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感言

教師教學感言:從一次知識競賽說起

感言2.94W

教師教學感言:從一次知識競賽說起

教師教學感言:從一次知識競賽說起

最近,我校組織了一次初中生課外閱讀知識競賽,透過監考和閱卷工作,本人感慨頗多。

試題是我出的,範圍不超出新課標規定的課外閱讀書目和內容,難度很一般,時間爲40分鐘,參加的人員均爲初一、初二各班級語文學科前十名的學生。

總體情況很差,平均分僅三十幾分左右。

很多學生鬧了不少笑話。比如李逵的綽號竟然成了“逵子”、“逵哥”、“木炭臉”;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先帝竟然成了“秦始皇”,他竟然死於西漢!個別學生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作者寫成曹雪芹,作品名寫成《紅樓夢》;有的學生把杜甫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翻譯成“若白了頭而抱怨,壽命會更短,渾濁的慾望是達不到目的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默寫不出李清照的《醉花陰》和范仲淹的《漁家傲》,讓人大跌眼鏡。還有不少學生顯然在考試時因不會答題而顯得無聊,在試卷上亂寫一通,或字跡非常潦草以示發泄。

顯然,絕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讀過該讀的名著或名篇,基本上屬於胡蒙。

這當然不全是學生的錯,不客氣的說,不少語文老師也沒有看名著的習慣,更別說去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了。

據統計,全國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學生沒有讀過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我想說的是,語文課的閱讀課有多少老師上了?有多少教師認真指導過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一個個的所謂的不同級別的達標圖書館究竟利用了嗎?這個浪費有多大?

課外閱讀作爲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還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一生的發展,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真正認識到了?

我又想起來語文高考。那年的作文考試是要求學生以“誠信”爲題目寫一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南京的考生蔣昕捷根據自己對《三國演義》的熟練把握,寫了一篇《赤兔之死》,獲得了滿分的喜人成績,一時傳爲美談。就連很多寫作大家都自嘆弗如,對此篇文章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因此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閱讀古典名著的熱潮。時過境遷之後,很多人對此都淡忘了。

中國古現代文學有着博大精深的內涵,是歷代文人心血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影響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古樸的詩經,華麗的漢賦,五彩繽紛的唐詩,或豪放或婉約的宋詞,直率而尖銳的元曲,結構宏大、內蘊豐富、藝術手段高超的明清小說……無不在閃耀着歷史的光輝。很多人對此漠然無知,就連“百家講談”裏的一些名家竟然也對有關知識產生了錯誤的解釋,就更不用“青歌賽”上那些類似文盲的歌手了。

我們有很多理由不去讀名著。“過時了”、“沒時間”、“不感興趣”……但我們有理由拒絕自己的成長嗎?記得有一句名言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沒有高雅的閱讀,我們只能培養出爲考試而學習的“好學生”,我們只能看見大街上越來越淺薄的女孩,只能看見越來越粗鄙的黃段子,只能看見所謂的專家漏洞百出……

在月明風輕、萬籟俱寂的夜晚,還有多少少年郎躺坐牀頭,讓一首首優美的唐詩在心中緩緩綻放,讓一頁頁歷史的風雲在方寸之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