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業會計教學管理論文

論文2.1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會計教學管理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會計教學管理論文

摘要:職教發展步伐加快,辦學方針轉變,中職會計專業應順應時代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以需求爲依託,深化會計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爲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會計覈算型人才和會計事務管理中等人才,文章分析了當前中職會計教學中的特點及不足,提出改進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的措施。

關鍵字: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教學改革

前言

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十五”期間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職業教育“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的辦學方針,要求職業教育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向宏觀引導的轉變、向以就業爲導向的轉變,職業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必須接受市場檢驗,必須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所以中職會計專業也要順應時代的大潮流,更新中職會計教學理念,以需求爲依託,深化會計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爲當地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會計覈算型人才和會計事務管理中等人才,下面筆者就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的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當前中職會計教學的特點及不足

(一)專業課時不足,且偏重於會計理論知識教學

當前的中職會計教學往往透過設定一系列會計理論課程來完成,如: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會計電算化等,這些課程的課時數佔總課時的比重通常在60%左右,文化課課程的課時數佔總課時的比重通常在35%左右,而會計實際操作課程佔總課時的比重通常在5%左右,有個別學校的會計實操課佔總課時比重甚至更少。

(二)教學模式仍然是一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注入式”、“滿堂灌”教學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着主角,處於主導地位,學生則扮演着聽衆角色,處於被動地位,只能進行機械被動式的知識吸收。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氣氛沉悶,學生應變能力差,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動性,壓抑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多向發散,培養出的只能是理論不深、實踐不精的教條型人才,很難適應經濟的發展需要。

(三)實踐教學條件差,實訓方式單一

目前,有很多學校有了會計實訓室,但實訓室裏面除了幾張擺設的空桌子外,什麼也沒有,甚至有些中職學校開設了會計專業,即沒有獨立的會計實訓室,可見,中職學校其實驗實訓的條件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此外,即使有中職學校開展了會計實訓,但往往會計實訓方式比較單一,如:教學中,給學生一套企業某年某月的經濟資料,要求學生對這些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完成“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但整個過程缺少“審覈、監督”環節,基本侷限在會計覈算上,這樣的實訓只是培養了學生的簡單的賬務處理能力,而沒有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

二、改進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的措施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除了需具有必要的會計理論知識外,關鍵是要具備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爲此,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儘快改變目前教學現狀,筆者認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做好課程規劃,建立一個融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實踐操作爲一體的應用型的學科體系

首先,專業課與文化課課時總體比重應爲9:1,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操課課時總體比重應爲6:4,並且儘可能多采用理論與實操一體化的課程,文化課最好開設一些與專業相密切的課程,如:財經應用文寫作、商務英語等。

其次,中職三年共6個學期,第一、二年全面打好基礎,第三年強化鞏固綜合訓練,其中:第三年第二學期安排學生一個學期的專業生產實習,並且學校安排指導教師定期進行輔導監督,基礎性的課程應該在第1學期開設,如:會計基本技能、基礎會計學等,專業性強的課程在第二年開設,如:財務管理學、審計學、會計電算化等,從而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時能夠做到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專業知識的逐步積累,減少學習吃力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處理

中職生源來源渠道多,基礎知識不夠紮實,整體素質普遍偏低,學生個體發展不平衡,教學中容易出現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成績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並且有相當的學生爲初中的學習困難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接受能力低,面對這樣的中職生源和艱鉅的教學任務,必須對教材根據中職的會計學生的自身特點來進行處理。如:爲了讓學生能夠對《基礎會計學》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筆者對《基礎會計學》的教材進行了處理,按如下的順序授課:規範的會計書寫技能訓練會計科目會計憑證填制與審覈賬簿分類與登記報表種類、編制與分析

記賬程序種類與方法企業具體經濟業務分錄編制其他

會計理論。經過這樣的一條從感性認識入手的教材處理,讓學生對會計比較容易入門,加深了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然,如果有條件的學校應大力開展校本教材編寫,組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蒐集資料,與從事會計實際工作的會計實務工作者共同編寫會計教材。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代教育觀念認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爲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簡言之,就是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新型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透過與教師的交流、溝通,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會計教學,不斷探索新的知識領域,真正實現課堂上教與學的共鳴。會計教學過程中,可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啓發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科學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加強實驗實訓的建設

1.堅持以模擬實驗爲主,社會實踐爲輔的思想。有人認爲:中職學校出錢購置會計實訓室,倒不如安排學生到企業去進行實習。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到企業去實習,由於有很多的侷限性,往往達不到預期實習效果,?所以有必要加大校內會計實訓室的建設,使會計模擬實訓室成爲學生的實踐主陣地,讓學生在模擬實訓室中能接觸到一些較真實的原始的會計資料,提高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能勝任實際工作,縮小理論與實際的距離。

2.配置好實訓室的硬件和軟件。首先,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爲了給學生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應建立會計手工模擬室、會計分崗位模擬室、會計電算化模擬室、ERP沙盤模擬室等,做到每門專業課都有實訓機會,每個班都有實訓機會,每位學生都有實訓機會,各實訓室應根據各科、各班的情況配置好足夠數量的用品用具;其次,實習實訓室應購置好全真規範的憑證、賬簿,一式多聯的原始憑證,如:收據、發票等;再次,在這樣一個資訊的時代,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新政策、新法規不斷頒佈與更新,這就迫切要求會計實訓資料順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內容,做到實訓資料與時俱進性;另外,爲了提高實訓的效果,加深對會計資料的感性認識,要求實訓資料具有高度仿真度等。

3.實訓形式多樣性

(1)會計實訓要改變以前單一的期末綜合實訓形式。可根據專業學科特點開展隨堂實訓、階段性實訓、期末綜合實訓等,如:在模擬實習時,根據模擬單位的經濟特點、組織結構、規模大小,模擬設立不同的工作崗位,主要是與財務工作關係密切的部門崗位,設定倉管員、銷售人員、車間統計人員,出納、會計、主管會計等等,分別讓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讓模擬單位運轉起來,並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在模擬企業擔任的崗位進行輪換,使學生體驗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職責及其聯繫,最終完成會計實習。

(2)積極開展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邊講理論邊實訓,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會計課的感性認識,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使學生輕輕鬆鬆的學到了知識,爲將來的頂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在基礎會計課、財務會計課、成本會計課和會計電算化課等都可採用這種方式。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環環相扣,只要我們堅持以就業爲導向,以需求爲依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堅持會計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充分發揮中職教育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爲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出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錢虹.會計教學改革初探[J].財會與審計,20xx,(12).

[2]於陽.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無錫教育學學報,20xx,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