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淮安大運河清浦段濱水景觀調查分析報告

一、城市濱水區概況

淮安大運河清浦段濱水景觀調查分析報告

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爲獨特和重要。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把人工建造的環境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爲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使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二、地理位置及特色

享有“運河之都”美譽的淮安市,其境內大運河清浦段自古以來便承擔着重要的水上交通運輸,現今其周邊有城市的主要道路系統,並有居住的人羣,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大運河濱水景觀在規劃設計時,體現了兼具自然與人工的這一特色,橋的左側主要是碼頭與城市的廣場,而右側則是居住區與工廠,人工味相對較濃一些。

三、大運河濱水景觀分析

(1)、大運河南側橋東,其景觀區無小型的道路來進行引導,有很多遊人自行踩出來的道路,其次是入口處的植物沒有很好的觀賞性,存在景觀(保護)與人(使用性)之間的矛盾。此外,入口處所設立的高壓電線柱,其周圍也並沒有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南側的兩個小型廣場,其供人休憩的石凳,在安排上顯得過於突兀,在夏日無法起到遮陰的效果,廣場的佈置相對也較簡單。

而濱水景觀帶排水溝與護坡的設計處理方式卻值得借鑑,它將排水設計與道路有機結合,塑造了排水溝與小道自成一體的特色,在磚石的鋪設上,則巧妙地運用了聲響原理,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大多數採用的都是一些長勢較好的.鄉土樹種,因此,也達到了一定的預期景觀效果。但在樹種選擇上,還應充分考慮其周邊的大環境,比如一些居住區,工廠的存在(排放廢氣物)等,在這些地方,應儘量種植一些能夠淨化空氣、改善環境,並能吸收有害物質的植物。

(2)、大運河北側,主要是建築羣和船隻停靠站,景觀植物偏少,不作過多分析。

(3)、大運河南側橋西,則多以自然景觀爲主,生態效應較好,周邊的植物也主要用於護坡,且坡度較大,遊人較少,在設計上要注意體現景觀生態性與自然的統一。

四、對比總結

水門橋位於淮安市清河區,它是城市的中心地帶,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其濱水區的設計主要是以林蔭帶結合綠籬的形式,親水性與自然性都較大運河強,而植物也多以梧桐,水杉等行道樹爲主,並結合修剪較爲規則的綠籬,體現了城市綠化的特點。

柴米河位於工學院南園圖書館南面,有三橋分隔,其植物主要採用自然的種植方式,生態性、長勢都較好,但河水水質較差、污染嚴重,且整體景觀相對單薄。柴米河與大運河相比,其兩者本身的自然性都較強,因此,在景觀設計上應多考慮以自然形式爲主,人工爲輔,從而達到生態性與景觀性的協調統一。

五、方案構想與定位

在城市的濱水景觀規劃中,一方面既要考慮其景觀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城市生態的保護,並要求在綜合考慮其生態效應、美學效應、社會效應和藝術品位等協調、統一的基礎上,做到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大運河作爲水上的交通樞紐,其濱水景觀設計主要採用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改進,緊緊圍繞“景觀生態”這一原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