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最新路面水毀防治分析論文

論文1.36W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毀分析

最新路面水毀防治分析論文

1.1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層水的來源水毀的防治,必須先了解積水產生原因,切斷積水的產生渠道,及時處理、排除積水,增強對水的抵抗力,就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混凝土路面結構層水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冬、春季節地下水位升高,路面設計標高較低;②路面水從路面“三帶”、接縫和裂縫中滲入;③毛細管中的水位上升或相互連通水膜中水的垂直運動;④路肩、綠化帶水的滲入。

1.2路面積水原因

1.2.1機非隔離墩機非隔離墩施工埋設時,兩側砂漿封閉不嚴、質量不合格,泄水孔標高不準,日久封閉口鬆動漏水;養護時泄水孔疏通不及時,造成積水。

1.2.2非機動車道施工時,非機動車道橫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通車後,機動車道沉降量大於非機動車道,導致非機動車道偏高,產生積水。

1.2.3接縫滲水填縫料剝落,導致路面雨水滲入基層。

1.3路面結構層處於水飽和狀態,在重載頻繁作用下,基層條件惡化實踐和研究表明,路面過早的破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水滲入路面結構層引起的。水滲入路面結構層,得不到及時有效排除和處理,就會使得路面結構層長期處於水飽和狀態,這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壞的主要原因。

受綜合因素、環境、氣候等的影響,使得混凝土路面基層條件惡化,導致面層唧泥、裂縫、斷板、錯臺、拱起等各種病害的發生,進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破壞,失去其應有的功能。

路面結構層長期處於水飽和狀態,在重載、水泥混凝土板塊收縮應力、翹曲應力等重複作用下,使得路基發生唧泥、凍融現象,路基土不均勻膨脹和沉降,細粒材料的沖刷及流失,導致基層脫空,使混凝土板塊支承條件惡化。

1.3.1唧泥作用在路基基層處於水飽和狀態時,重載壓低了受彎的路面板邊緣,重複作用就會產生唧泥現象。在重載車輛的作用下,車輪使得後板回彈時形成真空,這種負壓進一步將水泵入業已形成的原始空隙中,車輛載荷再一次作用,擠出空隙中的水和粒料,這就是唧泥現象。唧泥使得細粒材料發生沖刷、流失、移動等產生唧泥病害。細粒材料移動積存在路面板的末端,導致路面的錯臺、不均勻支撐以及路面板破壞、斷裂。細粒材料沖刷、流失,使路面板底沿橫向接縫位置脫空,路面板受彎產生橫向裂縫;沿路面外邊緣位置脫空,使路面板產生縱向扭距而產生縱向裂縫;板角位置脫空,產生板角斷裂縫、沉陷等。

1.3.2凍融作用路基基層在凍融作用下鬆散、破碎,失去支撐能力,從而產生各種病害。

1.3.3水沖刷路堤作用一側爲溝、渠的高填方路堤,由於溝、渠中的水對路堤浸蝕坡腳,造成邊坡下滑,基層失穩,引起路面縱向裂縫、側移等病害。

1.3.4基層失穩護規範中提到的常見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壞形式,根據其原因分析基層失穩是板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水的作用則是造成基層失穩的一個重要原因。

2、具體的防治措施

水毀原因特別複雜,要想有效防治,必須從設計、施工、養護三個環節入手,加強重視。

2.1設計階段

2.1.1橫斷面爲了保證路面水能夠及時排除,機非隔離墩最好不要設定,即使設定也應採取放在路表面的隔離體系。非機動車道路面標高要比機動車道標高低5cm爲宜,因爲通車多年後,機動車道沉降量大於非機動車道約3cm左右。非機動車道橫坡要大,以3%爲宜,目前橫坡設計多爲1.5%~2%,由於下沉和施工等原因,常出現平坡甚而反坡現象。

2.1.2排水體系路面下排水不足是引起路面性能不佳和路面早期破壞的主要原因。所以,設計時應考慮一個合理有效、切實可行的排水體系來及時排除路表、路面下各層次的水,以及切斷地下水浸入。

2.1.3接縫必須選用滿足功能要求的密封、接縫材料,選擇合理的接縫構造尺寸,以切斷路面水的浸入。

2.1.4基層爲了增強對水的抵抗力,提高結構的整體效能,必須設計合適的基層體系,提高基層的水穩性。

2.2施工階段

2.2.1把好“四關”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把好原材料進場關、施工工藝關、現場旁站監理關、各環節驗收檢測關,必須嚴格按照公路有關規範、標準要求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

2.2.2接縫施工必須做好接縫的清洗和表面處理工作。一方面,低質量的密封材料受熱時流淌,受冷時脆裂、粘結性低,使接縫喪失防水性。另一方面,施工不當也會使密封材料的性能降低,甚至喪失防水作用。如果接縫壁上粘附有水泥漿、灰塵或潮溼,即使性能好的密封材料也難以粘結牢固。接縫壁粗糙有利於提高粘結強度,混凝土強度低時切割的縫壁會具有較粗糙的表面;強度高時,切縫表面較光滑,所以切縫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2.2.3基層施工提高基層的施工質量,在路基施工中,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做到分層填築、分層壓實、分層檢驗。每層質量指標都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和規範要求,以提高基層的水穩性。

2.3養護階段對於出現的病害,採取了灌漿、開設橫向排水溝、鑿除重澆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3.1鑿除重澆。對於破損成3塊以上的嚴重破碎板,可鑿除後重新澆築混凝土板塊。對於基層鬆軟的問題,可使用素混凝土和夯實相結合的補強方法,局部設定鋼筋網進行補強。

2.3.2灌漿。對於板底脫空積水的.板塊和嚴重裂縫板塊進行灌漿處理。對於孤立的一塊板採取鑽4個孔,對於許多連續板塊的,考慮到板塊之間的相互聯繫,採用3孔或2孔的形式。每個孔距板邊大約0.5m左右,鑽孔深度大約比板厚深4~5cm,成孔直徑爲42~45mm,壓漿壓力控制在2Mpa以內,保養時間約爲5~7天。

2.3.3設定橫向排水管。對於排水不暢的地方每隔10m設定一道橫向排水PC管(Φ50),與機非隔離墩相接處設定一小積水井,將水排到路基以外,定期進行疏通。

2.3.4灌縫。加強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養護灌縫的控制,採用水泥混凝土灌縫機灌縫,嚴格按照規範進行灌縫的養護,尤其要加強雨季之前的養護工作。

鑑於目前的體制,養護部門不能參與道路的設計和交竣工驗收,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對通車後道路出現的問題往往不甚瞭解,因而造成了許多工程遺留問題。建議今後能讓養護部門參與到工程項目從設計到施工的各個主要環節中去,以有效地解決道路的養護和長效管理問題。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城鄉各地修築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毋庸置疑,這對提高我國的公路路面質量,增強公路的抗災能力,改善公路行車條件,提高客貨運輸效益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重交通荷載、超載、水毀、其它自然環境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下,近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車後不久就出現了許多不同程度的病害,導致路面的使用性能迅速下降,嚴重地影響了車輛快速、安全行駛,而且給養護和維修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所以本文從分析水毀原因入手,提出了設計、施工、養護三個環節提出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