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關於酈道元三峽的導遊詞

導遊詞8.81K

作爲一名樂於爲遊客排憂解難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優秀的導遊詞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酈道元三峽的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酈道元三峽的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遊,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爲山水畫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評爲“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朋友,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遊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這裏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渡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遊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閒樂園等景點。穿過南津關後,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峯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淨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淨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餘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這裏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裏大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彷彿置身天上。傳說有一樵夫爲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爲仙人橋,引渡樵夫登臺而上。宋代詩人田鈞有詩云:“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峯!”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於彩雲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巖,巖下河谷便是黃牛峽。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佈,犬牙交錯。其間,河道似九曲迴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爲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我們眼前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就是巫峽,其又稱大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河口,全長40公里,以幽深秀麗著稱.巫峽兩岸青山如帶,溝壑縱橫,羣峯競秀。“萬峯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田野縱橫千嶂裏,人煙錯雜半山中”是其真實的寫照。這是聞名的大寧河,古稱巫水,發源於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在巫峽的西口巫山縣城附近注入長江,全長近300公里,是三峽中的第一支流。大寧河小三峽從巫山至大昌,長約6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這一段峽谷比長江三峽更爲狹窄陡峭,石怪,水清,灘多,山清水秀加上縴夫號子成了大寧河的獨特風光。位於巫峽大寧河口上的是巫山古城,古城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巫山稱巫縣,隋朝始用今名。據說在遠古堯舜時,有一御醫巫死於此,因而得名巫.又有一說法:巫山對岸南陵山形如巫字而得名。當汛期來臨時立於古城碼頭上觀看大寧河河水洶涌澎湃,場面十分壯觀。

現在我們來到瞿塘峽,此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以“雄”著稱。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爲赤甲山,右邊的名爲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奉節位於瞿塘峽西口的長江北岸,素有“全蜀咽喉”之稱,在近1000多年來的歷史中,一直是川東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渝東、陝南、鄂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這裏最早是巴、庸兩國的領地,並曾建立過夔子國,周朝時建立魚復縣,因“鰉魚至此而復洞庭”而得名,是我國最早建立縣邑的城鎮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瞿塘峽口北岸在一片綠蔭中隱約閃現着飛檐樓閣,這就是三峽名勝白帝城。據說白帝城系公孫述爲拒東漢光武帝劉秀軍而築。白帝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觀賞瞿塘峽的最佳地方。粉壁牆即夔門處長江南岸白鹽山陡岸上的題刻石壁,因石壁略呈斑白色和宋代摩巖時刷過灰粉而得名。船過峽口,首先看到的是“夔門”、“瞿塘”兩組大字。粉壁牆題刻滿壁,廣數百步,高數十米,自宋代起多有記錄。書法兼有篆、隸、楷、行,刻藝亦精。白帝城下游約2公里處,在江北岸黃褐色石壁上,有幾條斷巖裂縫,巖縫高處,有物酷似風箱,傳說那是魯班的風箱,所以人們便稱這段峽谷爲風箱峽。乘船旅行,轉眼而過,很難辨認“風箱”,但“風箱峽”三個大字倒是顯而易見的。看“風箱”最佳處是在峽中棧道上。

位於白帝城下北岸的絕壁上是夔巫古棧道,一直通向巫山清蓮溪,全長65公里,爲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鑑等人集資,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歷史3年開鑿完成的峽路。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是孟良梯,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寬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傳說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楊繼業,欲將葬於望鄉臺的老令公屍骨盜運回鄉,半夜駕小舟入峽,鑿孔攀援而上的遺蹟。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

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今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在此,祝大家有一段美好回憶!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蹟,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在我們到達景點之前呢,我想先向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三峽的概況。長江三峽是我們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全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她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我們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之一。之所以稱爲三峽呢,是因爲她是由著名的三段峽谷組成的,分別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而她們又分別以“雄偉,秀麗和險峻”而著稱。三峽的風景是非常漂亮的,而其人文景觀和地域的歷史文化更令她增色不少。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就曾三過三峽,並留下《朝發白帝城》這首千古名詩。三峽不光是楚文化的搖籃,也是巴文化的發祥地,而這兩種文化經過長時間的交融,早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楚文化。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賽,就是楚鄉人民爲表的對屈原的崇敬而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還有巴東的揹簍世界和土家族人的獨特婚俗也是獨具民族特色的。除了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三峽地區還有着豐富的民間曲藝,像花鼓,評書啦。

而三峽民間工藝的美術魅力則主要體現在:服飾,首飾,雕刻,建築等方面了,建築藝術最具地方特色的當屬“吊腳樓”和“回水歸池”的天井屋了。那麼接下來的旅程呢,我們會一一的感受到三峽非同凡響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