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關於成都的導遊詞(精選6篇)

導遊詞2.63W

作爲一名旅遊從業人員,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成都的導遊詞(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成都的導遊詞(精選6篇)

成都的導遊詞1

第一天,我們去了都江堰,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是李兵父子倆修的,快20xx多年了呢!這個都江堰可不簡單,他可以防洪、防旱的。岷江被分爲內江和外江,外江流入長江,內江流入稻田,非常巧妙吧?防旱的時候,水只流到內江,防洪的時候,水既流到內江,也流到外江。都江堰真是巧奪天工,造福後代呀!

路邊的野花在空氣中散發着清香,我們走在都江堰靜靜的江邊,一邊走一邊不感嘆着古人的偉大。

城隍大殿是城隍爺審案的地方,小鬼是負責把鬼魂抓回來的,如果有罪,就到閻王爺的十殿去報到,如果沒罪,就放了他。

我們第二天去了青城山,青城天下幽。裏面的確非常幽靜。那裏的樹木高大挺拔,山谷深不見底。到了半山腰,我和媽媽詩興大發,媽媽出了上聯:“深山幽谷有仙人”。我脫口而出就對出下聯:“青城仙觀飛仙鳥”。而老爸對的是“都江水濤拜二王”唉,缺了點兒詩情畫意,男生就這樣。

第三天我們又去了峨眉山的金頂,到了上面,我們第一個看到的是金色的十面佛,他很高,他的坐騎是大象。十面佛用慈祥的微笑看着我們,彷佛在說:“阿彌陀佛,你們玩兒得開心吧!”跟十面佛一樣,大殿的屋頂也是金色的。在陽光照耀下,金頂和十面佛金光燦燦,散發着神聖的光芒。

一陣仙風吹過,風涌雲起,這時候雲海像無邊無際的海洋,雲霧撲面而來,十面佛和金頂周圍仙霧縹緲。這不就是人間仙境嗎?

青城的幽,峨嵋的秀,岷江的水,都讓我流連忘返。什麼時候再去看看呢?

成都的導遊詞2

我們進景區看到的第一個池子叫迎賓池,它並不大,池底花花綠綠的,而且池子的中間有棵小樹,這就更突出了池子的美麗。之後我又看了幾個連在一起的、形狀類似的水池,但池底的顏色卻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近看,像一朵查字典;遠看,又像色彩波瀾的大海,波浪起伏,頗爲壯觀。

登上黃龍第二臺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溶洞位於一堵40米寬的鈣華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進洞1米處,佈滿了淺黃色、乳白色鐘乳石。洞口水霧瀰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淨身的地方,不育婦女入洞洗身喜得貴子。這些傳說給洗身洞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從洗身洞到婆蘿彩池,有一道長約1500米,寬70-120米的鈣華流,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中最壯觀、最長、色彩最豐富,稱爲“金沙鋪地”。左側是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淨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歎爲觀止。

黃龍景區的海拔分佈在3000~4000米的地方,由於我對高原的反應很厲害,所以走起路來就比較吃力,不時地要停下來休息,這樣我就沒有到達黃龍的最高處五彩池。我非常遺憾沒能登上黃龍景區的最高處,當然就沒有看到嚮往以久的五彩池和黃龍寺了。不過如果有機會再來黃龍,我一定會把所有景點都看到。

成都的導遊詞3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的是武侯祠。武侯祠位於成都市南門武侯大街231號。今天我們的遊覽路線是:大門、三絕碑、二門、劉備殿、文臣武將廊、諸葛亮殿以及劉備陵園。從北門出,全程大約3個小時。下午5點辦在北門集合登車。請大家記住喲。在遊覽之前我先給大家講講幾點注意事項:第一請大家在遊覽的時候注意安全、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第二,請大家記住我的電話號碼,車牌號川。大家記住了嗎?

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一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爲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說:武侯祠名聲大,看的人多。可以說武侯祠已經成了成都的一處標誌性景點了吧。朋友們,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諸葛亮殿了。殿內供奉着諸葛亮和他兒子、孫子的貼金泥塑像。大家請看,在正中龕臺上就是諸葛亮的塑像啦,他羽扇綸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神采,顯示出一代儒相的風儀。諸葛亮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可說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在《三國志》、《晉書》等史志類作品中,對他的政治、軍事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個有着經天緯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幾乎完美無缺的人物形象。到底諸葛亮有多完美都有智慧呢?請讓我爲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大小事並抓,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但承擔了全國軍政大計的決策和推動,並親自監督興修水利、橋樑、道路,驛舍等工程,組織養蠶、織錦、煮鹽、冶鐵、鑄錢等重要事業,實施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等正確政策,使蜀漢逐漸恢復了元氣。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後方。使蜀漢漸漸開創了一個物資豐富,人口興盛的有所作爲的局面。

然後,他是傳神的軍事家。以決定劉備集團命運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爲例,諸葛亮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的人物。孫劉聯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孫權抗曹的'決心,由他使之堅定;周瑜導演的羣英會、蔣幹盜書,黃蓋的苦肉計、詐降計,被他一眼看穿;他與周瑜共同商定戰役的關鍵決策火攻計;且又能借來實行火攻的決定性的東風。可以說,孫劉聯盟在奪取勝利的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他的智慧;如果沒有他,盟軍要想打敗曹操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是偉大的發明家。諸葛亮重視裝備的革新和戰術的改進,創制了可巧運糧草的木牛流馬和神祕的八陣圖,造射殺力極強的連弩,還發明瞭神奇的孔明燈。

以孔明燈爲例,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

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臥龍!稱他爲智慧的化身實不爲過。

好了,各位遊客,咱們已經瞭解了諸葛亮了,那劉備的陵墓又是怎樣呢?就讓我們帶着懸念去下一個景點劉備陵墓看看吧。

謝謝!我的講解完畢

成都的導遊詞4

望江公園位於成都九眼橋錦江岸邊,相傳唐代女詩人薛濤曾在此汲取井水,手製詩籤,留下了許多幽怨動人的詩句。明清兩代先後在這裏建起了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築。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濤一生愛竹,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其中有不少爲名品,如人面竹、彌勒竹、方竹、觀音竹、雞爪竹等,品種多達100餘種。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園內崇麗閣俗稱“望江樓”,高達30餘米,一度成爲成都的象徵。薛濤愛竹,公園也以竹爲特色,品種多達100餘種。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望江樓,又稱崇麗閣,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頂爲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雄偉壯觀。登樓遠眺,高傑櫛比,錦江春色,盡收眼底。此外,吟詩樓四面敞開,三疊相依;濯錦樓兩層三間,狀如舟船。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羣。

望江樓公園坐落在成都東門外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蹟和遊覽勝地,現爲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的崇麗閣和濯錦樓枕江而立,是園裏的主要建築。

薛濤字洪度,原籍長安,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衆。父喪後,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杜枚、白居易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餘首,清末有《洪度集》木刻單行本行世。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制一種深紅色小箋,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製。她死後葬於望江樓公園附近。

成都的導遊詞5

“剛纔我爲大家介紹了成都市內紀念名人的三大園林,武候祠,草堂和我們現在所在的望江樓公園。而這三大名人又都是詩人,成都的文采風流由此可見一斑。很多人都以爲薛濤生前就住在這一帶,其實不是。薛濤早年住在萬里橋(城南),中歲移居浣花溪(城西),晚年居碧雞坊(城北)。但死後卻葬在城外東郊的玉女津(古人稱渡口爲“津”),薛濤井所在地就是古時的玉女津。

我們面前的崇麗閣建成於清代光緒十五年(1889年)。一百多年來,一直是成都標誌性建築之一。爲什麼在清朝末年成都人要在錦江南岸的薛濤井旁修建這一高樓呢?因爲自清朝以來,四川從未出現狀元,當時人們認爲是薛濤井旁邊的回瀾塔倒塌了的原因。需要另建高樓,鎮住風水,文運才能昌盛。此事得到了當時四川總督劉仲良的同意。經過三年的精心設計施工,一代名樓,拔地而起。倡建並主持修樓的人是華陽人氏馬長卿,他在修完崇麗閣後,又重修了與崇麗閣相匹配的吟詩樓,濯錦樓,浣箋亭等園林建築。在整個系列工程完工之後,馬長卿欣然題詩兩首,道出了他倡建崇麗閣的真正動機還是爲了紀念千古流芳,命運多舛的美女詩人,改換風水不過是託詞罷了。難得湊巧的是,崇麗閣建成六年後,四川便出了清朝唯一的四川籍狀元駱成驤。”

這段導遊詞先以三大園林作鋪墊,強調薛濤是本地才女。以一句誤傳,引出薛濤生前死後相關的地方,與成都的東南西北有關。再用設問法講出建造崇麗閣的由頭,最後再揭示倡建人的真實動機,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最後再以一個史實作了結,始終圍繞爲什麼修建崇麗閣來敘述,點面結合較好,重點也突出。

這段導遊詞僅是講崇麗閣的整篇導遊詞的起始部分,下面如何轉,如何合,就各有選擇了。比如,你可以選擇講崇麗閣的建築特點,也可以選擇講崇麗閣這樣的形勝之地何以成爲“歲時遊宴及離樽送行之所”,還可以選擇講崇麗閣多達212字的長聯。最後在講解結束時,作一小結,以應和起首三大文人紀念園林之名。

當然,你也可以在崇麗閣前,以樓名的來歷或標誌性建築直接切入,重點介紹崇麗閣的建築特點和象徵意義(四平八穩,四面八方等)後,再以這一個客人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點,擴展到四川古典園林的特點這個面上去,引導客人欣賞四川園林的獨特魅力。

成都的導遊詞6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黃龍溪鎮東臨府河,北靠牧馬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鎮上的居民就生活在這幽靜古樸的環境中。最早系統地將黃龍溪鎮推出亮相的,當數中國貿易總公司。1990年,該公司在向全國贈閱的一期出版物中,以《古鎮黃龍溪一瞥》爲題,詳細介紹了古鎮的歷史,諸葛亮兵屯牧馬山,以及古鎮中醫後繼有人等情況。並用大量的古廟、古樹、古街巷、古浮橋及古老木器、篾器照片,展示了黃龍溪“古鎮風光好,古鎮民風淳”的景象。同年,《中國民航》、《西南航空》等雜誌開始不惜版面介紹黃龍溪古鎮風情。在’92中國友好觀光年”中,省旅遊局和西南民航管理局聯合將黃龍溪古鎮推爲8條精選旅遊線路之一。黃龍溪古鎮現存的民居多爲明清時期的建築,主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是飛檐翹角杆欄式吊腳樓。黃龍溪,到處瀰漫着氤氳的青霧,幽深的街道,彎彎曲曲,兩旁是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一家挨一家,樓下臨街的大都是店鋪,騎樓式的建築,門前飄着一面藍底白字的小旗,什麼“魚香子”、“呂回頭”、“唐酥店”等。二樓的房子,靠近內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邊的用來做生意。走過一條街,又見一道巷,腳下光溜溜的青石路,烏黑髮亮的門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濃濃古意。

黃龍溪的古文化旅遊景點多如璀璨的珍珠,從景區上可以分爲三個以水相連的古景區域,分別核心景區、擴散景區和延伸景區。

黃龍溪的核心景區是以古鎮爲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區,她以古街、古樹、古廟、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碼頭、古戰場、古崖墓和古衙門的“十古”著稱。古鎮上還擁有的“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千年古樹伴古鎮”等都嘆爲全國奇觀,古鎮鎮江寺對面是錦江與鹿溪河的交匯口,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的景觀,泛舟水上,空靈飄逸,吟詩品茗,如夢如歌。從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黃龍溪的擴散景區,該景區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觀音寺”,兩寺坐落在兩山之上,遙遙相望。北岸邊即爲“大佛寺”大佛寺原建於明代,鑿刻在象冊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餘,史稱爲“蜀中第二”的小樂山大佛。觀音寺,坐落觀音山上,普渡人間。從鹿溪河口沿錦江上游二公里是陳家小島,是“黃龍五島”之一,小島現存川西僅有一座不衝古磨水碾-“陳家水碾”,當車行近水碾島時,遠聞吱吱啞啞的古碾聲,引起了人們幾多農耕文化的甜蜜回憶......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衆多影視界朋友,成爲古裝影視片外影拍攝理想之地,先後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海燈法師》、《秦淮世家》等100餘部影視片在此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