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注重欺負、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教材結構進行了設計,更換了一些曲目,注重了地方音樂作品的充實,但作品缺乏童趣,沒有注重學生興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學習興趣很高,對不同的音樂體裁和風格都有初步的瞭解。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重視學生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提倡多元文化和學科綜合。

四、本期教學任務:

按單元編排教材內容,共有八單元,內容包括唱歌、聽音樂、音樂活動、音樂創作等。

五、教學措施: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把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在教學中;

2、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以學生興趣爲根本,塑造音樂學科教學的新形象和新設計。

六、計劃與內容:

第一課:

1、欣賞《夢幻曲》,感受大提琴的柔和音色和寧靜優美的旋律。

2、欣賞《童年的夢》,感受樂曲愉快的情緒,並能選擇合適的顏色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體驗。

第二課:

1、欣賞民樂和音樂劇,教育學生愛護鳥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與環保意識,享受大自然的喜悅與歡樂。

2、學唱歌曲,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三課:

1、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習小烏鴉愛媽媽的行爲和思想品格。

2、欣賞交響通話和配樂故事,在音樂中明白道理,引導學生想象,並進行表演。

第四課:

1、欣賞優秀兒童歌曲,感受優美旋律中的意境與情感。

2、用甜美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熱愛隊旗、熱愛紅領巾的情感。

第五課:

1、透過欣賞《勞動最光榮》與《森林的鐵匠》,感受兩首歌曲不同的音樂風格與情緒,認識勞動的價值,體驗勞動的喜悅與快樂。

2、引導學生用輕快、輕鬆、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主動參與創編活動。

第六課:

1、能用清脆響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欣賞歌曲,感受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聽辨不同的演唱形式,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第七課:

1、用自然的聲音表現歌曲。

2、欣賞樂曲,感受夏夜的美麗與寧靜,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3、選擇節奏爲歌曲伴奏。

第八課:

1、用歡快的情緒,自然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2、欣賞樂曲,感受大提琴、二胡、排簫等不同樂器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3、聽歌曲唱歌曲,自編動作歌表演。

第九課:

複習考評

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2

一、基本情況分析(教材、學生)

這學期我帶的二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着。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五個班的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大約佔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還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目標含優分率、及格率)

知識目標:

1、認識認識打擊樂器碰鈴和響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長短,並且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

2、透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識。

能力目標:

1、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透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透過音樂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透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情意目標:

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啓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學期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之相關的文化內容,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分鐘的課堂時間,向35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爲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本學期準備成立幾個興趣小組,如器樂、舞蹈、合唱等。

8、提優補差的途徑:(1)、透過課堂教學。(2)、透過課外藝術活動。

9、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小學音樂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3

如在教學《感受音的強弱》一環節時,可設計如下:多媒體出示一輛紅色小汽車從公路一端開過來,經過弱中強標牌時分別按一下喇叭,讓學生感受強弱的對比,經過三次不同體驗後,點按實踐按鈕,根據畫面中不同樂器的演奏,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把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轉化爲通俗易懂的小常識,創造出了優美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愉快而積極地獲取知識,趣味盎然。

1、啓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給人美的享受。我們不能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啓發準確的表達好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玩耍融爲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中的藝術內涵挖掘出來,激發起學生深厚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確的、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美。

2、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啓發學生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啓發學生表演時,是這樣做的:(一)啓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二)教師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三)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裏會自發的爆發熱烈的掌聲。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強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爲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讓家長幫助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做沙球,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胭脂盒對擊做小鼓等。學生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繪畫、故事、表演相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體驗。但小學生閱歷淺,感情積累少,要是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透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啓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視覺同步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然後在讓學生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廣闊的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的形象記憶,把自己對所聽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能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作品,理解音樂,欣賞音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