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論文

論文2.06W

【摘要】文章探究了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藝術,強調要處理好“文”與“言”的關係,並適當補充調整史傳文教學內容,探討文言知識規律,品悟文學之美。

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論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誤區“文”“言”關係

有人說,如今學文言文正如煤的形成,無論學生付出多少,得到的只是一小塊。

有人說,文言文如一門晦澀難懂的“外語”。

有人說,如今已是網絡時代,文言早已是明日黃花,學它甚用?

……

這次第,怎一個“難”字了得?

是的,一直以來高中文言文教學存在兩種誤區。

鏡頭一:先生在講臺上搖頭晃腦總結“之乎者也,因爲所以”的用法,整個課堂儼然成了大學的“古代漢語”,而今人——學生們卻昏昏欲睡,懨懨欲逃。實在苦煞!

鏡頭二:教師口若懸河地大談文言文結構之精巧,文法之多彩,內容之深刻,而學生卻一片茫然,書上一片空白。原來教師在學生未掃清文字障礙時就架空了大談文法。實在難煞!

而語文教學不應成爲讓學生倍感痛苦的事,語文教師也應深刻地反思和執著地探索,高中文言文到底如何去教?

我認爲在語言文字的背後,永遠不忘終極的人性,不忘對社會的關懷,不忘用人文精神來駕馭“技術理性”。而深度語文的追求便是徑由思,抵達詩。“思”是每一堂課上得紮紮實實,調動了思維,觸動了靈魂,而“詩”是一切教育的終極目標——讓每個人有價值、有意義、有尊嚴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雖然文言文教學似乎與深度語文的聯繫不大,但實際只要處理好“文”與“言”的關係,它也能給人帶來享受和收穫。經過幾年的摸索、實驗,我總結了一些有實效的方法。

文言文一般要花三課時,其中兩課時花在背誦和解決字詞上,一課時討論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熟悉課文,讓他們花15~20分鐘朗讀課文,期間對字詞的問題給予提醒和糾正,並要求他們在學習古文期間,抽出一定量的時間來背誦。接下來的25~30分鐘,要求學生當堂筆譯課文,不允許他們藉助任何參考書,只允許藉助詞典和註釋。下課後收起作業本,重點抽出一個組(大約10人)詳細看,做好作業記錄。如果學生當堂沒有翻譯完,也要收起,在自習課上發給他們,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

第二課時,與學生討論課文內容,基本上是主題式的討論,既涉及內容,也涉及形式。

第三課時,把翻譯遇到的問題全部篩選出來,並對課文裏重要的語法現象進行歸納,還可以背誦課文。

三課時結束以後,學生還需再翻譯一遍古文。

這樣的教學安排主要考慮到文言文中“文”與“言”的關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認爲文言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掃清“言”的障礙,只有把文字表面含義與用法大致弄懂了,纔有可能去進一步體味文章寫法之多彩,內容之深刻。而註釋便是他們掃清文字障礙的鑰匙;另外,學生要透過朗讀來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蘊之深。

風格之新、手法之巧,還必須落實到筆譯、讀譯一體化,讀是基礎,是爲譯做準備,譯是檢驗、是運用、是更深入的閱讀,讓閱讀教學與高考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這些方法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和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查相接軌。 而高中史傳文的文言文教學更能體現正確處理“文”與“言”關係的重要性。

人到高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爲了那心中的夢而行色匆匆。而學生似乎陷入“多做題就能拿分”的誤區,在語文教學方面,由於很早就進行高考考題複習,所以師生大多關注各類練習及試卷,而忽略老教材高中第六冊教材的學習與研究。尤其是第六冊的文言文單元,其實對學生文言文考點的複習影響尤深,教師應與學生共同認真地學習、研究,受益匪淺。因此,我在複習時補充了這個單元的內容。

第六冊選文爲《史傳》的三篇文章和一篇反映司馬遷真實心跡的`《報任安書》。而高考文言文材料,史傳文一直是傳統內容和重點內容,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掌握典範的史傳文的特點,想必編者也是基於此點來安排的吧?

而《史記》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樣一部鴻篇鉅製,我們用敬仰的目光與虔誠的心靈去靠近它,理解它,深入到司馬遷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豐富的感情,是必須的。所以,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去閱讀和研究這個單元。

在沿用往昔有效的教學安排的同時,又要靈活安排。我想先讓學生了解司馬遷與《史記》,於是先讓學生閱讀此單元后的一篇文章《司馬遷與<史記>》,讓學生找出《史記》的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之具體體現。

有了整體瞭解後,我沒有按單元選文的順序去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現有的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和選文的難易程度,大膽地進行了調整。先學習淺顯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和《信陵君竊符救趙》,而最後學習的是頗難理解的《報任安書》。

而在具體教學時,又要靈活而巧妙地設計選文的重難點和對教材要有深入的挖掘。如《屈原列傳》,我就大膽地拋棄傳統的全文式教學,而只選取第三段和倒數第二段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其餘內容則讓學生課後閱讀;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掃清文字障礙後,引導學生體味文章塑造人物時的表現手法,尤其是品味細節之美和言行的作用,讓文言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雖然,高三第六冊文言文只有四篇文章,但要把它們和高考複習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這四篇文章,歸納文言知識點的用法和含義時,要提醒學生掌握應試技巧。(1)要有全句意識。許多虛詞,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準確理解它;(2)要有句位感。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因爲“其”不能用主語,在句中,動詞後一般是代詞,在名代詞後一般是語氣副詞;(3)注意做詞法、句法分析。比如“以”用於名詞前,與名詞構成介賓短語,是介詞,而在錶行爲的動詞前,一般是表目的的連詞“用來”;(4)分清虛實,審視語氣。文言虛詞大多是以實詞借用或虛詞虛化而來的,因此,有的詞既可以是實詞,又可以是虛詞。要準確弄懂詞義及用法,就要先分清這個詞在具體語境中是虛詞還是實詞。有的虛詞只是起表達語氣的作用,因此要認真審視句子和語氣。

掌握了這些技巧後,再讓學生熟讀並背誦課內重點篇目、重要語段熟悉大綱規定的120個文言實詞和18個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慢慢積累、感悟。

我們所處的時代,處處“心有靈犀一點通”,而網絡時代給人帶來的浮躁、功利也是不可忽視的。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終極的人性,讓人們詩意地生活。

在喧囂的世界裏,有一種靜氣固守在人的內心深處,只要我們用心去悟“言”之道,品“文”之美,那麼文言文便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