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趣事作文

牛頓的童年趣事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牛頓的童年趣事

牛頓的童年趣事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家裏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牛頓並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爲止。

牛頓小時候家裏很窮,他父親早就病逝,牛頓和母親相依爲命,過着清苦的生活。十四歲那年,因家裏實在拿不出錢,牛頓中途退學了。

退學以後,他的心思仍然停留在數學書上。一天,母親叫他騎馬到山裏辦事。他扛着馬鞍到馬棚去牽馬,這時他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當他把馬牽出來後,突然想起了解題的一種方法,他未牽着馬,卻扛着馬鞍一邊跑一邊思考。到達山頂後,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又想出來了,而馬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只有馬鞍還在肩上。

牛頓小時候性格內向,心靈手巧,但是在校成績卻很差。他後來媽媽改嫁了,他跟着外婆生活。外婆發現牛頓很聰明,會發明很多工具,比如:小風車、小城堡等等,他都放在他的小作坊裏。牛頓雖然會做風車、風箏等東西,但是在學校的每次考試都是劣等,因此常常挨老師的鞭子。一次,牛頓做了一個風車,一有風,風車就飛快地轉起來,牛頓想:能不能讓風車沒有風也會轉動呢?他一直在思考。後來,他用小白鼠踩圓籠,使風車不斷的轉動。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峯。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紮紮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爲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颳着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着,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爲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着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着。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爲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爲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祕訣,唯有勤奮而已。”

牛頓的趣事

1642年的聖誕節前夜,在英格蘭林肯郡沃爾斯索浦的一個農民家庭裏,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雙親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爲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活到了85歲的高齡。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從此牛頓便由外祖母撫養。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牛頓才得以回到母親身邊。12歲時進入中學。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啓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摺疊式提燈等等。藥劑師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風車,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也製造了一架小風車。推動他的風車轉動的,不是風,而是動物。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於是帶動輪子不停的轉動。他還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種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牀。

後來,迫於生活壓力,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但牛頓對務農並不感興趣,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每次,母親叫他同她的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他發現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一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着書本上的營養。他寫了一首題爲《三頂冠冕》的詩,表達了他爲實現獻身科學的理想而甘願承受痛苦的態度: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他如同腳下的塵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場空虛;

可是現在我愉快的歡迎一頂荊棘冠冕,

儘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現,

它充滿着幸福,永恆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