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模板

(一)抓課堂,彰顯有效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模板

本學期着力以“有效的教研”促“有效的教學”,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引導課改深度對話,真正讓教研活動成爲落實規範、推進課改、提升質量的助推器。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關注常態

①經常化調研。教學調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基礎和載體。本學期將結合區調研深入常態課堂,參加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及時瞭解教師需求,幫助學校構建“行動+反思+研究+合作→成長”的教研組建設路徑,促進教師行爲跟進。

②規範化管理。引導學校及學科教師落實國家課程計劃,開齊、上足課程;指導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進度,監控教學過程、實施教學評價;規範各校教研組的建設,不斷提高課程的執行力。

③專業化引領。首先以“正確認識課程,合理使用教材,有效實施教學”爲主題的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從面上提升教師的研究水平。其次,以“常態課”爲研究切入口,以“行爲跟進”爲研究手段,從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活動組織、總結反思四個層面,以“我理想的德育課堂”爲主題開展媒體式案例講述評比、研討活動,3月份組織“我理想的德育課堂”媒體式案例評比。最後,從主題選擇背景、課程資源開發、活動過程描摹、教師體驗感悟四個方面,以故事講述的方式呈現區域、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歷程和成果,積累綜合實踐活動典型案例,幫助廣大兼職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實現師生積極有效的發展。

2、組織觀摩

5月份將組織參加以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幹教師爲主體組織教學觀摩展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科教學中的示範作用,引導他們讓思想說話,用行動驗證,使觀摩展示成爲他們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的舞臺。在活動的組織上重實效、重提升,逐步實現由形式向內涵發展,向縱深推進,真正做到爲教師的.遷移而做,使一線兼職教師與學科骨幹一路同行。

3、微格探討

圍繞教學中生成的問題開展微格研究,藉助微格教學呈現,記錄教學現象,評析教學例案,實現教研方式和教師行走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升研究的品位。

(二)轉方式,凸顯務實

1、構建層級教研體系

逐步建立“教研室——學科基地——名師工作室——學校教研組”的教學研究網絡,逐步形成以學科爲“線”,區域爲“片”,層次建“體”的“線”“片”“體” 三結合的工作模式,努力將區域性教學研究與校本教研、網絡教研有機整合,採取區域、中心輻射、校際互助、成果共享的方式,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校際間的合作,以促進學科教學的均衡發展。

2、創新教學研究方式

倡導主題+項目的教研推進模式,做到事前科學策劃,事中精心實施,事後認真反思,以教學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爲主題,以課堂觀察爲手段,以課例分析爲載體,以行動研究爲方式,以經驗提升爲宗旨,引導教師以研究的心態對待課程,以探究的姿態從事教學,以反思的襟懷走近課堂,從而培育教師的研究主體意識。精心組織以“有效”爲主題的各類研究活動,以“研究課”引導日常教學,以“常態課”促進自我反思,逐步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力。

(1)區域互動

改變單兵作戰、各自爲政的教研模式,打破區域界限,加強協作交流,發揮團隊優勢,增強區域互動,進一步融會教研文化,拓展研究視野,提高研究能力,促進各地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4月份將組織參加在丹徒區組織的“聯誼承包,攜手行動”教學資源建設爲主題的區域互動交流活動。

(2)項目交流

整合品德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兩類課程資源,切實加強中美合作項目“公民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透過組織項目指導,現場觀摩,聽證展示,推動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開展,促進教師在活動中體驗,在過程中獲得,在交流中反思,切實提高課程實施和項目研究的水平。6月份在新區實小組織“公民教育實踐活動”的項目聽證活動。

(3)網絡教研

藉助學科教研網,變“一次性教學研究”爲“持續性教學研究”,變橫向的“點”上的點撥爲重縱向的“線”上的跟蹤指導,以促進優質資源的共生、共享,放大研究的效益。

(三)做課題,重在過程

有序推進省級重點課題《區域有效推進小學品德課程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的研究》的實施,在研究中,着眼微觀,注重行動,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強調結果與過程價值並重。本學期主要做好兩項工作,開展課題的專項調研,瞭解子課題執行情況,及時調整、矯正,確保各子課題規範實施;

(四)建團隊,立足發展

構建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兩個研究共同體,將教師的培養與日常的教研工作有機整合,讓不同區域的教師相互學習,合作研究,積極互動,共同成長。

(1)青年教師培養

依照一定的主題,按照“案例分析、問題解決、實踐探索、總結提升”的方式,剖析課堂問題,尋求解決策略,努力使青年教師置身於濃厚的研究氛圍中,交流教學思想,發佈教學資訊,展示教學成果,在研究中不斷成長,本學期將以基本功競賽契機重點鍛造青年教師解讀教材、設計教學和文獻綜述的能力。

(2)骨幹團隊建設

對骨幹教師研究團隊的成員將採取任務驅動方式,透過專題研討、教學沙龍,等活動鍛造骨幹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搭建展示的平臺,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使他們的教學逐步走向成熟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