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精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六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讓我們對今後的工作做個計劃吧。那麼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工作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合集六篇

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在本學期,擔任七年級1個班的歷史課,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的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本學期要很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學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把教書育人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使學生成爲:“四有”新人,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優秀品質。並透過各種題材歌曲的學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藝術和高尚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環境意識、心理條件等,努力進取,爲中國的明天奮發向上。

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

3.初步欣賞一些小型的器樂曲,掌握音樂欣賞知識,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4.透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5.透過集體舞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學內容

本學期透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爲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透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素質。本學期,我還加強了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的學習力度,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改革進取,加快教育現代化,使學生能在他們的薄弱環節上加強學習,透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透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爲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並落實於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學生情況分析

本級段執教班級爲五年級一個級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

執教的一個班級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爲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

課時計劃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歌曲《嘀格調》

第二週欣賞《土家喜愛咚咚喹》

聽賞與跟唱《我躺在綠色的草地上》

第三週欣賞《黃河船伕曲》歌曲《刮地風》

第四周聽賞歌曲《走絳州》隨《擁軍秧歌》跳秧歌舞

第五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唱一唱《秋天的小雨》

第六週欣賞《洗衣歌》《大紅棗兒甜又香》

第七週歌曲《祖國印象》

第八週聽賞《我和我的祖國》讀譜唱歌《美妙的歌聲》

第九周歌曲《小鳥請到這裏來》聽賞《森林晨光》聽賞與跟唱《綠色的歌謠》

第十週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漁夫與金魚的故事》

第十二週歌曲《在葡萄架下》

第十三週欣賞《看馬戲》活動:快樂的隊日

第十四周欣賞《阿里郎》《道拉基》演唱《嗯嘿呀》

第十五週演唱《藍色的雅特朗》聽賞《還鄉》

第十六週聽賞與跟唱《故鄉的親人》

第十七週音樂家賀綠汀

第十八週期末考試

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在本學期初,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初步擬定了一份學困生工作計劃,現已接近期末,爲了更好地鞏固轉化成果,爲下個學期的學困生工作提供理論基礎,現特將本學期的學困生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摸清班級學生情況,制定工作計劃

要想取得良好的轉化效果,首先得摸清班級學生情況,列出學困生名單,探找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方能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在開學伊始,我透過詢問學生、家長和任教教師及觀察方法,摸清班級學困生的情況,再與學困生進行談話,瞭解他們的思想情況,以便於做到心中有數,萬事有個好開端。

在瞭解了學困生的基本情況之後,我開始着手製定相關的轉化計劃,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性質,採取不同的方法。

二、工作中的問題思索

學困生,追根究底,就是有着學習障礙的各類學生。要進行轉化工作,光有計劃是不夠的,還需要老師及各種力量的有效輔導及督促,方能有實效,也避免流於形式化。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大;尤其是當班主任,不僅要教書,而且要忙着班級裏的一系列工作,還有學校的各種工作,有時候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種時候,則需要家長的配合。但是在計劃的實施過程當中,我卻發現,有的家長,尤其是外地生家長,平時忙着工作,對於孩子是疏於管教,以致於只有孩子出了問題,纔會與老師聯繫;有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於五年級的學生難以起到輔導作用,這也是造成學困生不能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發動優秀學生與學困生形成結對子關係,剛開始的時候效果還不錯;可是時間一久,有的學困生就形成了依賴性,以致於學優生產生不良情緒。有的學優生競賽一多,忙着自己的學習,時間一久,也就照顧不上學困生,導致稍有進步的學困生又開始慢慢地落後,重回學困生的行列;這也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個大難題。要說實行幫扶吧,可這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並不一時的督促就能行之有效的,這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三、探索有效方法,加強轉化效果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們的持之以恆;尤其是育人的工作。我認爲,要進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首先得轉正他們的思想,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方能做到有實效。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當老師的,最大的作用在於引導,正是所謂之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一旦學困生形成依賴性,要是哪一天沒有督促,他們又會開始慢慢地退步,所以還是應該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困生能夠真正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糾正不好的行爲,形成正確的思想及行爲。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就得清楚,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時候,你付出了心血,卻發現這一切是徒勞無功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學困生的進步是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因此,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孜孜不倦地進行探索,讓更多的學困生脫離學困行列。

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實習

1、透過臨牀實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使理論與醫學實踐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臨牀思維和學習工作能力;

2、瞭解臨牀醫療及護理的工作特點;

3、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原則和預防措施,掌握臨牀基本操作技術,初步掌握常見危重病的診治原則;

4、樹立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良好醫德醫風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今後從事臨牀醫療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帶教老師

1、透過帶教,對知識溫故而知新及自覺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跟上醫學發展的時代步伐。

2、透過教學準備及具體的理論講課、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技能操作示範、修改醫療文書等教學活動,自我規範醫療行爲。

3、透過教學活動、爲人師表,提升個人外在形象,從而提升我院醫師隊伍的整體形象。

二、時間

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三、臨牀教學活動內容及要求

(一)教學活動內容

1、理論大課。每月一次,由醫務股組織,主要由進階職稱醫師主講。

2、教學查房。每週一次,每次60-90分鐘,由醫務股與臨牀科室共同組織,主要由中級職稱醫師完成。

3、教學病例討論。每兩週一次,每次60-90分鐘,由醫務股與臨牀科室共同組織,主要由進階職稱醫師完成。

4、基本技能操作。每月2次,由醫務股與臨牀科室共同組織,主要由中級職稱醫師完成。

5、小講課。每週1次,每次15-30分鐘,由高年資住院醫師主講,各科室具體安排。

(二)要求

1、各科室主任召集本科室帶教老師,學習臨牀教學大綱及醫院教學計劃,討論制訂出本科室的帶教計劃,並嚴格按計劃帶教。

2、凡具有帶教資格的醫師,必須按照教學計劃每年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包括醫療文書修改、理論大課、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基本技能操作及小講課。教學任務完成後,一週內將相應的教學資料交科主任作爲科室教學資料保管。

教學資料包括:

①大課、小講課的教案、講稿、PPT課件及講課記錄。

②病例討論的教案、PPT課件及討論記錄、實習生髮言稿(有實習生簽名)。

③教學查房的教案及查房記錄。

④臨牀操作技能培訓的教案、PPT課件及培訓記錄。

3、各科室制訂教學計劃時,分層級安排教學任務,促使人人蔘與教學活動,透過教學活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開展臨牀教學督導活動。

由教學經驗豐富的進階職稱醫師組成教學督導組,對教學活動進行以導爲主,督、導結合的方式,促進教學活動的規範化。

五、開展評教評學活動

由科教科與教研室共同組織實習生對帶教工作進行評價及向老師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制訂整改措施,持續改進臨牀教學工作。

六、定期召開評教評學工作會議

反饋臨牀教學情況,研討改進措施,促進臨牀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品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透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爲他們成長爲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要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爲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透過以探究爲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開放科學課程,進一步改進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生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的小朋友,紀律良好,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於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於、優於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繫;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爲學生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爲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題。

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夠想出一定的辦法研究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