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七年級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穫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來總結過去,展望充滿期望的未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總結纔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七年級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1

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不斷地以教研促課改,力求尋找一條“同研”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爲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探索中我們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發揮大家的主體優勢集體備課,共同研究,爲學生創造“紮實、充實”的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水平穩步提高。爲了使工作更有效地開展,現將前一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中堅持全員參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工作原則,以活動爲載體,提高全組教師有效落實素質教育基本理念的自覺意識和能力水平。活動程序按照“一備二研三上”的程序來設計:以集體定課(確定目標,重、難點)——單獨備課(確定教學程序)——骨幹教師個人展示(開課)——相互交流(共同研討)——集體備課(重新確定教學程序)——年輕教師個人展示(開課)——集體備課(再重新確定教學程序)——年輕教師個人展示(開課),從中總結成功經驗,總結出精闢教案,大家共同受益。在集體備課過程中重點是如何抓住課堂改革 ,深入模式研究 。

我們每位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爲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爲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同研一節課”中成長:

我們啓動了同研一節課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融合儀式,使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找到了真正的載體,追求課堂的紮實有效,突出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老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從“教”變“導”。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即組內互助、互學,組間互議、互評。指導每位學生積極承擔共同完成任務的責任,期望所有的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體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

我們組在三課型上認真揣摩,摸索出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的各自一套方案。

1、新授課

主要在初一和初二級部展開:利用“導學提綱”,即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學生所要得到的知識透過自學、探究、領悟導學提綱上的問題來實現。

“導學”表現在:

①新知識學習之前的“導學提綱”的設計。

②教師精練、規範的示例。

③學生自學和練習過程中教師督查和引導。

④學習新知識後的反饋練習教師的總結和點評。

特別對“探究性實驗”,要求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導思、授法、總結、昇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進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上一學期我們在初一年級先後進行了兩個單元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嘗試。根據幾次實驗我們共得出這樣的結果: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好處在於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興趣盎然,提高效率。學生不必零碎地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能感性的理解這些知識,而不用去死記硬背。

2、複習課

複習課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大多數學生甚至認爲已全部掌握,因此往往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的願望。我們將每班分成八個組,設立組長和副組長;師將會考內容分爲八個專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每個專題分散在哪冊書中,然後討論每個專題涵蓋哪些知識點,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知識的脈絡和框架。對需要識記的內容,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記憶,在組內採用組長負責制,互相抽查。對於需要挖掘和拓展的內容,師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得出結論。

3、講評課

講評課真正起到強化和突破試題中再現的重難點知識,澄清相近、相似、相關的內容;條理和深化綜合概括性內容,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因此講評課不能從頭講到尾面面俱到,而是應有選擇、有所側重。否則,既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又難有成效。每次閱卷後講評前師首先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各題的錯誤率,細緻診斷學生的解答,找出錯誤的癥結,弄清哪些題目錯得多,錯在哪裏,學生需要何種幫助等等。同時,重在引導學生參與試卷的分析,找出出錯較多的題目,首先是自己來分析錯誤的原因,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是講評課着重突破的難點。這樣,試題講評建立在學生強烈求知慾望上,建立在學生思維遇到阻礙的基礎上,集中了學生的易錯處和典型錯例,切中要害地分析,就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印象,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另外,師還引導學生總結失分的原因。由於細心、冷靜、時間安排、做題速度等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失分應要求學生減小控制並作必要的指導;對由於學習基礎差、知識理解運用能力欠佳而成績較差的學生要予以鼓勵,提出要求和目標。

講評課學生的參與程度有較大的'提高,合作學習得到充分的展示,優生和落腳學生的有機組合,達到全員參與的效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瞭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缺點是對知識的拓寬和拓展不能很好地實現。需要教師在講評課上及時捕捉到學生的點滴資訊,讓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本次課堂改革,我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也認識到諸多環節有待改善和提高,比如在選擇整合點上,教師思想上有點麻痹,教學設計中依然受到傳統方式的極大影響等。但我們發現學生自學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尤其是實踐活動的開展,斷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對生物的深入探究的慾望,課改應當是大有可爲的,有待後期的實驗進一步探索。

三、學區內的“同研”

我們和羊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同研一節課”,大大提高了老師的授課水平,特別是對於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一)互研互講

大家對於課堂教學共同商榷、相互激勵,把你的經驗帶進來,把我的不足消化掉,在取長補短中一共同成長。在這種形式的帶動下,使我們組又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又多了一位同行的戰友。

(二) 互研共講

備課過程中教研組集體出謀劃策,使課堂真正讓學生融入,環環相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聽課時大家積極記錄在評課中一同反饋,使同研一節課的意義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學生髮展中起引導作用,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最大的效益。而“同研”又是一個大舞臺,在平日中我們生物組就在每週的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大家全體參入,共同上課,注重反思和積累,使“同研一節課”的精神在我們組得到深入貫徹,在“同研一節課”這條道路上我們將繼續吸取經驗,積蓄力量爭取走的更遠。

七年級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2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新的《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之後,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在這爲期半年的教學工作中,有得也有失,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吸取,也有失敗的教訓可以借鑑。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教學方面

1、充分備課

熟悉教材知識體系,瞭解學生知識基礎,以便更好更細緻地設計課堂環節,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2、向課堂要效率

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很重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同學的興趣,組織學生有效討論,高效閱讀與思考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本學期教學中,我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自己,儘量做到先學後教,少講精講,讓每個學生親歷學習,探究以及與人合作的過程,給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他們更多思考的時間,給他們更多質疑的引導,他們的主動性和邏輯思維能力會更好一些。

3、作業批改和教學反思

作業批改能有效地檢驗教學效果,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每天上完課後及時總結反思一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將是提高教學水平與教育境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研方面

1、堅持聽課與評課。堅持聽同科教師與不同科教師的課,虛心學習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技巧,請其他教師聽自己的課,多發現自己的不足。

2、積極參加集體備課。

三、教學工作中的優點與不足

1、優點

我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聯繫實際滲透一些前沿知識,着力培養他們成爲一個有生物科學素養的人。課堂氣氛活潑熱烈,學生參與度高。在教學時運用實物對照、調查、實驗等方法,藉助實物、掛圖、模型等教具。我充分利用了我校的生物,讓學生走出課室,調查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讓他們認真地觀察自己身處的環境,還組織學生到實驗樓上過一次實驗課,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

2、不足

不足方面很多,如教學環節銜接不夠自然,這與自己還是一名新教師有關吧;檢查監督力度較小,如六班的課堂;學生背記稍差一些;學生課後作業監督不夠,有不少學生一次作業都沒交過;對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觀察得不夠細;對個別有潛力的學生沒有做好引導。不過我相信,教學工作,永無止境,常做常新,我會在新的學期,我將更好的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以期有更好的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