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精華】教師校本研修總結3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校本研修總結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師校本研修總結3篇

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篇1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其次,教研從生活中來。事實上,教研的資源在教師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特別是留守學生,助長了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有人說得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至少是一個蹩腳的作家。這句話說得好,是啊!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寫作文,寫出好作文,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優美的文字,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透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隨筆或是教學淺見,我都在盡力地書寫,書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自己學生的喜怒哀樂。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長。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

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篇2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研”不同。

爲期六天的研修,不知不覺就接近了尾聲。每天徜徉在這個平臺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新聞資訊、課程模組、作業到簡報、學習園地的探討,打破了時間和區域的界限,把我們許多老師們的心緊緊的連在了一起。雖然我們素未謀面,可是卻因爲學術的探討,讓我們成爲了彼此欣賞和牽掛的朋友。這就是研修給我們帶來的財富。在這個平臺上,我忙碌着,充實着,快樂着,收穫着。

今年的研修更加的與衆不同,給我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的盛宴,因爲今年是它的“轉型之年”:新定位、新制度、新挑戰與新要求。一切都是全新的理念和概念。遠程研修不再是集中學習的代名詞,而是全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生活的新方式。這種新方式可以概括爲這樣幾句話:以集中研修爲導向,以個人自主選擇研修爲動力,以問題解決爲目的,以校本研修爲基本組織形式,以網絡學習社區爲支撐的教師全員專業發展。是真正的爲用所學,爲用所選,承前啓後,走向實踐應用和校本研究。在研修中我對以下兩點感觸比較深:

第一道大餐是“混合式課例研究”,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吸引着大家的眼球,牽動着大家的好奇心。它是教師對課例的協同研究,是教師自主的問題研究,是藉助技術交流跟上教學過程的混合式研究。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真實場景的研究。是對我們常態課最真實的研究,從而改善我們的教學行爲。

(二)教師自主教學的研究。是讓教師在親歷問題研究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因問題而使其具有研究價值。

(三)協同規範的過程研究。它的過程不是走過場的研究,而是協同規範的持續研究,能夠不斷促進老師的發展。的確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它是一種以解決課堂教學實際問題爲主線,以學生學習爲中心,以網絡集中研修與校本研究相結合的持續研究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是指導我們新學期研究活動的導向,真正地去解決課堂實際問題,一種接地氣的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不僅能夠聆聽專家們的報告,而且還能夠觀摩一線教師的真實課堂教學,讓我們能夠從真實的情境中去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去圍繞我們所研究的問題,集體探討,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提高我們一線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開展校本教研的能力。

第二道大餐是磨課。磨課是讓我們感受在此過程中如何一以貫之地追蹤問題,提高老師發現問題,鎖定問題,歸因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老師們形成課例研究的意識,掌握基本式課例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逐步形成自主開展校本教研的能力。它包括計劃、備課、上課、觀評課和總結反思五個環節。它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反覆修正的過程,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是基於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它使我們進一步認識新課程標準,改變自身觀念,改進教法,調整課堂,從而能夠更從容的把握教材,掌握科學規範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透過學習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身爲年輕教師的我,感覺壓力很大。對於所學內容,我理解的不好,完全吸收和消化不簡單。課堂不僅始終圍繞我們所研究的問題來設計教學,而且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透過上課到底學到了多少知識。對於自己原來的課堂,可能關注的教學活動比較多,是否有趣,是否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沒有真正的去關注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爲,以及是否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堂學習內容,只是覺得課越上學生越沒興趣,掌握的知識不牢固,沒有從自身找原因,沒能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沒有養成好的學習和研討習慣,只是爲“上課而上課,而不是爲學生”而上課。沒有深入挖掘教材,認真分析學情,所以課上的沒有預期的好的效果。並且課上在發出課堂指令的時候語言不夠簡練等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的遺憾。今後,我一定認真專研教材,多向他人請教,藉助於網絡豐富資源,吸取別人的精華,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 雖然我很笨,但我相信“勤能補拙”。透過學習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句話。

透過研修我認識到:它的內容是豐富的,真正的運用到實際教學那纔是根本,希望我們在新學期能夠真正的去打磨自己的課堂,不斷去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爲。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外出學習,吸收借鑑他人的好的做法,更好地去服務我們的教學。

在這六天裏,研修與我們再一次的相識、相知到相伴。雖然研修馬上要結束了,可是對於我們來說纔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們新學期的實踐,纔是我們的主戰場,期待我們華麗的蛻變!

忍不住想用一段大家都喜歡的六句話來讚揚研修:

有一種學習,沒有參與,你不會知道精彩紛呈;

有一種平臺,沒有投入,你不會知道溫馨如家;

有一種交流,沒有融入,你不會知道頭腦風暴;

有一種對話,沒有深入,你不會知道豁然開朗;

有一種苦累,沒有體會,你不會知道痛並快樂;

又一種信仰,沒有執著,你不會知道任重道遠。

感謝你,我的老朋友,一路有你幸福的陪伴。

雖然研修有期,但是我們的幸福無限,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用陽光的人性來啓迪陽光的人性,用溫潤的心靈交融稚嫩的心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做一位幸福的老師,路在遠方,我們一直在路上。期待着我們明年再見!

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篇3

本學期我校進行了校本研修的學習,我覺得學習內容安排的特別務實。學習、實踐、體會、分享,收穫非常多。透過課題培訓,每位教師設計了小課題,參加了“明強杯”論文、案例、課題報告比賽。

這些培訓讓每位老師受益匪淺,滿足了基層教師的需求,學校邀請了閔行區教育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科研室鄭仲仁老師作了題爲《教學小課題與校本研修》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清晰地瞭解到小課題究竟該怎麼做,如何將教育教學中的點滴收穫形成研究的視角,切口小,感悟深,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有幫助。本次培訓以課題研究爲抓手,強調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細化管理過程,使每位老師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研究,按計劃,有步驟,紮實開展研究實驗活動,注重課題研究的深入思考。每位教師都編寫了小課題並展開研究,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思考,不斷探索,將自己實踐中的收穫上升爲理論,在課題的撰寫中強調廣度、高度和新穎度,廣度就是人人研究,人人撰寫,高度就是課題的質量高,新穎度就是見解和切入角度要新。透過專家培訓,自己實踐,我個人的體會非常深刻。

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年代,互連網、有線電視已經進入尋常百姓人家,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越來越寬,有可能他提出的問題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過去我們說的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現在就這樣都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了,必須要有源頭活水了,否則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所以我加強自身理論建設,大量閱讀教育理論書刊,寫好讀書心得;注重平時的研究實踐,堅持教研結合。

2、加強研究,提高思考能力。

在教育理論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逐步積累和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自覺努力的學習教育理論,並把理論的學習和日常的教學實際及科研活動相結合,不斷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思想素養,促進理論素養,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教育科研不僅需要我們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而且需要廣博的教育理論知識,較高的理論素養。教師教學實踐的創造性是一門藝術,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愛因斯坦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教師缺乏與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就不能深入領會當前素質教育的實質,就不能從教育哲學的高度分析,評判自己的教育行爲,就不能發現教育實踐中有價值地問題,更談不上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了。可見,當務之急是豐富和調整我們的知識結構,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樹立學以治用的觀念,不斷加強研究思考,才能夠真正得以提升。

3、加強實踐,提高角色意識。

教師的角色特徵是學生在自主觀察、實訓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同學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任務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而非代替學生活動,代替學生思考,教師應陪伴學生共同成長,做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啓蒙者。有理論作爲支撐,更深地理解教師的角色意識,能夠很好地提升實踐能力,真正地從學生髮展角度考慮,尊重學生成長需求,做到以生爲本。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我們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資訊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於落伍,以後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不斷爲自己加油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