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學習總結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

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生活結束了,回顧過去這段時間的學習生活,收穫頗豐,這時候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學習總結了。千萬不能認爲學習總結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地質專業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1

實習目的

透過對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區和雨城區上裏古鎮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裏古鎮沿途)的地質地貌特徵的實地觀察,使我們對課本上的地學知識有了從理論到實際的認識。更加深入的鞏固了我們的地學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該地區在土地利用規劃和災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爲將來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

實習時間

20XX年1月4日 1月5日。

實習地點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飛仙關——蘆山縣沿途地區和雨城區——碧峯峽鎮——上裏古鎮——白馬泉地區(由雨城區市區沿318國道至蘆山縣沿途地區:茶馬古道、豬兒嘴、陸王溝、老君崗、龍門溶洞、龍門鄉紅星村,以及雨城區市區至上裏古鎮沿途地區: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上裏古鎮二仙橋)四、實習內容1、地區概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爲西康省省會。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遊城,有“雨城”之稱。北爲阿壩藏族自治州,西與南爲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面有成都、眉山、樂山3市,市域呈南北較長,東西較狹的不規則圖形。概括起來講,雅安東鄰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1]雅安市位於川西地槽區和川東地臺之間,地殼運動劇烈。從震旦紀以來,歷次構造運動爲雅安地區遺留下北東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多種走向的褶曲和斷裂。在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作用下,產生拉伸、壓縮、剪切、彎曲、扭轉等種類俱2 全的岩石變形,構成歹字形、人字形、山字形等類型多樣的構造體系。

地下水資源白馬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侵透水流出,其中含有大量氣體,液體與氣體產生的震盪發出“嗒嗒”之聲,猶如駿馬奔馳的聲音,故人們將此泉水稱之爲“白馬泉”。由於水在岩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岩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溫相對於大氣溫度來說,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溫高於氣溫,夏天時,低溫低於氣溫。所以這裏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溫度合適,冬溫夏涼。因爲岩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溫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溫度高,夏天比人體溫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爲乾旱而枯竭。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下水相比於地表水有很多優越之處,地下水的分佈範圍廣,其流量一般不受季節的變化的影響,在乾旱地區、乾旱年份的供水作用尤爲突出。在地下水入滲及滲流過程中,由於岩層過濾,水質都比較純淨不易受污染,但當地下水被污染後,比地表水更難於淨化。地下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種數量有限的資源。隨着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及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地下水的需求增加,首先是在一些缺乏地表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大量而集中的開採地下水,很快引起區域性水位下降,出現地下水資源枯竭的現實威脅時,人們纔會意識到地下水是一種數量有限的珍貴資源,必須查明數量,有計劃的開發利用。白馬泉被科學的利用於旅遊開發,是對地質資源的有效利用開發,不僅保護了白馬泉的水資源,還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

地質構造與地貌

單面山:豬兒嘴豬兒嘴是最爲典型的單面山構造,是下第三系名山羣地層,泥岩夾薄層粉砂岩,易分化形成土壤。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定,水系發達,土壤較爲肥沃,適合農業開發利用。其逆坡土壤不穩定,易發生垮塌,其附件既不適合農業生產,亦不利於城建規劃。在岩層中可以看見地下水出露,水流從逆坡流向順坡,5 故在順坡的底部容易找到地下水。

飛來石:龍門鄉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可以看到大量的礫岩,當地的耕地均在礫岩表面風化形成的很薄的土層上。很容易看到,在紅星村的周圍山體均爲泥岩,而此處的出現的很多礫岩沉積,此處應爲典型的“飛來石”奇觀,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如此大範圍的飛來石都是極其罕見的。據老師講解,此區域內大量出現“飛來石”可能是因爲數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兩邊向旁邊擠壓,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山體斷裂產生的碎裂物質,在巖體斷裂時彈射到當今紅星村所處區域,散落到各地,形成現在所看到的“飛來石”奇觀。這些礫岩大小不一,對於研究古代造陸、地質運動、地殼活動等有珍貴的科考價值。飛來石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當地的農業發展,零星分佈的礫岩,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使得原先較爲平坦的地區變得混亂,無法形成成片的土地,而且,此處“飛來石”中的岩石均爲鈣質巖類,石灰岩含量高,鹼性偏強,在雨水的作用下,鈣質物逐漸與土壤混合,致使土壤鹼性增強,影響作物生長,使得該地區極不利於農業耕作。而因其地形限制,使得土地的合理規劃也存在巨大困難。

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兩條大致平行的相向傾斜的正斷層,中間部分巖塊下降,形成地塹。隴西河太平橋地區,岩層趨於水平,此處爲龍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塹地形。在橋下觀察可以看出,該處岩層傾角較小,地質條件穩定,此處可以建造高速公路橋。穩定的地塹構造,也使得當地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緊湊,具有穩定的農業耕作環境。太平橋地區四周高,中間低,使得農田、居民點的排水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農田的周圍有很多的排水溝,水利設施比較健全,農業發展和土地規劃的現狀都很好。

筆架山:上裏古鎮二仙橋站在上裏古鎮二仙橋上,可以看到不遠處有很多個並不太高的小山,其形成是由於軟硬岩層相間產生的差別風化,軟岩層更容易被風化,而應岩層殘留下來6 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整個連綿的羣山和高下不一的山谷與山峯,看起來像筆架,因此被稱作“筆架山”。該地區是白堊紀貫口組地層,多磚紅泥岩及鈣質粉砂岩。這個區域的地質環境較好,位於一二級階地之上,有豐盛的土地資源。四處高兩頭低的地形,適於高灌低排,農業生產很是便利。此地爲與單面山的裂傾坡,本不適宜耕作及居住,但仍能看到許多居民點爲于山腳。總體來說,是由於山體有大量的植物覆蓋,對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得岩石不至於裸露在外,而且裂傾坡的坡度並不很大,相對比較緩。故居民點修建在山下能較好的調節室內環境,筆架山可以阻擋強烈的太陽光,減緩風的對流運動。於是,形成了非常有利於人們居住的“風水寶地”。

實習心得近兩天的實習,使我更加深刻的鞏固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知道了理論知識如何結合實際,應用於生產生活中,爲人類造福。本次野外實習,使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與地貌學》與本專業的'聯繫。這次地學野外實習豐富了我的眼界,看到了書本所講內容,鞏固了書本知識,還學到了當面對實際問題時,必須考慮到人文、社會、經濟的各方面情況。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援,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纔是長遠的。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運動,大自然在上百萬年的運動中,或者悄無聲息或者劇烈的運動之中,改變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動,影響着人民的生活,同時也創造8 了非常多的奇觀爲世人驚歎。從山體的褶皺、山體的斷層,以及遺留下來的風化沉積物,我似乎看到了過去此地的地理形態,我似乎能想象到當時的情景。我想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只能順應着自然的規律前進,否則只能自取滅亡。在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區域內,我們看到了多種地質構造,地質奇觀及一些災害治理的工程。學到了很多關於土地利用規劃的知識,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以及靈活的處理問題,還學到了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在途中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本次野外實習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次重要體驗,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裨益。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2

地質測量是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基礎工作,煤礦地質測量工作是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工作包括煤礦的勘探、安全生產、都要從地質測量工作抓起。煤礦的生產建設是從煤炭地質勘查工作開始的。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務就是爲煤礦建設遠景規劃、礦區總體發展規劃、礦山建設初步設計提供必需的地質資料以減少開採風險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煤炭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爲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都離不開煤礦的測量和測算透過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和開採技術條件可行性評價爲有關部門和企業投資決策確定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等提供依據。

由於煤礦所處地質環境不同,造成礦山開採煤層、開採規模、開採方式各不相同,且上覆地層的巖性、厚度也因地而異,故造成煤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程度和模式是有較大差異的,從而顯示了地質測量工作在開採過程的重要性。特別是地質測量工作不論在礦山前期設計規劃,還是在在施工過程中都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地測部門要對設計、施工、採回等部門提供的地質、測量資料的質量全面負責,如出現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負責重解釋或重新調查。針對每個掘進工作面,都要實際及時編錄、整理,如發現疑難問題,及時向公司彙報,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使生產正常進行。還要經常分析研究周圍已採工作面資料,結合現工作面的地質情況,預報未開拓區的地質變化,每季度末對該季度內的地質預報的準確程度做一次全面總結,爲下一季度地質預報提供借鑑。

二是在施工中,回採工作面設計前,必須根據已有的地質資料加以綜合分析,提出回採工作面連續推進和斷層和褶皺形態。在回採過程中,掌握工作面的地質變化規律,經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無影響回採的各種地質隱患,若有應及時提出補救措施。綜採工作面必須用物探、鑽探、巷探等方法查明工作面中間有無隱伏斷層或陷落柱等。在每一工作面回採結束後,都要認真進行採後總結工作,對提供的掘進、回採地質說明書的準確程度做出評價。另外,地質部門還要對有岩漿岩侵入的煤炭測定煤的變質帶範圍及變質程度,測定煤層沖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帶範圍對煤質及回採的影響,透過覈實後的煤厚,計算工作面儲量,爲生產銜接提供可靠的依據。測量部門現場實測的數據,爲導線佈設,預計導線誤差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特別是發生地測事故時,要實事求是,認真追查,查明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抓好責任落實,爲以後工作提供借鑑。如果不及時校對和更正,必將對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帶來災難的後果。另外,要提升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由於部分地質測量人員認爲地質測量只是爲生產提供數據服務,沒有從安全生產的角度來提高自己的認識。要想改變這種觀念,必須加強對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確實使他們認識到這項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所處的地位。地質測量人員在工作中確實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準確的數據,來贏得自己的地位,要正確處理好數據和現場施工的關係,爲施工單位提供一流的服務,爲他們在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排優解難等等來不斷提高本人的思想認識,這樣地質測量工作才能永遠立於重要位置。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3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

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4

今年以來,黨支部在工作面地質構造複雜、搬家倒面頻繁的生產條件下,瞄準200萬噸生產目標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截至9月底安全產煤一百五十多萬噸,爲安全高效生產區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紮實開展培訓工作,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黨支部以創先爭優活動爲載體,把提升員工隊伍素質和增強隊伍凝聚力作爲提高隊伍戰鬥力的有效手段,紮實開展技術培訓工作。他們以新裝備的投入爲切入點,緊密圍繞操作員工的技術素質開展了系統培訓,制定了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建立了員工培訓管理考覈機制,出臺了員工參培和考試成績考覈機制。在培訓方法上,他們採取

“走出去,請進來”,“自我培訓,自我學習”,“技術練兵,領導在先”等培訓措施。每當引進新設備,這隊黨支部都積極選派技術骨幹、技校生、生產骨幹等參加廠家組織的培訓,在第一時間掌握新設備的操作方法。同時,這隊黨支部定期選派員工去機採科、設備科等單位交流學習,有針對性地瞭解和掌握設備的維修技能。在此基礎上,這隊黨支部從專業技術人員、技術骨幹中聘任兼職教師,由兼職教師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理論培訓。爲鼓勵員工學技術,這隊黨支部對員工的‘一招鮮’

技術進行表彰和獎勵,並把這些技術推廣到全隊的相關操作人員。此外,這隊黨支部還採取管理人員、技術尖子與操作員工“結對子”等幫教互助方式,來鞏固、擴大技術員工的層面。爲深入挖掘農民工隊伍的潛力,這隊黨支部鼓勵農民工報考技校,選拔7名優秀農民工走上了管理崗位,爲農民工施展才華搭建了平臺,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

二、強化現場管理工作,確保原煤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圍繞安全高效隊建設,這隊黨支部從機制建設入手,制定了《值班人員資訊反饋制度》、《班組長班末彙報制度》、《保正規循環“三規定”制度》、《影響時間預控制度》、《生產準備管理制度》和《機電檢修管理制度》等二十多項崗位責任制,實現了全員覆蓋,考覈落實到人頭。按照走動式管理要求,這隊黨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到工作現場,在管技人員中實行全過程巡查、安全確認和日清日結,突出強調責任鏈管理,實現了工作無死角、管理全覆蓋。在生產過程中,這隊黨支部從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入手,要求專職管技人員認真參加新裝備的培訓工作,超前掌握設備執行狀況,保證設備的順利執行。在此基礎上,這隊黨支部大膽創新工作方式,打破過去兩班生產、一班準備的傳統生產方式,改爲三班生產、一班準備的“四六制”工作法,既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又增加了有效生產時間,實現每天最高可多出兩千多噸煤。

三、細化安全管理標準,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

今年以來,這隊黨支部緊緊抓住安全生產這一核心工作,從制定各工種、崗位規範操作標準和管技人員規範管理標準入手,本着全員、全過程的原則,對全隊所有的管理崗、操作崗進行了全面梳理。每個操作環節都按照操作規程、安全規程和文明生產的要求進行了具體分析,並確定出崗位流程中的安全操作關鍵點。對員工在每個工序中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進行哪些安全確認都進行了重點提示,並逐一製成流程圖。經過幾次修改完善,這黨支部整理了14個工種崗位、168個操作環節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流程,15個管技人員現場規範管理標準,形成了一整套崗位過程現場管理和操作標準流程體系。同時,這隊黨支部還結合老工人、技術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針對重點工種、常見事故編成易記可操作的安全提示警句,結合編制的工序流程輯印成冊,下發到全隊員工手中,爲員工規範操作提供了依據。透過細化安全管理標準,這隊實現了安全生產。

透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截至目前依然保持了年產煤200萬噸水平,杜絕了重傷及以上事故,質量標準化達標率達到了100%。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5

工程地質實訓爲期一天半,總共觀測三個站點,但是由於實訓前雨水比較多,最後纔去了兩個測站點。一個是密石洞,一個是從化斷裂帶。

6月27日,上午老師講過一些出外的注意事項後我們吃過飯就整裝出發去了我們測量的第一站—密石洞。首先,老師講解這次實訓的內容,提出四個問題讓我們有目的的去進行這次實習。

帶着問題,我們觀察這裏的岩石。發覺這裏的岩石以頁岩和砂岩爲主,也發現了很少的石英,石英屬於岩漿岩,不過這邊的岩石是層積巖。因爲這裏的岩石分佈着大量的頁岩和砂岩,這兩種岩石是層積巖中的典型岩石。經過老師最後的彙總解答後,我們明白這裏的的岩石爲層積巖不只是因爲它有着頁岩和砂岩的大量分佈,它的岩層層理也在告訴着我們這裏的岩石是層積巖。

砂岩:由50%以上粒徑在0。074~2mm的砂粒膠結而成的。按粒度大小可分爲粗粒、中粒、細粒及粉粒砂岩;根據其主要碎屑成分又可分爲石英砂岩、長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等,砂狀結構,層理構造。我們發現這邊的砂岩粉屑砂岩比較多,還有長石砂岩。頁岩顧名思義,它的紋理就像一頁頁的作業紙那樣,在強大的壓力下變成這樣的。

由於我們這次觀察的地點是一段新建的高速公路旁邊,是從山中開闢出來的,所以那些岩石都是裸露在外。這段時間的雨水比較充沛,加上那猛烈的太陽,日曬雨淋,靠近植被的岩石已經變成了泥土,完全風化了。由上往下,岩石的風化的程度越來越低,接近地基處只是微風化的程度。岩石之所以那麼破碎,是因爲岩層的活動,內應力的作用和外應力的作用,還有因爲是施工後不久,岩層的完整性被破壞了。

我們最後還測了產狀,不過由於操作原因我們的數據有偏差,不能作爲實驗數據記錄下來。

6月29日,我們去第二測站—從化斷裂帶觀測,這次的問題和上次大同小異。這裏的岩石是三大類中的變質岩,具體有糜磷巖、流紋岩。還有岩漿岩在其中分佈,我們發現了類似於頁岩的岩石在其中也有分佈,後來才知道那是片岩。

因爲這段時間雨水很多,那裏的岩石被雨水侵蝕的很厲害,輕微點的就用錘子輕輕敲擊就掉了,而嚴重點的像流紋岩之類的用手一捏,成泥塊了,所以我們這次標本的採集基本用手直接掰下來。這裏的岩石大多都風化很嚴重,加上雨水的侵蝕,被破壞的很嚴重,這影響到我們的觀測。

那裏地處從化斷裂帶,地殼活動比較激烈,岩層變化大,又加上人爲的破壞,所以那裏的岩石不能用破碎來形用,已經成泥了,變成泥沙了。旁邊就是一個沙場,原料就是那裏的岩石。我們回校後觀測了學校小道旁的那幾塊石頭,那是石灰岩,大自然的神奇讓這幾塊原本平凡無奇的岩石變得婀娜多姿,成了我們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次的實訓時間不長,我們對於地質方面的瞭解不夠。不過我們是道橋專業,不必如環境地質班那樣研究的透徹,我們只是最基本的瞭解了一下地質方面在我們道橋施工方面佔的比重,這是基礎部分。我外出的時候有留意過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建好路後,路邊還要弄防護帶,以減少滑坡事故發生的概率,這與地質學這門課程有關。

透過這次實訓和上次的測量實訓,我明白我們道橋專業不容易。不只是侷限於修路建橋方面,還要學會如何和大自然協調好,讓路修起來和橋建起來的同時又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次的地質實訓也讓我們和大自然更親近,讓看到了我們平時沒看到或者沒留意的風景,見識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岩石中的美麗。

標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