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精選6篇)

論文2.54W

艱辛而又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我們畢業前都要透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準備、有計劃、比較正規的、比較重要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網絡教育畢業論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精選6篇)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1

在博士生學習期間,經管學院霍教授、鄭教授、姚教授、王教授、李教授、羅教授、李教授、賈教授講授的相關課程,爲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

在論文開題論證過程中,經濟管理學院王禮力教授、朱玉春教授、楊立社教授、孫養學教授、孔榮教授針對論文的研究內容、框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感謝。同時感謝經濟管理學院姜雅莉副教授在論文開題論證過程中給予的支援與幫助。

在論文預答辯及正式答辯過程中,經濟管理學院王禮力教授、姚順波教授、鄭少鋒教授、趙敏娟教授、霍學喜教授、孔榮教授、李世平教授、陸遷教授和西北工業大學楊生斌教授針對論文的研究內容、框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感謝。感謝經濟管理學院劉天軍副教授、王秀娟副教授在論文答辯過程中給予的支援與幫助。

同時對本篇論文三位校外盲審專家的辛勞評閱表示感謝!

我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理學院的袁志發教授,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與袁教授的師生情誼不斷加深,之後,袁教授一直對我的生活、學習都非常關心,每次登門拜訪的時候與王老師都熱情相迎。在我對生活充滿困惑的時候教育我應該像大樹一樣成長;在我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常給予我無私的幫助,指導我尋找模型方法運用的關鍵問題,運用系統的思路思考所要研究的問題,總是在我山重水複之時給我柳暗花明般的指引。正是在袁教授的多次悉心教導下,我纔對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時,還要感謝理學院邵崇斌教授、王乃信教授的關心與支援。

我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對於有關生豬養殖的事情知之甚少,尤其是生豬生長的生物週期特徵,更是一無所知,幸虧我的碩士同學李巖在這方面給予了大力的幫助,提供了非常準確的資訊,並且在我研究主題的其他方面也給予了很多建議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同時感謝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在生豬生產數據資訊、指標解釋等方面給予的信任和幫助。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2

摘要:社會公平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教育從一個側面反映着社會的發展程度,因此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經之路。網絡教育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等特性,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化,實現全民教育、終身教育、人與教育的戰略目標。根據我國當前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問題,實現以政府引導爲主體,發揮網絡教育自身的優越性,讓更多的人接受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並從道德層面來保障教育公平性。

關鍵詞:教育公平;網絡教育;教育發展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已經延伸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爲社會的一個重要領域,實現網絡與教育的契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教育具有開放性、遠程性、服務性和共享性等特點,對實現教育公平化有着積極的作用,而實現教育公平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化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既推動着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網絡教育發展的必要性

1、體現全民教育的教育思想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全民教育”的概念。全民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滿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要每位公民都能夠透過教育學習滿足自身需要併爲國家和人類做出貢獻,是現代社會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如今,互聯網的發明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今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預計到2018年12歲到44歲人口的網絡普及率達到90%,而中國由於人口多以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將會成爲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1]。教育資源以互聯網市場爲依託,構建網絡學習資源,任何人,無論年齡和性別,無論學歷和職業,都可以隨時隨地踏進網絡教育的大門,利用網絡學習資源來發展自身。因此,利用網絡覆蓋下的教育來實現全民教育思想,將教育資源用更便捷的方式提供給更廣大的用戶,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2、實現終身教育的有效手段

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關於終身教育”的提案,他指出“人從出生到死亡爲止的一生都必須接受教育”[2]。終身教育思想成爲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方針。隨着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已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作爲一個實體存在的場所,教育制度嚴格,規定着學生學習的年齡、統一學習時間和內容等。脫離學校之後,大多數人都不再接受系統教育,而是走向社會。在面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繼續學習適應社會、發展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要實現終身教育就不得不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提倡學習型社會,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網絡教育恰恰爲這種學習提供了可能。現在網絡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地方”進行學習變成現實,這無疑爲全民進行終身學習開闢了一個新天地,使終身教育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3]。

3、實現互聯網連接人與教育的戰略目標

互聯網的發展是人們有目共睹的。曾經,人們以爲是互聯網“顛覆”了這個世界,現今都認識到是互聯網“連接”了人與人、人與世界的距離。教育既是傳統產業,也是現代產業,是與時俱進的衍生物,是潛力巨大、被世人所期待的產業,它的特殊性就在於所指示的對象是人,是具體的、有着個體差異的人。因此,透過互聯網合理地連接人與教育是當下做好教育的一大戰略目標。如今,透過互聯網所呈現的教育越來越多樣化。那麼以網絡技術的支撐真正做到“以人爲本”,本着開放和連接的目的,實現互聯網所支撐的教育資源、教育主體等各個方面的大融合,用互聯網連接一切人和教育才是真正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

二、我國在教育公平上存在的問題

實現教育公平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教育政策,是黨和國家一直致力於的教育公平建設事業。然而我國教育公平的發展程度和水平卻很難一概而論,具有其自身的矛盾和侷限性。

1、宏觀上,區域差異性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也體現在對教育公平的追求上。我國地區經濟差異顯著,尤其表現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發達與貧困地區的差距。在農村、貧困或邊遠地區,國家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加大,但由於這些地區本身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一些學校基本的辦學條件還未得到保障,硬件設施存在着殘缺不全的現象,不能滿足教學與學習的需要,再加上教育系統職能的監管不力,學生高輟學率的現象猶存,學校裏的骨幹教師也會因爲貧困或者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大量流失,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這就從硬件上和軟件上直接制約了教育公平的實現程度。

2、微觀上,傳統教育自身的侷限性

首先,受“城市爲中心”的價值取向主導。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之下,城市中的重點學校、“示範學校”、“實驗學校”等佔據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辦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強,生源條件好。而處於貧困或邊遠地區的學校則與之相反,教育起點不公平。其次,教學的工具性、利益性目的突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人們普遍認爲升學纔是主要目的。即使面對有着明顯差異、不同需求的學生,還是以相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片面追求整齊劃一,個性化缺失,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以及創造性思維等受到壓制,以致於教育過程不公平。在面臨社會選擇時,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平等現象也體現在教育結果上。

三、網絡教育如何彌合教育公平的鴻溝

教育公平應該是在保障所有人享受最基本的教育資源基礎上,讓更多的人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促使他們達到自己最佳的發展水平[5]。在當今世界,互聯網迅速壯大,透過互聯網實現人與教育的連接成爲現實,使得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成爲可能,因此,互聯網教育成爲實現教育公平的一大重要途徑。

1、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利,擴大網絡教育的惠及面

受教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是我國公民所享受的並由國家保障實現的接受教育的權利。公民受教育程度反映着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高低,透過教育來提升國民文化素養,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宏偉大計。我國人口衆多、差異顯著,就必須得堅持政府宏觀調控,以政府爲主導,合理調配教育資源,擴大網絡教育的惠及面,縮小區域間差異,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範圍,提高公衆受教育機會,讓任何公民都有接受到網絡教育的權利。在政策理念上,對處於社會不利條件、低收入羣體給予積極的補償和幫助,實行國家政策傾斜,弱勢補償,從觀念上接受網絡教育,政策上傾斜網絡教育,形式上利用網絡教育,真正實現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據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前網絡使用率在城鄉還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在接受網絡教育的起點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網絡教育滲透率低下。研究表明,財政用於教育經費的投入與教育公平存在着一致的關係。因此,合理增加網絡教育經費的投入有利於實現教育起點公平,況且,在網絡的普及之下,惠及的.不僅僅只是教育,更加彰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文化修養等。

2、發揮網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優勢

在傳統教育裏,各級各類學校有一套嚴格的課程綱要、教學計劃、課程設定等相關規定,受教育者只能在規定的場所、規定的時間裏學習規定的內容,其次纔是自行安排學習。而網絡教育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還可以擴大學習的對象、內容,轉變學習方式。在網絡教育的普及之下,每個人都擁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個體差異、需要等合理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規劃學習進度,培養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被動學習。由於學科衆多,學生不但感覺學習任務繁重,而且大多內容並不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在追求高升學率的導向下,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人數衆多,學生遲到、缺席、效率低下等問題也常常受到忽視。而網絡教育作爲一種個性化教育,要求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求知、主動探索,將教育轉變爲不再是以犧牲個性爲代價,必須把培養和造就具有豐富個性和良好品格的人作爲自己的責任和使命[6]。它不僅有利於實現教育起點上的公平,而且能夠保障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受到公平的待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兼顧學生的差異性,實現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個性發展。但並不是有了網上教學,現實中的傳統學校就可以取消,我們須明確的是,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加強人與人之間聯繫的工具,不可能代替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往與接觸。我們應該在互聯網技術之下,學會面對生活、面向社會,深入生活、走進社會。

3、整合教育資源,保障網絡教育資源的優質性

因特網的開通使各種資源如泉水般涌來,而網絡教育資源良莠不齊,它需要不斷地充實、更新、創造。只有不斷地提升網絡資源的質量、實現資源共享,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網絡教育以數字化的生態資源呈現在人類的生活中,需要以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爲依託。人力資源的強弱是以人們上網參與交流、合作、服務的規模與深度來衡量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網絡建設伊始,學校沒有專職人員,我們根據需要,首先培訓出一批既有豐富教育理論又懂得網絡技術的教師。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有利於打破校際之間的不平衡,讓更多的人接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化[7]。網絡教育隸屬於整個教育體系中,它是教育界的未來之趨勢,構建“發揮基礎資源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援爲準,個性化資源以市場導向爲主,企業之間的合理競爭爲手段”的網絡化學習,與學校教育形成雙向交互式的方式來影響受教育者,這樣既有利於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而且有利於建立起豐富多樣的優質教學資源,完善國家的網絡教育服務平臺。學大教育CEO金鑫在解放教育“互聯網教育國際高峯論壇”上發表了《培訓教育的未來發展》主題演講,他表示平臺化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教學及管理平臺的發展,即以移動互聯網爲基礎,建立多樣化平臺,爲行業提供基礎平臺服務。開放和連接將會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詞,最終將會實現用互聯網連接一切人與教育[8]。

4、提升網絡道德水平,實現網絡教育內的公平

斯坦福第一任校長大衛喬丹曾說:“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不僅擁有做成事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擁有知道應該做什麼的智慧”。有知識和技能的人可能對社會更有益,但也有可能做出更大的壞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享受網絡所帶來的資訊開放、多元、接受便利性同時,還應當審視當前網絡教育各方面是否規範,因此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方面,面對豐富的資訊資源,學習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要提高自己學會識別、選擇、分析資訊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網絡素質。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一部分孩子受到網絡的侵蝕,道德認知不健全、道德情感缺乏以及道德行爲失範,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偏離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另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優秀的網絡人才,實現優質的網絡教育,既需要教學能力好的教師,同時也需要高素質的網絡技術人員,進行二者合二爲一的培養方式,優秀的教師更能利用網絡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也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堅定的道德意識,提升全民道德感,文明使用網絡,這樣的網絡教育才是滿足所有人的教育。教育公平作爲我國教育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我國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保障教育公平上還存在差距,我們要利用網絡技術的發展,如4G、5G、互聯網、智能手機、雲課堂、慕課等,讓互聯網學習成爲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孫瑩、2018年中國網絡普及率將達90%[DB/OL]、

[2]保羅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M]、周南照,周樹清,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5、

[3]劉懿,鄭彩花、網絡傳播與終身教育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10(3)、

[4]謝維和、中國的教育公平與教育發展(1990—2005)[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吳巖、教育公平視角下初中階段教育補習現狀研究[J]、教育研究,2014(8)、

[6]石中英、關於現階段普通高中教育性質的再認識[J]、教育研究,2014(10)、

[7]江蘇OEH開放實驗室、21世紀數碼校園與教育形態[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0)、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3

能走到論文這一步,是對我們參加網絡教育的以往努力的肯定;能走到致謝這一步,是對我們一路走來所有教育我們、幫助我們以及關心我們的老師、朋友、親人等的感恩。 誠然,這次畢業論文能夠得以順利完成,並非我一人之功勞,是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幫助過我的同學和一直關心支援着我的家人對我的教誨、幫助和鼓勵的結果。所以,首先,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另外,感謝校方給予我這樣一次機會。對於我們網絡教育生而言,大多數是經歷了高考的失敗後,不願意放棄某種理想而尋求繼續努力的機會,網絡教育給我們這樣一個特殊羣體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西南科技大學給我們創造了條件,在近3年的學習、考試過程中,我們堅持到了最後,是因爲我們的學校“明德 厚學 沉毅 篤行”的校訓激勵着我們,在一開始對自老不瞭解的情況下,學校的老師不厭其煩的接受着我們的電詢,在這樣一個完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真的收穫了很多,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共同的學校——西南科技大學。

“飲其流時思其源,成吾學時念吾師。”至此在本論文即將完成之際,謹此向我的導師蘇建忠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本論文的工作是在蘇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蘇老師以他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對科學的獻身精神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這些使我受益匪淺。感謝老師從本論文開始一路指導至論文的完成,正是因爲您思路清晰、反應敏捷,學術態度清新而開放,才使我的畢業論文有了極大的寫作空間。

感謝我的同學們。和他們在一起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在知識技能、學習交流上都有很大進步。在他們的幫助下,我順利的解決了論文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才使得我的論文順利完成。

最後深深的感謝呵護我成長的父母。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總是第一個給我鼓勵的人。回顧走過的路,每一個腳印都浸滿着他們無私的關愛和諄諄教誨,十多年的在外求學之路,寄託着父母對我的殷切期望。他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無私支援,堅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最寬厚的愛。大恩無以言報,惟有以永無止境的奮鬥,期待將來輝煌的事業讓父母爲之驕傲。我亦相信自己能達到目標。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4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深入了社會的每個落,網絡營銷也越來越成爲企業被企業重視,逐漸成爲企業主要營銷手段之一,網絡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樣本。企業進行網絡營銷無非是希望透過這種新的營銷方式來提高工作和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營銷成本、降低消費者購買費用,企業對網絡營銷也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企業降低營銷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都有重大的意義。

二、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主要針對企業如何降低網絡營銷的成本展開研究。在本課題的研究中,透過對大量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透過查閱大量的政府公佈的企業經營數據,併爲企業降低網絡營銷的成本提出一定的措施。

三、論文的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分析法、文獻法、實證(案例)分析法及資料法

四、論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措施和建議

本文論述的網絡營銷成本管理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1)衆多中小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工具銷售自己的產品的原因,開題報告《網絡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樣本》。(2)成本管理過程中的目標定位應當考慮的幾個問題。(3)企業如何進行低成本網絡營銷的措施。本論文針對網絡營銷的現狀以及對網絡營銷低成本控制的措施提出一定的策略與方法。

五、論文的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2月15日—3月15日),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完成寫作提綱並交指導老師審覈。

第二階段:(20xx年3月16日—4月20日),完成一稿,並交指導老師審覈修改。

第三階段:(20xx年4月21日—5月30日),完成二稿,並交指導老師審覈修改。

第四階段:(20xx年6月1日—6月5日),完成論文(定稿)經指導老師同意,打印裝訂成冊。

第五階段:(20xx年6月5日—6月20日),畢業論文答辯。

六、論文的寫作框架(提綱)

一、網絡營銷成本管理的背景

(一)網絡營銷的現狀

(二)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的必然性

二、網絡營銷成本管理的內容

(一)成本管理的意義

(二)網絡營銷成本的確定

三、網絡營銷低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降低推廣成本

(二)創造品牌傳奇與生動化的故事

(三)代理商的選擇與網絡嫁接

(四)產品人性化的設計

七、主要參考文獻

[1]趙彬彬企業網絡營銷問題試探北京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1:41—42

[2]李東網絡營銷成本分析財會通訊2005—9:26—27

[3]陳文沛網絡營銷成本管理探析企業經濟2004—3:68—69

[4]焦向軍水泥+鼠標:中小企業低成本營銷創新銷售與市場2009—1:26—29

[5]舒曼,卜偉中小企業有效網絡營銷策略探索現代企業教育2008—2:85—86

八、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年月日

九、係指導小組意見

簽名:年月日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5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大量的資訊透過網絡傳遞給人們,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方式。如今,資訊技術在教學中已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網絡教學。國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啓動了“校校通”工程,目標是在5到10年的時間裏,使國內中小學基本普及網絡教育,充分發揮資訊化的巨大優勢,從而帶動教育資源的現代化,使基礎教育得到多元化發展。

網絡教學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有別於傳統教育的侷限性,它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使其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網絡方便師生交流並且加強師生協作研討,優化教學過程。網絡教學所創造的相關成果近年來也得到了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

一、網絡教學的結構模式

網絡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教育空間。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爲“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教學觀念由以往的“以教師爲主”向“以學生爲主”轉變。使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中釋放出來,成爲學習的主動者,教師則由知識傳播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促進者。徹底摒棄以教師爲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順應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教育發揮其自身的巨大優勢,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充分共享教育資源,做到真正的教育全民化、教育終身化。

二、網絡教學的主要特點

現代的網絡教學是以計算機、電信和衛星電視三大通信媒介作爲基礎,主要是透過網絡虛擬教室、校園網和Internet 等形式在網上進行教與學的活動。網絡教育其本質特徵就是師生的分離性、交互性、自主性、媒體技術性、教育性。

分離性指的就是教師在時間上、空間上、心理上與教師處於分離狀態,打破傳統教育固有的一種思維——教師在教室裏爲學生灌輸知識。網絡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室,機房甚至是家中爲學生們解惑,學生則擁有更廣闊的自由空間,不再侷限於如場所、生理缺陷、社會職位的高低等約束,達到“有教無類”和“按需學習”的目的,學習者可以自由地支配時間、選擇地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甚至教師,這爲在職的人員或有障礙者接受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交互性即指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學生不僅能在網上與老師進行交流,而且還能透過網絡與其他學生甚至是專家進行探討。教師既能一對一的單獨對學生進行輔導,也能一對多的對學生進行教學,透過使用電子郵件、語音信箱、視頻等多種媒體技術,實現了一種交互式的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雙方甚至還可以多方進行交互式交流。這種交互性突破了函授式教學存在的師生雙方的即時性和被指定教師的約束性,網絡教學中學生如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可以選擇留言或者與其他教師探討問題,充分做到人性化的一種需求,也符合國家提倡“以人爲本”的理念。

自主性,網絡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主體化,讓個體充分、自由發展的教育。網絡教育給予一種靈活自主、完全開放的自由學習環境,做到“以人爲本”。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充當最主要的角色,是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並自由組合,然後在最適合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裏自由學習。這種個別化自主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自我調整和自我規劃的獨立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對自身的要求進行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動手獲取知識的能力,更加完善自我。自主性學習方式體現了人們對個體價值的關注,也最適合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發展。

媒體技術性,計算機網絡遠程教育的實現,依賴於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硬件系統。媒體技術爲了使網絡遠程教育得以更好的實現,自身會不斷更新優化,使之達到更好教育效果,與此同時,好的網絡遠程教育又對媒體技術和設備提出更高的要求,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教育性,網絡教育產生於傳統的教育,卻有別於傳統教育。網絡教育是由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等遠程教育發展而來的。從功能上來說,它可以在各個中小學和高等級別的教育中得到運用。從內容上來說,它適用於理工科、文科和醫學類等各個學科門類,涵蓋面極廣。從方法上來說,他適合任何一種普通教育。從管理上來說,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成功的網絡教育不僅僅是依靠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兩種必要條件,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也要蘊含其中作爲基礎。計算機網絡教學也必然給傳統的函授式教學帶來變革,它帶來的深刻變化和影響,將給傳統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三、在網絡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1.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教學乏味

人與人交流是學習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但在網絡教學中,師生時空分離,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相對很少,這樣可能會導致情感教育的缺失,使一些學生出現感情冷漠、性格孤僻等心理問題。學習者若長期處於這種孤立狀態,缺乏教師的直接關注和反饋或得不到其他學習者的參照資訊,就會產生煩躁、厭學情緒,導致孤獨感和集體歸宿感的缺失等心理問題。爲此,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師生常溝通,多些心理交流必不可少,使學生感覺不再孤獨。

2.內容缺乏創新

網絡教學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許多方面還做的不夠完善,大部分內容都是照搬課本,過於簡單,和傳統教育的區別僅僅只是把板書變成了幻燈片,換了一種表現形式,並沒有展現現代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忽略了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的新思想。爲此,教師可以尋求網絡技術人員的幫助,開展結合自己的課程、體現個人風格的網絡教學活動。

3.網絡教學缺乏維護與管理

許多學校在開發網絡教學系統的初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了完善的網絡教育系統,但在之後疏於有效及時的維護,結果形式落後,內容陳舊,外部資源連結打不開,提問無人回覆,討論無人引導,網絡教學變成了雞肋。爲此,網絡教學系統開發完成後,應設立專職維護人員對系統的使用進行跟蹤服務,並及時將好的教學軟件下載到校園網的服務器中,以充實校園網中的教學資源。

要充分發揮其網絡教育的優越性還尚需時日,需要社會共同協力來完成。我國可以借鑑其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使計算機網絡教育成爲新時代教育事業的風向標。

網絡教育畢業論文6

一、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發展的SWOT分析

(一)高校網絡教育發展現狀

1998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自199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5所普通高等院校開展網絡教育試點至今,網絡學院已發展到68所。其中普通高校67所,廣播電視大學1所。高校網絡教育開設了299種專業、1560個專業點,覆蓋了工學、理學、文學、法學、管理學等11大學科門類,辦學類型包括本專科、第二學歷等學歷教育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專業能力培訓、職業技術培訓、資格證書培訓等非學歷繼續教育。截至2012年,全國累計招收網絡本專科生近1500萬人,畢業學生600多萬人,開展專業技術人才非學歷教育培訓數千萬人次,初步探索建立了適合在職人員遠程繼續學習、自主化學習的教學、管理及支援服務模式,以及網絡教育的政策和監管體系。

(二)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發展的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

(1)發展定位明確,管理體制順暢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學院機構設定上縱向層次少,橫向結構簡單,管理執行效率相對較高。網絡教育學院依靠其設在各地的學習中心招生辦學,這種結構縱向層級較少,呈扁平化狀態。由於中間層次少,實行垂直管理,上下級資訊傳遞速度快,效率較高。從橫向上看,各網絡教育學院內部的機構設定大體相同或相近,基本上是以網絡教育教學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性質來設定機構的。主要有學院辦公室、招生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資源建設管理辦公室等。這些機構設定雖然部門不多,但是職權明確,分工合理,執行起來比較順暢。

(2)辦學靈活,人才培養模式多樣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開展各種形式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並舉辦各類專業教育。形式上,包括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等;層次上,包括高中起點的專科、本科、專本連讀和專科起點的本科,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教育等。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網絡教育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採用“雙證”(畢業證、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培養模式,實行校企聯合辦學。北京語言大學網絡教育的課程體系與校內其他學院相互接軌,互相承認學分。在非學歷教育方面,一些網絡教育學院還開展崗位培訓、自考助學等。華南理工大學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優勢,融合繼續教育各類形式的資源,推進繼續教育教學改革,拓展辦學空間,實現網絡教育的穩步發展。一是融合網絡教育、成人教育,創新繼續教育教學模式。二是藉助遠程教育手段助學,促進自學考試與高職高專相溝通。

(3)注重網絡技術的改造與升級,網絡教育平臺較先進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都有自己專門的網上教學管理平臺,有的是自行開發,有的是透過技術公司專門開發,還有的是校企聯合開發。教學平臺的功能不盡相同,一般包括資訊發佈、課件管理、答疑、作業提交、在線考試等功能。部分網絡教育平臺已發展到Veb3、0階段,平臺構成發展到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網上收費系統、網上教學系統、網上輔導系統、網上作業系統、網上答疑係統、網上學習交流系統和機考系統。透過網絡平臺學生可完成註冊、繳費、選課、作業提交、答疑、預約考試、畢業論文交流等整個教學過程。

2、劣勢(Weakness)

(1)部分教學資源不能滿足需要

從資源開發的情況看,儘管目前許多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己經擁有了數量豐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但有相當一部分資源建設水平不高,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不夠。製作完成的課程網絡資源體系僅僅侷限於專業課程、必修課程,而且多數都是將傳統的文字課程與計算機技術整合,搭建或利用平臺、模版,然後填充有關的教學內容,結果使建設的網絡資源缺乏學科特性和學習過程的設計。另外,普通高校網絡教育雖然建設了一大批網絡課程、視頻錄像等教學資源,也形成了一部分特色資源,但隨着知識更新的加快,部分資源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顯得陳舊和落後,亟需更新改造。

(2)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普通高校的網絡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往往依賴普通本科教育師資,許多教師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網絡教育培訓,缺乏對網絡教育理念和特殊實踐方法的瞭解。而網絡教育實踐對從業人員的現代教育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來,雖然各個試點單位都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培訓,網絡教育師資缺乏的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觀,但是,師資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3)學習效果不夠明顯

網絡教育作爲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教學方式,符合資訊時代學習需求,但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還不盡人意。主觀原因是由於一些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還不夠、教師對教學的投入和指導不夠、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節;客觀原因如存在着師生分離、工學矛盾、學生知識結構欠缺以及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等等。

3、機會(Opportunity)

(1)有利的教育和政策環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了要“大力發展網絡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爲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爲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這些決策無疑明確了發展網絡教育在推進整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2)有利的經濟和人口環境

中國是一個經濟和人口大國,教育資源相對稀缺。以廣東省爲例,隨着廣東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吸納了大批高學歷人才入粵就業,全省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較大改觀。但是長期以來廣東勞動者文化水平仍以初中、小學教育程度的佔大多數。2010年“六普”數據資料顯示:在廣東省就業人數中,初中、小學教育程度和未上過學的佔69、7%,高中、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僅佔30、3%。就業人數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高素質人才缺乏和不足,這種狀況難以適應廣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參與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的發展需求。

4、威脅(Threat)

(1)社會認可度受到質疑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衆化、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教育質量的優劣己經關係到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生存與發展。國內網絡教育存在招生秩序混亂,部分社會辦學機構急功近利,違規招生事件頻出。另外,網絡教育學生對象爲在職人員,且考試分散在各學習中心,由於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部分學生考試態度不端正。諸如此類的不良現象使網絡教育規範辦學面臨嚴重挑戰,使網絡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受到質疑。

(2)來自競爭者的威脅

一是來自潛在競爭者的威脅,全國有67普通高校家開辦網絡教育,隨着繼續教育的融合發展,傳統的成人教育越來越受到挑戰,其他普通高校也在積極爭取舉辦網絡教育;二是來自開放大學的威脅2011年12月24日,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了中國遠程教育十週年大會暨繼續教育成果展,在會上作重要講話:“要集全國之力,着力建設好國家開放大學。”開放大學舉辦網絡教育的優勢對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發展無疑是一種競爭。

二、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發展策略

(一)開拓進取型策略——面向行業企業辦學,主動適應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網絡教育發展的推動力,從根本上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而廣大在職成人也有透過接受網絡教育發展自身能力的需求。這兩方面的需求共同形成了網絡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行業企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結合地區行業企業發展對人員素質的需求及個人職業競爭的壓力,面向行業企業在職人員的網絡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要發揮辦學優勢,提高網絡教育服務社會能力,結合地區經濟、社會需求特點,積極面向行業企業辦學。如,華南理工大學網絡教育根據地區行業企業特徵,量身訂製人才培養計劃,採取網絡教學與送教上門相結合方式,構建“以企業需求爲導向、以學科知識爲基礎、以實踐能力爲核心”的訂製式人才培養模式,聯姻行業、企業,實施“行業企業直屬班”的創新實踐。

(二)支援引導型策略——尋求政策支援,實現全國網絡教育資源共享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採用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運作,一般是以本校製作爲主,但也有網絡教育學院與企業合作,或者採用公司運作機制。如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運作模式,由網絡教育學院提出要求,由研究所研究重點技術,由相關教師和研究生組成研究隊伍,開發成果轉到獨立運作的公司生產,最終在網絡教育學院進行試用。研究開發成果不僅可用於網絡教育學院教學,也可以推廣到其他院校或社會其他部門。這是一種產、學、研、用的新模式。

要制訂相關政策,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門、高等院校、校內院系組成的三級管理機構,逐步推進全國網絡教育資源共享。資源的建設由教育部門和學校管理部門統一規劃,制定有關教育資源共享的政策,並建立由學科、教學設計、網絡資源開發和管理專家組成的網絡教育資源共建專家組,遵循共建、共享、互聯、協作、科學管理的原則,加強高校與高校之間以及和校內各院系之間的資源共享、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以共享爲目的的網絡教育資源合作開發。

(三)克服加強型策略——重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習真實有效發生

一是加強學習內容建設。進一步開展調研工作,科學設定課程和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貼近學生工作和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再只透過期末課程筆試考試評定,而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登入平臺情況、瀏覽教學資源情況、完成學習任務情況、參加課程論壇情況等方面,給予學生平時成績,引導學生重視過程學習。二是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網絡教育教師要熟練地掌握電腦和網絡技術,利用和依靠網絡這一媒介,從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爲教學的指導者、組織者、協調者等;加強教學輔導和服務,加大網絡輔導工作力度,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網絡學習中來。

(四)防禦完善型策略——進行督導評估,構建網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普通高校網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可以分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外部質量保障體系主要是政府和社會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的約束和規範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辦學行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透過轉變觀念、改善條件、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建立普通高校網絡教育的自我發展、自主辦學、自我約束的良性循環。

構建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要重視督導評估,在加強日常督導的基礎上,定期對辦學質量進行評估,逐步形成保證網絡教育辦學質量的督導評估工作的長效機制。首先,從思想上重視網絡教育質量。要培養人人重視質量的意識,始終把網絡教育質量放在首位,對督導評估要有一種認同感。其次,從制度上保障網絡教育督導評估。逐步建立一套相對科學、規範的督導與評估指導性檔案,把日常的督導和階段性的評估結合起來,力求使督導評估工作常規化、長期化、長效化。最後,從機構上履行網絡教育督導評估。成立專門的督導評估機構,在源頭上對網絡教育學習中心的設立進行監督與評估,在過程上加強日常教學督導,注重教學管理過程監控,督導評估工作逐步參與到從教學計劃設定到學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