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景觀道路市政建設工程的論文

論文2.93W

1項目背景

景觀道路市政建設工程的論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損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震級達到里氏8.0級,最大烈度達到11度,並帶來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嚴重次生災害。數萬同胞在災害中不幸遇難,城鄉居民住房大量損毀,數百萬家庭失去生活的家園。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地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展開了艱鉅的災後重建工程。《國家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工作方案》指出: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後重建的主要任務,確保災區人民基本生活生產條件、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工農業生產設施得到全面恢復,達到並好於災前水平。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由廣東13個市對口援建汶川縣13個鎮和鄉,其中廣州市對口支援汶川縣城———威州鎮。2008年10月5日,根據廣州市對口支援威州鎮前線工作組要求,我院確定承接威州鎮岷江東岸景觀道路市政建設綜合工程的設計工程任務,由建築景觀院總負責成立項目設計組,開展岷江東岸的方案設計工作。

2項目簡介

項目用地全長約3000m,沿岷江東岸展開,呈不規則帶狀,用地最寬處78m,最窄處8m,面積約8.5萬m2。用地內有岷江橋、威州橋及紅軍橋三條過境橋樑,使項目具有重要的交通組織功能及景觀展示功能。項目組成員接受設計任務書後多次赴威州鎮現場踏勘,積極收集地塊有關資料,瞭解當地居民休閒活動習慣,多方案研究規劃佈局,力求在有限的設計週期內打造出具有落地性、生命力及複合功能的優秀項目。

3設計工作的展開

1)方案設計。項目堅持“科學重建、以人爲本、厲行節約、保護傳統文化”的原則。總體佈局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濱江空間,在人流集中處設定開放型活動廣場、視線焦點處設定景觀型構築,以路徑爲鏈,串聯各大小景觀節點,形成開合有致的線性景觀廊道。各具特色的景觀節點沿江而布,其中岷江橋頭的鍋莊廣場、威州橋廣場等節點爲汶川居民提供了難得的集中性羣衆娛樂活動場所,形成東岸連續性的生態綠色文化長廊。同時,設計充分考慮災時需求,合理佈置應急避難場所及設施,平災結合,最大化的利用場地。2)施工圖設計。由於援建工作的特殊性和緊迫性,設計工期非常緊張,很多設計直接由方案設計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出圖時間往往只有常規工程的幾分之一時間,根據前線工作組和代建單位的要求,在本工程一二期施工圖設計幾乎同時設計、編制並提交成果,後綜合現場變化和各方意見又進行多次修改。3)技術和工藝的應用。建築立面造型從汶川地區羌族建築的.傳統出發,結合現代建築的實際功能和體量,進行具有現代感的立面造型設計,力求創造出新時期下的現代“羌風”。建築外立面材質以片石、塗料外牆爲主,同時輔以仿木色裝飾進行點綴。在建築及景觀細部設計中,設計了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飄窗、挑廊等。同時爲傳承傳統羌族建築風格,在細節上融合進了大量的羌族元素:片石砌築的外牆具有強烈的收分感、牆身不同材質的運用、女兒牆頂的羌式紋樣線條、樓梯間的碉樓造型,以及外廊、窗洞等大量細節處的精心設計,無一不體現着濃郁的傳統羌族建築特色(見圖1)。在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汶川地區的特殊性,將防災避險的設計理念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根據相關規範要求,按8度進行結構設防,保證建築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照明設計首先滿足功能性,並且創造城市形象,凸顯城市的個性和魅力,增加城市活力,提升人們在夜晚對城市的感知度。燈具選投光、內透的形式,藝術手法簡潔明瞭,重點照明,光源色彩的選用,喚起人們對特有地域文化的體驗。光源的選用採用節能燈、LED燈,燈具避免眩光,降低鎮流器噪聲,減少功耗(見圖2)。同時汶川地區年平均降水汶川不足500mm,降水偏少。而相應的卻達到蒸發量1000mm。考慮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經過簡單過濾處理後的岷江水以及部分山體設定雨雪水收集池作爲景觀用水。具體措施有:沿着濱江綠化帶設定綠化專用管網,對濱江綠化帶沿線綠化管網進行定時補水。沿線綠地,山坡綠地,設定埋地根部滴灌,微灌管網,定期對植物進行根下澆灌。沿綠化帶景觀道路30m間隔設定灑水栓,定期對場地進行澆灑,沖洗,增加空氣溼度,保持地面清潔(見圖3)。

4設計工作總結

我院本着全心全意爲災區奉獻大愛的精神,在廣州市對口支援威州鎮前線工作組的領導下,舉全院之力,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和施工服務,較好地完成工程的設計工作,以實際行動爲災區人民獻上我們的愛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