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數學情感教育的原則方法及實例論文

論文2.53W

前言

高中數學情感教育的原則方法及實例論文

新課改要求,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是說要改變以往"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形成一種獨特的情感關係,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高中數學教師長期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數學情感教育概述

(一)數學情感教育的含義

所謂數學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並透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來滿足這種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可以說,情感教育彌補了數學教育中的不足,學生潛在的非智力因素被充分調動起來,消除內心對數學的消極情感,不僅能夠改變課堂氛圍,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改善師生關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1].

(二)數學情感教育的目標

數學情感教育的具體目標如下:首先,透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情感因素,不僅要促使其掌握基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治學態度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使學生的心裏素質水平得到提升;其次,透過組織一些探究活動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同時提升其團隊合作的精神;最後,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自己生活的關係,不斷拓寬其數學視野。

二、高中數學情感教育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內心真正發生改變才能實現,如果要依靠外力去強制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爲學生創造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透過自己的'引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2].

(二)注重愉悅性

高中數學知識結構相對複雜,很多概念和計算過程比較枯燥,學生很難提起興趣,情感教育的作用就是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將枯燥性與愉悅性相結合,使學生了解一些枯燥符號背後的內涵,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不是去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愉悅的、主動的去探究知識,真正消除學習數學的負面情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三、高中數學情感教育的具體方法及實例

(一)活躍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否活躍對學生的情感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負面情緒就會增多,長此下去就會對數學課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逆向思維來點燃課堂,在複習三角函數知識時,可以設計這一題目:一個三角形中存在sin2B=sin2C的關係,那麼這個三角形是什麼形狀?教師可以自己這樣解答:由已知條件得出2B=2C,所以B=C,得出該三角形爲等腰三角形,教師問大家,有哪裏不對的地方嗎?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進來,找出老師的"錯誤",根據誘導公式得到2B=π-2C,此三角形還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這樣,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主動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二)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

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利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將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樣學生纔能有興趣去探究,主動融入到教學情境中。首先,教師要確定目標,然後思考以什麼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力求將所有教學方法的長處都結合起來[3].

例如,在研究"七橋問題"時,教師就可以這樣設計:a,b,c,d代表小島,七座橋用七條線來表示,並將這一情景呈現在課件中,問:怎樣才能一筆畫出圖示的圖形,這樣就將原本"走過七座橋,但是不允許重複"這一枯燥的問題巧妙的轉化了,學生的興趣馬上就會被激發起來,在與學生共同探究一筆畫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出奇點和偶點的概念。

(三)改善評價機制

教師對學會的評價同樣會對學生的情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要改變以往完全用對錯來評價學生的習慣,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的數學基礎以及個人興趣、性格特點等綜合因素,以讚美、鼓勵的方式爲主,即使學生做錯了也要肯定他的努力,然後幫助其找出做錯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還有進步和提升的空間,透過情感教育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發揮評價機制的積極作用。

四、總結

數學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就是不能將學生當做知識容器,而是將其視爲具有豐富情感的主體,透過情感引導以後學生願意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探究知識,發揮情感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何豔紅。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0(12)07:113+120.

[2]李敏。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5,8(10)16:47.

[3]劉延昌。情感教育的滲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知識經濟,2014,11(13)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