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創新教學總結3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教學總結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教學總結3篇

創新教學總結 篇1

離不開體育組老師的共同努力,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上級領導的支援和幫助。相信,只要我認真對待,校的體育工作將向着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的方向更快地發展。當然,本學期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項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青年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還有待提高;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體育特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等這些都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漸改進和提高。

本學期在校行政學期初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鋪教師成長之路,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奠學生成才之基。樹學校精品之牌”爲工作總目標,發揚勤奮踏實、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團隊精神,強化“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強化“高效課堂教學”思想,強化“各項工作和諧發展”思路,全組成員同心同德,腳踏實地,嚴格按照學期初制訂的教研組工作計劃開展各項教學教研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實施高效教學。

課程教學處的統一部署下,本學期。本組確立了高效課堂教學”爲主題的教研重點,教研組分別召開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及“實施高效教學構建和諧課堂”兩次專題研討會,教研組、備課組老師積極研討體育高效教學模式和程序,透過組內開設公開課聽課、評課,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高效教學”概念,認識到高效體育教學的內涵不僅要有效果、有效益,而且要有效率,同時也明確了高效教學的考量標準不僅包含學習時間、學習效果,更重要的還包含學習體驗。研討活動中,大家一致認爲高效教學的構建,必須做到教學預設的有效性即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必須做到教師“教”有效性和學生“學”有效性,選擇教學內容時必須做到精選化、整合化,選擇教學方法必須做到靈活化、最優化;同時,教學評價時要做到多元化、激勵化。

二、創建學習性教研組。

學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教師學習,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最有效手段。本學期教研組學習蔚然成風,相互之間交流聽課就達80節次,外出學習達30人次,有業務培訓,有研修活動,有觀摩學習,有教學研討,形式多樣。每一次活動歸來,與會者都進行交流,及時傳達有關學習內容,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傳達課改資訊,分享學習成果,共同發展。此外,爲創建學習型教研組,根據教師發展處和課程教學處的統一安排,本組於每月初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學習交流活動,大家先在自學的基礎上然後集中交流,交流學習心得,暢談學習收穫。

三、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但結題並沒有結束我組研究。本學期初,由俞波老師負責、全體組員參與的省課題《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實踐研究》子課題《以遊戲爲載體設計多元體育課堂教學的研究》已經進入結題階段。又繼續向教育局申報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項目學校,課題《大課間體育活動校本化開發與實踐研究》並已批准立項,意味着我所開展的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組教師將以此爲契機,圍繞課題開展行動研究,不斷改進和改良我校大課間,探索中前行,改良中進步。本學期圍繞課題研究在校行政支援下組織了全校的春季趣味運動會,從項目設定、場地安排、報名和比賽、學生參與率,都超過以往各屆。

四、強化畢業班體育教學。

而本屆初三畢業班面臨人數多,上屆初三體育中考我校取得了39.8好成績。工作量大、工作難度大的問題,因此學校和全體教研組同志非常重視。九年級兩位教師抓早、抓緊、抓細、抓實,把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同學,同時各任課教師認真學習研究中考標準,羣策羣力,經常交流,不斷探索提高成績的方法,並及時做學生思想動員工作,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教學、訓練、考覈相結合。本學期,又先後召開兩次學生家長會,認真組織了兩次模擬考試,分管領導和教研組先後多次進行初三體育教學工作研討會,分析問題,總結交流經驗。5月進行的體育中考中,校再次取得優良成績,全校均分達到39.7分,圓滿完成學校要求。

五、業餘訓練常抓不懈。

創新教學總結 篇2

在本次我係開展的以“創新教學,提升內涵”爲主題,旨在進一步樹立科研爲教學服務的意識和提高老師對教學科研的參與率的教學創新月活動中,本人選取了任教的其中一門課程—— “日語閱讀”課程作爲創新教學試點。

本課程是本系商務日語專業學生的一門知識性基礎課,主要是幫助學生透過閱讀各類文章,提高日語閱讀能力,掌握日語閱讀技巧,並更好地瞭解日本。是否掌握了一門語言,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檢驗標準之一。我們學習詞彙,學習語法,最終的目的也是爲了能夠讀懂該語言的文章,只有在讀懂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翻譯、寫作等課程的學習。所以閱讀教學是日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本學期是該年級第二學年下學期,日語中級階段學習。總結上學期的閱讀教學及該班期末考查成績等,發現在教學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

1、很多學生認爲只要掌握了語法和單詞,就能閱讀日語文章。有的學生以等級考試讀解爲目標,進行大量針對性選擇題練習。讀 解考試問題均爲客觀題,這樣的試題設定本身就將學生的閱讀重點侷限在某些字句上,也讓閱讀又回到了語法詞彙練習的問題上。

2、目前的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選定教材,所選用的教材雖改變以前文體單一,但畢竟內容有限,忽視學生主體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且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還發現,許多學生閱讀量非常少,除了課堂學習,課後基本上不會去進行閱讀訓練,很多學生連日本名家名作都未曾耳聞,可見學生課外閱讀量太少。

外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以致用。完成考試題目並非閱讀教學的真正目標,能夠靈活運用、理解文章及言語的深層含義進行實際工作纔是閱讀課程的目的。爲此,本人改進教學方法,擬定新的教學方案:

1、在課堂教學上,本人改變傳統日語閱讀教學中先讓學生預習新單詞語法、教師講解新單詞語法、學生朗讀翻譯文章、學生回答課後練習問題的單一教學模式。而是在日語閱讀教學開始之前先進行閱讀情境的創設,如透過多媒體視頻、圖片等的展示或透過社會新聞、當下的熱點話題、學生們的表演、或與閱讀材料有關的聲音資料來匯入教學內容。教學中,本人引入語篇教學的概念,要求學生分小組學習文章,從全文宏觀角度出發,立足文章整體,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分析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然後讓學生針對練習問題及事先設定的補充問題進行選擇性閱讀,小組組長髮表,小組之間相互提問,;最後分析該日語文章獨有的行文特點和遣詞造句的手法,總結作者觀點、行文方式。並在閱讀後讓學生討論總結文章文體閱讀技巧及文章內容整體所表現的相關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及與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等。

2、加強對課外閱讀的管理。因爲報刊雜誌文體多樣,迎和現代生活節奏,突出閱讀話題,所以本人推薦報刊雜誌作爲學生課外閱讀材料,如「日本語ジャーナル」「一番日本語」等。當然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推薦一些日本名著進行閱讀。當然不光是要求學生閱讀,還要求學生剪貼、摘抄、編寫閱讀材料目錄或索引,用自己的語言爲閱讀過的文章列寫綱要或讀後感,鞏固閱讀成果,內容不宜長,80-150 字即可。

具體以閱讀教材第四課“日本の歌舞伎”爲教學實例(總學時:2學時):

1、匯入:觀看一段大概4分鐘的全日文介紹日本歌舞伎的簡短視頻,設定幾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爲進入文章的閱讀做鋪墊。

2、課文閱讀及分析:先快速全篇閱讀,小組派代表用日語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然後讓學生針對練習問題及事先設定的補充問題進行選擇性閱讀,小組之間相互提問;最後分析該日語文章獨有的行文特點和遣詞造句的手法,總結作者觀點、行文方式。

3、課堂總結:總結如本文所示的說明文閱讀技巧,結合課文和文化背景區別日本歌舞伎和中國京劇的異同。

從該課課堂教學反饋來看,由於閱讀情境的創設、語篇教學概念的融入,激發了學生對本課內容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日語閱讀教學中來。在課堂總結環節上,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豐富了日本文化背景知識,實現良好的日語閱讀教學效果。從學生課外閱讀摘抄及讀後感筆記情況來看,許多同學能夠正確表達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可以說這個教學方案是有效果的。但侷限於日語閱讀課程每週2課時,閱讀量有限,學生課後閱讀文章的主動性、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是否是閱讀日語文章都難以掌控等方面來看,該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

透過這次創新教學方法實踐,我發現不單純是教學效果有了提高,還讓我自己對教學本身有了很多新的體會。首先,因爲新的教學方案是根據該班學生的真實情況制定的。這讓我感受到,這種“量身訂做”式的、針對具體學生、專門實施的方案更有效果。其次,我認爲教學方法應重實質,不重形式。任何新的教學改革方案都應立足於提高學生能力爲中心目標。某些方法看起來很新穎,但缺乏可行性,或不適合該專業、該班級學生的就不應該實行。而某些方法看起來很樸素,但切實有效的方法應該實行。最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實踐、多研究、不盲目跟從、不固步自封,時刻帶着反思的心態投入教學中,自然會發現更有效的更適合我們的學生的新思維新教法。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透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創新教學總結 篇3

我校《小學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課題於20xx年秋批准立項,是《小學區域性創新教育》的一個子課題。本課題歷經五年的研究,已經完成了研究預設的目標任務,進入課題結題階段。現將有關課題研究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我們的理論假設與依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就在於透過思品教學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品質的人才,並構建小學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並不神祕,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在於培養有能力創新的人,而不是重複前人所做的事。”健全的人格是創新能力形成的保證,人的個性、獨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對創新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小學思品教學的特點,構建小學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並透過這種模式的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創新教育思想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陶行知在《民族的兒童節》一書中強調,要實現兒童的“六大解放”,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兒童。只有充分地解放兒童,衝破一切傳統束縛,讓他們大膽去想,大膽去講,大膽去幹,才能激發他們的靈感,發展他們的創造力。

2.“三論”即控制論、資訊論、系統論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專家們認爲:要以創新的教育思想指導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教學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規範教學。我們課題組研究的基本內容就是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根據不同課型構建一種基本課堂教學模式,並用模式指導教學,避免品德課執教過程雜亂不實,突破思品教學的三背離,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

四.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概述

(一)模式孕育階段

20xx年秋,我們實驗教師在縣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學習創新教育理論,根據思品教學特點和教學現狀制定並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現行教材並制定了方案,孕育出了明理課、動情課、導行課三種課型的基本課堂教學模式。

1.明理課以“理”爲主線的模式。

紮實的知識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創新能力決不是憑空產生的,不能忽視科學知識的學習。思品課中的“理”是道德觀念、道德認識。明理課是側重於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塑造學生心靈的課型。理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課的思想觀點,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分析、歸納、悟出道理,形成道德認識的過程。在小學思品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道德認識是一個主要任務,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精心設計教程,運用多種教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悟出道理。明理課分爲“感知深化運用”三個階段。感知,是讓學生初曉觀點;深化,是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下工夫;運用,是用本節課所學的道理去分析、解答具體事例或聯繫實際解決某一問題。

2.動情課以“情”爲主線的模式

創新意識包括強烈的創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慾、好奇心、進取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質,也包括遠大的理想、不畏艱險的勇氣、鍥而不捨的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動情課是側重於激發學生情感的課型。動情課以激情爲主,寓理於情,情理交融,以情激行。在小學思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節和撥動學生的情感。動情課分爲“引情達理激行”三個階段。引情,運用新穎的形式引發情感;達理,通情達理,運用生動的事例及教學手段感染和打動學生心靈,產生情感共鳴,再入情入理,從而從情中悟理;激行,激發行爲動機。

3.導行課以“行”爲主線的模式

在亞里斯多德看來,道德教育有三個要素自然(天性)、習慣和理智,其中習慣最爲重要。導行課是以指導良好行爲養成爲主的課型。導行課分爲“曉理導行實踐”三個階段。曉理透過課文內容明白道理;導行,教師向學生提出行爲方式和要求;實踐,行爲練習。

這三種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相互滲透,形成一體。同時,明理、動情、導行是思品課教學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在各節課中既相互聯繫,又各自獨立存在。

(二)實驗探索模式階段1.研讀教材,劃分課型

每學期開學初拿到教本後,各實驗教師研讀教材內容,初步確立相應的課型:明理課、動情課、導行課,並根據孕育構建的基本模式備課。

2.課堂教學,踐行模式

課堂教學中,各實驗教師根據課型選擇恰當的模式執教,老師門在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又總結出了具體、可行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模式,如:

討論式模式: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教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辯論式模式:學習新教材出示辯論題目分組作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後師生小結。

質疑式模式:學生質疑帶疑學教材嘗試討論全班交流解疑存疑。

茶館式模式: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

小組式模式:自我嘗試學習小組交流思想小組代表發言

評出優秀小組。

實踐式模式:教師公佈實踐要求各人(分組)進行實踐彙報實踐情況得出實踐結論。

主題式模式:課前明確主題各自收集材料充分表達想法師生共議主題。

主持會模式:生充當節目主持人,師退二線導演。3.教學評價,指導教學

在學習創新理論,進行大量聽課評課後,我們課題組制定了“小學思品課創新課堂教學評價表”,不僅規範了教師的教學行爲,也促使了我們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突破模式,開放課堂

教學要突破模式,不搞模式化,模式應是變中有常,常中有變。小學思品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六大開放”:開放教學目標、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思維空間、開放教學課型、開放教學評價。我校思品課題組把握開放式課堂教學的輻射性、主體性、創新性、時代性特點,在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思維空間、開放教學評價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討:開放教學內容指在教學中,聯繫實際,刪出過時內容,增添鮮活的時代內容來充實學生的資訊量,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開放教學過程指的是課堂向課前開放、向課後開放、向家庭開放、向社會開放、向其他課程開放。比如我課題組與語文組聯合開展“我心中的土家名人”採風活動,利用長假開展的“可愛的家鄉人”攝影比賽活動等。開放思維空間指的是打破思維定勢,打破權威觀念,激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辯。設定語言情景,訓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活用教材,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討論、辨析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開放教學評價從這些方面考慮:會不會收集整理資訊、會不會合作討論、敢不敢當衆發表自己的見解、能不能用所學道德觀點指導平時的言行等,各實驗教師平時教學時作好記載,並聯系測試成績對學生作出公正準確的評價。

五.課題研究的收穫

1.課題研究的開展改變了過去思品課堂語言和行爲的背離、社會實際與課堂條文的背離、所學道德觀點與學生實際行動背離的被動局面,老師的束縛解除了,學生的負擔減輕了,新型的思品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老師愛教,學生樂學。

2.開展豐富的學科活動,爲促進學生德性發展搭建了平臺。聯繫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開展的活動,如〈〈歌頌祖國偉大成就〉〉板報比賽、〈〈環保衛士在行動〉〉的廣告語展示、〈〈可愛的家鄉人〉〉攝影比賽活動等等,使孩子們在和大量的資訊交流中,在和社會的親密接觸中,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心靈淨化了,德性發展了。

3.開展了課題研究,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踐性品德的行爲方式增多了,表演、辯論、演講等能力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4.課題研究的開展極大地促進了老師的專業成長。課題研究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團隊精神的形成,觀念的更新,教學、科研能力的發展,使各位實驗教師迅速成長,實驗教師陳支益的品德課堂教學曾參加送課下鄉活動,她參加全縣優質課堂賽獲一等獎,實驗教師的一批論文如:〈〈引進時代鮮活資訊,構建開放的思品課堂〉〉《讓學生在思品課堂經歷探究過程》等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報刊雜誌發表或獲獎,課題組的經驗曾在宜昌市品德教學研討會上作公開交流,教師們的教科研成果達二十項以上。

標籤:教學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