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在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嗎?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總結了。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1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而我,本學年再次擔任科學教學工作,對這門課程的認識更加深入。“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下是我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基本情況:

學生們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觀念。但仍有小部分學生學習、紀律都較鬆散,學習能力較弱。

二、主要經驗:

1、注意做好課前準備,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結合實際條件,靈活安排教學進度。如三年級的這冊書中,植物的生長週期與動物的生命週期有鳳仙花種植、養蠶的環節,都需要特定的時間,所以我先講了第三四單元,一二單元則是穿插着進行,根據鳳仙花和蠶的生長來講授知識。讓學生充分的觀察、自主的發現,這樣學生印象深刻。

2、準備好每節課必要的實驗教具,做到先備課,後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重視學生實踐操作,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爲主流。從而樹立學生的科學精神,即“求真、求實、多思、善問”。

三、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自己經驗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處,如:

1、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訓練還不到位,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2、與其它學科的配合不夠,觀察記錄寫得不夠具體。

3、教學方法、課堂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了五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現就這一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鑽研教材,爲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談得上較好地實施。所以,我熟悉了教材的內容,認識了課程結構,瞭解了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新課程中的核心理念。爲實施積累一點理論指導,使自己在實施中有了方向、原則。

二、 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觀念纔有新的教學改革,因此,我透過自學,參加培訓,反思或與同事討論,來提高自己的認識,強化自己的責任,從教師角色、教師行動、師生關係、學習方式等方面改變自己以往的觀念,使自己的觀念與新課程的方向協調一致,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三、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力求他們會提問題,同時與同學合作,透過觀察、做遊戲、模擬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說,在學習上,我提倡一種自合作的探究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因爲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記憶纔會更憂新,只有親身經歷過、體驗過,人總會有所收穫。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積極學習現代資訊技術,多媒體課件製作,使它發揮教學的輔助作用,更能直觀地突出教學關鍵處及難點。並多研究實驗操作,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3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爲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一、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體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

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着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着科學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爲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透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於以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

一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沒有而新增的內容,有待於進一步去學習;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資訊技術與新課程進行整合的問題;

三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援,如何合理地解決好這一問題。

四是如何把新課程的實施與學生升學更好的融合的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去思考。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4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時光就像清風劃過,在不知不覺中,這學期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許多感慨,下頭就本學期工作,做一下評價: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敢於探究

愛因斯坦以往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爲重要。”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開始,也是學生探究興趣的所在。所以教師應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進取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題。二是要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必須的情景,開展多樣化活動,給學生供給一個良好的問題環境,讓學生樂於提問題。對他們所提的問題,教師要本着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出發,容許出錯,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諷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大都能根據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應的較恰當的問題,並對問題的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

2、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使學生樂於探究

每一位科學課的教師都應有這個認識:科學課的學習資料已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所以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忙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

3、正確引導和訓練,使學生善於探究

科學課程必須給學生供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這一點上,由於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和實驗本身的特點,它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實驗教學。這主要是因爲:

(1)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實驗最感學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爲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力,成爲愛好和志趣,以致發展爲驚人的勤奮和百折不撓的毅力。興趣愛好和求知慾是兒童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本事的前提,也是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本事的結果。在觀察與實驗中,能夠充分發揮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作用,靠眼看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遠近;靠耳聽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高低、強弱、音色;靠鼻聞物體的香、臭等氣味等,讓孩子親自去探究其中的奧祕,感知其中的神奇,來滿足他們的興趣。學生天生就好奇、好動,這些實踐對他們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進取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2)實驗能促進學生本事的提高學習科學,必須有必須的實驗本事。包括實驗設計、實驗_作、實驗觀察記錄、整理記錄資料等方面的本事。這些本事是不可能僅靠教師的講解來獲得,而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僅有經過實驗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經過設計實驗,分析結果等能鍛鍊和培養想象本事和分析本事;在研究原因、結果、構成概念的過程中,要進行概括、抽象的邏輯思維本事、歸納本事、分析本事;在實際_作中,還能培養組織本事、實踐_作本事、解決問題的本事等。所以,僅有經過實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科、用科學的本事。

我們明白:實驗具有重複性,它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的反覆,供學生反覆觀察;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認識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礎知識。所以,讓學生進入實驗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實踐,主動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無疑是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

4、科學教學要加強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

以多媒化、網絡化、智能化爲主要特徵的資訊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資料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事例成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必然趨勢。作爲《科學》這門學科,再不能在“粉筆+黑板”的這種老模式裏大講“科學”了。

時間就是在這樣的紛繁複雜,緊張忙亂中匆匆劃過,回首這學期的工作的點點滴滴,也不是這隻言片語就能細數的,我只想給自我提出點期望,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堅持好的習慣,克服自我的缺點,哪怕是小的提高,也會不斷地鼓勵自我,每一天提高一點,堅持不懈,讓自我的人生,無愧於黨,無愧於學生,無愧於教師這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

小學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5

本學年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期即將結束,現將自己在教學生涯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以求得到大家的幫助。一直以來我從學生實際出發,本着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但由於知識難度的增加和基礎較高,想再向前提高,需要做的工作就相當大了。本學期我試着做一些大膽的嘗試,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在每次單元考試或作業中,學生答題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科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科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科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儘量降低教學目標。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淺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學生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科學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時間,多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多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透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科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平時科學試題中常出現科學探究內容,這對初中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三、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平時試題中涉及能源、環保等社會熱點的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今後將逐步加強,這就要求科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要求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用科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鑽研科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與老教材相比,新課標對學生要求起點較高,落點較低,但在平時的練習或單元考試中的落點還是比較高或者說是相當高,讓師生都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時候還是講了一些難度相當大的例題,以給學有餘力的學生“營養午餐”。

五、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在各種學校本級的教研活動中,聽完課後要主動與上課老師及時進行交流,探討成功經驗及提出不足之處,以求達到自己和他人更好的課堂效果。其實在給別人找不足之處時也是自己在提高的過程,我有我的教法,一些可取之處我也人向新教師學來自己用,如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我也會不遺餘力地與新教師分享,只有水漲船高才是真正的成功。

透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後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要想與時俱進,有待於我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