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錦集5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錦集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摘要:共享單車概念的出現是近幾年備受熱議的新趨勢。而隨着共享單車的面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在校園中的成功推廣也使得共享單車全面的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但在市場出現飽和狀態後,共享單車潛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6日-11月28日

調查目的:此次調查是爲了瞭解大學生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以此做出總結。

調查對象:在校的大學生

一.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共享單車逐漸出現在大學生的視野和生活當中,爲了更好地瞭解大學生對於共享單車的需求以及使用率,爲此做出此次調查。

二.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了42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共有40份,爲了結果的有效性更加準確,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模式,以保證樣本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三.調查數據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有以下幾點:

(一)多數大學生使用共享單車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73.8%的大學生表示使用過共享單車,26.2%的人則沒有使用過。從這兩個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共享單車的需求是比較大的。

(二)便捷性成爲首要因素

40.6%的人選擇使用共享單車的理由是其比較方便,21.9%的大學生則認爲環保是選擇要素,此外覺得共享單車性價比高以及新奇想要嘗試的大學生分別爲18.8%和15.6%,由此可以看出,方便性於大學生使用共享單車的重要程度相對其它因素是較高的。

(三)摩拜、ofo單車更受青睞

在按喜好程度對共享單車進行排序時,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比較偏向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其次則是小鳴單車,而小藍單車以及優拜單車卻稍遜色幾分。從以上這些排序可以看出,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在大學生心目中佔有較大比重。

(四)外出遊玩和運動鍛鍊更受歡迎

根據數據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傾向在出去遊玩和運動鍛鍊時使用共享單車,緊追其後的則是在離目的地較近以及上下學的情況下使用,只有少部分人偏向於其他情況使用。從以上結果可以得知,大學生對於共享單車的使用主要是在閒暇時間。

(五)部分人表示不使用

據數據顯示,在不使用理由中,28%的大學生表示不使用的理由是要交押金,24%的人則是網絡狀態差以及其它的一些原因,還有12%的學生則認爲開鎖流程太過繁瑣以及不會騎車。

(六)廣告宣傳是第一途徑

在瞭解途徑這一方面,廣告宣傳是大多數學生認識共享單車的首要途徑,其次纔是經過朋友介紹、路上看到和新聞媒體的報道。由此可以看出,廣告宣傳是當下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一種方式。

(七)低碳環保是最大優勢

根據調查,對於共享單車的優勢大學生認爲低碳環保是最大的,而緩解交通壓力和便捷性則排在第二位,但安全性能方面卻只得到少部分人的認可。從這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共享單車優勢的認知是比較清晰的。

(八)共享單車存在問題顯著

在共享單車目前存在的問題中,大學生反映的最大問題是共享單車亂停亂放,而其次則是車輛閒置和單車損壞無人修理,騎車違反交通規則以及押金退還拖延也在其中佔了很大比重,甚至還存在其他的一些問題。而從上面這些問題可以反映出共享單車在經歷熱潮後漸漸顯現出的一些缺陷,並且亟待解決。

四.結論及建議

透過這次對大學生共享單車使用情況的調查,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共享單車的出現適應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從此次調查可以得知,極大部分學生對於共享單車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需求,尤其在外出遊玩和鍛鍊方面;

2.品牌效應對大學生選擇共享單車有一定的影響。摩拜和ofo單車是衆多品牌中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其中廣告宣傳的影響因素佔較大比重;

3.共享單車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雖然共享單車是出行便捷的交通工具,但隨着單車市場的趨向飽和狀態,其潛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爲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出臺管理共享單車的細則;

2.在大學校園中進行宣傳,給大學生普及文明使用單車的知識;

3.供應商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來投放單車數量,減少過多或過少的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誠信,作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僞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爲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xx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20xx年透過問卷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總計發放了120份問卷進行調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13份。透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瞭解了xx財經大學在校生的誠信狀況。

經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日常大部分時間能做到誠信,認爲人際交往中誠信仍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訪同學中僅有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08%。而在人際交往中,50.9%的同學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誠信,比較看重他人誠信的佔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誠信的同學僅佔了0.7%。

誠信作爲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爲規範,是否誠信影響着人際關係,影響着社會總體的誠信水平。由調查結果可見,目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誠信,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環境,校園風氣等因素影響,仍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誠信,所以在校大學時的誠信水平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一個人是否誠信決定了他和別人交往時是否能夠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調查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很看重或比較看重他人的誠信,說明在如今的社會中,誠信仍然被看作爲評價和選擇一個人的標準。

現狀二:在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同學中,受訪同學中16.8%的同學認爲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很不合適,36.3%表示不太合適,26.1%中立,超過兩成的同學認爲可以理解。而對於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爲,12.0%受訪同學認爲很不合適,14.4%認爲可以理解,27.8%認爲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一樣的,有近一半同學認爲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在受訪同學中有44.9%對考試作弊表示很不合適、堅決反對,29.1%的同學認爲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認爲可以理解。

從數據上看,大學生在學業上誠信狀況很是令人擔憂,這也很可能與大學較自由寬鬆的環境有關,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逐漸變得慵懶,遲到曠課早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持着不以爲然的態度,沒有相應的處罰,學生也大部分認爲這個不涉及誠信的問題。由於大學裏缺乏管束,很多學生在平時都沒好好學習,渾渾噩噩,到期末考時,爲了透過考試,不得不透過抄襲的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有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爲3.89,女生爲4.04,男生的誠信水平顯低於女生。一、二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明顯高於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得分均值爲3.94和,相對高於羣衆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學剛進大學時,還帶着高中時的單純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對變得老油條了,這樣的風氣也漸漸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而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就已經經過一定的篩選,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故而誠信度也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爲誠信在社會中很重要,但認爲當今社會的總體誠信水平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當詢問到誠信在當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時,近九成的同學認爲誠信在社會中是重要的。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爲我國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在一般的。

雖然誠信缺失狀況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爲誠信是很中重要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學生的眼中,我國當前的社會總體的誠信狀況還不令人滿意,可以說是令人擔憂的。我國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佔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得12.96%;在小學就讀的6176人,佔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2】。留守兒童託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佔90%;託付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由於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佔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着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佔28.95%,60~75分佔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佔其總體的54.14%。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願意和老師說心裏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爲什麼會填如此願望(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爲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裏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爲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爲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着偏差,透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裏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鬥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普遍較差。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盲目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於一舉兩得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已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着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爲學習動力,有較高的學習盲目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固然在留守兒童中佔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辯證的。

2、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不聽監護人的(代表人)教導,頂碰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謊騙人,小偷小摸,抽菸、飲酒、打架、罵人………..成爲了“問題兒童”。如逸夫小學二年級學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爺爺監管,但老人對教育孩子已經力不從心。由於長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環境裏,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裏不聽代表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做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扯謊、打架等現象收生;三年級學生謝小兵,由於家庭困難,父母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父親不在他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違反學校校規校紀。

3、教育產品留守兒童心理入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入現心理妨礙。留守兒童由於年齡特徵,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和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透過對部分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佔90%。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一次,有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沉,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級學生羅光英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說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不與同學、老師交流講話。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 42 份,收回有效問卷 31 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 .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 500 800 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 .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 350 450 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 、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 28500 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 8383 . 96 元。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 call 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 .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 300 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飲食費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 90% 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 .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達到 500 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透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經過調查和分析彙總,參考各種文獻,現選取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徵作研究對象,原因有以下兩點:①透過調查瞭解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的現狀,可以發現我們的家庭、學校在學生性格培養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導致積極的社會人格,而哪些又導致消極的人格。

②對目前處在轉型社會中的我國中學生而言,其社會人格同其社會的性質同樣具有過渡特徵,在傳統與現代的人格類型轉換的現階段中透視當代中學生的人格特徵,哪些透視出時代的特色,而哪些還體現出歷史的束縛。

前一點主要出於應用的思考,而後者則偏重於對社會文化變遷的理論思考,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從事調查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方法

對於社會人格的基本界定,我們是這樣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下其一社會羣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爲羣體每個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羣體心理特徵。

這種心理特徵既是社會性的,同時又伴隨價值判斷過程。

社會人格產生於社會行動,是指行動的個人賦予其行動以主觀意義,行爲考慮到他人並在其行動過程中以他人爲目標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 。

而研究中的理論假設則主要採用了類型學的方法,正如後文斯賓塞的尚武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劃分一樣,我們將社會人格分爲傳統與現代的兩種典型,而社會轉型中的中學生社會人格也具有過渡的特徵,即舊的社會形態中的某些社會人格與新的社會形態對某些社會人格的表現同時在當代中學生身上體現,而且正向後者轉化。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將全國所有城市分爲大、中、小三等,然後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了26個城市作研究對象,共計回收中學生答卷275份,經檢查,結果客觀有效,問卷質量高,並採用 spss統計軟件作統計分析,並按照調查工作計劃中確立的指標項目分別作檢驗分析,同時結合圖書館中的人口學資料,作了初步的思考。

下文中,擬從當代中學生對所處環境的態度與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傾向、轉型社會人格結構幾方面具體闡述。

二、社會轉型期中學生對所處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感受和態度

家庭是影響和作用於個體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和行爲方式的主要社會環境之一,我國素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行爲規範、心理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至個性氣質、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據鄭杭生先生所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 ,家庭對個人的社會化的影響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爲習慣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②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個人而言,其作爲感情交流和體驗愛的主要場所無疑較之其他社會環境重要得多,豐富的感情交流對一個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感情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

③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家庭環境中的權威形象和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會化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

基於此,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設計了有關方面的題目,經過初步的統計分析和基於理論的思考,我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頗值得我們思考的。

部分父母老師的德育影響力與子女自身難以協調一致。

在被調查的中學生當中,有70.2%的父母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時能夠作到言傳身教,自身具有示範性作用,這對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有29.8%的父母則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這已是一個不低的比例,事實上,父母親在家庭內的各種行爲所體現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內涵在很大程度上成爲子女的楷模,這在人生觀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兒童中尤爲如此。

父母與子女在家庭裏充當的角色與地位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說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賴者,他對有支配權的一方--父母,會發現自居作用,而子女在這種作用下會追隨和仿效父母,以期將來能成爲父母那樣的人。

當然這種機制的作用有時完全是潛意識的。

最後,我們關注到選擇(d)項誰的都不聽的那一部分學生羣體,這一部分學生佔總體的4.7%。

他們的回答顯明地表現了接近青春期和正處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過他們的回答更趨極端罷了。

叛逆性,這種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徵,本身就是該年齡段人羣的社會人格之一,中學生他們在這一時期特別注意觀察和認識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實現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個人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主動和自信,將不能正確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而在活動出現角色混淆不清的現象。

既然青少年特別注意觀察他人的行爲以利於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時家庭裏父母的教導與學校里老師的教導如果存在價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這種情況目前在我國的確存在:老師作爲傳統的道德訓導者與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價值觀實際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這種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時讓他們無所適從,兼之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發展進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識、科學技術的更替又打破對以往權威和長輩的一味服從,於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視傳統的道德教育,他們就可能誰的都不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