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社會就業要求分析外經貿發展重點論文

論文2.24W

一、對外貿易擴大就業對外貿易乘數理論認爲一國的出口和投資一樣,有增加國民收入和增加就業的作用;從國外得到的貨幣收入會使出口產業部門的收入增加,消費也增加;這必然引起其他產業部門生產增加,收入增加,就業增多。如此反覆,收入的增加將會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就業就會同步增長。因此,對外貿易收支爲順差時,對外貿易更能提高國民收入,增加就業量。貿易順差越大,國民收入增加量越大,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大。由此,努力用促進出口成交、擴大出口創匯來增加和拉動就業是可行有效的。表面上進口對直接就業有一定衝擊,但進口商品特別是進口資本品的有效利用,可以間接地創造就業機會。

社會就業要求分析外經貿發展重點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開放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對浙江就業總量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大。這可以從逐年上升的外貿依存度指標來分析。外貿依存度越大,反映外貿對國內經濟和就業的影響越大。先作一個簡單的測算,20xx年底浙江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總數是927萬人(據浙江省統計局),假設勞動力在各部門分別均勻,按當年外貿依存度爲44 來計算,20xx年對外貿易拉動的勞動力總數爲408萬人。19xx—20xx年 浙江外貿出口年均增長23.5 ,高於同期國民經濟年均增速10個百分點。出口商品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出口初級產品爲主轉爲工業製成品爲主,其行業多爲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另一方面,浙江外貿結構的特點是一般貿易爲主,貿易順差大。20xx年浙江貿易順差達168億美元,淨出口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遠遠大於進口對就業的衝擊。

據勞動部門測算,我國每出口1億美元工業品,就可以爲1.2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據此計算,20xx年浙江外貿出口爲290億美元,提供了約348萬個就業崗位。綜上所述,20xx年浙江對外貿易相關的社會就業崗位約爲350萬一400萬個。

服務貿易也爲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機會。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增加,技術水平提高,這爲擴大國際服務貿易提供了可能。許多發達國家服務業已構成國民經濟中最大的經濟產業,服務崗位已是主要就業崗位來源,服務出口在這些國家全部服務活動中所佔比重成倍增長。20xx年,浙江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爲40 ,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爲930萬人。從當前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發展服務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

技術貿易可以間接促進社會就業。從一些國家的實踐來看,一項技術出口往往可以帶動幾倍、十幾倍的其他產品出口,從而增加國內供求總量,擴大生產,間接帶動就業。進口技術確實適用可行時,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會引起一系列新的投資,從而也能引發就業。同時還應看到,適用技術的引進對職工技能,素質的提高具有強制性,迫使一批有條件的職工透過這種壓力提高自已的綜合素質,這對這些職工今後再就業提供了能力支援。

二、利用外資引發就業外商投資

對就業的直接影響表現在:外商投資的增長相應增加了勞動力的需求。外商投資企業的生產效率都很高,一般不存在隱性失業或就業不充分。曾經是就業主渠道的國有企業,其吸納新就業無多大希望,外商投資企業保持其就業人數的增長態勢,對緩解勞動力市場的壓力起了積極作用。我國大量剩餘勞動力沉澱於農村,外資流入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由於外商投資具有持續性,所以就業工程中外資企業可以產生相對較長的功效。20xx 年,江蘇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從業人員已經超過200萬人,相當於全省非農從業人員總數的22% ;上海的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從業人員已經達到了130多萬人,相當於全市非農從業人員總數的20 9/6;浙江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從業人員爲130.58萬人,相當於全省非農從業人員總數的6.6 。

外商投資對勞動力就業的間接影響表現在: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存在分工協作關係,外商投資的增加,會因投資乘數和加速原理,帶動國內投資和市場擴大,從而擴大就業總規模。因此,外資流入對就業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外商投資企業直接提供的就業機會,還包括透過刺激前後向關聯產業發展而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外資透過原材料採購,分包商和外部供應商的零部件加工等經濟聯繫,導致的間接就業效應甚至大於直接就業效應。近年來,全球跨國公司趨向於生產產品中附加值較高的核心部分,其它零部件則傾向於依賴國際、國內的加工,利用外資的間接就業效應也因此而更顯重要。儘管可口可樂中國公司的直接僱員人數只有1.4萬人,但是如果包括生產工人、運輸工人和銷售人員,它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將擴大30倍,總數爲41.4萬人,其間接就業數遠大於直接就業數(據《遠東經濟評論)2ooo年10月)。到20xx年底,浙江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在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從業人員101.9萬人。國際勞工組織的實證研究表明,外商投資企業前後向聯繫產業所創造的就業比直接僱傭的人數高2—3倍,若按此測算,20xx年浙江與外資相關的間接就業數量約爲250萬人左右。

綜上所述,20xx年浙江利用外資所產生的相關就業崗位約爲350萬左右。從現在到20xx年,浙江實際利用外資若能比前五年翻一番半,達到250億美元,將引發直接從業人員150萬人左右,如果每個利用外資的直接僱員再帶來2—3個間接就業機會,那麼,保守地估計20xx年浙江與外資相關的就業量總數將達到450萬人。

利用外資不僅促進了就業量的增加,更爲重要的是促進了就業質量的提高,外資可以爲人力資源開發作出貢獻。跨國公司憑藉自己綜合經營的巨大規模,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有能力爲其海外分支機構員工支付較高的工資和提供較好的福利待遇。在現實生活中,爲了自己的經營利潤和切身利益,外商較爲注意對其職工的培訓,努力將世界一般性知識和技能與工作發生地的人力資源開發結合起來,客觀上促進了當地人力資源開發,提高了就業人員的'質量。

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勞務輸出補充就業從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實踐經驗來看,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對增加收入、提高勞動力素質,緩解國內就業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解決就業的重要途徑。勞務出口可分爲單純勞務出口、承包工程帶動勞務出口及境外投資帶動勞務出口等。單純勞務輸出崗位包括海員、建築工人、漁工、紡織工、護士、酒店服務員、保姆等。國際普通勞務買方市場的形成,使各國對“外勞”要求越來越高。在單純勞務人員中,走俏的主要是那些技術含量高、智力型、服務型行業如計算機、醫藥衛生、海員等。承包工程帶動的勞務出口,主要分佈在建築業。在建築工程中,勞務分包、總承包和設計、施工、培訓一條龍服務的“交鑰匙工程”,帶動的勞務出口都較多。在境外投資開辦加工貿易型企業,以其提供的成套設備、技術、原材料、半成品等作爲資本投入,帶動了成套設備和材料出口,也帶動國內相關行業的就業。境外投資還可以幫助招商引資、引進技術,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和出口能力,促進國內的就業。

從這個意義上看,境外投資所帶動開闢的就業門路比較廣泛。

浙江素有“百工之鄉”的盛譽,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居較高水平。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肯動腦筋肯吃苦又富冒險精神的浙江人,不斷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見世面,緩和了浙江省內就業。到20xx年底,浙江累計派出勞務人員1O萬人次,期末在外勞務人員達2.83萬人。工種主要是建築、服裝和漁工,勞務輸出是就業大軍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浙江對外經濟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工業、農業和建築等服務業加快了跨出國門的步伐,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了國際市場。至20xx年底,浙江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完成或正在實施近百個工程項目,行業涉及住宅、交通、水電、水利、能源、機械等。

浙江在境外的企業和機構已經超過800家,境外的加工貿易企業達26家。這些境外企業帶動浙江商品的出口,在國內間接引發了就業崗位。

四、結論與外經貿發展重點的進一步思考綜上所述,外經貿可以從多方面拉動、支援和保障就業。全面推動外經貿事業的持續發展,對改善就業狀況無疑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雖然對外貿易、外商投資及勞務出口對就業的影響不能簡單加總,但在前面所述的20xx年受對外貿易影響的勞動力人數408萬人中,以當年外資企業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的34.7 這一比例扣除重複因素,大致測算20xx年浙江外經貿發展提供的就業崗位約爲600萬個,相當於全省非農從業人數的32.3 (同期廣東外經貿發展提供的就業崗位爲1000萬個,據《人民日報>20xx年2月19日)。

當前,浙江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同時並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就業壓力巨大,受到非典的衝擊,完成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任務更加艱鉅。20xx年浙江就業崗位缺口約爲5O萬個,到20xx年6月底全省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8.84萬人,登記失業率爲4.3 9/6,比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特別是迎來了高校擴招以後的首屆畢業生,普通高校畢業生達9萬多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據浙江省統計局)。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外經貿戰略的調整必須系統考慮就業因素,外經貿措施的落實必須真正改善就業環境,必須從社會充分就業要求來分析與明確外經貿發展的重點。

對外貿易必須堅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爲主。

國際貿易比較成本學說和生產要素學說理論認爲,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應生產並出口那些成本相對較低,資源相對豐富的產品。在目前勞動力資源剩餘的背景下,對外貿易中應堅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這是國際分工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應該透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加快發展,擴大就業,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相應的比較利益。

有觀點認爲,在對外貿易發展中,應儘快將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轉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我們認爲:一是真正高新技術產品,吸納勞動力是有限的,高投入高增長未必一定帶來高就業,不能脫離省情國情,輕言增長方式的調整,忽視或輕易放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二是勞動密集型商品並不等於低附加值商品。例如鞋類是勞動密集型商品,但是耐克品牌的鞋就不是低附加值的商品,所以低附加值並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本身的屬性。可以透過名牌戰略、品牌管理、以質取勝等營銷手段,來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附加值。

利用外資必須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重要形式。浙江的一般貿易出口位居全國第一,但是加工貿易是出口的一條“短腿”,和一般貨物貿易相比,其年增長率要低1O 一15 左右。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需要大量勞動力,能解決大量的就業。前兩年外省勞動力大量涌入浙江,大部分進入了這一領域。今後,應該進一步擴大加工貿易,使之成爲浙江外貿發展和拓寬就業的重要途徑。擴大加工貿易,載體建設非常迫切,要爭取在湖州、紹興等地和一些重要港區設立更多的出口加工區。

外商投資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崗位,這一點普遍認同。但也有人認爲,外商投資領域大多分佈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合理。事實上,外商投資結構是否合理,關鍵在於是否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符合具體國情。在雁行分工結構中,我們的優勢在勞動力資源方面,如果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加強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就等於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視而不見。引進外資促進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優化,不能忽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必須繼續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輸出。

考慮就業因素,“走出去”就不單單是商品“走出去”、資本“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人員“走出去”,或者說首先是人員“走出去”。外經工作應該是今後一個時期開放型經濟工作的重點,要積極開展海外承包工程各勞務輸出,解決更多的國內就業。

是不是浙江的經濟發展了,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了,對外勞務輸出就可以放一放了?首先應該看到浙江還有自己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儘管對外承包勞務在全省社會就業中的影響和作用還不很大,但是在一些縣、鄉、村局部範圍內,對外承包勞務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應明顯。一些勞動力走出國門,緩解了地方就業壓力,增加了個人和家庭收入,擺脫了貧困。這些勞務人員帶回的技術、管理經驗和勞務外匯也成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客觀地說,浙江勞務輸出佔勞動力供給總量比重還很小,還不到0.1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動勞務約3000—3500萬人(據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商會)。浙江在世界勞務輸出中所佔比重還很小,而浙江的勞動力約佔世界總量的1% ,如果浙江勞務輸出也能達到這一比例,則每年可輸出的勞務將達到3O萬人,是當前規模的1O倍。放開勞務輸出的經營權,鼓勵更多的勞務輸出是彌補浙江就業崗位不足的又一渠道。當然在具體對外勞務輸出工作中,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吸取。

另一方面,堅持開展勞務輸出,還更要考慮到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就業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要向沿海轉移,要向外輸出。浙江的市場制度和市場建設相對完善,外經企業和中介機構較多且極有正反經驗,應該在推動更多的中西部勞動力走出國門作新努力。當然,吸納消化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更主要的還要靠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

我們認爲:中國東部沿海特別是長江三角洲,要透過擴大外貿出口和充分利用外資,成爲“世界製造中心”之一,以大量吸納和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廣大中西部區勞動力,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城市化和實現基本現代化。浙江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可以透過促進拉動社會就業,爲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轉移,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更大貢獻。

總結:社會就業要求分析外經貿發展重點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