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認真思考工作計劃如何寫了。相信大家又在爲寫工作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課程改革爲中心,以老師爲研究主體,認真學習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大力加強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學習,以學校目前師資現狀爲出發點,以規範教學常規、“潛質生轉化”爲研修目標,立足課堂改革,依託教研組建設,加強培訓,切實提高老師整體素質。

二、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及分工職責如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總體目標

1.透過師德培訓,提升老師政治理論素養,使老師樹立服務意識、爲人師表意識、廉潔從教意識、教學質量意識、團結凝聚意識,樹立全體老師的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的意識。

2.做好常規培訓工作,參與面達到100%。力爭每位老師的基本功有較大提升,促進課堂教學“輕負高效”的實施。

3.紮實做好教研組工作,積極參與區域教研活動,努力爭取承擔市級教研活動,爭取本學年有1教研組評爲XX市規範教研組。

4.紮實開展“潛質生轉化”小課題的研究,抓好課題的日常管理,強化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積累,及時整理,及時彙總。督促老師多寫論文、案例及教學反思,45週歲以下老師撰寫率達到100%,並爭取在市級論文、案例、反思評比中有獲獎。

5.參加好上級有關活動,如市作業設計競賽等,爭取有較好名次。

四、具體措施

(一)加強師資培養力度,全力推進老師全員培訓。

1、要進一步把深入學習實踐“中國夢”作爲加強師資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黨員“羣衆路線實踐活動”教育,以黨員老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全體老師,把學習實踐與自身的本職工作結合起來,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促進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2、要進一步抓好老師培養,對有事業心、有進取精神的老師要加大培養力度,創造條件參加各級培訓學習,儘快提高老師素養。學校要確保有百分之五的公用經費用於老師培訓和培養。

3、要進一步推進老師全員培訓。堅決執行市師資工作會議精神,開展行之有效的全員培訓工作,充分發揮校際結對、市名師工作室、名師帶徒及各級骨幹老師的引領示範作用。積極推進校本研修,指導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進一步深化教育研究,提升教科研文化

1、根據學校實際,語數教研組要結合學校發展規劃、結合老師的專業成長需求和“輕負高效”的努力方向,切實提高教科研活動的效率,確保教研組活動的時間和人員,學校行政要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努力使語數教研組活動實現“主題化、課題化、實效化”。

2、加強對“潛質生轉化”小課題組的管理和指導,努力把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強化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管理,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力爭小課題能獲得較好成績。

3、組織好市指定校本研修內容的培訓。深入實行“潛質生轉化”研究活動,探索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佈置、反饋等策略。組織好老師基本功的校本培訓,努力提高老師的整體素質。

(三)創新校本研修的模式,提高培訓效果

1、規範學校集中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對於學校集中培訓的內容做到提前落實專題、具體負責人員、保證學習的時間、地點等,避免與教研組的學習內容相沖突。

2、發揮教研組培訓主陣地的作用。教研組內對一年內老師要學習的理論內容和實踐活動做到早規劃、勤落實,力爭每位老師有課上、有內容學,有鍛鍊提高的機會。

3、創新培訓模式。多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與教研室、進修學校的聯繫,積極爭取名師工作室來校搞活動,力爭每位老師每學年有至少一次的外出聽課、觀摩機會(每次外出回校必須有彙報的制度)。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2

根據阿城區教育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玉泉中心校的有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學期學校師訓工作計劃。本年度的校本研修工作將以學校與老師的發展爲根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紮實有效地實施校本研修,爲老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老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穩步實施新課程改革。

一、工作思路:

“強化科研意識、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爲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爲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爲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爲主線,以老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爲主要形式,以培養老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爲根本方向,以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老師爲目的,全面提高我校老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工作目標

透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老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範,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爲抓手,透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老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老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老師的評價方法,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工作要點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爲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老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爲載體,以“一切從老師的需要出發,一切爲了老師的專業發展”爲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老師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老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老師,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幹老師。同時,學習、發揚名師優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代型老師轉變。

1、師德研修,將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爲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爲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老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立志獻身教育,爲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爲學生髮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爲人師,行爲示範”爲準則,增強老師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爲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2、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爲主的學科老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老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覈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老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爲教學行爲。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爲主要內容,對老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並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老師和新老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老師中開展以資訊技術爲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透過結合不同層次老師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老師掌握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老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老師轉化。

4、現代資訊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資訊化整合的老師資訊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老師樹立應用資訊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資訊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爲老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設環境。組織青年老師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製作,提高老師運用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大力倡導老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羣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繼續以“有效研究”爲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鑑學習提煉中……。

四、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老師自學,寫好校本研修報告冊。切實加強老師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老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搞專題講座。各教研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專題講座,專題講座資料及時交教科室存檔。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爲單位,利用每週教研活動時間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本期着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紮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老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在教研活動時間要組織老師觀看名師錄象。

5、名師指導:聘請本校骨幹老師或專家等定期聽課、評課,進行教學研究指導。

6、參觀考察:積極組織老師參與上級研修活動與組織老師外出參觀學習,促進與優秀學校的合作交流,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五、考覈方法:

老師研修的考覈參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案實施。採取周評估、月評估和學期綜合考覈相結合的方法,把老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容按學時計算,完成研修任務與月獎聯繫,考覈結果將作爲老師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考覈的依據,並與年末考覈掛鉤。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爲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核心,落實好國家、省關於“發展核心素養”的相關精神。加強與此相關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動我校教育工作健康、優質、和諧、均衡發展。

二、研修目標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來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確保素質教育深入全面推進,落實好國家、省關於“發展核心素養”的相關精神

(二)加強業務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水平和課程開發能力,落實國家課程,積極構建有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掌握教育技術,提升現代教育資源應用能力。

加強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教學法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在教研員和名優教師引領下,推進微課程的開發製作,提高廣大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四)提高骨幹教師專業水平,發揮骨幹教師帶頭示範作用。

培養專家型骨幹教師隊伍,使其充分發揮中堅力量的作用,引領、助推一線教師快速成長。

三、研修內容

依據小學教師各科課程標準,開展校本研修。

(一)研讀課標、解析教材。

透過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查找問題、優化方法。上半年,透過聽年組論聽課活動,下半年透過教師第12屆“陽光杯”賽課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爲學校創建“活力課堂”提供保障。

(三)加強網絡學習環境,推動教師終身學習。

透過省級科研課題的《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驗研究》的申報,實驗,促進教師資訊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實際學習能力的提高,爲教師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四)全員崗位練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本年度提出45歲以下教師寫字練習活動;透過年組輪聽課活動和“陽光杯”賽課活動,選拔優秀教師參賽。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四、研修形式

力爭做到四個結合:

(一)集中與分散分類分層培訓相結合,輔導與自學相結合;

(二)傳統培訓方式與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培訓相結合;

(三)“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四)市級重點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

五、研修對象

本校的全體教師。

六、研修要求

(一)要把教師隊伍建設真正落實到實處,優化學校的名優教師培養及教師發展策略,認真按照名優教師責任狀的要求,做好名優教師培養與考覈工作,以名優教師的“評、培、用”結合策略帶動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發展。跟蹤青藍工程的工作開展情況。

(二)完善教師校本研修登記、考覈制度,設計制定符合我校實際和教師研究需求的校本研修記實手冊,以有效實現對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導與管理,保證學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爲繼續教育的學時(學分)登記提供依據。

(三)爲教師校本研修及名優教師成長創造條件。在培訓過程中爲教師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形成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繼續完善本校的專題網頁。

七、研修驗收

(一)對教師研修情況,要依據《xx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辦法》做好教師繼續教育證書登記的相關工作。

(二)要做好平時相關研修材料梳理與存檔工作。

(三)把教師校本研修工作情況納入教師量化考覈評價中,促進教師研修的實效。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爲中心,以質量爲根本。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圍繞課程改革,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我校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學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爲突破口,以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課堂教學改革爲主抓手,使校本研修成爲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從而爲學校長遠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二、研修目標

1、樹立科學發展觀,切實落實校計劃精神,不斷提高學校研訓工作的質量和教師自主發展意識。

2、以自我反思、集體備課、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爲核心要素,創新校本研修的模式,開拓校本研修之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徑、健全校本研修機制。

3、以加強師德修養爲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爲重點,努力鑄就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優,教學技能全,教學基本功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適應新世紀課程改革需求的師資隊伍,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力保障。

4、透過調查研究,立足實際,切實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具體問題,聚焦課堂,努力實現課改理念向教學行爲的轉化,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5、透過探索初中研究型教師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幫助經驗型的骨幹教師突破發展瓶頸,爲他們轉變爲具有較高素質的研究型教師奠定基礎。探討高效率地構建研究型教師羣體的方法與途徑,使校本研修更深入、更全面地開展下去。

三、研修機制

(一)決策層面

1、針對學校教師的現狀、學校教育教學結合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制定校本研修研修規劃,幫助每一位教師制定好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

2、營造支援性的學習氣氛,在考評、獎懲上體現激勵爲主,鼓勵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參與研修的行動,逐步使學習成爲每位教師的自發、自主、自覺的行爲;強化教研組的學習研究功能,使教研組成爲集校本教研和校本學習爲一體的基本團隊;建立多元、立體、交叉的合作團隊或合作伙伴(跨學科課題組、外聘專家與骨幹教師的科研合作等)。

3、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上,儘可能滿足研修活動中資料、場所和設備需求。聘請各級專家、名師、教研員到校指導、交流、開設講座、參與研究。在校園網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博客作爲研究的平臺,鼓勵教師提高資訊技術水平,透過遠程教育、網上收集資訊、參與網上論壇等途徑開展研修活動。

(二)組織層面

1、對各種校本研修資源進行組織、整合、調控。由教務處與教研室共同承擔對教研組“管理與評估工作”。依據各教研組制定的計劃,對各項教研活動進行目標管理、過程管理、達成度管理,及時瞭解活動進程,並給予具體指導,抓好組際和教師之間的總結交流。

2、教師的教研活動考覈與升職、獎勵、評級、績效掛鉤。教務處、教研室還對校本研修中的人員安排、課時調配、外出學習等進行調控,使研修學習更有序有效。

(三)實施層面

要突破以往教研組傳統的活動模式,使之成爲教師學習的園地、成長的家園。各個教研組內,同行即夥伴,相互溝通感情、交換思想、分享經驗、解除困惑,使教研組真正成爲了學習型組織。

四、具體措施

(一)制度保障――規範化

1、制訂研修制度確保研修時間:教師培訓學習,與平時的學校政治學習、教研組業務學習相結合,研討教學方法,觀摩課堂教學,反思教學行爲,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2、制訂研修計劃明確研修內容:有效教學策略;課題研究的方法、過程、資料;課件製作,教師基本功訓練等。

3、充分利用相應配套制度(教學常規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教研組考覈制度),從制度上保證並激勵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4、培訓效果上體現“實效”:內容實(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出發);過程實(採用評課議課、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教學論壇等研討形式);效果實(備課、教學、課題研究有指導作用)。

5、建立獎勵機制,對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表現突出(逐項評比)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自主研修――日常化

1、開展“高效課堂”公開課和示範課活動,組內教師評課議課,交流研討,透過這項活動的開展,讓全體教師得到鍛鍊、學習、提高。

2、組織學習和交流:每學期教師要選讀一本教育專著,並提交讀書筆記和論文;教學要寫教後反思或案例分析。

3、完善研討周制度:繼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並完善各年級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研討活動,讓教師在實踐反思中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行爲,以學生髮展爲本,將先進的理念轉化爲教學實踐,聚焦於課堂。

(三)同伴協作――團隊化

1、積極探索集體備課制度改革。教師以年級備課組形式備課,課後必須要有反思。反思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這樣既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又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備課實效。

2、繼續抓好師徒結對工作:組織青年教師撰寫教學反思錄,促其健康成長。學校依據師徒結對教師年度成長規劃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考覈與檢測,激勵先進,鞭策後進。

(四)專家引領――專業化

1、充分發揮區、校兩級骨幹教師的作用,提高學校研修活動的質量。

2、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政策上要給予傾斜,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促使他們儘快成長。同時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示鍛鍊的舞臺,組織開展各級各類“教學大獎賽”,讓他們在一些大型研討會上展露風采等。

3、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作報告、座談。承辦各類教師培訓、教研活動等。透過教師主動參與各項活動,聆聽各位專家們的報告,努力提升業務素養與理論素養。

(五)資源整合――一體化

1、把教研、科研、培訓統一納入校本教研的範疇,統一規劃,統一實施。

2、學校依託市、區級課題的研究促進全校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使全體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方法、過程、資料建設、成果有全面的認識。

3、把課堂作爲開展教科研的載體,進行實踐性課題研究活動,並注意過程性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各個課題組要按計劃開展研究,上好研究課,搞好研究活動,積極展示研究過程,並完成一篇有質量的階段性研究總結。

校本個人學習工作計劃5

爲了深入貫徹落實學校的校本培訓目標,提高個人的專業素質,特制定如下計劃:

1、加強師德修養,愛崗敬業,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做好學生學習上的好老師,更要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上的領路人,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透過學習《師德規範》、《教師法》、《人民教育》、《現代教育》等書籍,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爭取做一名有個性、有特長、有創新的骨幹教師。

2、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積極參加網絡技術培訓,頁製作技術和各種課件的製作技術。透過學習,努力實現資訊技術與教學工作的整合。每學期上交一份優秀的網絡教學教案。積極參加學校和教育局組織的“課件製作比賽”。

3、積極參加新課程改革專題培訓,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經常觀摩教師的優秀課例,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試用,並及時反省。

4、以課題研究實驗爲平臺,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科研的意識和能力。

5、積極參加學歷進修。

6、將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積累的心得、筆記、案例等及時整理,存入檔案,並經常進行自我反思,爭取每課一反思,每週一總結,每月一自評,反思時立足於自己教學行爲的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以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理解,從而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着的教育要求。每學期還要完成一篇不少於3000字的、有一定價值的教學論文。

7、經常從閱覽室借閱一些好的教育書籍,每年至少訂閱一份報刊來進行學習研究,寫好讀書筆記。透過多讀、多思、多寫來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質。

8、認真參加集體備課,並透過集體備課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的教學方法,經常向本校的優秀教師請教教育教學經驗,透過經常聽他們的優質課來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

9、透過網絡及各種書籍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優秀的專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