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論文參考

論文7.47K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價值觀不僅決定着他們的行爲同時也會影響到國家的命運和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青少年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高科技產品普及應用、資訊來源迅速、個人的主體意識過早地成熟等條件下誘發了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意識的滋生和膨脹,同時使一些家庭條件稍好的孩子產生享樂主義和消費上的盲目攀比現象。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大範疇問題,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步驟。那麼應該怎樣培養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的實效性呢?帶着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思考。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論文參考

一、率先垂範,點低滲透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該《意見》對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的薄弱環節、準確把握規律性,改進中小學德育的關鍵載體,大力增強實效性,夯實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保障做了細緻具體的要求。作爲教師:教育本身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應該是充滿智慧的藝術。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是德育教學大綱忠實的執行者,教師的責任更多停留在技術層面。然而要想把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學中,首要問題就是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現代教育方針、政策的交匯點。把傳統文化、公民意識、生態文明、心理健康等教育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中。讓自己成爲一位深諳教育的藝術家,一個心理健全、熱愛生活、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再有就是從高高的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善於放下架子,以同齡人的思維和學生進行精神交流,在言傳和身教中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語文作爲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能使學生從不同方面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而文言文記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文言文的教學。因此可以在文言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歷史主義教育。如:《論語》六則讓學生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把它作爲學習中正確處理學和思的關係的銘言;《岳陽樓記》展示了“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廉頗藺相如列傳》謳歌了以國家利益爲重的愛國精神……傳統文化是世代相傳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祖祖輩輩透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創造出來的,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其他科目亦是如此,只要教師能夠深挖教材內涵總能找出與其相容的交匯點。

二、重新定位,落到實處

傳統形式下的德育目標過高,超出了中小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從而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常陷入空洞的說教。現代教育理念提出完整的人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者應將目光放長遠,不要急於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年齡、心理特徵和接受能力將德育目標分解分層,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生活化。例如:中小學階段把德育目標確立在最基本的“愛心”和“真誠”的認知和培養上,因爲愛心和真誠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透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愛心和真誠的基本內容,懂得愛和真實做人的基本準則。再如,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培養,應該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感受自己的家庭、家鄉的變化,孝敬父母開始。知識的傳授過程同時也成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認同過程。非品德學科的教學也要改變只重視知識的教授、忽視價值觀判斷的傾向,讓德育過程與教學過程自然融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三、力戒功利性和短期行爲

形式主義、政績工程、在學校裏仍有市場,各種屏蔽、檢查讓德育變得,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空空洞洞。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連續的過程,它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下形成的。是貫穿於人一生的過程,絕不能搞封包式的突擊,應以一貫的堅持讓德育融入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德育教育要力戒功利性和短期行爲,才能提高其實效。如,在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我們不能只寄希望於“大事”,而應該重視“小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只要拿出掃好一屋的精神和行動,就一定能掃除淨化學生心靈的環境。小事不小,以小見大。一個小活動,一個小措施,都能反映出一所學校的務實態度和德育藝術。實踐證明,教育無小事,節節皆育人。教育形式應力求生動活潑、讓學生悅納。

四、營造環境健康成長

教育過程中思想品德課雖然是實施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科內容進行德育滲透無疑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堂相對來說是狹小的,有侷限性的。現代德育教育還處於封閉狀態,學生好像籠中之鳥,脫離了現實生活,課堂上學到的理想信條與校外生活的反差、心理上的錯位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因此教育者要想培養孩子們的核心價值觀就得讓德育教育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面向更寬廣的社會生活。那麼,要想做的這一點,教育者就必須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善於從生活中發掘德育的寶藏。真實的情感是最有價值的德育環境。教育者的責任是給學生一把鑰匙,一把開啓生活之門的鑰匙,讓學生學會辨別美與醜、是與非、真與假,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學會思考、學會辨別。學校還應主動與家庭和社區結合,特別應重視和家長的溝通,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認識德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指導家長的參與方法,使其以身作則,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