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演講作文

艱苦奮鬥攻難關發言稿

黨員幹部倘若丟掉了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好作風,長了奢靡之氣、享樂之風,就可能陷入腐化的泥潭。下面小編就來分享艱苦奮鬥攻難關發言稿,歡迎閱讀。

艱苦奮鬥攻難關發言稿

艱苦奮鬥攻難關發言稿(一)

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作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我更需繼承併發揚黨的這一優良傳統。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正是靠着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我們黨才一步步壯大,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

透過參加“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我更加深刻認識到,作爲一名黨員,要切實提高敢擔當、有作爲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要始終堅持把學和做統一起來,使之貫穿於學習教育的全過程,要自覺按照黨員的標準規範言行,學好黨章,學好黨規黨紀、學好系列講話,把對黨絕對忠誠時時處處體現在工作和行動上,努力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爲的合格黨員。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首先就必須弘揚艱苦奮鬥的好精神、好作風,在工作中不能拈輕怕重,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阻力便退縮,失去了革命者的那股子幹勁和闖勁。古人常說:“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黨員幹部倘若丟掉了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的好作風,長了奢靡之氣、享樂之風,就可能陷入腐化的泥潭,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今天,我們提倡艱苦奮鬥攻難關,並不是要求黨員幹部重過艱苦生活,而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保持井岡山斗爭時期那種艱苦樸素、崇尚節儉的精神品質,那種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那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真真實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一個讓組織滿意、讓領導省心、讓百姓安心的好乾部。尤其是對我自身而言,我深刻認識到,作爲教育系統的一名網絡機房管理工作者,平時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我一定會在“三嚴三實”精神的感召下,在“兩學一做”教育的指引下,進一步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作爲,特別能吃苦耐勞、特別能戰鬥的網絡管理工作者。

艱苦奮鬥攻難關發言稿(二)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羣衆,首站就是井岡山。他深入這個革命老區,向羣衆問寒問暖,給老區羣衆送去年貨,詢問革命老區發展情況,深深祝福這個爲人民共和國誕生作出重要貢獻的革命老區發展得更好。在考察慰問中,總書記強調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爲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羣衆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總書記的這一教誨落地有聲,意味深長。

——堅定執着追理想。理想信念是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中國共產黨打天下坐天下,就是要始終踐行爲了人民能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的理想。

在革命戰爭年代,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了一大批革命志士能夠拋頭顱灑熱血,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砥礪前行。據當時的史料記載,井岡山的鬥爭是在敵我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處於白色勢力四面包圍之中進行的。面對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敗。國民黨新軍閥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進行血腥鎮壓的極爲嚴酷的形勢和險惡的生存環境,是什麼力量支撐着根據地軍民同敵人作鬥爭?正是共產主義的理想和革命必勝的信念,使根據地軍民堅定了爲工農階級利益而戰的決心,點燃井岡山的星星之火,讓革命的理想火種燎原了全國。

井岡山斗爭的歷史證明,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沒有井岡山革命道理的開闢,這正是井岡山精神內涵的根本所在。在和平建設年代,環境大爲改善,但理想信念卻時刻不能丟,共產主義理想並不是空中之物,在今天就是人民羣衆能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但在各種思潮氾濫,各種誘惑紛擾面前,黨員幹部很容易受到思想幹擾,喪失篤定精神,就更應當執着地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將理想信念作爲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並轉化爲對奮鬥目標的執着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無論“行程萬里”,但始終能“不忘初心”。

——實事求是闖新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斗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涵。面對改革發展的今天,更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善於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

中國革命走什麼樣道路,在馬克思、列寧的著作裏找不到現成的答案。我們黨在"八七"會議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模式,把工作重點放在城市,企圖透過中心城市的總暴動,達到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目的。但最終失敗了。在曲折和逆境面前。毛澤東同志不灰心,不氣餒,以革命事業爲重,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國內外形勢,下決心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工農武裝割據",制定出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方針政策,在實踐中開始摸索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成功地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到農村的轉移。這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勇於開拓進取的成功範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因此,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這種精神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光輝,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手培育,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昇華而成的。

今天,我們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都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必須始終根據世情、國情、黨情,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照搬照套別人的經驗是沒有出路的,這已經爲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所證明。當前國際輿論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選擇剖有微詞,甚至還有“空頭陷阱”混淆視聽,這就要求我們在認準了道路後,一定要穩住陣腳,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畏浮雲遮望眼,大膽走自己的路,並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闢屬於中國自己的光輝前景。

——艱苦奮鬥攻難關。艱苦奮鬥精神是當年井岡山軍民不爲任何艱難困苦所嚇倒的生動寫照。在今天的改革創業時期,更需要保持艱苦奮鬥本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

井岡山革命時期,在紅軍中流傳着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這既是當時紅軍生活的真實寫照,又反映了他們的革命樂觀精神。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不僅對井岡山根據地在軍事上"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嚴密封鎖。爲了解決紅軍的給養,安定羣衆的生活,鞏固紅色政權,邊界黨組織領導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進行了有效的經濟鬥爭和經濟建設。黨員幹部能吃苦在前,勞動在前。比如,在井岡山時期,艱苦卓絕,物資何其匱乏,毛主席卻將新領的棉衣贈予貧農禦寒,自己只穿兩層單衣;朱總司令與戰士們一同挑柴擔米,“朱德的扁擔”至今被人銘記。正是領袖與普通軍民能夠同甘共苦,才確保了“紅色政權能夠存在”,也才穩定了軍心民心,也穩住了革命根據地的火種。一定意義上說,撐起革命火種的就是這一股同甘共苦、堅忍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今天改革創業、創新發展的新時期,我們依然需要保持艱苦奮鬥本色,尤其黨員幹部,必須能逢事想在前面、幹在實處,關鍵時刻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儘管環境和形勢變了,但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忘,廉潔奉公的情操不能丟,對照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許多黨員幹部漏出”皮袍下的‘小’來“的確要有更多的反省和慎獨精神,更不用說在要在啃改革“硬骨頭”、趟改革“深水區”面前,那些“不作爲、不擔當”的幹部,離黨和人民羣衆要求差距何等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