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貴州龍宮的英語導遊詞

導遊詞3.38W

篇一:龍宮導遊詞

貴州龍宮的英語導遊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高興今天能陪同大家前去參觀有“天下第一洞水”之稱的龍宮風景名勝區,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對於龍有種特殊的感情,我們是龍的傳人,凡是和龍有關的詞語都是表示吉祥如意的,在過年的時候咱們還要舞龍呢,其實龍在我們的想象中是種很神祕的動物,他的形象其實是由動物的身體部件組成,那麼大家知道是那些動物的身體部件組成了龍呢?(補充:馬的頭、牛的耳、虎的眼、鹿的角、蛇的身、鷹的爪、魚的鱗)對,就是這些動物的身體部分,組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龍的形象

龍宮是位於我們貴州省安順市,緊挨着黃果樹景區和織金洞景區。以水旱溶洞最多、最爲集中和天然輻射劑量率最低獲兩項世界記錄,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宮景區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中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風光旅遊勝地,僅龍宮天池即有“中華之最”奇觀三處,龍宮就是這樣的人間天堂。

到龍宮旅遊,能有效地避開大量的輻射,長久居住對人體有奇特的療效功能;龍宮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夏季極少超過30℃,加上晝夜溫差大,白天儘管烈日高照,傍晚依然涼爽宜人。在龍宮,可以不需要空調,可以不需要防曬霜,可以不用戴口罩,是遊客洗肺養生的好地方,是全國人民的避暑勝地。

好了,請大家隨我來,我們首先要去的就是全國最大的洞中瀑布——龍門飛瀑。

龍門飛瀑所在的洞廳高50米,龍門飛瀑高38米,寬26米(可以舉例,例如樓層),那麼這麼神奇的龍門飛瀑是怎麼形成的呢?大家看啊,龍門飛瀑上面就是我們的天池,天池的水由於受到沙頁岩的阻攔又在西南處拐了個90度的彎,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溶蝕着周圍的岩石,裂縫越來越大,天池的水就這樣一瀉千里,成爲我們今天看到的龍門飛瀑了。現在呢,我們就要乘船從天池進入龍宮,開始我們的水上旅程了。

衝大家迎面而來的“龍宮”兩個大字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在90歲暢遊龍宮時親筆題寫的,大家可別小看這些鐘乳石哦,它們都是碳酸鹽經過幾萬年的溶蝕而形成的呢,現在我們就進入第一洞廳遊覽,看到這些懸掛着的鐘乳石了嗎?是不是很像有很多條龍在洞口張望着我們呀?這個廳的名字就叫做“羣龍迎賓廳”,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您的想象力,看看是不是有龍在唱歌看書呢?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特別清新特別涼爽啊?因爲這裏是全國輻射最低的地方,大家來龍宮真的是賺到了哦,不僅可以觀賞奇洞異瀑,還能享受低輻射的照顧。

咦?大家有沒有覺得這裏的景緻和剛纔那個洞廳不太一樣啊?第一廳的鐘乳石都是懸垂的,而這裏的鐘乳石都是貼在牆上的,這是龍王爺在這裏裝飾了一幅巨大的壁畫,所以第二洞廳叫浮雕壁畫廳,這幅壁畫炫耀着龍王家族的奢豪,壁畫千姿百態、幻恍詭異。現在我們正透過一個狹窄的通道,高度只有不到一米,所以必須要彎腰低頭才能透過,1986年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來遊覽的時候戲稱這塊石頭叫“禮貌石”。

經過禮貌石後我們來到了第三洞廳,叫五龍護寶廳。大家請向上看,那倒懸俯視我們的是五條巨龍,他們共同護衛着那顆巨大的鎮宮寶石。右下方是龍王三公主的閨房,大家看這裏像不像有兩條龍在守護着三公主的閨房呀?這則是大家熟悉的豬八戒,只可惜,因色性難改,偷看了三公主的閨房,被龍王倒掛在此。

傳說中的孫悟空大鬧水晶宮就在這裏。這座大廳面積4000多平方米,水深26米,遊客到此,都禁不住會一展歌喉,輝宏的空間迴音效果特別好,被譽爲天然的“卡拉OK”廳。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快樂,大家看,前方有個人光光的小腦袋,拄着一根小柺杖,身披官袍站在那裏,這是老壽星在迎接我們呢!看這個想不想一隻烏龜呀,大家在看這個像什麼?這像不像龍王再發功啊,吐着濃濃的煙霧,

遊歷了水溶洞後,現在咱們在蚌殼巖上岸,繼續龍宮之旅,現在咱們去一個特別有意思

的地方遊玩,就是咱們龍宮的漩唐景區,漩奇特之處在於,他的塘底像一個大漏斗,油菜河的河水從北邊注入漩唐,潛入地下的消水洞,在成順時針方向推動唐裏的水,我們這就看到了塘水旋轉的奇景。

各位朋友,很高興和大家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旅程,現在就要分別了,感謝大家在旅行中的支援與配合,使得活動順利進行,藉此機會,我向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謝。在服務中如有不周到之處,還請大家多多諒解,同時歡迎大家給我們的服務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利於我們改進工作。最後,祝大家萬事如意,一路平安,謝謝!

篇二:龍宮景區導遊詞資料

龍宮,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區西南二十七公里,距黃果樹瀑布三十多公里,屬安順縣馬頭鄉龍潭村。龍宮1980年發現,以暗湖溶洞稱奇,泛舟湖上,可作洞中游。

龍宮全長三千多米,由暗河連接五組溶洞組成。羣衆習稱“五進龍宮”。一進龍宮由宮門到蚌殼巖,二進龍宮由蚌殼巖到花魚塘,三進龍宮由花魚塘到青魚洞,四進龍宮由青魚洞到楓樹洞,五進龍宮由旋塘經觀音洞到小菜花湖。暗河水最深處二十八米,最寬處三十多米,最窄處只能容一小船出入。

龍宮前是一開闊深潭,名“天池”,又名“龍潭”,系高山小湖 泊,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湖水澄碧,水深四十三米。池邊崖石壁立,爲古樹藤蘿覆蓋。進入宮門,迎面是“羣龍迎客”,青黝的洞頂垂下十數條鐘乳石,張牙舞瓜,酷似龍形。暗河水平穩凝重,幽深莫測,水港曲折迷離。

龍宮與一般旱洞不同,它浸在一泓碧水中。泛舟穿行溶洞間,宛如盪舟“龍王水晶宮”。

面積約八平方公里的'龍宮風景區裏,還有因岩溶發育形成的大小旱洞二十多個,有新寨洞、龍旗洞、天劍洞和虎穴洞。四洞中以新寨洞最大,又名“玉柱洞”,洞深一公里許,有七個洞廳和奇麗多姿的岩溶景 觀。玉柱洞、龍旗洞、天劍洞,因洞中有奇特的石柱、石幔、石筍,形似玉柱、龍旗、寶劍得名。虎穴洞得名,因附近有一山頭狀如猛虎。

龍宮外的風景點有龍門瀑布、蚌巖飛燕、花魚桃源、雲山石林、臥龍池、壩上橋等。龍門瀑布在龍宮宮門近旁,是由天池水透過洞窗直瀉而下形成。瀑布寬約二十五米,高達三十四米。瀑聲如雪崩雷鳴,寬度和高度爲洞中瀑布所罕見。當地羣衆稱此景爲“白龍出巢”。天池後山上建有石林公園。

旋塘在“四進龍宮”清水洞附近,系一水塘名,並以此作寨名。旋塘直徑一百二十米,塘水常年旋轉不停,從塘邊旋轉到塘的中心。旋轉不停的原因,是塘的中心有一消水坑,流水急速下潛,形成奇特景觀。寨子內有兩座秀麗石山,山、水、寨子映襯如畫。

“蚌殼飛燕”,位於蚌殼巖。蚌殼巖是一巨大的偏巖,上部前傾,形似蚌殼。巖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燕子營巢其間。有數千只燕子頡頏上下,往來不息。蚌殼山下,開出“虎穴洞”,洞內有“重重山”、“面面景”、“上瑤臺”等景觀。

篇三:中文導遊詞:貴州導遊詞

壯美大瀑布 多彩貴州風 相信有很多人對貴州的瞭解始於那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我想三千八百萬貴州各族人民不會認同,因爲它的描述與實際的貴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鄉處處平、人逢節日遍身銀”纔是真正的貴州。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實乃“中國之寶貝”。

根據“貴州”二字寫法,乃‘中、一、貝、州’,即‘中國的一個寶貝之州’,一語道破貴州的奇特與珍貴。 貴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結合、和諧相伴的一個大寶貝,是自然與人類文化的一片淨土。貴州的“天”—潔淨、溼潤、氣候宜人;貴州的“地”—由變化萬千的喀斯特奇觀構成;貴州的“人”—生活在多種文化環境之中,並且創造出絢爛多姿的文化與文明。貴州位於北緯24〃37′到29″1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降水豐富、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在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人們飽受炎熱的煎熬、乾旱的折磨、洪澇的危害、沙塵暴的襲擊;自然災害正在大範圍地侵蝕人類的家園,可是在貴州這塊寶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兩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儼然一個難得的大空調。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造就了貴州種類繁多、覆蓋豐厚的綠色植被,演繹出“山山張家界、處處九寨溝”神奇畫卷,由此得到‘公園省’、‘空調省’的美譽,這正是貴州動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劉伯溫曾經預言:“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雲貴以什麼來取勝江南呢?劉伯溫又說:“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貴州風光的集中表現就是那莽莽大山了。 貴州屬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佔據境內地土面積的95.2%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岩溶分佈範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喀斯特。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充分的地方,造就出神奇的喀斯特奇景:黃果樹、龍宮、馬嶺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絕唱,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無窮;李白曾被流放夜郎,大途中遇赦,沒有機會見到這比廬山瀑布更大、更壯、更奇、更美的瀑布,

倘若他有幸暢遊黔中,目睹令人驚心動魄的黃果樹大瀑布,又會留下怎樣的詩篇?此時此刻,我們無法臆斷歷史,但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表達對大瀑布的讚美:“白水雄哉,遠接銀河三萬裏;雷霆壯矣,早驚黔域五千年” 當目光轉向黔西南,發源於烏蒙山系白果嶺的馬嶺河從河源至河口約100公里的流程內,落差近千米,在地面上切割出一條狹窄幽深的美麗傷疤。

置身其中,有如墜入深淵,翹首仰望,天成一線,此情此景,有詩爲證:“一溝碧水,且行且憩且吟;兩壁懸崖,可讀可圈可點;地縫天溝,西南勝景推興義;神工鬼斧,峽谷風光賽桂林” 自古“無水不成景,有水景更秀”,水是自然界一種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萬物之母;蒸發可以升騰上天變成雲霧,聚集又可下沉爲雨雪,在地可成江河湖海,入地又成陰河暗流。正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宮的神韻就在於水,這是一條神祕的水,它本是一條小小的河流,從山谷中來,又幾次潛入地下,幾次又涌冒出地面,穿過了二十幾座山峯,經過了幾番迴旋。

這還不夠,它還在地底形成一個巨大的瀑布,吞雲吐霧之後,這才滔滔而去,有詩讚道:“龍駐黔中,十里陰河流錦繡;宮浮水上,千秋溶洞聚輝煌”。 這些就是貴州喀斯特奇景,古語云:“舊聞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聞天下泉,半在黔中鳴”。若不能親臨其境,又怎能感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