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涪陵白鶴梁導遊詞講解

導遊詞2.14W

白鶴梁是重慶有名景點,導遊帶領遊客參觀時,要做好景點解說,讓遊客深入瞭解。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重慶涪陵白鶴梁講解導遊詞,歡迎參考!

涪陵白鶴梁導遊詞講解

涪陵白鶴梁導遊詞(1)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遊覽參觀。我是你們本次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黃。非常高興有機會可以爲大家服務。願迷人白鶴梁和我服務可以爲大家帶來一段輕鬆預約旅程。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鶴梁概況。涪陵白鶴梁位於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之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於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景區,是浩瀚江水中巖砂質天然石樑。石樑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共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雙,主要分佈在長爲220米中段石樑上。被譽爲“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題刻常年沒於水下,只有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不過,因爲三峽高位蓄水,爲防止白鶴梁從此以後淹沒水中,所以在2003年2月開始修建水下博物館用來保護題刻,水下博物館於2007年年底竣工。

白鶴梁,故稱巴子樑。關於其名稱來歷,一說是因爲白鶴羣聚集在樑上而得名,還有一說是相傳唐代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來得道,乘鶴西去,故名白鶴梁。樑上石刻常年沒於水下,只有在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爲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見,就意味着一個少雨枯水週期已經過去,豐收年景即將來臨,因此又有“石魚出,兆豐年”之說。

白鶴梁共記載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枯水資料。石刻魚中最著名爲唐代所見魚和清代重鎬雙魚,並作爲原始枯水水標,經現代勘測:“唐代所見魚腹高相當於涪陵水文站歷年最低水位平均值;清代雙鯉魚眼高大體上等於川江航運部門涪陵地區水位零點”。經1200多年曆代沿用,古代先民透過長期對枯水週期認識、觀察並掌握枯水變化規律結果,而石魚水標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爲一個極枯水位級。不少細心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距離用尺量測出來,刻在石樑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至今儲存完好一座以“石魚”作爲枯水標誌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還有着重要藝術價值。樑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題刻,題刻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題名最爲珍貴,除此之外還有朱昂、吳革、晁公武、劉忠順、龐恭孫、劉師文、王士禎等700餘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題記,彙集文學、書法、繪畫、題刻藝術爲一體,可謂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譽。

隨着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興建,舉世聞名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沉沒在水下,爲了保護這一人類珍貴文化遺址,採用了極富創造性“無壓力容器”保護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題刻實施有效保護。2009年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白鶴梁博物館由水下保護體、參觀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陳列館三大部門組成。人們可從地面陳列館透過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後進入參觀廊道,透過專用視窗觀賞題刻,也可以透過水下攝像系統實時將影像傳播到地面陳列館演示廳進行全方位觀賞。這一極具創新設想已成爲世界上獨具特色水下博物館。

好了,白鶴梁基本情況我就先爲大家介紹到這裏了,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白鶴梁獨特魅力吧。請大家注意安全跟我走。

涪陵白鶴梁導遊詞(2)

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來到美麗涪陵,我是你們導遊——小楊,今天呢,我們將要參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在我們遊船還沒抵達之前,我先對白鶴梁給大家做一個簡單介紹。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於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關於它名字來歷衆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人有關。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白鶴梁題記始刻於唐代廣德元年,樑上公有題刻165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隻,主要分佈在長爲220米得中斷石樑上。

白鶴梁題刻共記載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歷史枯水資料,白鶴梁上石魚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科研和史料價值,人們還以石魚眼睛作爲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就會露出水面也意味着一個少雨枯水週期已經過去,豐收年景已經到來,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石刻題記。經過多年觀察並掌握枯水變化規律結果,有不少細心人,就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姓名、籍貫和石魚路出江面到枯水線距離用尺測出來,刊刻在石樑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至今儲存最完好一座以“石魚”作爲枯水標誌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俱全,還有少數民族文字題刻,有朱昂、吳革、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衆多詩文題刻,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爲一體,有較高藝術價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譽。

白鶴梁現在已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着三峽工程步伐,舉世聞名白鶴梁題刻已被淹沒於水底,爲了保護好這一人類珍貴文化遺產,中國政*極富創造性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實施了最有效保護,透過保護性理性思考,解讀它所承載濃縮歷史資訊,所以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不是“紀念碑”式,而是以人類進步哲學思想和先進科技手段,來延續石刻生命歷程。也充分體現了新一代我們對古代文明尊重。好了,我們遊船已經到達目地了,請大家依次下船,盡情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