以保護幼兒自尊心爲前提,以激勵幼兒爲出發點的藝術的評價。例如對一個努力畫畫,卻畫得並不很好的幼兒要肯定他的過程而不是急於批評他的畫,“你能行”的三字效應比“你不行”要好幾十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要他們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在評價幼兒時要“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

再次,成就幼兒,使幼兒堅定信心

獲得了老師的尊重,得到了激勵,還遠遠不夠,《綱要》明確提出要求“爲每個幼兒提供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確實,有了成功的體驗幼兒的自信才真實。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創設體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有效地培養自信。讓能力強的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並不難,難就難在成就能力弱的`幼兒。如在手工活動中,XX小朋友由於小手肌肉發展並不靈敏的原因,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那麼老師可降低難度,讓他在有折的紙上折。讓他同樣獲得成功,逐漸樹立起他的自信心。

最後,接納幼兒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幼兒擁有自信

培養優秀幼兒的自信心是教師們都願做,會做的,但對那些差生給予人文關懷,培養自信心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作到的,因爲這要求教師更高的人文精神投入孩子、感化他們的精神世界,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是心與心的交匯,是靈魂對靈魂的對白,要是總他,結果只能是精神的荒蕪。這要求教師在組織活動時“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反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教育內容、要求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

每個兒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且不易讀懂的書,需要師長用智慧和感情去理解。教育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兒童。每個人在他自身都有是有價值的,他具有內在的潛在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潛伏的,需要被喚。老師要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評價孩子時宜採用縱向比較,關注幼兒的點滴進步,要善於賞識接納、滿足兒童的不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去與每個幼兒交流溝通,用愛心溫暖感染幼兒的心靈。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到信任,強調每個孩子的潛能,重視其活動積極性,給他們承擔任務的機會與信心,讓他們在自信的環境中發展。讓每一個兒童體驗到成功,對不同孩子提出不同和個性化目標,給予充足的材料和多樣化的展示機會,充分發掘兒童的閃光點,給他們激勵性肯定評價,結果就會像羅森塔爾效應那樣,每個兒童有價值都得到充分肯定,個體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