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感言

數學老師簡短教育感言

感言1.94W

作爲一名數學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收穫了什麼呢?我們知道怎麼樣書寫自己的教育感言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數學老師簡短教育感言,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數學老師簡短教育感言

數學老師教育感言【1】

日益繁忙的工作,有時緊張的人幾乎每天都是腳不沾地似的忙,然而忙碌中稍一留心就會發現,同樣的教學工作,聰明的教師樣樣事情都能辦得利利索索,井然有序,而且你居然沒有看到他像一般人似的忙得焦頭爛額。之所以說聰明的教師,原因在於這類教師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理性的面對,善於思考,因此凡事勤于思考,學會學習這纔是成爲一名快樂的教師的首要條件。

學會學習,不單單指坐在書桌前,認真仔細的研讀,而是指廣泛的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在工作中學,向同事學,向老師們學,向年長於自己的人學,向年青人學,總之向一切有經驗,工作方法得力,有竅門的人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令自己開闊眼界,才能發現不同以往的工作方式,才能使自己更新觀念,不斷的調整自己,從而真正的掌握工作的實效,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提高效率,使自己也能快樂的工作。

成爲一名快樂的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善於發現數學。俗話說:劍不離手,曲不離口。我們教的是數學,經常指導同學感受數學,我們自己就更應該善於在生活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同樣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它、欣賞它,結論也許就不一樣,習慣性的以數學學習的角度去看待它,沒準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教學情境直接就撲在你面前,那裏還用得着費盡心思的現琢磨呀。

影響數學教師快樂與否的關鍵因素,還有一條就是同學。能夠“授之以漁”的快樂是隻有教師才能體會得到的,然而如果能夠俯下身子,靜靜的聽聽同學的交談,你會發現他們也是不容小瞧的。能夠認真的傾聽同學的意見,實現暢通的交流,師生間流露出的是真摯的情義,這樣的場景難道不是快樂的寫照嗎?

做一名快樂的.數學教師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你的態度是否積極,前國足教練米盧有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以一顆充滿快樂的心去感悟,即使被世人稱爲“冷美人”的數學也會對你開懷大笑的。

數學教育感言【2】

教學是一種“奔跑”。有時教師在領跑,引領同學走向知識的殿堂;有時同學在自主地奔跑,教師在同學後面助力,在同學旁邊加油吶喊。教師與同學在互動中不斷改變前後位置,奔向一個又一個終點,又從一個個新的起點出發。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法則、性質、規律、公式、數量關係等都可以視作“數學模型”,數學教學就是引導同學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即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數學與生活天然地聯繫在一起,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公園裏有數學、體育中有數學、購物中有數學、圖案中有數學、科技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讓每一位同學擁有一雙發現數學、欣賞數學的眼睛,引導同學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思考世界。

同學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是同學理解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善於創設多樣的情境,爲同學提供實物、圖、表等豐富的材料,讓同學嘗試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釋同一個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個問題,豐富同學對數學的理解。

數學問題產生於數學情境,一個好的情境能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數學情境不等於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於生活的有豐富現實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於數學自身的純數學的問題情境,還可以是源於其他學科的生活常識或科學探索類的情境。在數學情境的問題上,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有的教師設定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離教學目標,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發同學的數學思考;二是有的教師不會用好數學情境,沒有發揮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離了目標。

我們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爲同學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同學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數學課成功與否的一個簡單標誌就是課堂上同學是否在“動腦筋”,也就是同學是否積極地思考數學,而不是被動地聽講、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記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學會“問”數學,要使更多的同學願問、敢問、會問。教師要用一個個問題串起課堂,使同學的學習從問題開始,經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到產生或研究新的問題結束。

教師的課堂智慧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行爲中體現出來。當同學發表意見的時候,他能夠正確把握問題的實質;當課堂有精彩生成的時候,他能夠敏銳地捕捉最有價值的資訊;當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他能夠妙趣橫生地調整教學;當同學的思路受阻的時候,他能夠引出一條新的通道;當同學無法表達清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能夠引導同學說出來……

“節外生枝”是課堂的一份美麗,同學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課堂裏的一個偶發事件,甚至突如其來的“干擾”,都可以成爲難得的教育資源。對於這些突然出現、稍縱即逝的課程資源,只要教師及時地搶抓並有效利用,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發揮,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試教”是一種有“爭議”的教學,有很多人認爲多遍的“試教”使“公開課”失去了本真的意義。其實,我認爲本沒有“試教”,每一次教學都是真實的教學(當然,我們反對同一內容對同一批同學的重複教學),在不同班級中的教學怎麼能說“試教”呢,應該更名爲“多次教學”。“多次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感悟同學,感悟課堂,積累教學實踐智慧,提升教學水平。

有位詩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我們很多教師也有這樣的感覺,每天上課、下課,好像也沒什麼好研究的。其實,課堂是研究的最佳場所,教師處於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師可以從一節課的對比,一個案例的解析、一次同學訪談、一個問題小調查開始進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細、做得實,把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好的研究。於是,當你真正走進研究的時候,你會驚呼:這邊風景獨好!

“課例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的研究方式。“課例研究”使教師經常處於一種反思狀態,有助於教學理論的內化與實踐水平的提升,有利於提高教師形成敏銳的課堂觀察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領悟能力。教師經常開展“課例研究”,教學纔會常教常新,教學纔會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生機、充滿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祕的海洋。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斕,你能聽到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靈的美麗……;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錯題的根源在哪裏,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麼,你能知道孩子的個性差異有哪些……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走進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