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

導遊詞7.66K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導遊詞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1

響沙灣旅遊景區響沙灣地處陝西、山西、內蒙古金三角地帶,景區面積爲24平方公里,居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金三角”開發區中心,被稱作“黃河金腰帶上的金鈕釦”。響沙灣於1984年1月被開闢爲旅遊景點,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xx年1月被評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一處自然生態、休閒度假景區。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開拓,景區現基本上形成一村(一粒沙度假村)、一港(響沙灣港)、四島(仙沙島、悅沙島、蓮沙島、福沙島)的格局。響沙灣港是進入沙漠的必經之地,也是遊客的集散地,從這裏可以乘坐衝浪車進入仙沙島、乘坐沙漠觀光小火車進入悅沙島。

仙沙島是響沙灣遊覽項目最集中的地方,有沙漠探險與高空滑索,衝浪與鞦韆,軌道自行車,各種精彩刺激的體驗活動,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遊客。在這裏還可以欣賞到驚險奇特的表演項目,高空走鋼絲,環球飛車,刀山,吃火,噴火,還有果老劇場的大型演出《沙漠雜技大世界》在歡迎您。

乘着沙漠深處的火車可到悅沙島休閒世界。在這能看到長長的駝鈴商隊,路過古老的蒙古部落,進入悅沙島,在這裏體驗藝術與體育帶來的愉悅,藝術體操、健美操、街舞、沙灘排球等。福沙島度假村位於景區沙漠深處的福沙島內,沙漠自然景觀環抱,五彩蒙古特色度假村,專享沙漠深處私密空間。度假村酒店新奇舒適,設施完備的客房讓您驚歎於是在沙漠深處,更可出門就已身在沙漠壯美畫卷中,瞬間融入迷人的大自然懷抱。最有特色的,就屬蓮沙度假島。這是一個以佛教文化爲主的讓人真正放鬆的地方,入選20xx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度假酒店中唯一的中國酒店,是一個放鬆身體和心靈的地方。蓮沙度假島上碩大的蓮花酒店是地球上的唯一,不用磚、瓦、沙、石、水泥、鋼筋而建造的綠色建築,環保生態,是世界上最好的度假場所,被譽爲心靈深處的一片淨土。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2

阿貴廟位於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境內的狼山山脈中,座落在漢代古城雞鹿塞西邊的溝內,是內蒙古地區紅教喇嘛的唯一寺廟。阿貴廟建於清德宗光緒三年(1877年),藏名爲“拉西任布?嘎定林阿貴”,清朝改爲“宗乘寺”,並於民國元年(19l2年)懸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大匾一塊。

阿貴廟依山臨隔水而建,一派天然風水寶地。阿貴廟周圍還有不少附屬建設物:五個奇特的天然巖洞阿貴洞、扎嘎生布窯、達日額柯窯、額爾登珠窯和桑布嘎日布窯均成爲做佛事的地方。

阿貴廟位於準格爾旗路峁鄉境內,距沙圪堵鎮35公里,封山林面積1600餘畝,爲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達95%。林區植被以天然次生植物爲主,顯示出典型的溫帶針葉闊葉混交和溫帶草原面貌。喬木是本地區最基本最有代表性的植物類羣,其次爲灌木和小喬木,草本植物亦佔相當比重,另有藤本及寄生、附生等多種類羣。其生物資源豐富,種屬繁多,爲全盟之冠,其中有一些還是珍貴的中草藥。這裏受人畜活動影響小,植被儲存好,較爲完整地反映了鄂爾多斯高原天然森林草原植被的本來面貌。1982年,被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劃定爲自然植物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內溝深林幽,怪石嶙峋,山路蜿蜒,蒼松翠柏間鳥鳴蟲吟,夏秋季節,景色宜人;風搖樹動,濤聲不絕,古剎廟宇隱約可見,千年石窟寺高懸於半山石崖之上,置身於此,宛入仙境。因此這裏既是天然植物園,又是旅遊勝地,現爲準格爾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貴廟是自治區級自然生態植物保護區,鄂爾多斯生物多樣性標本示範區,面積1.07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爲95%。區內植物以天然次生林爲主,分屬60科、197屬、324種,有動物20多種,是鄂爾多斯境內儲存比較完整的原始天然林。保護區由一條溝兩面坡組成,東西兩面坡上森林茂密,鬱鬱蔥蔥,整個地勢看上去猶如一隻綠色雄鷹展開雙翼,翱翔於丘陵溝壑間,溝深林幽,怪石嶙峋,山路蜿蜓,蒼松翠柏,鳥鳴蟲吟,景色怡人。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3

居延遺址,滄桑歲月的'無聲守望不少人認識“居延”還是在小學的歷史課本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居延漢簡”的首次發現轟動全球,絕不亞於敦煌藏經洞遺書的發現。二百七十年前的跨度,使漢代邊塞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和民族宗教以及社會生活得以展現。也有不少認識“居延”是在邊塞詩人的詞句中: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唐朝王維)可是當你親臨居延城邊,古城依在,面目全非。城郭痕跡每邊百多米長,半隱半現即將湮滅,沙石沉重,朽木破散。漢武大帝於太初三年(公元前120xx年),派強駑將軍路博得築城居延,大建防禦體系。看重的是“弱水流沙”戰略咽喉地位。

當年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只剩破城空了,多少風雲歷史人物早已灰飛煙滅。紅城矗立在平坦的戈壁上,儲存較完整,城障長寬二十多米,城基厚四米,城頭寬二米多,高約七米,呈正方形。土磚砌築,蘆草牽固,兩千年的風沙吹打而依然高聳,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登城遠眺,荒漠蒼涼,心緒難平。離紅城不遠處,就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甲渠塞遺址。遺址雖然破舊殘垣,但城障內的官所、房屋的輪廓佈局清晰可辨。住人的屋裏建有冬天取暖用的火牆,煙筒還完好,捻一把手掌上沾滿了兩千年前守邊將士燒過的煙塵,彷彿爐火剛剛熄滅,餘溫尚未散盡。一九三零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城發現漢簡五千餘枚。一九七二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出土漢簡千餘枚。今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城挖掘,又出土了一批漢簡。甲渠塞遺址,這裏好像是漢簡的“儲藏庫”,一時成爲考古學家們趨之若鶩的地方。荒野裏的便道似有似無,越野車通往尋找黑城的道路。猛烈的西北風如刀削斧砍地把地貌糟蹋的七零八落,土巖沙堡複雜多變。

乾裂的河牀溝壑交錯,陷井無數,姿態可怖的牲畜骨架隨處可見,這裏生命早就絕跡。驀然,波光粼粼的氣流裏,隱隱約約地可見城垣墩臺,佛塔寺廟,這就是“沙漠絲綢之路”上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色彩最神祕的古城——黑城。相傳爲西夏古都的黑水城,蒙語爲“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處在弱水納林河東岸富庶的三角洲上,西夏鼎盛時期,是一座龐大而繁華的城市。城池巍峨高約九米,巡城一週長約兩公里,城內建築鱗次櫛比,殿堂、佛龕、兵營、民居等,城區總面積達十八萬平方米;街道佈局井然,商賈往來,店鋪熙攘,城樓上鐘鼓司鳴,佛塔前香燭繚繞,城角下清真寺裏教徒們虔誠地祈禱……黃沙漫過城頭,昌盛已經遠逝。一堆堆破瓦爛罐,一處處碎裂牆基,一幢幢坍塌塔座,隨意遊客憑弔遐想。撿拾黑鏽斑斑的箭簇,撫摸剝蝕累累的城牆,黑將軍率衆誓死守城拼殺的激戰仍在傳說裏迴旋。瞻望城西北角三座精美高昂的覆體式佛塔,走近佛塔腳下將被流沙填平的盜坑,不能不想到俄國人彼得?科滋洛夫。二十世紀初,此人兩次來到額濟納黑城,從佛塔內盜竊走迄今爲止國內外發現的最多最豐富的西夏文物。手稿、書本、佛用品、繪畫等等裝運了十多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夏漢字字典《番漢和釋掌中珠》,是解讀西夏文的“天書”,這批文獻至今還儲存在俄羅斯聖彼德堡博物館。另一個盜賊是英國人奧萊羅?斯坦因,曾三次來到中國西部。特別在一九零七年,與敦煌王道士開啟千佛洞的藏經洞,騙取大量文書後,於一九一四年又來黑城,盜掘許多漢文古籍、西夏文書、抄本刻本、畫卷詩稿等,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流落異國的珍貴文物何日能歸還故里?千萬年的風沙刮過來,埋沒了無數漢朝城池西夏廟宇遺物史籍;千萬年的風沙吹過去,卻又顯露又居延文化、西夏古都的神祕蹤跡。真是敗亦風沙,成亦風沙也。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4

喀喇沁親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屬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立下過汗馬功勞,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並封爲第九位千戶那顏。由於他們父輩即是摯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當兄弟看待,並把女兒嫁給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即駙馬的稱號。

元朝建立後,駙馬吉伯格的後代受封故契丹大寧之地,賜“諾顏”號,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語爲“守衛者”的意思。

其後,傳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孫蘇布地,他統領喀喇沁部在天聰二年歸附了皇太極。在蘇布地的幫助下,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地區蒙古各部先後歸附清朝。天聰九年(1635年),蘇布地之子固魯思奇布受封札薩克,爲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爺(先封貝子,後封多羅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爺和第二代王爺圖巴色棱都居住在今遼寧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爺班達爾沙才遷到喀喇沁旗龍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從龍山遷到今王爺府鎮。後又經歷十二代,傳至貢桑諾爾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親王品級。之所以在這裏建王府,一是當時的錫伯河川草深林密,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環境優雅;二是這裏有十八羅漢山,以王府爲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後面又有印臺山,所謂風水好,符合當時王公貴族的心理。據史書記載,原王府佔地面積130餘畝,房屋400餘間,整體建築宏偉壯觀,佈局嚴謹,體系龐大,結構精巧。前後共五進院落,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儀廳、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對稱,東西兩側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構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門相連。西院爲政治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建有廟宇、祠堂、客廳、議事廳、書齋、練武場。東側爲生活區,有戲樓、王爺和福晉的臥室、倉庫、膳房。

王府的後面是花園,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園林式。花園內有十一座院落,137間房舍,有老爺祠、馬王殿、土地祠,還建有戲樓、花窖和養鹿場。五座造型各異的涼亭,三座低欄平橋,潺潺流淌的泉水,環繞着疊石聳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園林景色。王府門前有九棵古榆,廣場屹立着一字排開的十三座敖包。府內堂舍丹青鬥彩,樓閣雕樑畫棟,花苑奼紫嫣紅,樺柏巍然參天。整座王府,肅穆古雅,氣勢恢弘,處處體現着主人的榮貴。喀喇沁親王府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東院已蕩然無存,西院也僅存不多,後花園早已消失,僅主體建築儲存下來。

1997年以來,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維修,恢復了中軸區和東西跨院古建築的原有風貌,復建照壁、垂花門等。恢復後的親王府有府門、轎廳、回事處、議事廳、承慶樓、書畫廳、揖讓廳、書塾、福晉居室等建築,並舉辦有“喀喇沁親王府復原陳列”、“清代內蒙古王府歷史陳列”等大型展覽,被文博專家譽爲中國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館。

喀喇沁親王府爲內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築規模最大、規格等級最高、現狀儲存最好的王府,體現了地區特色和民族宗教特點,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築的基本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20xx年被國務院列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王府內值得稱奇的還有月臺上的古鬆——龍鳳鬆,東邊的爲鳳鬆,西邊的爲龍鬆,自然生長,惟妙惟肖。這兩棵松樹已被列爲“中華奇樹”之中。

門外廣場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爺貢桑諾爾布。貢王,字樂亭,生於1871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27歲時接任多羅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薩克和卓索圖盟協理盟長、盟長。1920年,被袁世凱晉封爲親王。貢桑諾爾布是最後一代王爺,也是政績最突出、最開明的王爺。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學識淵博,才思敏捷,通曉漢滿蒙藏多種文字,還擅長詩詞書畫,騎射拳腳。

他承襲王位後,對其父親時代的弊政進行改革,將旗民的無限徭役改爲定額制,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此基礎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興辦教育,興辦實業,創出了內蒙古地區“五個第一”。

第一個辦學堂——崇正學堂。辦教育是貢王實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緒二十八年(1920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創了崇正學堂,招收旗內30多名適齡兒童免費入學,並親自擔任校長。現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學的前身就是崇正學堂,至今已有120xx年的校齡,培養弟子數萬,他們分佈在祖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還在京創辦了被譽爲中國少數民族人才搖籃的蒙藏學校。第一個辦女學堂——毓正女學堂。光緒三十年,貢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強盛起來的主要原因,是科學教育水平高。回國後,他又辦起了毓正女學堂和守正武學堂,並且聘請日本女老師何原操子任教,講授蒙、漢、日三種語文和各種家務學科。

內蒙古名勝古蹟導遊詞5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景區位於克什克騰旗東北部,在距離大興安嶺最高峯黃崗峯約40公里的北大山上,國家AAA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古語,意思是“險竣的岩石”。景區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3公里,佔地面積約爲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爲1700米左右。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由於各方面工作業績突出,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國家生態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等多項殊榮。併成功打造了“山水草原,北方石林”這一旅遊品牌,成爲內蒙古地區的著名景區。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同雲南石林相比,雖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卻不同,石林的形狀也不同。雲南石林石頭的紋理是垂直上下的,似刀劈斧砍;而阿斯哈圖石林石頭的紋理是橫向的,一層一層,像千層餅。阿斯哈圖石林也叫做冰石林,是世界上罕見的、形態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並且是目前世界上獨有的一種奇特地貌景觀。

舉目眺望,阿斯哈圖石林之間,那茂密的原始白樺林枝繁葉茂,偶有獐狍野鹿悠閒自得地穿行其中,草地上雜花繽紛,蝶舞蜂飛。給崢嶸挺拔的石林,平添了幾多溫情,幾多風韻。遠處那平坦開闊的草原上,星星點點的氈房和成羣的牛羊,彷彿是在綠海中浮動。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共有四個核心景區,其中一景區:它是阿斯哈圖石林中最大的一個區,它將石林之秀、石林之美、石林之靈、石林之形集於一身,是石林中的代表性景區。主要景觀有:月亮城堡、魚尾塔、將軍牀、平衡石等。二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有拴馬樁、三結義等景觀。三景區主要景區有試劍石和鯤鵬落草原等,鯤鵬展翅九萬里,棲居草原不思歸。翹首而臥的鯤鵬與藍天、草原相諧成趣,構成一幅優美的畫卷。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地處高山草甸草原與原始白樺林的交匯地帶,這裏植被茂盛,植物資源豐富,因季節的不同而姿彩各異,魅力紛呈,可謂景因時移,景隨時轉。阿斯哈圖石林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春天,山花爛漫,蝶舞蜂忙,夏天,涼爽宜人,鳥語花香,秋天楓葉如丹,層林盡染,冬天羣山逶迤,銀裝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