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澳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探索優化論文

論文6.47K

隨着國內外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國際化一流採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劇增,這些人才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出色的外語能力、知經濟、會管理、富有創新精神等特點,而傳統的採礦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已漸漸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本文論述了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現狀,並借鑑澳大利亞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經驗,提出了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完善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改革畢業設計、加強師資隊伍和完善考覈方式等方面的措施,對採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優化探索。

中澳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探索優化論文

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加速發展,世界範圍內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煤炭行業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面向21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對於中國高校的採礦工程專業來說,就是全面推進採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採礦工程技術和研究的專業人員。

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已有百年曆史,專業基礎厚實,學科優勢明顯。已建設爲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並依託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然而現行的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會影響專業畢業生適應社會和煤炭行業發展的需要。

因此,進行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研究和優化探索勢在必行。本文透過分析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現狀,並借鑑澳大利亞採礦工程專業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採礦工程專業教學進行探索優化,從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學生。

1、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現狀

(1)學生普遍缺乏採礦工程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由於中國礦業大學和神華集團等用人單位用 CET-4和計算機二級透過與否來衡量學生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因此,在採礦工程專業教學中,注重通用英語和計算機基礎課程,而忽視專業英語、通用軟件和專業科研軟件課程。計算機課程教學包括《計算機基礎》和《Visual Basic》,學時較少,課程內容理論性很強,實用性較差,缺乏對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如Microsoft office、Flash、PS等)的講解,導致學生計算機實際應用和編程能力相對較弱。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大二之後,學生的英語考級壓力相對減輕,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也相對降低。採礦專業英語課程的開設都是在大三和大四階段,該課程需要將採礦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知識緊密結合,對學生英語功底要求很高。然而,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往往不夠高。事實上,很多學生即使透過了英語四、六級,閱讀專業英語文獻及撰寫時仍比較困難。

(2)實踐教學設備不足,教學時間少。實驗教學軟硬件比較陳舊,教學模型數量較少,學生的模型課課時安排較少,實踐教學設備不足。有些課程的實驗教學課時或者設計作業課時安排較少,最後都會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績,比如《採礦學》實驗6學時,《礦山電工學》實驗4學時,《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實驗2學時,《非煤開採技術》實驗4學時、《採礦學》課程設計3周,《岩層控制的實驗方法和實測技術》實驗8學時,另外地質認知實習五天,礦井認識實習3周,生產實習3周,畢業實習3周,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學時的安排一般不能很好的滿足教學要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實習流於形式,缺乏完整的考覈體系。很多實習單位和帶隊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會將大部分實習時間安排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參觀一些危險度很低的地方,如洗煤廠,供電中心,污水處理廠等,因此很多學生從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直至畢業實習,下井次數都很少,現場跟班參觀生產工作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學生對礦井現場的瞭解十分有限。由於實習時間有限,帶隊老師一般很難對學生的實習過程和實習狀況準確掌握,基本上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內容、實習報告格式是否規範、學生是否擔任組長或班長等職務而評定學生的實習成績,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的考覈,這樣不利於學生自身的發展。

(4)學生對創新活動參與度低,參與課題項目缺乏途徑。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創新項目和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和實踐操作能力,透過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增強成長自信心的活動。雖然每年中國礦業大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課外學術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但是學生普遍參與度不高,缺乏熱情。同時,部分同學有參與採礦工程課題項目研究的想法,想透過參與課題項目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缺乏途徑。

(5)教師重視科研活動,輕視教學。目前中國大學教師的職稱評審,實際上主要依據科研,即有沒有科研論文、論著,有沒有科研立項和科研成果,教學在職稱評審中雖然也受重視,作了很多規定,但大都顯得籠統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評審職稱時,論文、科研項目是硬指標,教學是軟指標,導致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現象的出現。有些教師沒有統籌處理好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關係,使教學水平得不到保證。

(6)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目前,各礦業院校採礦專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地方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經費有限,使採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導致學生在礦山企業實習時間偏短、實習過程簡單,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許多企業考慮生產和安全等因素,不願接受學生到現場實習,學生通常只進行象徵性地參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也使教學質量難以滿足要求。

(7)學生缺乏國際視野,有出國留學經驗的教師較少。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基礎厚實,學科優勢明顯,師資隊伍龐大,但是具有出國留學經驗的教師較少。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較難做到與國際接軌。同時,大部分採礦專業的學生限於本校本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與國際進行交流的.經歷與體驗,導致了他們缺乏國際視野。

2、澳大利亞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優勢

(1)先進的培養模式。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採取雙元模式,其中的“雙元”分別指學校和企業。學生在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在企業中,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而且,企業會爲學校的教學活動提供部分資金,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提升了學校教學設備的軟硬件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學校培養出的優質人才,投身到企業建設發展中,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企業的發展,最終學校和企業達到雙贏。

(2)嚴格的教師選聘制度和考覈體系。澳大利亞大學在選聘教師時,不僅要求教師專業知識基礎紮實,往往還需要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同時,2002年澳大利亞科學教師協會出臺了《全國優秀科學教師專業標準》,在國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中具有學術權威性,爲教師入職審查和在職教師考覈提供標準依據,使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平等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中心,教師則負責引導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係。倘若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往往會在課堂上提出,然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學生極大地融入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鍛鍊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

(4)多元化的考覈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佈置一些平時作業來培養學生查資料、寫作或團隊協作能力。3~4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然後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平時作業,在課程展示作業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內容進行打分,最後計入課程總分。期末考覈方式多種多樣,閉卷考試、課程論文、課程設計、課程展示等,多元化的考覈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5)完善的實踐教學。澳大利亞採礦工程本科教學實驗室和實驗設備利用率高,實踐教學完善。學生透過實驗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現象、得出結論並提交報告,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在課程結束後,學校會安排與該課程相關的實習,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

3、中國採礦工程專業教學的探索優化

3.1創新教育理念

人才培養立德爲先,立學爲基,既要加強專業教育,注重“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也要加強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樹理想、強意志、勇實踐、講奉獻,”。使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廣闊的眼界胸懷,紮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同時,實行教學與科研分開的雙軌制職稱評定製度,平衡教師課程與科研時間,鼓勵教師集中精力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利用學校優質資源,進行科研創新。

3.2優化教學方法

中國礦業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採取“3+1”或“4+1”方式聯合培養採礦工程專業學生;與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西澳大學、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等在國際採礦界有重要影響的大學合作,試辦採礦工程本科生國際班,面向全球就業。

定期邀請國外名校教授到採礦工程專業進行專業授課或者做學術報告,同時,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和優秀教師公派出國留學澳大利亞大學,開闊師生的國際視野。

鼓勵小班教學,逐步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開展啓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專業課程由傳統的“一課一師”變爲“一課多師”,教授與副教授合作講課。開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選題的自主學習課程,增加學生與老師的聯繫,構建多元學習模式。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聯繫與交流,鼓勵學生在本科階段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研究,爲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寫、交際能力;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提高學生編程能力。

3.3完善培養模式

實施採礦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具有寬厚的礦業領域專業基礎和人文素養,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採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採用“4+2”的模式培養,即本科階段四年,專業碩士階段兩年,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實踐應用。也可以採用“2+2”的培養模式,即在本科階段,前兩年在國內接受傳統的本科教育,後兩年去國外接受開放式的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際能力。爲了選拔拔尖人才,爲我國礦業系統培養中堅人才,實行“3+2+3”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貫通本科三年,碩士兩年,博士三年的培養過程。卓越採礦工程師推行“三二六”教學模式,即實驗室學習、科研室研習、煤炭企業實習的“三習”教學模式,雙導師(高校導師、企業導師)合作的協同指導模式,六人一組的小組討論學習模式。

3.4加強實踐教學

改革傳統的演示型實驗教學,教師佈置題目,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並完善實驗方案。學生獨立進行試驗,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提交報告。增加和更新實驗設備和實驗模型,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課時,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5改革畢業設計

推行多種畢業設計組織形式:“大專題小設計”、“小專題大設計”和“全專題”,採取不同的實習組織形式:學生自主聯繫實習單位、教師與用人單位協商、實習內容由用人單位安排,學生的安全由用人單位和指導教師共同負責,學生按實習要求提交實習報告,但實習報告需要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負責人簽字;對於少數推薦的免試研究生,可由研究生導師結合科研項目安排,直接進入課題研究,最後學生提交實習報告,實習報告上需要有研究生導師的簽字。同時,加強畢業答辯工作,增加提問時間,豐富提問內容,減少提問概念性問題,多提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問題。

3.6加強師資隊伍

改革教師評價方法,完善教學名師評選制度,表彰工作突出的優秀教師;深化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完善遴選制度,公開對外招聘基礎紮實、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強中青年教師培養和延攬高層次領軍人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3.7完善考覈方式

改變傳統的單一閉卷考核,增加課程論文、課程設計、課程展示等考覈方式,同時注重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覈。對於閉卷考試,出題方式要靈活多變,少出概念性問題,多出論述和簡答題,重在考覈學生的理解能力。

完善實習考覈體系,在實習報告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實習過程的考覈。同時,採用實習“一礦一工一師,定時輪崗”,即一個工人帶一個學生,負責該生實習環節,包括技能培訓、管理培訓、實習成果和實習實踐等,定時輪崗,讓學生儘可能的接觸現場,掌握專業知識。

4、結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需要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出發點,採礦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煤炭工業的需要。因此,優化採礦工程專業教學,充分利用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來補充採礦工程專業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化辦學的要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培養的人才滿足礦業技術不斷髮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