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爲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一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

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歷史小故事”,梳理基本線索。書中還設計了一些探究習題以及“自由閱讀卡”等欄目,旨在啓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增長曆史知識。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

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爲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2

爲更好的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學期初一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爲本”爲宗旨,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爲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爲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進階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學科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思想上有歷史是副科不怎麼重要的意識,而且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學科,沒有什麼基礎。因此需要教師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技巧。

三、工作目標:

1、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中考中的地位。

2、搞好常規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3、指導學生學會答題應試,提高成績。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搞好教研活動。時間:每週一上午。

2、搞好學校和教育局組織的各項考試,認真閱卷、登統、講評及分析試卷。

3、教學中,對七年級學生做好學習習慣培養,注重學生學法的研究,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情趣激發的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作業上保證人人上交,及時訂正等。

4、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瞭解中考資訊,學習他人長處。

5、探討七年級歷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6、加強聽課、評課活動,更好地掌握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爲提高教學質量服務。聽課節數在數量上保證,在質量上提高。

五、七年級歷史教學進度

第一週 學生軍訓

第二週 歷史導言課,第1課

第三週 第2、3課

第四周 第5、6課

第五週至第六週 第7、8課(國慶假一週)

至七週 第9、10課

第八週 第11課,單元複習

第九周 期中複習,迎接期中考試

第十週 期中考試,試卷講評

第十一週 第12、13課

第十二週 第14、15課

第十三週 第16、17課

第十四周 單元複習

第十五週 第19、20課

第十六週 第21、22課

第十七週 第23課、單元複習

第十八週至第二十二週 期末複習

第二十三週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