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鄉鎮易地搬遷工作總結

鄉鎮易地搬遷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小編整理的工作總結,歡迎查閱。

鄉鎮易地搬遷工作總結

鄉鎮易地搬遷工作總結1

易地扶貧搬遷是山莊窩鋪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諾辦好的“五件實事”之一,2017年並將這項工程列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我辦突出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任務爲引領,採取政策措施支援、運城現場觀摩會、左權工作推進會、專項督導、交叉檢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點措施推進,爲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基礎,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17年,繼續安排5億元專項補助資金、10萬人口的移民目標。涉及11個市、73個縣。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責任落實任務要求,當年主體工程完工率達到40%;第二年主體工程完工率達到80%;兩年滾動入住6萬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任務完成進展情況是:

1、2017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0萬人,主體工程完工20811戶、64369人,完工率64.3%,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60%。

2、2017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0萬人,主體工程完工29596戶、93887人,完工率93.8%,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17%。

3、2017年已入住17678戶、54673人;2014年已入住3132戶、10214人,兩年滾動入住20810戶、64887人,實現年度目標任務的108%。

2017年下達易地扶貧搬遷10萬人任務,需總投資33.19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建房和基礎設施補助資金5億元,(人均補助標準5000元,其中:建房補助4200元/人,基礎設施補助800元/人);後續產業獎補資金0.84億元,整村推進項目資金0.35億元,市縣配套、整合部門資金5億元,農民自籌22億元。

二、工作亮點

一是制度推動、進展順利。各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爲整個扶貧開發工作的突破口,逐級簽訂責任書,並建立目標責任制、進度通報制、督察問責制和工作約談制,定期公佈工程進展,推進工作進度。截至10月底,已經提前實現年初確定的主體工程完工率目標任務指標。

二是資源整合、項目疊加。大同市各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質災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項目;右玉縣透過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賑等資金,人均補助近2萬元,自籌部分不足30%;長治市有效整合扶貧移民、民政救災、林業生態移民、國土部門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等項目資金,人均補助提高近萬元。在此基礎上,整合以工代賑項目資金實施移民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調動了羣衆搬遷積極性,提升了扶貧移民工程建設水平。

三是產業配套、跟蹤服務。陽泉市組織工礦商貿企業和黨政機關對搬遷村的`產業發展進行對口幫扶,規定工礦商貿企業幫扶額度每年不得低於10萬元,並且進行連續幫扶,鼓勵企業對搬遷舊村進行產業開發。各地依託當地特色種養基地、超前謀劃、同步安排產業開發項目,推行“一戶一圈”、“一戶一店(農家旅店)”、“一戶一棚”等新模式。實施定向移民、有業安置。右玉縣高家堡鄉移民小區爲每戶配套建設一個養羊圈舍;二十五灣村移民小區,利用相鄰水庫的休閒旅遊優勢,幫助農民建起一戶一院的農家樂式院落;天鎮縣南河堡鄉閆家園移民新村,每戶新房配套建設一棟蔬菜大棚,韓小屯村移民小區利用整村推進項目,新建一座養豬場,引進種豬344頭,帶動439戶移民發展養殖,增加收入。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緊盯目標、督導檢查。圍繞年度目標任務,查找薄弱環節,分析研判形勢,採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點瞄準移民搬遷滾動入住率這一指標,有重點地對開工遲緩、入住率不高的市、縣進行分批次專項督導推進。及時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協調當地黨委、政府解決工作困難,確保圓滿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年度目標任務。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標準。晉城市在省級補助標準基礎上,市級增加補助每人2000元,並對重點貧困縣陵川縣再增加補助每人1000元;長治市財政每人增加補助2500元,其中沁源縣財政每人再增加補助13800元;呂梁市政府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每人增加補助200元,並列入年度預算;陽泉市加大資金投入,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達到每人9000元。鄉寧縣財政增加扶貧資金600萬元,其中200萬元用於移民搬遷。

三是多措並舉、解決用地。長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舊農場、舊林場、舊學校、倒閉工礦企業閒置土地,建設移民新村。一些搬遷村集體採取劈山填溝、平整河灘、土地置換等方式,儘量降低用地成本,解決用地困難。大同市南郊區將4個貧困村整體搬遷到同煤集團開發區和市政府棚戶改造區,透過統籌城鄉發展,解決貧困羣衆搬遷用地困難。

四是創新機制、破解難題。隨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不斷深入,任務不斷加大,搬遷對象更加困難,工作壓力逐年增加。天鎮縣塔兒村、右玉縣高家堡、黎城縣南社村移民小區由以往移民安置新房毛牆、毛地交付使用,轉變爲刷牆、鋪地、砌暖炕,讓搬遷農戶直接入住成品房,加快了羣衆搬遷入住。太原市扶貧辦提出易地扶貧搬遷“產城一體化建設”,即在移民搬遷中注重產業發展、教育跟進、醫療服務等全方位配套建設,同時結合其他惠民政策給予繼續扶持,幫助貧困羣衆儘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呂梁市抓住採煤區沉陷治理這一機遇,調動企業積極性,將扶貧移民資金與企業自有資金捆綁使用,加快推進扶貧移民搬遷。

五是示範引路、推廣典型。爲了及時推廣各地工作中好的經驗、作法,今年,我們組織召開了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觀摩交流會,總結推廣五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模式,即:陽高縣設施農業與搬遷建房相結合的產業開發模式;左權縣移民搬遷與舊村開發利用的莊園經濟模式;五寨縣整鄉搬遷集中建設單元樓小區的城鎮化安置模式;陽曲縣、萬榮縣吸引企業參與移民搬遷工程的市場化開發模式;壺關縣分類規劃設計、集中安置特殊困難羣體的分類搬遷、社會保障模式。今年,我辦還多次編髮簡報、新聞報道各地移民搬遷典型經驗。

四、關於我省移民搬遷存在的突出困難和瓶頸

突出的困難問題和瓶頸制約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土地問題。2017年之前,我省對易地扶貧搬遷用地指標沒有下達計劃,一些地方指標不夠,存在未批先建問題,有的土地和規劃不好調整。由於土地和規劃的相關手續不能及時辦理,導致房屋使用證也不能辦理。易地扶貧搬遷在城鎮安置建設用地與市場同價、費用高。搬遷舊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絕大多數沒有盤活、沒有進入市場交易,沒能給貧困戶帶來財產性收入。

2、產業配套問題。以前,移民搬遷更多地考慮的是搬遷問題,沒有將產業配套同步規劃,或是將移民與產業結合的不緊密,未將新村產業作爲必備內容。產業項目規模小、覆蓋面窄、帶動力不足。

3、農民自籌問題。目前,我省易地扶貧搬遷省級投入戶均建房補助不足2 萬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10-13萬元。部分貧困羣衆舉債搬遷,經濟負擔越來越重;部分貧困戶存在想搬搬不動的問題。

五、下一步工作建議

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工作建議:

一是建議重點資金支援易地扶貧搬遷。易地扶貧搬遷作爲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專項資金、出臺重點政策措施、確定具體目標,強力推進。

二是建議聯繫國家有關部委出臺易地扶貧搬遷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支援移民新村和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公共事業三配套政策。

三是建議在安排產業扶貧項目時,優先支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新村、搬遷戶。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進一步調動貧困羣衆的搬遷積極性。

鄉鎮易地搬遷工作總結2

白霓鎮全鎮共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6.4萬人,其中集鎮人口3.2萬人。自精準扶貧工作啓動以來,全鎮各村(社區)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上門入戶進行覈查,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操作,全鎮共擬確定精準扶貧對象1233戶,其中精準扶貧易地搬遷272戶,目前在建92戶,完成42戶。

爲了更好對接易地搬遷政策,靈活打造安居工程,結合村情實際,我鎮探索出以下幾種易地搬遷模式。

一是以石山村爲代表的“農民下山”易地搬遷模式。石山移民新村項目是白霓鎮積極對接雨山片區羣衆搬遷願望,探索精準扶貧“農民下山”模式打造的安居工程。該項目位於石山村十三組(大市小學對面),規劃總面積40畝,安置移民100戶,分三年實施完成。目前主體工程已竣工,全面進入裝修階段,總投資600萬元,戶均建築面積280㎡,平均售價18萬元,可安置移民33戶,已入住7戶,其中石山村同步搬遷1戶,另有易地搬遷貧困戶2戶計劃入住。項目採取“統一規劃設計,移民自願預訂,政府招商代建,惠農項目配套”的模式,不僅讓雨山人民告別了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享受與城鎮居民一樣的公共配套服務,而且結合村衛生室、茶園、大市小學等資源,實現了住戶就近就醫就業就學,在解決周邊茶園用工難問題的同時,增加了住戶收入,從根本上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二是以油市村爲代表“拆舊建新”易地搬遷模式 。 油市村移民項目於2015年10月立項,12月動工建設,總投資48萬元佔地面積30畝,規劃集中安置移民11戶,其中包括精準扶貧貧困戶3戶。截至到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預計將於2016年6月投入使用。該項目。安置點按照“節約土地,拆舊建新”的理念,將村廢棄的爛泥塘、閒置的老屋進行集中改造,按照“統一規劃、招商代建”的模式建設。同時將村莊環境整治與安置點建設統籌起來,大力推進村莊綠化、衛生、供排設施綜合治理;流轉土地20畝,爲貧困戶建設小龍蝦養殖基地,實現精準扶貧易地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既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現狀,又培植了精準扶貧易地搬遷農戶賴以生存的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實際的內涵發展路子。

三是以譚家村爲代表的“盤活土地”易地搬遷模式。譚家村移民安置點位於譚家村七組落家井,項目總佔地面積30畝。工程完工後預計可集中安置移民戶70戶,其中包括精準扶貧貧困戶25戶,同步搬遷戶45戶。安置點採取“科學選址、統一規劃、羣衆自籌、招商代建、項目配套、保本銷售”的模式,由村委會按照“五個統一”標準(統一三通一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代建、統一立面裝飾、統一配套設施)進行建設。整個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60套,已投入資金348萬元,新居配套建設農家超市、餐館、羣衆娛樂廣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每套按成本價18萬元出售給本村農戶。目前,已建成農民住宅新居4棟20套,在建2棟10套。同時,秉持村集體與貧困戶“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由村集體帶頭,貧困戶配合,將土地流轉集中,合力發展高端蔬菜大棚種植產業,真正實現了政府不揹債、村級有發展、羣衆得實惠、農村更文明的目標。

四是以浪口村爲代表的“村企合作”易地搬遷模式。浪口陳家咀移民新村是採取“政府獎補、企業贊助、羣衆自籌”多元化投入建設的一個新型韓式農村社區,是白霓鎮探索“村企合作”精準扶貧易地搬遷模式的一項積極嘗試。項目位於白霓鎮浪口村八組陳家咀,總佔地15畝,建築面積3000㎡,總投資250萬元,計劃安置20戶。其中易地搬遷貧困戶3戶18人。該項目採取“企業規劃控制,政府獎補引導,村民自主施工”的建設模式,目前主體一層己建設完成。浪口移民新村建設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環境和庫區羣衆的居住條件,而且能夠依託“三特浪口度假區”的旅遊龍頭帶動作用,結合旅遊扶貧,透過從事旅遊服務業解決移民安置點內住戶就業問題,與三特公司“互補雙贏”發展,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步入小康。

以上四種模式是我鎮在推進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工作中探索出的新舉措,是我鎮堅持科學、綠色、協調發展的新戰略,是我鎮舉全鎮之力攻扶貧之堅的新路子。

標籤:搬遷 易地 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