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開平碉樓導遊詞合集15篇

導遊詞1.83W

作爲一位傑出的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平碉樓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平碉樓導遊詞合集15篇

開平碉樓導遊詞1

開平位於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廣州110公里。清順治六年(1649)設定開平縣,1993年撤縣建市。開平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藝術之鄉和碉樓之鄉,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75萬人,分佈在67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年來,尤其在十九世紀初期,廣大僑胞爲了防洪防匪,保護僑眷安全,紛紛興建居守兼備的碉樓。這些碉樓與周邊的村落、稻田、小橋、流水、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構成一道奇特而美麗的景觀。

2007年6月,“開平碉樓與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開平已成爲聞名遐邇的旅遊熱點開平。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佈,舉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爲大觀。這一座座碉樓,由舊中國邁進新中國,從一個世紀跨過另一個世紀,它們見證了開平僑鄉從戰亂走向安定,從蕭條走向繁榮,從貧弱走向富強的歷史進程。自力村碉樓羣位於開平市塘口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該村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間,與衆多的碉樓、居廬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形成一幅陽春煙景田園詩意般的農耕水墨畫,獨具嶺南鄉村氣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傑出代表。自力村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爲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的。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爲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築藝術景觀。樓內儲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該村隸屬於塘口鎮強亞村委會,有農戶63戶,村民175人,僑胞248人。僑匯是村民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鴉片戰爭後,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國家來華招募勞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開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紀20年代間,因土匪猖獗、洪澇頻繁等原因,僑胞便陸續興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樓。這些碉樓均是鐵門、鐵窗,遍佈槍眼,配備了槍械、銅鑼、探照燈,儲存了大量的糧食,一旦有賊匪入侵,村民便躲進樓內與之抗衡,令賊匪望樓興嘆,無功而返。牆體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磚的。建築材料除青磚是本地出產外,鐵枝、鐵板、水泥等均是從外國進口的。碉樓的上部結構有四面懸挑、四角懸挑、正面懸挑、後面懸挑。建築風格方面,很多帶有外國的建築特色,有柱廊式、平臺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這些碉樓有的是根據建樓者從外國帶回的圖紙興建的。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經開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維修後,更加體現她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協調性,以她獨特的面貌吸引前來觀瞻的海內外遊人。馬降龍村落被聯合國專家稱爲“世界最美麗的村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

位於開平市百合鎮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20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爲黃、關兩姓家族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馬降龍村落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青山綠水之間。該村有13座造型別致、儲存完好的碉樓掩映在茂密的翠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爲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爲天上人間,有如翠竹綠浪叢中“海市蜃樓”驚現古城堡之感。當時土匪猖獗,洪澇頻繁的特定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所致,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爲2—7層建築物,本土傳統的人居環境融洽了西方先進的建築工藝和文化內涵,有中國硬山頂式,英、德古堡式和歐美別墅式等模式;牆體結構有泥木結構、磚木結構、混凝土鋼筋結構;門窗鋼板厚實,十分堅固。有私樓和衆樓之分,由華僑、港澳同胞或鄉民獨資興建的屬私樓,集資建造的是衆樓。馬降龍碉樓在保護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據記載,1963、1965、1968年開平發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上碉樓得以避難。馬降龍碉樓羣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4月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的瑞石樓,是中西建築風格完好結合的典型,也是開平現存最高、最美的碉樓,有“開平第一樓”之稱。瑞石樓的主人叫黃璧秀(號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國謀生。後來,他又帶兩個兒子黃暢蘭和黃賜蘭出國。生意做大後,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經營藥材和錢莊。由於年邁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錦江裏的老家,爲了家人的安全,1921年,黃璧秀回鄉建碉樓。在興建瑞石樓的過程中,黃璧秀父子由於觀念不同而多次產生衝突。當時,錦江裏周圍的碉樓都是4至6層高。黃璧秀的父親黃貽桂發現,當自家的碉樓建到第6層時,還沒有封頂的跡象。樸實的老人不希望太張揚,於是要黃璧秀就此封頂。黃璧秀沒有聽從父親的勸言,碉樓繼續向上施工。他告訴父親,這座碉樓的設計是9層,他就是要在全村、全鄉、全縣建最高、最壯觀的碉樓,讓人們遠遠就能看到黃家的碉樓,無人可比。最後,一幢9層高的碉樓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開平農村,直到今天還令人歎爲觀止。瑞石樓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總體造型是西式風格,有羅馬穹窿頂、拜占庭穹窿頂等充滿異國風格的建築造型,而內部的佈置、用具則是嶺南傳統的樣式,門窗上都是雕龍附鳳,有“富貴吉祥”、“延年益壽”等中國傳統的祝福字眼,充分體現樓主對西方文化所表現出的從容、自信、大膽接納,以及洋爲中用、相容並蓄的心態。在開平,瑞石樓可以稱得上是最華麗氣派的碉樓。

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立園位於廣東著名僑鄉開平塘口鎮北義鄉賡華村,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創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花園別墅。建園歷時十載,全部工程於1936年告竣。該園以《紅樓夢》中描繪的大觀園爲依託,對中國園林古典建築藝術兼收幷蓄,並對歐美當時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加以融會貫通,達到中西合璧之化境,從而擁有“小觀園”的美譽。立園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園內佈局爲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個區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用橋亭或通天迴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其外部黃牆綠瓦,飛檐斗拱,氣勢磅礴,別具中國殿堂古風;室內設計高雅舒適,古色古香,廳堂裝飾着屏風壁畫,紅木臺椅,水晶宮燈,花架書櫥,洋盆浴缸,西方壁爐,湘繡潮雕,鑿井引水,手搖供水。廳堂室間閒雅舒適、幽靜溫馨,頗有世外桃源之韻。大花園綠樹相映,鳥語花香,參天古木,迴廊曲徑,使人心曠神怡。

大花園主要以“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樓爲軸心進行佈局,牌坊前方兩端雄峙着兩根鋼鐵製的打虎鞭,蔚爲壯觀,沿牌坊拾級而上有放生池、百鳥園、皇冠花藤亭點綴其間。位於西北角的毓培別墅更是點睛之作,該樓是園主爲紀念愛妾譚玉英而建,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使其更添幾分浪漫悽美色彩。小花園爲“川”字形,園內以“兀”字形運河分隔,又由“長春亭”、“共樂亭”、“挹翠亭”連結,構思巧妙,佈局嚴謹,構思別緻。園內景點之豐富多彩,堪稱“中國華僑博覽園”,是珠江三角洲極具觀賞價值的旅遊勝地。

1983年3月23日,縣人民政府把立園列爲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0月10日,園主夫人謝餘瑤瓊女士在美國欣然修書將立園委託開平市人民政府無償代管50年。從那時起開平市委、市府就投入巨資對立園進行全面修葺、擴建,200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12月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僑鄉奇葩競姿彩,南國明珠亮世界。今日的立園正以華僑園林一絕的嶄新風韻摯誠期待各方貴賓的蒞臨!

開平碉樓導遊詞2

大家好!很高興能成爲大家的導遊,我叫劉思一,大家叫我劉導就好了。這天由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開平碉樓。

碉樓的外型十分個性,是中西和壁的。開平碉樓下面是立體長方形的,上面卻是像印度一樣的裝扮的,裏面是美式的裝扮。

碉樓主要分成三種類別:一、衆樓。是由村民們修建的,用於羣衆避難和放財物。二、是由華僑人建的,他們投入巨大資本建這些碉樓,這種碉樓一般用於居住。三、更樓。是由許多村一齊建的,用於照明和作爲鄉村地標。

開平碉樓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鎮的三門裏的迎龍樓。此樓是開平最早的碉樓,距今至少有440年的歷史了,是由關聖徒夫婦投資建的。這座樓十分大,要100多個小孩才能圍住,這麼大的碉樓佔地面積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層,用青磚建成的,這座樓在避免洪水時發揮過重要作用。

這就是開平碉樓的一些簡介,此刻請大家細細遊覽,記住,在遊玩過程中,請不要亂揚垃圾,讓我們保護這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導遊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去遊覽廣東省江門市的開平碉樓。“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但是像這樣的碉樓羣儲存完好的可沒有幾處,耳聞不如眼見,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遊客們,開平碉樓到了,大家請帶齊行李物品下車。下面我們一邊走我一邊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江門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的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之用。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爲一體的建築羣體,始建於清初,大量興建在20世紀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這些碉樓是舊時廣東華僑爲防禦盜匪、海外僑胞籌資回鄉興建的。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xx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知道爲什麼在明末清初會出現這麼多的碉樓嗎?這是因爲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佈,常有洪澇之憂,其所轄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很混亂。因此,明朝末期就有鄉民修建碉樓,作爲防澇防匪之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開平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械鬥,人人自危。此時,恰遇西方國家在我國沿海地區招募華工去開發金礦和建築鐵路,大批開平人爲了生計背井離鄉遠赴外洋,開平逐步成爲一個僑鄉。“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情結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掙到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匯錢回家或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於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峯期。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兵荒馬亂,盜賊猖獗,而開平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在這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下,防衛功能顯著的碉樓應運而生。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衆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呢又分爲,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意願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起,合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可以對碉樓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瞭望臺,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衛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遊客請看,這個就是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儲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衛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歐美風格。而在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主是方潤文,此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合併的瞭望亭,此樓樓身寬大,外形壯觀,有厚重的鐵門和堅固的鐵窗,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

看過剛纔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 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爲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

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因爲這寄託了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根據“開平縣誌”的記載,清光緒九年(1884)年,開平發生大水災,許多村莊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三門裏村人幸虧登上迎龍樓而避過劫難。迎龍樓是全村的制高點。樓頂是硬山頂式建築,風格古樸,造型簡潔,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

而開平最高,最豪華的就要數蜆岡鎮的瑞石樓了,樓高9層25米,是鋼筋混

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稱號。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村後左側,樓高九層,佔地92平方米。瑞石樓的始建人黃璧秀,號瑞石。樓建成後,他以自己的號取名,叫“瑞石樓”。當時廣東省有名的大書法家、廣州六榕寺主持鐵禪大師題寫了“瑞石樓”三個大字。

瑞石樓是“開平第一”,不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該樓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着篆、隸、楷、行、草各種字型的諸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雀屏中目,鴻案齊眉”等內容的對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由於是家族私樓,各個廳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擺設,這又是其他碉樓難以比擬的。

瑞石樓是開平市內衆多碉樓中原貌儲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樓,堪稱開平碉樓之最。

大家可以隨我進去看看,首層是客廳,分爲大廳和偏聽。大廳正面掛的這幅合照是樓主黃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層,每層都有廳房,臥室,衛生間,廚房等。甸木做的樓梯,窗戶等也用纔將就,做工精緻,格調高雅,屏風中個還有各種中國書體刻屏聯,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等......

但我們要說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遊覽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爲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爲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爲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儲存完好。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吧?參觀完碉樓以後,相信大家對開平碉樓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瞭解!

開平碉樓導遊詞4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約產生於明代後期(16世紀)。作爲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立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分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用橋亭和通天迴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中西合壁,氣勢恢宏;室內裝飾和擺設,豐富豪華,珍寶無數。

馬降龍碉樓羣距開平市區15公里,隸屬開平市百合鎮。建村之初,這一帶爲河灘地,原名“豐歲”,寓意歲歲豐收。1949年後取名“馬降龍”。馬降龍碉樓羣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村中建於20世紀初、至今儲存完好的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像一串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古林修竹間。身臨其境,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樓羣位於開平市塘口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地。該村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散佈其間,與衆多的碉樓相映成趣,美不勝收。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爲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樓內儲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錦江裏隸屬開平市蜆岡鎮,是世界文化遺產村落之一,是由黃姓家族組成的典型開平華僑村落,海外鄉親主要分佈在美國和加拿大。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黃氏從背面的額祖居地長安村分族遷來,在河灘地上規劃建設新村,以村前的錦江河命名。20世紀初,爲沿河居住,村民和華僑先後在村後興建升峯、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樓。

赤坎影視城四周江水環繞,古榕婆娑,江上舟來楫往。堤西路、中華西路、堤東路、中華東路等600多座騎樓依水而建,串聯出一道獨特的僑鄉景象,遊客至此,會不禁驚歎:明明是嶺南的鄉村,卻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視城您會感受到營商與生活融爲一體的悠閒寫意,會看到一個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隨意找一家食肆,邊品嚐地道小吃,邊欣賞黃燈下的古鎮,此時,您會發現赤坎原來就是一個諾大的影視城,赤坎影視城在流金歲月中不斷地演繹着迷人的故事。

南樓,其貌不揚,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這裏譜寫了精忠報國的偉大樂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殺敵事蹟而名垂千古,成爲後人駐足憑弔的勝景。20xx年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命名爲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平碉樓導遊詞5

這天我將帶您遊覽廣東開平的著名景點――碉樓與立園。

開始參觀之前,古遊網先給您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那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爲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就取了“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

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

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中和中西建築藝術爲一體的建築羣體,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千姿百態、形式多樣。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有中國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還有受西方影響的建築形式。在碉樓的總體造型、建築構件和表現手法上,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與西方建築風格融爲一體,既有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券拱和柱式、伊斯蘭的葉形券拱和鐵雕、哥特時期的券拱、巴洛克時期的山花、新文藝運動的裝飾手法以及工業派的建築藝術等表現形式,也有中國古建築中的飛檐、雕欄,這些都融進了開平的鄉土建築之中。西方的科學民主的精神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互相融合,從這些中西合璧的建築上能夠看出。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衆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又分爲,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億元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齊,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能夠對碉樓四周構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望臺,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衛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夠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除了碉樓,開平還有許多關於僑民文化的遺蹟,立園就是一處,它是1926年由當地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10年興建的私人園林。

好了,瞭解完碉樓的歷史、建築特點、作用以及立園的簡單介紹後,古遊網這就帶先您去開平的村落裏看幾處典型的碉樓。

自力村坐落在塘口鎮,是碉樓最集中的村子。這個村子的民居格局與環境保護完好,自然環境優美,村民們在碉樓之間都種滿了荷花,放養着水牛,田田荷葉掩映着結構精美、佈局和諧的洋樓,彷彿在中國的田園畫中欣賞歐陸風情。全村共建有15座碉樓6座廬,廬就是指的西式別墅。最早的龍勝樓建於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於1948年。全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最精美的是銘石樓,它的主人廣仁,在美國以“其昌隆”雜貨鋪發家,成爲本地首富。他善於經營,把家鄉幾乎所有的商品一一推向美國市場,神奇般地暢銷。他用6萬雙毫銀元在家鄉修建了這座氣派的豪宅。五層的銘石樓,底下四層樸實無華,第五層富麗堂皇,前部是一條寬敞的柱廊,八根柱子是愛奧立克柱式的,四周的平臺是變形的羅馬欄杆,正面正有中巴洛克曲線山花,下面是“銘石樓”的匾額,頂部有一個愛奧立克立柱中式琉璃頂的小亭子。內部裝修更是華麗,大廳掛着四幅巨大的主人油畫像,出自歐洲名畫家的.手筆,好幾只巨大的水泥箱是用來裝錢的。之後,主人離開了那裏,門窗封得極爲堅固,是碩果僅存的幾個儲存完整的碉樓。樓裏儲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搞笑,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

“銘石樓”左首的四層碉樓是“葉生居廬”,它的主人是廣仁的夥計廣寬。廣寬當年爲廣仁打工,之後發財也建了樓,其規模僅次於“銘石樓”。“葉生居廬”被開啟過一次,能看到的家財被洗劫一空,但據說夾牆中還藏了不少金子。之後那裏被雷劈了兩次,就是因爲金子引雷。

村裏最老的“龍勝樓”建成於1917年,是一座低矮樸實的衆樓。在抗戰時期起了大作用。它是自力村爲數不多的衆樓。當年日寇打過來時,那些私家豪宅窮人是進不去的',於是,全村的窮人都逃進了“龍勝樓”,日寇久攻不下,把村子洗劫一空離去,而大家因爲這座破舊的小樓躲過一難。

開平碉樓導遊詞6

各位遊客大家好,此刻我們前往遊覽的目的地是開平碉樓。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但是像這樣的碉樓羣儲存完好的卻爲數不多,這個碉樓羣位於我們廣東省的江門市。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那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爲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便取“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

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的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之用。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中和中西建築藝術與一體的建築羣體,始建於清初,超多興建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這些碉樓是舊時廣東華僑爲防禦盜匪、海外僑胞籌資回鄉興建的。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新西蘭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順利透過表決,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明白爲什麼在明後清初會出現這麼多的碉樓嗎?這是因爲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佈,常有洪澇之憂,其所轄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較爲混亂。因此,明朝後期就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爲防澇防匪之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開平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械鬥,人人自危。此時,恰遇西方國家在我國沿海地區招募華工去開發金礦和建築鐵路,大批開平人爲了生計背井離鄉遠赴外洋,開平逐步成爲一個僑鄉。“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情結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掙到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匯錢回家或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於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構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峯期。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兵荒馬亂,盜賊猖獗,而開平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在這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下,防衛功能顯著的碉樓應運而生。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開平建築史上的興旺時期,全市各地普遍建造碉樓,主要是“籍避社賊之狀”,即爲“防賊”。各方匪賊把富裕的僑鄉當成“生財之地”,經常打家劫舍,此外洪水氾濫。於是海外華僑和故里的鄉民聯合起來,以數家或以村爲單位,集資建造公用碉樓,較爲富裕的華僑、歸僑則獨自興建碉樓,作爲防澇和防盜之需。而在建造的過程中,也有意識、無意識的仿造了國外的各種建築風格。碉樓建造高峯期全市多達3000多幢,後由於諸多原因超多廢棄,現存1466幢,分佈不同城市和鄉鎮。其中分佈比較廣泛的是水口、月山、沙岡、塘口、蜆崗、百合等鎮。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衆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呢又分爲,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億元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齊,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能夠對碉樓四周構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瞭望臺,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衛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夠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此刻我們最先看到的這個就是傳說中的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儲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衛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歐美風格。該村2005年被評爲“廣東最美的地方”;2006年被評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廣東最佳旅遊景區;2007年6月在聯合國第3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在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主是方潤文,此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合併的瞭望亭,此樓樓身寬大,外形壯觀,有厚重的鐵門和堅固的鐵窗,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

看過剛纔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爲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

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因爲這寄託了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根據“開平縣誌”的記載,清光緒九年(1884)年,開平發生大水災,許多村莊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三門裏村人幸虧登上迎龍樓而避過劫難。迎龍樓是全村的制高點。樓頂是硬山頂式建築,風格古樸,造型簡潔,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

而開平最高,最豪華的就要數蜆岡鎮的瑞石樓了,樓高9層25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稱號。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村後左側,樓高九層,佔地92平方米。

瑞石樓的始建人黃璧秀,號瑞石。他和兒子黃暢蘭(長子)、黃賜蘭(次子)一齊在香港經營藥材鋪和錢莊,事業成功。20世紀初,59歲的黃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鄉居住,爲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惜投入三萬多元港幣的巨資,於民國十年(1923年)籌建家居碉樓,民國十二年(1925年)竣工,歷時3年。樓建成後,他以自己的號取名,叫“瑞石樓”。當時廣東省有名的大書法家、廣州六榕寺主持鐵禪大師題寫了“瑞石樓”三個大字。

瑞石樓是“開平第一”,不僅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樓的頂部有3層亭閣,其中以四周用承重牆接託的羅馬穹窿頂和以支柱支承的拜佔廷穹窿頂造型最爲顯著。該樓首層至五層樓體每層都有不同的線腳和柱飾,增加了建築立面的效果。各層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構圖也各有不同。五層頂部的仿羅馬拱券和四角別緻的託柱有別於其他碉樓中常見的卷草託腳,循序漸進,向上部自然過渡。六層有愛奧尼克風格的列柱與拱券組成的柱廊。七層是平臺,四角建有穹窿頂的角亭,南北兩面可見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圖案。八層平臺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層小涼亭的穹窿頂,羅馬風格濃重。樓名匾額放在七層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寫“瑞石樓”三個剛勁雋秀的大字。

該樓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着篆、隸、楷、行、草各種字型的諸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雀屏中目,鴻案齊眉”等資料的對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由於是家族私樓,各個廳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擺設,這又是其他碉樓難以比擬的。

瑞石樓是開平市內衆多碉樓中原貌儲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樓,堪稱開平碉樓之最。

大家能夠進到裏面去看看,首層是客廳,分爲大廳和偏聽。大廳正面掛的這幅合照是樓主黃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層,每層都有廳房,臥室,衛生間,廚房等。甸木做的樓梯,窗戶等也用纔將就,做工精緻,格調高雅,屏風中個還有各種中國書體刻屏聯,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等......

但我們要說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遊覽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爲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爲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爲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儲存完好。

各位遊客,這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情緒也放鬆了不少。各位遊客這天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了,謝謝大家一路以來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開平碉樓導遊詞7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遊覽的是開平碉樓。碉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了,但是像開平的碉樓羣儲存完好的卻很少,這個碉樓羣位於廣東江門開平市。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平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這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爲這是吉祥的徵兆,所以便取“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遐邇的碉樓之鄉。

碉樓的興起和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建築羣體。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於防澇防匪。如今成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xx年7月,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碉樓有居樓、衆樓、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又分爲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意願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起,自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材和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存在着許多共同點:每座碉樓的門窗都十分窄小,門和窗都用鋼鐵製成的,牆身十分厚實並且牆體上設有槍眼。在頂層又設有瞭望臺,而且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衛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當然,處於不同時期碉樓會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現在我們最先看到的這個就是有“廣東最美的地方”之稱的自力村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果樹、菜地遍佈其間,與現存的15座碉樓仍儲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衛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等歐美風格。在自力村中最別緻的碉樓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結合建築的瞭望亭,樓身寬大,外形壯觀,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看過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爲關氏家族所建。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寄託了樓主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從來沒有受到外來建築因素的影響,是開平碉樓最原始模式。接下來我們遊覽的是開平最高、最豪華的瑞石樓,樓高9層25米,佔地92平方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美譽。瑞石樓是開平市內衆多碉樓中原貌儲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樓,堪稱開平碉樓之最。大家可以進去裏面看看,首層是客廳,分爲大廳和偏廳。

大廳正面掛的這幅合照是樓主黃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層,每層都有廳房,臥室,衛生間,廚房等。甸木做的樓梯,窗戶等用材講究,精工細作,格調高雅,屏風中個還有各種中國書體刻屏聯,比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等,洋溢濃濃的傳統風韻。遊客朋友們,說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最後參觀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儲存完好。各位遊客,今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我們今天的開平碉樓之旅到此結束了,希望這次開平碉樓之旅帶給大家美好的回憶。謝謝!

開平碉樓導遊詞8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座風光秀麗的城市——開平。我是某某,大家可以叫我陳導或小陳。今天非常高興能與各位一起遊覽開平。我代表我們旅行社、本人及司機歡迎大家光臨本地。今天我們的觀光遊覽行程將持續6個小時,各位如有什麼問題請隨便提出,我將盡我所能爲各位解答。爲團友服務是我們的工作宗旨,大家有什麼事可儘管找我。今天我們的旅程是赤坎古鎮——馬降龍碉樓羣——自力村碉樓羣——開平華僑史展館。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開平吧。開平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清順治六年,1649年置開平縣。相傳,開平的先民到達這裏定居時,剛好見到一羣孔雀正在開屏,他們認爲這是吉祥的徵兆,便取“開屏”的諧音命名此地。

開平碉樓的興起,與當時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歷史文化密切相關。

中國人歷來具有強烈的思鄉情節,很多華僑將自己辛苦勞作的積蓄匯回家鄉,或者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由於開平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富裕,當時的社會秩序較爲混亂,經常惹來匪患。同時因爲開平地勢低窪,經常發生洪澇。所以,明末清初就有鄉民建築碉樓,用來防澇防匪。

好了,各位團友,現在到達我們的第一站啦—赤坎古鎮—影視城。請大家跟隨我下車前去遊覽。

這是一座有350年曆史的古鎮,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因建於“赤土高地”而得名,現存的街道建築大多是20世紀初有華僑出資興建的。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叫三家巷。顧名思義,三家巷就是由三個家族組成的一小片住宅區,這就是陳家、何家、周家。這三家宅院建築風格各具特色,陳家大院富麗堂皇,最顯西洋風範;何家豪宅雄偉威武,最具中國特色;周家府邸小巧玲瓏,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結合。

現在請跟隨我進來陳家大院參觀。

大家都看到,屋前這個小花苑,大鐵欄杆門,拱形門窗,是不是都很具有西洋風範呢?!

(屋內)這座豪宅的主人當年漂洋過海到夏威夷謀生,經歷幾十年的艱辛勞作,最後衣錦還鄉,蓋了這座大宅。但他還有些懷念在海外謀生的日子,於是就在這大廳設定了太平洋酒吧,喜慶節日就在這裏宴會賓客。大家擡頭看看這古典的天花板和吊燈,雖然已經有些破舊,但也可以想象得到當年的富麗堂皇。

參觀完陳家,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四平八穩,雄偉寬闊的大屋就是何家了。這是一座中國特色的臺樑式建築。這座大屋的一個神祕規矩就是:進屋一定要左腳先進。大家可以進來參觀,這座大屋當年主要還是一個工廠作坊,這些古老簡陋的機器設備,佈滿灰塵和鐵鏽,已不能再運作。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周家了。這座府邸的外觀也很具中國的古建築特點,高檐深宅,門庭高大,傳統的民居硬山頂,還有機關趟攏大門,都很具中國特色。請大家進屋內看看,大廳雖小,卻還有個小歌舞臺,大家看看這珠簾,是否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歌舞廳。

大家隨便參觀,還有半個鍾我們就上車到下一站遊覽。

各位遊客,雖然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但也阻止不了我們遊覽的熱情,我們已經來到馬降龍村了。這是一個由5個自然村組成的村落,堪稱是廣東最美的鄉村。主要居住着黃氏和關氏兩個家族。馬降龍碉樓羣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村中的碉樓主要建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至今儲存完好的7座碉樓和8座西式別墅像一串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古林修竹間。這個村落最早建於清乾隆年間,建村之初這一帶爲河灘地,原名“豐歲蓢”,寓意歲歲豐收。1949年後取名“馬降龍”。黃關兩族的海外鄉親衆多,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亞。

現在我們來參觀駿廬。這座碉樓的主人姓關名駿,所以他的碉樓取名駿廬。這座碉樓高4層,建於20世紀30年代。大家跟着我進來,看,這些爐竈,盤碗、鐵鍋木蓋、缸壇、竹籃,都是當時遺留下來的實物,很有古風古韻的中國鄉土氣息吧。大家再看看那個煙囪,一般我們看到的煙囪都是設在牆外的,但這座碉樓卻把煙囪設在屋內,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也是體現碉樓的一個功能。當初這一帶常患匪災,碉樓的主人就想盡一切辦法不受土匪攻擊,除了裝置厚實的鐵門鐵窗,還把煙囪也安在屋內,不讓盜賊偷爬上來。同時這一帶還常鬧水災,碉樓主人又在樓裏每層都設爐竈,即使洪水淹了一二層,也可以搬到三四樓生活而不愁做飯。這座碉樓還有一個與衆不同之處就是,層層客廳有天窗,從一樓向上看可以看到四樓的天花板。這除了有采光作用還能方便通訊。站在一樓朝天窗喊一聲,樓上各層的人都能聽見,所以每到吃飯時間,就不用跑上四樓叫人下來吃飯,只需站在天窗下這個位置喊一聲“吃飯啦”,他們就會下來。大家再來看看這裏還有一扇後門,這是一扇防盜門,這裏每扇門窗的鐵皮都有一公分那麼厚,非常之厚重。大家別看這扇機械防盜門很複雜,看似無從下手,其實操作起來也很簡單的,只要按一下這裝置,再推一下這把柄,門就能開了。大家再跟我上二樓看看。這裏每一層的樓梯口又有一扇欄杆門,這都是防盜的作用,即使盜賊攻進一樓,也上不了樓上抓人。所以碉樓的先人都是很聰明的,想盡一切辦法不給盜賊半點可乘之機。

大家可以上頂層陽臺看看整個馬降龍村的景色,再過半個鍾我們就集合回去吃午飯……

(午飯後)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正去往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樓大多建於20世紀20年代以前,比馬降龍的碉樓建的要早,所以自力村的碉樓更多體現出防禦的功能。他們的牆身會有較多的槍眼,尾層都有突出的角堡。這裏由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自力村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現存碉樓15座,全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各位遊客,我們已經到了,現在跟我前去參觀。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樓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主方潤文到美國謀生,經商致富後,花巨資興建了銘石樓。這座樓樓高5層,頂部正中有一箇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第五層四角均建有角堡,俗稱“燕子窩”。銘石樓樓身寬大,外形壯觀,有厚重的鐵門和堅固的鐵窗,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

大家進來就可以發現它的豪華了。大家看看這個大坐地鍾,雖然擺放在這裏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仍能準時報時,因爲這是從德國進口的。旁邊這是紅木桌椅。房間裏還有潮州的金漆木雕檀木睡牀。這個大木箱是當時從美國舊金山運回來的金山木箱。還有那個西式帶鏡衣櫃也是美國進口的。天花板還有中式壁畫。大家是否能從這些物品想象得到當年的豪華呢?大家再上來二樓看看,還會有更驚訝的發現。大家看看腳下這些華麗的地板磚,這些磚可是從當年從英國進口來的,由大船分小船,再由馬車運到開平這裏。還有水泥和鐵板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大家不妨來廁所看看,這座古老的碉樓裏竟然還有現代的馬桶和浴缸,沒錯,這些也是從國外進口的,20年代的中國是沒有這些的。

大家看到怎麼多進口的東西是不是覺得這座碉樓的主人很了不起,生活很奢華呢?其實也不是你們想到那樣,等一下隨我到華僑史展館看看就知道了。

各位遊客,這裏就是開平華僑史展館了。這些圖紙資料和圖片都是開平華僑先民在海外謀生的真實寫照。他們在他鄉謀生最初大多是做苦力,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們有的從事繁重的經濟園種植業,狼心狗肺的經濟園主爲了防止他們逃跑,於是給他們每人套上沉重的腳鐐;有的從事採礦業,整天都藏在見不得天日的礦井裏挖礦,毫無生命保障可言;最苦最累的是去修建鐵路的華工,在美國西部險峻的高山和變幻無常的氣候條件下,華僑先民依然風雨無阻,開山取石、鑿山平路……許許多多的華僑先民就是這樣積勞成疾,死於非命。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大跌,飄洋過海謀生的華僑更是受盡屈辱。當時美國、加拿大的排華政策使華工幾乎無藏身之處。貪婪兇殘的經濟園主及工廠老闆利用華工牟取暴利後,並沒有發還工錢就把他們趕走。他們沒有社會地位,成爲街頭流氓取笑凌辱的對象。他們有的被迫露宿街頭,更有客死他鄉者。然而碉樓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看到碉樓背後這震撼人心的血淚史,大家是否對這些碉樓刮目相看了呢?!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領略了一個神奇的千碉王國,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奇觀,一條令人震撼的王國藝術長廊。今天小陳很高興和大家一起領略開平的秀麗風光,探索開平的源遠歷史,我們熱情歡迎大家再次光臨開平,小陳願意再爲大家當嚮導。今天的旅程結束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開平碉樓導遊詞9

今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碉樓,分佈於廣東開平的鄉村。據考證,它們大約出此刻16世紀,但20世紀開始的幾年卻是它們的黃金年代。一個世紀前,廣東開平的鄉村忽然冒出了許許多多的碉樓,它們形狀各異,有的像歐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倫不類。那些古怪的樓房,似乎從歐美各地騰雲駕霧而來,偶然飛落此地,頓時在南國構築了一道奇異的風景。

19世紀60年代,開平城內興起了華僑熱,當地的治安狀況也不斷惡化。1922年12月的一個雨夜,100多名土匪喬裝打扮,突襲了富家子弟雲集的開平中學,綁走了校長和20多名師生。在途中他們被一座碉鏤的探照燈召見,民團立時出動,打散土匪救回人質。碉樓的神奇作用,被華僑們看得一清二楚,從那時起,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築在當地被推崇備至,富有的華僑們四處修建碉樓,乃至“無碉不成村”。事實上,從現存最古老的碉樓“迎龍樓”建成起,碉樓無時無刻不在發揮着作用。1884年,開平大水,村民們紛紛登上迎龍樓而得以倖存。1908年,人們再一次躲進迎龍樓避水。

然而碉樓更多還是用於居住和防衛方面。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南侵,開平百姓爲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夢想家園,決定決一死戰。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數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經潭江,企圖偷襲南樓,被駐守樓內的司徒氏自衛隊發現。7位英雄把日寇黨在潭江兩天兩夜。之後日軍攻佔了赤坎古鎮,包圍了南樓開始狂轟濫炸,但南樓巋然不動。第4天,7位隊員自知無法突圍,便在樓內的牆上寫下了遺書,證明了盡忠衛國的志向。第8天,日軍公然不顧國際法,向南樓發射毒氣彈,只是隊員昏厥,落入敵手。日寇將7名英雄綁在樹上,殘忍折磨之後拋屍江中。悲憤的鄉民們找到6名英雄的遺體,隆重安葬,而隊長司徒煦的遺體卻永久地留在了潭江。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轟轟烈烈的義舉吹響了勝利的號角。1948年,開平的最後一座碉樓落成。興盛了半個世紀的碉樓,逐漸走向落寞。如今的開平碉樓,早已人去樓空,只有樓上那密集的槍眼,仍在含着淚,向人們敘述開平碉樓那興亡起伏、有血有淚的往事。

開平立園從1926年動工到如今已有近80年曆史。開平立園位於開平市塘口鎮賡華村,是由當地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十載興建的私人園林。開平立園以人名作園名,佔地約19600平方米,集傳統園藝、西洋建築、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融匯中西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這座中國絕無僅有的華僑私人園林,既有當時西方最流行的建築風格,又有中國園林最傳統的亭、臺、樓、閣,糅中西文化爲一體,自然融匯,別緻又大觀,實爲中國園林建築的瑰寶。立園的主人叫謝維立。園以主人名,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大家都這樣認爲。但是一般人忽視了一個更深的含意,就是“立樹立人”的含意。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園林離不開樹木,但是將樹人寓意於園林之中就不多見。立園三島中有一島專門用來栽種果樹,有龍眼,有荔枝,有楊桃,等等,就寓意着開花結果,幾分耕耘幾分收穫。園中還有許多其它樹種:蒼勁的木棉,婀娜的鳳凰,風骨錚錚的香梅,高風亮節的修竹,綠蔭如蓋的桂木,纏綿的花藤應有盡有。其實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棕櫚樹。這種樹種得最多,而且大多是成雙成對,顯赫地對稱地立在大牌坊兩旁,主幹道的兩邊,極少單獨種植。這些棕櫚樹經70多年的風雨雷電,樹杆已經相當粗糙,但是仍然高昂挺拔

,絕無旁枝,絕不彎曲,且依然生氣盎然,高聳出園中一般樹叢之上,就像一個個腰桿挺直,胸懷坦蕩,凜凜然的正直之士屹立於立園之中。園主的這種立意在園中樓臺的對聯中隨處可見,如“修行篤厚能持己,立志圖強可達人”,“立身清潔求高士,處世仁慈是善人”,“立德立功立善千秋不朽,園梅園鬆園竹本家無窮”。

園主不僅僅在建園時在取名、佈局上有此立意,而且有實施的雄心。據說,立園大花園後面就計劃建一座校園,讓族中子弟個個受到良好教育,振興國業,報效國家,成爲社會棟樑。但因之後日寇侵華,這計劃毀於戰亂,園主最後未能了此心願。因此,立園園名與主人名字的相同,不能說只是巧合,而乃天作之合。

開平碉樓導遊詞10

今天,我帶着大家一起去參觀我家鄉的名勝古蹟——開平碉樓。我叫黃灝,你們可以叫我小黃。你們什麼事都可以來找我,我都很樂意幫助你們的。

來到開平這,最有名的就是開平碉樓,開平碉樓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名居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自明朝( 1368 — 1644年)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爲“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衆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20xx年06月25日,作爲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在我到了碉樓的二樓,在這裏可以看到碉樓的窗戶比民居的窗戶開的口都要小,因爲這樣就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好大家開始解散,記得不要亂碰東西,這些都是一些文物,十五分鐘後,在樓下集中。

接下來,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碉樓的分類吧!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可以分爲四種:石樓、夯土樓、青磚樓、混凝土樓。或是可以按使用功能,來分類,就可以分爲衆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呢!

開平碉樓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

開平碉樓罕有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它融入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的獨特建築風格,成爲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也是那個歷史時期中國移民文化與不同族羣之間文化相互影響、交融、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呢!在一起的時間總是最少的,大家馬上就要飛分開了,下次有機會再來啊!千萬不要忘了我哦!

開平碉樓導遊詞11

開平碉樓分佈在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是單體建築,其上部造型有中國傳統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人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築風格之中。 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特有的藝術魅力。

開平碉樓儘管在用材、風格上各有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在頂層四角建有突出樓體的“燕子窩”,從“燕子窩”的槍眼可以對碉樓四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樓頂層多設有了望臺,配備槍械、銅鐘、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衛裝置。 碉樓的造型變化主要在於塔樓頂部。從開平現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樓來看,樓頂建築的造型可以歸納爲一百種,但比較美觀的有中國式屋項、中西混合式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別墅式房頂、庭院式陽臺頂等形式。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爲“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衆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 開平碉樓大規模興建的年代,正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階段。

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方式各不相同,國內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築,主要是被動接受的舶來品;而以開平爲中心出現的碉樓羣,則是中國鄉村民衆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並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產物,充分體現了他們面對外國先進文化時的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 中國古代建築考察組認爲,開平碉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有關特殊的一頁,其洋爲中用的藝術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開平碉樓導遊詞12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導遊。歡迎你們來到碉樓之鄉——開平。“開平碉樓與村落”在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我向大家介紹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料來分,可以分爲石樓、夯(bèn)土樓、磚樓、混凝土樓。按使用功能可以分爲衆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開平碉樓建築很有特點,)它造型別致,中西合璧。

現在我與大家一起遊覽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爲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爲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爲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

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儲存完好。

各位遊客,現在你們可以自由遊覽。但在遊覽時,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文化遺產,不亂塗亂畫城牆,不亂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開平碉樓與村落導遊詞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導遊。歡迎你們來到碉樓之鄉——開平。“開平碉樓與村落”在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我向大家介紹開平碉樓。

碉樓,就是一種集防衛、居住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碉樓的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碉樓的窗戶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角堡內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可以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同時,碉樓各層牆上開設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

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儲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該村2005年被評爲“廣東最美的地方”;2006年被評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廣東最佳旅遊景區;2007年6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各位遊客,現在你們可以自由遊覽,親身感受開平碉樓的豐富文化。但在遊覽時,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文化遺產,不亂塗亂畫城牆,不亂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開平碉樓導遊詞13

開平位於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廣州110公里。清順治六年(1649)設定開平縣,1993年撤縣建市。開平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藝術之鄉和碉樓之鄉,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全市總面積1659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75萬人,分佈在67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年來,尤其在十九世紀初期,廣大僑胞爲了防洪防匪,保護僑眷安全,紛紛興建居守兼備的碉樓。這些碉樓與周邊的村落、稻田、小橋、流水、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構成一道奇特而秀麗的景觀。

2007年6月,“開平碉樓與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開平已成爲聞名遐邇的旅遊熱點開平。在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佈,舉目皆是,在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1800多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爲大觀。這一座座碉樓,由舊中國邁進新中國,從一個世紀跨過另一個世紀,它們見證了開平僑鄉從戰亂走向安定,從蕭條走向繁榮,從貧弱走向富強的歷史進程。自力村碉樓羣位於開平市塘口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該村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間,與衆多的碉樓、居廬相映成趣,美不勝收,構成一幅陽春煙景田園詩意般的農耕水墨畫,獨具嶺南鄉村氣息的洋式城堡村落。自力村有15座風格各異、造型精美、內涵豐富的碉樓,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傑出代表。自力村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爲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的。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齊,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爲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築藝術景觀。樓內儲存着完整的傢俱、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搞笑,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該村隸屬於

塘口鎮強亞村委會,有農戶63戶,村民175人,僑胞248人。僑匯是村民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鴉片戰爭後,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國家來華招募勞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開始旅居海外。二十世紀20年代間,因土匪猖獗、洪澇頻繁等原因,僑胞便陸續興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樓。這些碉樓均是鐵門、鐵窗,遍佈槍眼,配備了槍械、銅鑼、探照燈,儲存了超多的糧食,一旦有賊匪入侵,村民便躲進樓內與之抗衡,令賊匪望樓興嘆,無功而返。牆體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磚的。建築材料除青磚是本地出產外,鐵枝、鐵板、水泥等均是從外國進口的。碉樓的上部結構有四面懸挑、四角懸挑、正面懸挑、後面懸挑。建築風格方面,很多帶有外國的建築特色,有柱廊式、平臺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這些碉樓有的是根據建樓者從外國帶回的圖紙興建的。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經開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維修後,更加體現她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協調性,以她獨特的面貌吸引前來觀瞻的海內外遊人。馬降龍村落被聯合國專家稱爲“世界最秀麗的村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

位於開平市百合鎮東南面,東北距開平市區20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爲黃、關兩姓家族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馬降龍村落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青山綠水之間。該村有13座造型別致、儲存完好的碉樓掩映在茂密的翠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爲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爲天空上人間,有如翠竹綠浪叢中“海市蜃樓”驚現古城堡之感。當時土匪猖獗,洪澇頻繁的特定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所致,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爲2—7層建築物,本土傳統的人居環境融洽了西方先進的建築工藝和文化內涵,有中國硬山頂式,英、德古堡式和歐美別墅式等模式;牆體結構有泥木結構、磚木結構、混凝土鋼筋結構;門窗鋼板厚實,十分堅固。有私樓和衆樓之分,由華僑、港澳同胞或鄉民獨資興建的屬私樓,集資建造的是衆樓。馬降龍碉樓在保護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方面起了用心的作用。據記載,1963、1965、1968年開平發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上碉樓得以避難。馬降龍碉樓羣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4月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

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的瑞石樓,是中西建築風格完好結合的典型,也是開平現存最高、最美的碉樓,有“開平第一樓”之稱。瑞石樓的主人叫黃璧秀(號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國謀生。之後,他又帶兩個兒子黃暢蘭和黃賜蘭出國。生意做大後,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經營藥材和錢莊。由於年邁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錦江裏的老家,爲了家人的安全,1921年,黃璧秀回鄉建碉樓。在興建瑞石樓的過程中,黃璧秀父子由於觀念不同而多次產生衝突。當時,錦江裏周圍的碉樓都是4至6層高。黃璧秀的父親黃貽桂發現,當自家的碉樓建到第6層時,還沒有封頂的跡象。樸實的老人不期望太張揚,於是要黃璧秀就此封頂。黃璧秀沒有聽從父親的勸言,碉樓繼續向上施工。他告訴父親,這座碉樓的設計是9層,他就是要在全村、全鄉、全縣建最高、最壯觀的碉樓,讓人們遠遠就能看到黃家的碉樓,無人可比。最後,一幢9層高的碉樓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開平農村,直到這天還令人歎爲觀止。瑞石樓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總體造型是西式風格,有羅馬穹窿頂、拜占庭穹窿頂等充滿異國風格的建築造型,而內部的佈置、用具則是嶺南傳統的樣式,門窗上都是雕龍附鳳,有“富貴吉祥”、“延年益壽”等中國傳統的祝福字眼,充分體現樓主對西方文化所表現出的從

容、自信、大膽接納,以及洋爲中用、相容並蓄的心態。在開平,瑞石樓能夠稱得上是最華麗氣派的碉樓。

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立園位於廣東著名僑鄉開平塘口鎮北義鄉賡華村,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建立於二十世紀初的花園別墅。建園歷時十載,全部工程於1936年告竣。該園以《紅樓夢》中描繪的大觀園爲依託,對中國園林古典建築藝術兼收幷蓄,並對歐美當時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加以融會貫通,到達中西合璧之化境,從而擁有“小觀園”的美譽。立園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園內佈局爲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個區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用橋亭或通天迴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其外部黃牆綠瓦,飛檐斗拱,氣勢磅礴,別具中國殿堂古風;室內設計高雅舒適,古色古香,廳堂裝飾着屏風壁畫,紅木臺椅,水晶宮燈,花架書櫥,洋盆浴缸,西方壁爐,湘繡潮雕,鑿井引水,手搖供水。廳堂室間閒雅舒適、幽靜溫馨,頗有世外桃源之韻。大花園綠樹相映,鳥語花香,參天古木,迴廊曲徑,使人心曠神怡。

大花園主要以“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樓爲軸心進行佈局,牌坊前方兩端雄峙着兩根鋼鐵製的打虎鞭,蔚爲壯觀,沿牌坊拾級而上有放生池、百鳥園、皇冠花藤亭點綴其間。位於西北角的毓培別墅更是點睛之作,該樓是園主爲紀念愛妾譚玉英而建,他們之間的感情故事使其更添幾分浪漫悽美色彩。小花園爲“川”字形,園內以“兀”字形運河分隔,又由“長春亭”、“共樂亭”、“挹翠亭”連結,構思巧妙,佈局嚴謹,構思別緻。園內景點之豐富多彩,堪稱“中國華僑博覽園”,是珠江三角洲極具觀賞價值的旅遊勝地。

1983年3月23日,縣人民政府把立園列爲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0月10日,園主夫人謝餘瑤瓊女士在美國欣然修書將立園委託開平市人民政府無償代管50年。從那時起開平市委、市府就投入巨資對立園進行全面修葺、擴建,200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12月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僑鄉奇葩競姿彩,南國明珠亮世界。今日的立園正以華僑園林一絕的嶄新風韻摯誠期盼各方貴賓的蒞臨!

開平碉樓導遊詞14

各位遊客大家好,這天我們去遊覽廣東省江門市的開平碉樓。“樓”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但是像這樣的碉樓羣儲存完好的可沒有幾處,耳聞不如眼見,此刻我們就出發吧。

廣東江門開平市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建築之鄉和藝術之鄉。更是聞名的碉樓之鄉,碉樓的興起和當時的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之用。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爲一體的建築羣體,始建於清初,超多興建在20世紀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這些碉樓是舊時廣東華僑爲防禦盜匪、海外僑胞籌資回鄉興建的。在鼎盛時期達3300多座,而目前經開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xx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家明白爲什麼在明末清初會出現這麼多的碉樓嗎這是因爲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佈,常有洪澇之憂,其所轄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很混亂。因此,明朝末期就有鄉民修建碉樓,作爲防澇防匪之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開平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械鬥,人人自危。此時,恰遇西方國家在我國沿海地區招募華工去開發金礦和建築鐵路,大批開平人爲了生計背井離鄉遠赴外洋,開平逐步成爲一個僑鄉。“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情結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掙到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匯錢回家或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於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構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峯期。但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兵荒馬亂,盜賊猖獗,而開平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在這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下,防衛功能顯著的碉樓應運而生。

碉樓從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樓,村人共同集資興建的衆樓,還有用於打更放哨的更樓三大類。從建築上呢又分爲,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四種,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碉樓主人的意願與風格各異的國外建築式樣結合在一齊,合成一體。儘管它們在用才風格上都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鐵門鋼窗,牆身厚實,牆體上設有槍眼。有的碉樓還頂樓四角還設有“燕子窩”能夠對碉樓四周構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樓頂層又多設有望臺,並準備了早期的槍械,發電機,警報器,探照燈及石塊,銅鑼等防衛裝置,從這一特點我們就能夠看出碉樓在當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範匪患。碉樓也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遊客請看,這個就是自力村碉樓羣,這個碉樓羣是開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樓羣!自力村是開平碉樓與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環境優美,荷塘、瓜地、菜園、果樹散佈其間,與十五座仍儲存完好、風格各異、造型獨特的碉樓相映成趣,景色美不勝收。村落佈局和諧,中有石板鋪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堅固、歷經滄桑的碉樓在建築上配備了鋼窗、槍眼等防衛功能,裝飾上充分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歐美風格。而在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銘石樓,建於1925年,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居樓,樓主是方潤文,此樓,樓高5層,頂部有中西合併的望亭,此樓樓身寬大,外形壯觀,有厚重的鐵門和堅固的鐵窗,內部陳設豪華,生活設施齊全。

看過剛纔的自立村碉樓羣我們來看看赤坎古鎮,它是一個“全國曆史文化名鎮”,綿延2公里的騎樓古街臨江而建,歐陸風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純樸的民風,獨特的西洋建築與石拱橋、騎樓、江上休閒的小舟呈現出嶺南集市“小廣州”的特色。赤坎鎮中的迎龍樓,是開平市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坐落在開平市赤坎鎮三門裏村,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152平方米,建築面積456平方米,磚木結構。東距開平市區6公里,爲關氏家族所建。三門裏村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羣集的低窪之地,洪澇不時地威脅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建起了迎龍樓。

選用“迎龍”二字來命名碉樓,是因爲這寄託了期望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幸福之意。根據“開平縣誌”的記載,清光緒九年(1884)年,開平發生大水災,許多村莊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三門裏村人幸虧登上迎龍樓而避過劫難。迎龍樓是全村的制高點。樓頂是硬山頂式建築,風格古樸,造型簡潔,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

而開平最高,最豪華的就要數蜆岡鎮的瑞石樓了,樓高9層25米,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居樓,有“開平第一樓”的稱號。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裏村後左側,樓高九層,佔地92平方米。瑞石樓的始建人黃璧秀,號瑞石。樓建成後,他以自己的號取名,叫“瑞石樓”。當時廣東省有名的大書法家、廣州六榕寺主持鐵禪大師題寫了“瑞石樓”三個大字。

瑞石樓是“開平第一”,不僅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該樓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着篆、隸、楷、行、草各種字型的諸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雀屏中目,鴻案齊眉”等資料的對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由於是家族私樓,各個廳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擺設,這又是其他碉樓難以比擬的。

瑞石樓是開平市內衆多碉樓中原貌儲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樓,堪稱開平碉樓之最。

大家能夠隨我進去看看,首層是客廳,分爲大廳和偏聽。大廳正面掛的這幅合照是樓主黃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層,每層都有廳房,臥室,衛生間,廚房等。甸木做的樓梯,窗戶等也用纔將就,做工精緻,格調高雅,屏風中個還有各種中國書體刻屏聯,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等……

但我們要說到開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樓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遊覽的塘口鎮方氏燈樓。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公里。由宅羣、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先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爲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爲古希臘神廟的柱廊式,第5層爲中世紀歐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結構,給人以威嚴、堅固、神祕之感。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方氏燈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也是附近鄉村的景觀中心,至今儲存完好。

各位遊客,這天我們一路穿梭在一道獨特的華僑歷史文化隧道里,領略到了那震撼的萬國建築藝術長廊氣息,相信我們的情緒也放鬆了不。

開平碉樓導遊詞15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做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們去遊覽廣東省江門市的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到了。大家請帶齊行李物品下車。大家請看: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20xx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透過。這也是廣東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我先介紹介紹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最遲在明代後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爲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羣體建築形象。這一類建築羣規模宏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分佈在開平市的鄉村。爲什麼樣會建築開平碉堡樓呢?

自明朝以來,開平因位於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爲“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衆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碉樓的興起和當時的開平的地理環境社會治安及華僑文化歷史密切相關,碉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防澇防匪之用。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料來分,可以分爲石樓、夯土樓、磚樓、混凝土樓。按使用功能可以分爲衆樓、居樓、更樓三種類型。

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爲一體的建築羣體,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它有很強的防衛能力。開平碉樓爲多層建築,遠遠高於一般的民居,便於居高臨下地防禦;碉樓的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碉樓的窗戶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角堡內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可以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同時,碉樓各層牆上開設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

開平碉樓真不愧是開平鄉村壯觀的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