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鼓樓導遊詞

導遊詞3.01W

作爲一位傑出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鼓樓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鼓樓導遊詞

鼓樓導遊詞1

走進侗鄉,不論向哪個寨上望去,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個象徵民族團結、吉祥興旺的鼓樓。

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在侗鄉,有寨必有鼓樓。它古樸端莊、雄偉壯觀,集寶塔和亭閣的優雅於一身,全部純杉木結構,不施一釘一鉚,頂樑柱拔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運用槓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牢固而謹嚴。每層檐口採用我國至今儲存不多的古典建築“人字形斗拱”藝術,數百年不斜不朽。頂部中央多安琉璃葫蘆,陽光照射,耀眼生輝;翹角上雕塑的禽獸飾物,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層檐多施彩繪,玲瓏雅緻,五彩繽紛。其頂層常置一面牛皮大鼓,遇事則由主事擊鼓聚衆,決策定奪。

侗族的鼓樓,在《北史》卷xx就有侗族先民“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欄”的記載。《唐書》、《夢廣雜著》等古代文獻中,均對侗族的鼓樓有較詳細的描寫,“以巨木埋地作樓,高數丈,歌者夜則緣宿其上。”由此可見,鼓樓史侗家人集會、議事、休息和娛樂的活動場所,是他們喜愛集羣社會生活最明顯的體現,更清楚地展示了以原始鼓樓文化的情景。

每當夜幕降臨,男女老少都愛聚集在鼓樓,吹起蘆笙曲,彈起牛腿琴,跳起多耶舞,唱起琵琶歌。他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歌唱美好的新生活。鼓樓成了歌的海洋,洋溢着幸福和歡笑。著名的多聲部合唱——“侗族大歌調”,就是在這裏得以完善和提高,爲填補祖國音樂藝術的空白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是侗族人民的驕傲,是侗族鼓樓文化的最好見證。

我常想,侗族人民爲什麼對鼓樓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對建造鼓樓格外熱心?不論工程多大,耗資多少,都是侗民自願捐款、捐料、捐工集體修建。鼓樓建成後,要推選一位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壯年人看護,每天把鼓樓打掃得乾乾淨淨。炎炎夏日,將一桶桶清泉水掛在樓柱上,供人們解渴;隆冬歲月,則燃起篝火,使鼓樓裏溫暖如春。

鼓樓,連着侗家人的心。

千百年來,鼓樓作爲歷史的證人,一直和侗民的命運息息相關,它包含着侗家人的無數辛酸和歡樂。有首侗歌是這樣唱的:“鼓樓是村寨的暖和窩,沒有鼓樓沒處尋歡樂,高高的杉豎起鼓樓架喲,有了聚集的場所有了歡樂的歌……”

我雖是漢人,卻生長在侗鄉,是鼓樓裏的山歌把我養大,自然對鼓樓有着深深的眷戀。無論走到哪裏它都在我的心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伴隨着我的生活,激勵我邁步在人生的旅途上……

鼓樓導遊詞2

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築技藝的集中體現。外形像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從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條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杆,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緻,如飛似躍之感。

鼓樓有廳堂式、幹欄式、密檐式等多種。無論何種鼓樓,一般都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爲頂尖部,用一根長約3米的木柱或鐵柱立於頂蓋中央,並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顆陶瓷寶珠,使頂尖部成葫蘆型,猶如塔尖,凌空而立。頂蓋是絢麗多彩的樓頂,多爲傘形。頂蓋形狀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頂蓋下斜面的人字格鬥拱,像蜂窩百孔窗,其周圍木雕像燕窩壘泥點,工藝精巧,造型別致。中部是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簡便的四角或複雜的八角。每方檐角均爲翹角,層層疊疊,重檐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樓身以四根粗大、筆直的長杉木爲主柱,從地面直通樓頂,極爲壯觀。樓內或雕塑,或繪畫,魚蟲鳥獸,栩栩如生。鼓樓由各村寨羣衆投工獻料,集資籌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自行建造。整個建築沒有圖紙,數百上千根樑、枋、柱的尺寸全憑心中計算。這種能工巧匠遍佈侗鄉,尤以貴州黎平、從江等地爲最多。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掛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裏如有重大事項,即登樓擊鼓,召衆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這樣,一寨傳一寨,資訊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所以,侗族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侗寨鼓樓爲數很多,僅貴州從江、廣西三江兩縣就有220餘座;僅廣西龍勝平等鄉平等村就有11座;而黎平肇興,一個寨子就有5座雄偉壯觀的鼓樓,故被中外遊人稱爲“鼓樓羣”。

鼓樓導遊詞3

上回說到回民街在鐘鼓樓附近,那我們下一站就去鐘鼓樓。鐘鼓樓其實是兩棟遙相呼應的建築,顧名思義,一棟上面是大鐘,一棟上面是大鼓。

登上鐘樓,一口巨鍾引入眼簾,那象般巨大的銅鐘被高高地掛在一個紅色的的木架上,光是邊上的木杵直徑就有二十多釐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鐘聲是怎樣將人們從夢中喚醒。

鐘樓整個都是木質結構,上面畫有各種各樣的圖畫,還刻着各種各樣的花紋,我終於見到真正的雕樑畫棟,沒想到那時候的做工就那麼精細了。鐘樓裏還陳列着很多古董和齊白石爺爺的作品,簡直就是精美絕倫。站在鐘樓頂遠眺,整個西安就像立刻縮小了,變成了一張地圖。那上面以鐘樓爲中心的筆直筆直的大路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真的很奇怪,爲什麼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樓和鐘樓很像。一上去最搶眼的就是一面特別特別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兒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讓人禁不住想去敲兩下。再往後接着走,就會看見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寫着二十四節氣,好似閱兵似的,特壯觀,特氣派。鼓樓裏還有一面高達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沒有任何接縫,哪來那麼大的一張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盞刺眼的燈光打在鐘鼓樓上,鐘鼓樓頓時變得金碧輝煌!媽媽說,那在建築學上叫光雕。

鐘鼓樓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觀!

鼓樓導遊詞4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遊活動。我叫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旁邊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師傅。今天就讓我們這一老一少爲您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要求,請儘管提出來,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我真心的祝願大家能在今天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現在是在南門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樓了。我在這裏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位於天津老城廂繁華商業區。它是天津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他奪取皇位後,於1404年在天津設衛,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廂,並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個城門。它也是鼓樓商業街的前身。

好了,我們到鼓樓商業街了,現在是9:30,我們12:0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車時隨身帶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車上。記住我們的遊覽車爲白色客車,車號爲津A1111。

大家看我們身後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重建後是以鼓樓爲中心,向北,南,東延伸,形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築風格,是集旅遊,文化,休閒,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大型旅遊商賈步行街。我們後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於城的中央,我們在這裏就可以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並沒有鼓,實際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鼓樓被列爲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後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層爲鐘樓,新鍾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爲天津的象徵。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爲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舊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詳細地介紹。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獨特的文化氣息。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於1903年。2001年被晉升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築》,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爲會館的主體建築,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儲存最爲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築上集南北風格爲一體,外部採用北方的樓磚建築,內部採用潮州的建築風格雕樑畫柱。大家可以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之後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築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後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衆,您坐在下面時視線不受阻擋,可與演員達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1908年上海受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後,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築中絕跡了。因此,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爲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築的絕唱。

大家擡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玲瓏剔透,金碧輝煌。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出去,能夠保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線不受阻擋。同時,舞臺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視線也基本是平視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廂裏,俯視臺上的角度爲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視覺特點;這體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分地爲觀衆着想,很好地解決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着薰衣南來,意思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着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個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雲之上,手指着紅日,意爲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着一個仙童,手裏託着一個花瓶,瓶裏插着三枝氈,意爲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後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着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堪稱彩色木雕的傑作。

會館建成後,在1912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表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心協力,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鄧,穎超、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爲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後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個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後面還有一個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國京劇發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解說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遊覽。在此提醒大家遊覽中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我們的集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1111,白色車。

我們一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服務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機會再次爲大家服務。謝謝!

鼓樓導遊詞5

我們先去參觀了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比如:盤香,時辰燭等等。盤香有點像蚊香,但是盤香是被一根繩子吊在一個木架子上的。盤香上有很多刻度,點燃盤香,每燒過一個刻度,就表示過了一段特定的時間。時辰燭和盤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來表示時間的。

兩點半鐘,擊鼓表演準時開始。那裏有二十五面更鼓:一面主鼓,高2.4米,直徑1.6米;二十四面羣鼓,都是一樣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敲主鼓的人站在兩級臺階上,兩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還有四個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羣鼓。鼓聲渾厚,歡快。

看完擊鼓表演,我們就下樓。下樓和上樓一樣都要經過一段很陡的臺階。上臺階的時候,我覺得興致勃勃,一點也不累。下臺階的時候,我感覺左腿發緊,我兩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終於下來了,好險啊!

鼓樓導遊詞6

鐘鼓之聲滄桑、渾厚,讓我想到一切永恆的東西。我想,這曠野上的迴響是一種廣博包容的心境。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裏,我們肩負着沉重的使命在掙扎中前行。戰爭的炮火卻摧殘着文明,踐踏着生命,讓我們痛心疾首。越來越多的人呼喚和平。

我聽到智慧的聲音說:“科學無國界,藝術無國界。”其實,生命中深刻的本質同樣不存在國界。

瑪麗·居里把鐳獻給了世界,世界獻給她永遠的愛戴。這是一種最博大偉岸的互助。這樣的境界需要我們忘記爭鬥,不計較狹溢的“得”與“失”,拋棄個體的私心高遠地看世界。這樣,人的心靈才能沐浴在暮鼓晨鐘的深厚裏得到淨化。

我是一個柔弱女子,但我的心裏常常充溢着勇氣。我願用我的精魂鑄一把劍,斬斷人們心中的壁壘和國界線上冰冷堅硬的城牆。我願各種膚色的人親如兄弟,都能體會到“互助”的快樂與溫暖,爲着這夢想,我願在日出的地方日日禱告上蒼。這也是我們都該不倦追求的明天,因爲“互助”的世界是那樣美麗而安詳。

暮鼓與晨鐘,在如水的夜色裏,又一次迴響在我不眠的心中。朋友,讓我們一起許一個美好的願望吧。

鼓樓導遊詞7

侗寨鼓樓羣分多柱和獨柱兩類: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襯柱;獨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撐,直立於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底層四根襯柱。不論何種建築 形式,其頂層均置放齊心鼓,故人們稱之爲鼓樓。鼓樓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設計,沒有圖紙,數百根樑、柱、仿的盡寸全憑心中黔算。整體全系木質結構,以杉木鑿榷銜接,不用一釘一鉚,上下吻合,採用柱杆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鼓樓造形 有三層、五層、七層、九層乃至十餘層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個 部分。

上部爲頂尖部,由一根鐵柱立於頂蓋中央,套上陶瓷寶珠,呈葫蘆型,猶如落尖,凌空而立。頂蓋多爲傘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狀。中部爲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爲翹角,並雕塑禽獸,神形兼備,校期如生。翹角層層疊疊,重棺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極爲壯觀。植板上繪有龍鳳鳥獸、古今人物、花草魚蟲以及侗族生活風俗畫,玲攏雅緻,五彩絞紛。底部多爲正方形,樓四周設有木質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圓形大火塘。鼓樓建築獨特,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聯合國機構一官員稱讚說:“別具一格的侗族鼓樓建築藝術,不僅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瑰寶,而且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鼓樓是侗寨團結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齊心的表現。

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樓,或以房族修建,或幾個姓氏合建。全縣共有鼓樓321座。肇興侗寨的`五座鼓樓,最爲集中,人們稱之爲“侗寨 鼓樓羣”;壩寨鄉青寨鼓樓是縣境內現存歷史最久的鼓樓:巖洞鄉述洞村的獨柱鼓樓,是目前僅發現且儲存較完整的奇特鼓樓;肇興鄉紀堂村兩座鼓樓,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紀堂建樓高師最負盛名,凱里金泉湖八據、八 角、十七層、高三十三米的鼓樓和北京中華民族園、上海中華民族大觀園的鼓樓,都出自陸文禮等建樓高師之手。鼓樓多建在寨中央,與戲臺、歌坪相結合,是集會、議事、文化娛樂的好場所。鼓樓雄偉壯觀,裴聲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黎平 侗鄉風景名勝旅遊生活中最溫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個民族,屹立在錦秀中華的大地之上。

鼓樓導遊詞8

這座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一座方臺,下寬上窄,闢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座臺子上,修建了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后聖母,和關羽岳飛等。樓的第二層,懸有重三百斤的鐵鐘一口。樓前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木板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裏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

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俗稱駝背爲"鍋腰"),他每日早晚兩次敲鐘,每次各敲五十四響,作爲城門晨昏啓閉的信號。 光緒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城牆被拆除,獨獨留下了鼓樓倖存。不久,樓爲消防隊佔用,作爲瞭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爲美觀。 重建後,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丹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爲津門一景。

鼓樓的大鐘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爲天津的"鐘王"。此鍾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鐘體都是陽鑄浮雕,鍾鈕鑄成交尾雙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螭的兩個頭和四隻腳,連接着鐘體,另四隻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鍾肩倒覆蓮瓣二重,沿鐘身周圍分隔成八塊長方形框格,上下兩層。鐘的腰部鑄着雲龍和折枝花卉連續紋樣,作爲裝飾。鐘口八個蓮瓣的凹處,各鑄一個八卦符號。從鐵鐘的下框格間所鑄"袞(究)州長老院"五字可知,此鍾原爲建於宋朝元佑年間的克州長老寺的東西,最晚鑄於明末清初,是後來移到天津鼓樓懸掛的。這口大鐘現 在放在邃園迴廊的水泥座上,雖然不能撞響,但仍是一件鑄型精美的藝術品,可供人們觀賞、聯想。

重建的鼓樓與新建的商業街爲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青磚瓦房,碧瓦丹楹,雕樑畫棟,商鋪林立,是一道天津傳統文化韻味十足的風景線。

作爲天津衛標誌建築物的鼓樓,歷史上曾兩建兩拆。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設衛築城。至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副使劉福兵備天津,將土城甃以磚石,並於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1900年,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城牆被迫拆除。鼓樓也日漸頹圮。1921年,鼓樓拆除重建。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又被拆除。

鼓樓導遊詞9

各位遊客:

我們眼前一前一後兩座高大的建築就是鐘鼓樓。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即今天的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在前,紅牆黃瓦。鐘樓在後,灰牆綠瓦。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佔地約13000平方米。

鐘鼓樓是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古代,鐘樓和鼓樓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帶,作爲報時和聚衆議事的工具,還有另一種,建於宮廷內,做報告時間和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鐘鼓樓各地都有,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鐘鼓樓相當於每日發佈標準北京時間的國家授時中心,是鐘鼓樓中的“權威”。

元代鼓樓在大都中心,原名齊政樓,取齊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義,其位置在明清鼓樓以西,今舊鼓樓大街南口。明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城,重建鐘鼓樓。據談遷《北遊錄》記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鐘樓和鼓樓毀於火災,乾隆時重建,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築倖免於毀。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3年)將鼓樓改爲“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爲齊政樓。1957年鐘鼓樓被列爲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鐘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鐘樓相繼開放,隨後作爲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築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鐘鼓樓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早在宋朝時候,宮廷內就有了以水流作爲動力的自動報時的機械鐘,當時叫做水運儀象臺,主要作用是觀測天文,但是,由於這種技術被皇室壟斷,無法普及,終於導致技術失傳。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報時裝置還是使用青銅鐘。鐘樓建築高大,所以鐘聲可以傳的很遠,把時間告知這個城市。

而鼓樓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衆人議事,當有重大節日或者戰爭時候,也用來聚集民衆。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實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業活動和娛樂活動。每到傍晚,鼓聲敲響,商販們便開始收攤,鋪面也紛紛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敲完亮更鼓以後,人們纔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現在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鼓樓,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被稱爲馬道,大家登樓的時候可以數一數腳下的臺階,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會兒登上主樓的時候大家把答案告訴我吧。

好了,現在我們就站在鼓樓的上面,剛纔讓大家數的臺階誰能告訴我有多少臺階?對了,是69個臺階,從一層馬道到二層擊鼓廳,需要登60級又9級臺階, 爲什麼是69級臺階呢?因爲60代表古代紀年的週期,60年一輪迴; 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無上的意思。

現在我們登上的城樓高大敞亮,面闊五間34米、進深22.4米,建築面積1925平方米,通體彩繪,方磚墁地,金碧輝煌,四周迴廊環繞——扶欄遠眺,除了南望中軸線上的景山和故宮外,就連人民大會堂旁國家大劇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園的白塔也盡收眼底。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鼓樓最有名的鼓。城樓內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羣鼓24面(按農曆二十四節令而設定),可惜現在僅存一面殘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徑1.4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處刀痕,是庚子年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所毀壞的。1987年,北京民族樂器廠曾按這面主鼓同樣的規格複製了一面新鼓,參加過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鐘鼓齊鳴的開幕式,和首屆北京文物節,如今也被陳列在這裏。

除了這兩面大鼓外,如今裏面還擺放着25面新的更鼓,它們是按照清代嘉慶年間的尺寸複製的,主鼓高2.4米,面徑1.6米,羣鼓24面,高1.6米,面徑1.12米,主要用於定時的擊鼓表演。20xx年歲末的午夜11時57分,北京鼓樓沉寂了近百年的羣鼓再度被敲響——25位年輕鼓手錶演了《二十四節令鼓之冬》樂章(鼓譜的作者是中央民族樂團打擊聲樂部首席朱嘯林先生),鼓聲持續3分鐘,到20xx年元旦0 時結束。鼓樓從20xx年元旦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將四次擊鼓,每次15分鐘。所以今天我們很幸運,待會兒就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擊鼓表演了。

在擊鼓前我們先來看看鼓樓的“銅刻漏”。

據史書記載,鼓樓舊名齊政時,就已拖置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爲先宋故物。其製爲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中安鐃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爲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可惜這座宋代的銅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遺失了——如今依據史料記載仿製了一臺陳列在這裏,有意思的是它還依時運轉,隨箭尺浮升,鐃神擊鐃報時,看來十分有趣。

好了,欣賞完了鼓樓,接下來我們就去對面的鐘樓看看吧。請大家小心下樓,不要擁擠。

剛纔,欣賞完了鼓樓的鼓,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鐘樓的鐘吧。 鐘樓在北,距鼓樓大約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軸線最北的端點了。青磚灰牆烏瓦,與赭紅色的鼓樓相比顯得別有一股靈秀。它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爲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築採用無樑式磚石結構——它佔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兩層,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其中底層四面開券門,內呈十字交叉,中間是一邊長6米的天井,東北角開有一登樓的小券門,內設75級石階至二層。

鐘樓南門正中,立着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鐘樓重建後所立,碑首題額《御製肇建鐘樓碑記》,不過有意思的是,碑陰則爲民國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篤弼手書的《京兆通俗教育館記》——當年正是他將鐘鼓樓易名爲“明恥樓”,而闢爲“京兆通俗教育館”的。

現在,大家沿着這75級石階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慢慢上樓。二層基座爲正方形的漢白玉須彌座,面闊三間,四面各有一拱券門,左右對稱開券窗,周圍環以漢白玉欄杆,樓內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懸掛着一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鑄造的大銅鐘,高7.02米,下口直徑3.4米,重約63噸,據說是目前我國形體最大,重量最重的銅鐘,撞擊時“都城內外十有餘裏莫不聳聽”,有“中國古鐘之最”之稱。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銅器物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

北京鐘樓的傳說:“古鐘之王”與“鑄鐘娘娘”:在北京鐘樓頂上,懸掛着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有力,洪亮綿長,方圓數裏都能聽到,堪稱古鐘之王。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洪亮,於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可是3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怒了,斬了監鑄的太監,並限令80天內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名叫華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爲了鑄造這口大鐘,他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裏,他嘴裏仍然唸叨着:“什麼原因鑄不了鍾呢?怕是缺什麼東西吧!”

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不僅自幼聰明伶俐,而且還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於母親早喪,她14歲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她16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誇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

爲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父親發愁,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爲火候不到?”

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過,如何提高爐溫呢?”

“我有辦法。”華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

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眼見這最後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羣裏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着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衝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隻繡花小鞋。剎那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

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終於鑄成了。

爲了紀念這位爲了鑄鐘而獻身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爲“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淒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隻繡花鞋啦......”

現在鐘樓的大鐘不敲了,當年敲的時候,尾音裏總是帶着隱隱的“邪、邪、邪”的聲音。這老人就該說了:這鑄鐘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說這鑄鐘師傅裏有個年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裏有個小女兒。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鐘廠給爸爸送飯,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沒想到一頭衝進了化鍾爐。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隻繡花鞋。可誰知大家一看化鍾爐,銅水變成了另一種顏色。大家齊努力,竟連夜鑄成了大鐘。至於說後來,鑄鐘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鐘娘娘廟,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後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鐵鐘。

好了,鐘樓的遊覽也結束了,很高興和大家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大家如果對我的導遊工作有什麼意見的,可以提出來,我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導遊水平,祝大家以後過得開心,謝謝大家。

標籤:導遊詞 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