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議網絡傳播對自我意識的作用論文

論文2.14W

一、網絡傳播對當代青年自我意識影響的觀察分析

小議網絡傳播對自我意識的作用論文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聊天、公共交流平臺、網絡日記和網絡遊戲等網絡交往形式開始融合。比如魔獸遊戲即綜合了遊戲、即時聊天工具、公共交流平臺等形式;人人網也包含了即時聊天、對抗遊戲等功能。本研究試圖透過觀察和訪談魔獸玩家、BBS版主和人人網用戶三個交往主體來反映網絡交往主要形式對自我認知的影響。

(一)“我們都是魔獸玩家”

魔獸,全稱魔獸世界,是暴雪娛樂製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參與者稱作“玩家”。玩家LY,1986年生於四川,男性,崇尚個性,有活力,不失責任感。法學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學習之餘廣泛參與各類活動。

1.完整的世界比現實更宏偉

LY具有7年的網遊經歷,資深玩家。他認爲“魔獸和其他的很不一樣,完善的故事背景和屬於自己的歷史,讓人感覺它已經不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LY所說的歷史,是暴雪娛樂公司爲推廣遊戲專門編著的小說,至今已出至十五冊,依靠這些故事,遊戲被打造成一個擁有完善背景和龐大歷史架構的魔幻世界。遊戲角色方面,魔獸世界設計了12個個性鮮明的種族和10個擁有不同技能的職業。且均有各自鮮明的特色,包括各個種族故事背景、城市、能力天賦以及不同的運輸方式和坐騎。遊戲規則方面,角色擁有各類專業技能,透過團隊作戰可以增長級別,當達到一定級別後可以購買私人坐騎。甚至遊戲有自己的流通貨幣“G”。

2.現實社會規範的虛擬世界觀

遊戲中,玩家少了很多現實社會的約束,但是在LY眼裏,這個虛擬的空間也並不是什麼都虛無。“你可以在裏面隨便發泄情緒,並且不用擔心發生肢體衝突,但這並不是沒有辦法懲罰你。透過公共區發言舉報你,大家知道了就都不願意理你,也不願意和你組團戰鬥,時間久了,你就失去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意義。”可以看出現實規範在網絡空間裏得到了延伸,虛擬角色背後是生活在真實世界的個體,內化的規範性在網上交往時依然發揮着作用——如果要生存,你就一定要守“規矩”,用實際行動贏得口碑。不過這些規範有着非常清晰的邏輯指向,那就是維護有利於所有玩家的環境秩序。

3.真誠的無身份交往

在魔獸世界裏,現實身體是缺席的,角色是虛擬的,可以根據玩家意願任意更改。對於這一點,所有玩家十分明確,因此在選擇交往對象的時候,像長相、身高、年齡、性別、職業、財富、權力等這些在現實中的擇友參考條件通通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在共同完成任務時表現出來的能力、品質和幽默感等作爲人最本真的“靈魂”。這些情感的交往也可以讓生活在壓力之下的人們在心理上得到安慰。這是網絡交往的效果對現實生活感受給予了正向的作用。

(二)BBS版主的科技夢想

BBS的英文全稱是BulletinBoardSystem,“電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來公佈股市價格等類資訊的。隨着科技的發展,BBS系統已經發展成用戶可以以匿名的方式透過遠程訪問,用電子資訊的方式發表自己觀點的設施。小W,男性,1987年出生,重慶某高校大三學生,來自重慶區縣的農村,現爲所在高校某著名論壇的版主,主要負責綜合課堂和碩博招生兩個版塊。

1.由情感性關係向工具性關係的理性轉變

小W從小學五年級起開始接觸與使用電腦,主要用於娛樂消遣。初中開始接觸單機遊戲,從高一開始接觸互聯網,看視頻、上論壇灌水、聊天。進入大學後,使用網絡的習慣還在延續,但網絡交往發生了變化。剛上大學時,小W註冊了一個以學校命名的論壇。小W認爲,加入這個社區是爲了尋找一個歸屬感,透過論壇從別人身上了解了一個大學生應該做什麼。之後,在決定考研後,“就開始經常去碩博招生版塊去交流,借鑑經驗,下載資料,但有些資料要進階別才能拿到,就開始有目的多發帖回帖,決定申請管理員——管理員可以看到所有的資料,這個很有吸引力。”在小W身上可以看到他基於網絡交往與他人建立關係經歷了一個從情感性到工具性轉變的清晰脈絡。之前接觸網絡是爲了娛樂消遣,但當網絡的技能不斷增進,隨着年齡的增長,小W開始有意識地透過網絡交往達成一定的目標,而落腳點是在於有利於現實中自我的成長和發展。

2.虛擬社區的現實性

爲了吸引網友發帖、回帖,各類BBS都有激勵機制。這個空間裏並非我們想象一樣平等,而是和現實社會一樣,存在“階級”劃分。不同的等級,標誌着不同的權限,雖然這個等級的身份和現實生活中的出身、背景不盡相同,但含義相似。網上的成長規則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延伸。小W所在的論壇也不例外,有自己的積分政策,按發帖數、在線時間、威望等折算積分。積分增加,你的身份也會從乞丐、法院書記員、審判員到審判長逐級上升,一直到終身大法官。隨級別的增加所獲得的檢視權限也相應增加,這一點就是網絡空間的“按勞分配”。

3.受限的權力

在BBS環境裏,版主依靠技術獲得的權力是確實存在的,一方面他可以對發言進行管理,也可以根據發言的情況對用戶給予封號處罰,而這些判斷的標準相對主觀;另一方面一般版主發言可以收到更多回應。但小W在使用手中的權力時並沒有影響日常生活,他把網上和現實界分得比較清楚,而且他也把這種權力看作是版主這個身份賦予給他的責任,“作爲版主有責任讓這個版塊健康地發展,更多的是一種服務。”小W的這種權威感並不明顯,不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的認知,但權力的便利讓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資源,促進客觀自我的成長與發展。

(三)人人網的另一個自我

人人網,是中國最早的校園SNS社區,不僅具備了博客展現自我,記錄自我的功能,還擁有更多即時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鼓勵用戶以實名註冊,排除了網絡交往的匿名性。WML,人人網實名註冊,80後,男性,河南人,大學二年級,個性活躍、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大一開始接觸人人網。

1.交往主體人人網頁面的文字呈現

人人網的個人主頁由用戶發佈的部分主要有:個人資料、狀態、相冊和日誌,現就這幾個類別的文字對WML的人人網主頁加以統計分析。綜合數據和分析如圖1,WML的個人主頁上發表各類文章爲287篇,其中心情獨白部分是透過心情的表述表達自我形象,相冊中有照片雖然是陌生人形象,但用戶認爲其與個人的形象有一定的關聯,因此也將其歸屬爲表現自我形象的部分,加上直接表現個人形象的共爲98篇,佔總篇數34%;生活記錄爲112篇,佔39%;娛樂爲12條;表達觀點的有15條,其餘與文章分析關係不大,歸爲無意義部分。從圖表和數據統計可以看出,WML的人人主頁主要承擔了記錄生活和表達自我的功能。從文字呈現分析,WML在人人網上呈現的形象爲:外型不錯的個性形象;傷感的詩人形象;廣交天下好友的豁達形象;注意內省,但較少關注社會和學習。

2.經過修飾的網絡自我

透過對WML長達5個月的觀察,以及與其同學訪談,發現其個性特徵大致爲:長相一般,不算突出;語言能力和工作能力較強;比較有自信,善於表現,有良好的交際圈子;情緒化,易激動,好爭辯。這種基於WML現實交際得出的社會評價,與在人人網上呈現的自我形象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透過對當事人的訪談發現,其對自己的認識與現實觀察得到的結果有很大的出入,但與網上呈現的形象表現出了更多的一致。可見,對自己這種認知先於網絡的呈現,可以認定WML在人人網上構建的自我是根據自我的理想化認知完成的,與客觀存在有一定差別,其在網上形成自我的時候進行了一定的選擇和修飾。

3.網絡環境的社會化成就

生活像塊多棱鏡,總會折射出我們不同的側面。對於在不同領域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WML有着清醒的認識:“其實文字表現出來的我和別人眼裏的我是不同的,平時大家覺得我比較隨性,貪玩,不上進,但文字裏的我就顯得很深邃,但這兩個都是我自己,我是個矛盾的人。”WML認爲生活在社會當中就會有許多不同的身份,每個身份需要用不同方式來應對,網絡只是多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表達而已。像WML表現的一樣,很多人都清楚地瞭解到自己不同的身份,懂得在不同時間釋放自己不同的情緒,比如在工作時就要嚴謹,回到家裏就要變得親切。

二、研究結論

自1987年中國開始引入互聯網,2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對待互聯網的態度也日趨客觀,用戶的網絡媒介素養也較原來大有改觀。透過對以上主體的觀察分析發現,網絡交往主體對網絡自我的認知比原來更成熟。

(一)延伸與約束

互聯網技術以匿名化、操作簡易化的特性賦予了網絡交往隱蔽的特性、網絡社會平等性的特點。但隨着國人網絡交往時間的增加,虛擬社會並沒有出現之前想象的無政府狀態,也不如我們預期的平等無差別。三例研究可以看到,互聯網爲網絡交往相較於現實世界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現實社會的普適價值,依然在網絡交往中被奉爲圭臬,併爲交往主體主動接受並踐行。虛擬身份對於現實身份的背離,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是對於現實主體所受制約的一種補償。無論如何,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之間的隱祕聯繫仍然是主體的個性品質,而這正是交往的核心所在。

(二)網絡交往克服了現實交往障礙,有利於自我成長

現實社會裏,我們製造了一些人爲的符號以便於我們在交往中標記,但人爲的約定卻逐漸製造了一些交往障礙。網絡交往平臺,在無身份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使我們更容易達到有效率的交往效果。魔獸世界裏,爲了共同目標奮鬥,可以忽略年齡、職位、性別,我們更容易找到忘年交這樣的純粹感情;網絡交往的即時性讓遠距離交往變得更頻繁、更有效率。BBS裏志趣相投讓人們發言更踊躍,這種主動性交往對象的選擇改變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內斂和沉默;人人網的個人修飾讓人克服了現實生活的刻板印象,讓我們更容易找到理想的交往對象。少了現實阻礙,我們在網絡交往裏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一面,不斷透過交往對象的認可,從而達到對自我概念的強化和掌握,有利於真實的自我(也可以說理想自我)的成長。

(三)線上線下自我肯定的平衡機制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壓力變大,消極情緒得不到發泄。網絡空間交往廉價,較易成功,使其成爲我們緩解壓力的安全閥。網絡空間爲擅長互聯網技術的人們找到了一個發揮能力的平臺。現實生活中,當人們不能在一個領域裏獲得成功時,健康的解決方案就是去尋找其他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網絡空間爲現實空間擴展了一個舞臺。換句話說,當他在線下不能獲得肯定時,他可以在線上找到自我的肯定,而當線上不能獲得肯定時,他又會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領域。同時,從以上個例可以看出,交往主體對線上行爲和線下行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一般不會把線上的破壞性行爲帶到現實中——這明顯是不利於自我的。此時,自我心理防禦機制發揮了作用。

三、網絡交往角色扮演的社會化意義

隨着國人網絡素養的提高,人們能夠越來越客觀地正視網絡。從以上個案中發現,人們一般不會把網絡構建的自我當作自己的全部形象對待,而是逐漸把這個虛擬的“我”作爲現實的“我”的一個“分身”——很多真實的“我”中的一個。人們透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來建設自我和發展自我。網絡自我,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基於現實的,不管人們的想象力多發達,在交往的深入過程中總會受到現實自我的制約。網絡交往的角色的選擇和現實生活中的選擇是一致的,是基於自我的客觀實在和設想的一種探索,而不是憑空的想象,不會與現實中的自我發生顛覆性的衝突,相反能豐富自我認知,是自我概念成長的一種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