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七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

20××—20××學年度,本人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擔任七年級(151)、(154)兩個班的數學教學,編寫教案142篇,上課142節,批閱學生作業128次,質量評估14次。在工作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展開教學工作,並認真完成好,具體體現在﹕

第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過去是將把要講述的內容爲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爲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缺少活力的學習模式,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如:在“有理數加減運算法則”的教學上,常規的教法是透過“向東、向西的連續走動幾米,最終是向東或向西走了幾米並結合數軸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然後再學習有理數減法轉化爲加法的法則,最後各自按法則計算”,而大家很清楚。課本上的有理數加法法則對於剛升上初中的學生來說是很繁、很難的:確定和的符號要分同號、異號,異號的,還要看絕對值誰大;確定和的絕對值又要分將兩加數的絕對值是相加還是相減。這裏學生存在着幾大困難:首先,“絕對值”是新學知識,學生並不熟練,還要要求學生用“絕對值”來總結出加減法則更難。其次,法則分類複雜:類中再分類。因此,學生要運用法則計算很難,不要說理解法則,就是要記清楚法則也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新的教學理念及“非線性主幹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啓導下,採取了用學生所熟悉的“輸贏球”的模式去讓學生學習這一主幹內容:堂上讓本班學生與鄰班學生分別代表足球賽的交戰雙方,用正、負數表示上、下半場及全場的輸贏球數,透過若干有代表性的案例的計算,學生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到:上、下半場一贏再贏或一輸再輸,結果必然是贏或輸得越多(數字累加);有輸有贏用輸贏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結果。有理數的加減法用“輸贏球”去理解算理學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基礎很差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透過小組討論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透過用牙籤棒搭正方形遊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後討論回答,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援、啓導,但不能佔用太多時間。面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對比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並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後,你們就會明白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簡成爲1+3n,從而爲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並逐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透過學生對圖標的收集與交流、製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後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遊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第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爲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

因此,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爲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本學年教的是修訂後的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別注意新舊教材的對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內容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繫,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對於教學內容我注意抓住主幹,如對“有理數的運算”,我們備課組經過反覆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幹,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於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別沒有利用溫度計等實例突出低於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後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了電教平臺,運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形象、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定、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爲和有所不爲或有能者有大作爲,小能者有小作爲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後,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組編寫聯繫實際的應用題,並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題的背景透過借鑑書本完成。

第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

但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外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還有待加強學法的指導。

第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

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年所任教的(151)班與(154)班中,(151)的大部分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兩極分化。爲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王沛源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題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爲積極。而(154)班的學生大多數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一年的努力,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一年來,我不停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製作的“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等18個原創課件在數學網發表,並被中小學、浙江基礎教育網、福建基礎教育網、遼寧基礎教育網等網站收錄;製作的“同底數冪的乘法”等3個原創課件和2套“七年級期末試題”在新課程教學網發表。

年過半百,雖然常感力不從心,但是我在盡力而爲,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