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

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1

本人19xx年4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男,取名叫石登爲。從小生活在一個生活艱苦的家庭,對自己入學前印象不深。1988年進入方學小學唸書,在就讀期間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在小學早期,比較調皮、不思學習,曾一度是一個出名的差生,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得到鍾筠老師的有效教育和引導,思想和行爲上有了巨大轉變,很快成爲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

在小學畢業時,以優異成績順利考上祿新中學念初中。在當時學校學習氛圍不是很濃,同學間各種矛盾、衝突不斷,違紀現象嚴重的情況下,我堅持博覽羣書,嚴於律己。初中三年連續當選班長,並在初二、初三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中成績都保持在學校前五名。在初二上學期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初中多次獲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稱號,獲縣“優秀幹部”稱號一次。

中考以全鄉第二名的高分考入武宣縣中學。在高中保持了初中的學習和工作勁頭。學習成績優秀,並一直擔任班級副班長職務。擔任學校學生會生活部長,主持學校衛生、“兩操”的具體量化評分工作。學習和工作得到領導、老師的高度評價和讚揚。多次評爲縣、校“三好學生”“優秀幹部”,被評爲柳州地區“優秀學生幹部”稱號一次。

高考順利考上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在大學裏,積極進取,注重個人綜合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在大一的時候,曾因沉溺遊戲,學習不努力。但在學習和工作中,及時得到老師、師兄和師姐的幫助和提點,很快從遊戲中解脫出來。大一當選副班長,學院學生會助理,大二當選學生會辦公室主任,大四當選班長。大二時併兼任校團委《獨秀峯青年報》的記者、編輯。在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擴大認識認知面。大三的時候,主攻專業技術能力,和操作能力。參與《對外漢語專題站》的開發,此項目獲廣西省首屆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二等獎。策劃編導的《大學生暑期生活》專題片在桂林電視臺教育頻道連播四天。在學校學習工作之餘,積極參加各種勤工儉學勞動,爲自己籌集部分學習生活資金。曾做送水工,家教,分團委老師助理,網絡創業等工作。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報酬,得到了勞動體驗,鍛鍊了自己。被評爲“優秀學生幹部”、“積極分子”、“先進個人”等稱號。

畢業後,順利簽約清新縣教育局,在清新縣第一小學任教。作爲一個外鄉人,在生活工作中得到領導、老師的極大幫助和關懷,生活工作氛圍很融洽和諧。

時間飛逝,人生的二十五年已經過去,我會以史爲鑑,繼續積極工作和生活。

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2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從20xx年9月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半年。半年裏,我在各位領導、各位老教師的幫助下獲益良多,爲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從德、能、勤、績四方面作工作小結如下:

一、德:

本人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遵循《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日常規範》規定,全面貫徹教育教學方針。思想端正,作風正派,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參加各種會議,辦事認真負責。熱愛教育事業,全心全意搞好教學,主動與同事研究業務,互相學習,配合默契,教學水平共同提高,能夠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完成各項任務。能夠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能:

本學年我擔任xx中心學校五年級英語教學、xx小學五、六複式班英語教學以及竹鋪中心幼兒園部分課程,在教學中我力求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輕鬆,覺得愉快的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積極探索小學英語快樂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努力做好教學工作。

三、勤:

作爲一名新老師,我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業務學習、教研學習,並做認真記錄,絲毫不敢鬆懈。繼續學習成爲我工作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參加了新教師培訓以及全國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網上培訓;平時參考成功教案結合本班特點創造性的備課,認真開展教育活動。本學年工作量飽滿,按時出勤到校上班,按學校安排做好值周工作。積極參加各種會議,校本培訓,認真聽課。此外,還協助有關領導做好各種工作,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

四、績:

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對板書、教案等多加揣摩,進一步掌握了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規律,課後認真及時的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一學期下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成績也取得了進步。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着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更嚴格要求自己,“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以孺子牛的精神,在教育戰線上耕耘、開拓、奮進!

小學教師轉正審批表個人總結3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個學年見習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即將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由於是剛畢業,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師培訓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細研教材、潛心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堅持課後寫教學反思,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爲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學爲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由於準備充分,教學效果明顯,學生易於接受。

三、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四、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五、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爲,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初中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