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的論文

論文2W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而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呢?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識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識記漢字的能力。

關於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的論文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變化着的事物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現實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小學生都不約而同地迷住了三維“動畫”。針對學生心理狀態採用多媒體識字,是識字的一個好辦法。因爲有了多媒體的支援,使漢字能夠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使漢字的音、形、義不再脫節。並且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1、變靜爲動識字

一年級課文內容少,多詩歌韻文,用微機打出,用大屏幕出示。在學生讀熟課文後,把要學的'字變顏色或者是閃動,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讀,從句到詞語,再到字來識字。這樣學生對學生字就很感興趣。如在學習《大家都說普通話》這篇課文時,我用微機打出課文,大屏幕出示後,領讀兩遍。然後學生自讀後。我讓課文要求學生認識的字“說、話、風、唱、像、部、能”便成了紅色,學生髮現後自己就邊讀句子邊讀漢字,從句子到漢字來認識漢字。最後出示所要認識的生字再讓學生認讀口頭組詞。用這樣的辦法學,學生很感興趣,學得好,記得牢。

2、辨析比較識字

漢字本身音形義之間具有本質聯繫,爲了加強記憶,更好的區別字形字義,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願望,利用微機繪畫功能,讓學生在畫中體會理解比較識字,學生也極感興趣。如在學習“灣”時,我先用微機畫一直線,用大屏幕投出,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後我讓直線突然彎曲,學生髮現後說:線畫彎了。我在旁邊打出了“彎”字,學生理解了“彎”字。接着我在屏幕上畫了些水,用線把它圈起來,我在一旁又打了個“灣”字,學生明白了“灣”與水有關。學生就這樣把“彎”和“灣”的音、形、義記住了,並且記得還很牢。學生在現代技術環境中識字,多媒體能向學生提供多種刺激,使學生獲得多種感覺通道的資訊,把圖像文字、聲音結合起來,促使多種器官同時活動,能明顯提高記憶效率。

在識字教學中,我還發現,當一個字練習口頭組詞時,往往學生能組好多詞,但往往幾個同音字區別不開,張冠李戴。爲了讓學生能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我還採取了讓學生早辨析漢字,把一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編成順口溜,以漢字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分析比較,這樣學生記得快,區別清。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如在學習“清”時,學生口頭組詞,有的組“清島”“清蛙”“清天”,我立刻給學生改正,把“清、請、情、青、睛、”變成順口溜:“有水才說清,有言才說請,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氣睛,青島、青蛙叫。”讓學生比較記。在透過練習,今天天氣( )朗,我們來到小河邊。小河裏的水真( )啊!我們站在岸邊,突然,從草叢裏跳出一隻小( )蛙。我們正向捉住它,老師過來說:( )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蟲,它能爲我們做好( )。這樣學生就區別開這幾個字了。有的學生回家還教爸爸媽媽。下課玩跳皮筋還揹着順口溜。

3、簡筆畫識字

識字要有趣味性,這是兒童的認知特點所要求的。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特點,利用微機繪畫功能,大體畫出一個事物的大致形狀,構成一幅簡單而又形象的圖畫。這樣直觀,比語言傳遞學生易接受,在識字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禾、竹”時,學生對這兩個字比較陌生。在教學中,我先畫出這兩個字所表示的事物,讓學生認識,然後再出示這兩個字讓學生識記。這樣幫助學生準確地認識和理解,記住了生字的形,構成了深刻而牢固的印象,提高了識記漢字的效率。

在漢字教學中,我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尋找識記漢字的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爲主動學,成爲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敢想敢幹,敢創新的精神。如學習“林”時,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來記這個字。學生討論後,有的學生就說,兩木是林。接着有地說,三木是森。學“尖”時,學生記爲:上小下大爲尖。學生自己想的辦法要比直接告訴他的學得好,並且當老師肯定後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要提高兒童識字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漢字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想方設法豐富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不覺得學漢字枯燥無味,讓他們快快樂樂的學習,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