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司馬遷祠一日遊作文

司馬遷祠位於陝西省韓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俗稱司馬廟,是爲紀念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而建的祠墓。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司馬遷祠一日遊作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司馬遷祠一日遊作文

行走在韓城,廟宇樓閣,行宮故居,歷史古蹟跡衆多,蒼松古柏也散發着古樸典雅的氣息,耐人尋味,而我總以爲它的厚重,源於司馬遷。但凡來韓城的人,是絕不會錯過遊司馬祠的。

從韓城芝川鎮向東,沿着一條寬闊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過兩邊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聳立,上面翠柏茂松、鬱鬱蔥蔥,若隱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環抱之中。

走過芝秀古橋,一座高大的磚木牌坊映現眼前,遒勁有力的“漢太史司馬祠”幾個大字熠熠生輝,踩着青石鋪砌的進山之路,踏上十幾個臺階,便是正門,門匾一行隸書“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字型格調清雅,氣息高華。進入大門,青石鋪砌的小徑,迤邐蛇行,直通山頂。道旁青松挺拔,聳入蒼穹,鬆間的山雀清脆的鳴叫給山上帶來一片靜謐。

登上小坡,眼前頓然開闊,一座宏大的祠堂橫亙眼前,走近細瞧,上有“漢草書司馬遷格言警句展室”的門匾,房檐周圍紅漆駁落,參差不齊,顯示出風雨滄桑,進入寬敞的展廳內,一座座散發着筆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環視碑石,兀然林立,但見書體或雄渾奔放,氣吞萬里,或風行雨散,潤色生花,或大鵬摶風,長鯨噴浪;或懸崖墜石,驚電遺光,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自己的行跡,留下了那一份對史聖的留戀和敬仰。回想細構“網羅天下放佚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裏會想到身後的榮耀和高貴。蒼蒼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黃河啊!孕育了這樣一位驚世奇才!

走過“高山仰止”的磚木牌坊,極目仰望,巍峨莊嚴的司馬祠卓然屹立於韓奕坡上,松柏環抱,一片蒼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來仰慕者攀登的足跡,經“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級,石級共九十九級,猶如一條長龍,蜿蜒伸入山頂。拾級而上;但覺山勢峭拔,眼界開闊,回望身後,但見黃河遠去,川源如畫。這超越了人世萬物,獨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佇立在時間的年輪裏,默默地向人們傾訴着什麼?

飽經風雨剝蝕的“河山之陽”巍然聳立,過此,再上九個臺階,便是被韓城人民譽爲“太史高墳”的司馬祠。走進祠堂,但見“祠宇堂堂,坊榜將將”,院中古柏參天,花木競秀,鬆間鳥鳴啾啾,一片幽靜。“史聖千秋”四個大字赫然入目,兩旁楹聯“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史記照塵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馬遷坐像,長鬚飄拂,雙目炯炯,剛毅凜然,顯示出不凡的抱負和胸懷,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後人對他的緬懷和評價,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詩評最最佳。詩云:“龍門有靈秀,鍾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鋮,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這首詩高度評價了司馬遷一生的功績,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對《史記》的高度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墓由青磚鑲砌,上嵌有八卦磚雕,據傳爲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頂有一株千年古柏,蒼勁盤桓。如巨掌撐天,柏上鳴雀跳躍,叫聲淒涼,似在嘆惋那一段悽美的歷史,墓旁也是古柏環繞,濃廕庇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樹,與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隨後,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撰寫的《夢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餘刺同州,夜靜坐於西廳。若有若無,猶夢猶醒,見一女子高髫盛妝,泣渭餘曰:“妾漢太史司馬遷之侍妾也,趙之平原人,姓隨名清娛。年十七事遷,因遷周遊名山,攜妾至此。會遷有事去京,妾縞居於同,後遷故,妾亦憂傷尋故,葬於長樂亭之西。天帝憫妾未盡天年,遂司此土。代異時移,誰爲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將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銘墓,以垂不朽。餘感悟銘之。銘曰:“嗟爾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終厥志。百千億年,血食於斯。”可惜,如此珍貴的碑拓卻沒有流傳,這段悽美的《夢碑》故事卻把人們的神思帶到了那悠遠的時空,讓人們爲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灑一掬同情之淚,更爲史公那犧牲許多的悲劇人生而嘆惋憐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異的柏樹與《夢碑》故事聯繫起來,莫非是隨清娛精誠所至,感而有靈吧?鑑於此,故隨行賦詩一首以示紀念:

蒼蒼梁山,鬱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傳兮。

悠悠居水,悽悽嚶鳴。

清娛之志,感而有靈。

我們一行下山,已是夕陽西下,眺望身後,已是一片蒼翠和輝煌。

篇二:司馬遷祠一日遊作文

最早知道司馬遷的名字,是在上小學背誦“老三篇”的時候:“中國古代有個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中學課本里,學了他寫的陳涉起義、鴻門宴的故事,能記住的話是“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印象較深的人名字是劉邦、項羽、張良、樊噲、范增、項莊們。到了成年,讀了他的《報任少卿書》,想象到了什麼叫人生的血和淚。直到最近隨着人流走進陝西韓城的司馬遷祠,聽了導遊小姐的講解,一個“不完整”的司馬遷卻讓人十分沉重起來。

據導遊小姐講,祠內的衣冠冢爲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圓形的墓頂是蒙古人的習俗,司馬遷真正葬於何處尚不清楚。墓祠附近有個徐村(即徐字拆開爲司馬遷“餘下的兩家人”),徐村住的“同”(“司”字左邊加一豎)、“馮”(“馬”字左邊加兩點)二姓,相傳爲司馬遷的後人。從上世紀的1963年上溯到司馬遷去世,同、馮兩姓不通婚。他們用這種嚴格的習俗提醒後人,他們都是司馬遷的子孫,他們是一家人。

回來查查有關幾種資料,對司馬遷的出生日期,一說爲公元前145年,一說爲約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對於卒年,一說爲“公元前87年?”,有的乾脆用“?”。同爲史學家,比司馬遷出生略晚的班固,有確切的生卒日期;同爲文學家,司馬相如比司馬遷出生略早,也有確切的生卒日期。由此可知,司馬遷是在無聲無息中悄悄離開人世的。死後仍然蒙羞,沒有哪個人願意再提起他,甚至連他的後人也不敢再公開以“司馬”爲姓。司馬遷38歲繼父職爲太史令,47歲時因李陵事下獄,受宮刑。47歲這個年齡,在西漢時期應該是子孫滿堂了──沒有資料記載司馬遷是絕後的。可見,對司馬遷的宮刑不僅連累到了當時與他有關的人員,而且殃及到了他的後人。

按照不很準確地推算,忽必烈定國號爲元,距司馬遷去世已有1300多年了。其間,兩晉、南北朝,國家四分五裂,戰爭連綿不斷,隋朝短命,不提也罷;後邊常爲人稱道的'盛唐、大宋也似乎把司馬遷給遺忘了,這修墓的善舉卻讓少數民族統治者來做了。漢武帝不僅要消滅司馬遷的肉體,而且還要消滅他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目的是達到了,這1300多年就是明證。受過宮刑的人,彷彿得了什麼可怕的傳染病似的,誰都不願與之爲伍,更不要說修祠建墓。僅此而言,蒙古人比漢人統治者倒顯得還更強健些。

漢武帝出生、駕崩的日期,記載自然詳盡有加。陝西興平,他的墳墓象一座小山,屍骨想來也安然無恙。這與司馬遷的生前“身殘處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語)、死而不知葬身之地相比,是何等風光。然而,中國皇帝有的是,司馬遷卻只有一個。有的人墳墓挺大,可不久便被人遺忘(或許還被能盜墓賊所惦記);有的人死後沒有墳墓,許多年後,人們卻爲他修建了墳墓。有的墳墓僅供遊覽,有的墳墓卻作瞻仰。這恐怕是漢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吧。

站在漢武帝陵前,放眼望去,眼前就是一座土山,往昔印象中的那點“雄才大略”,早已蕩然無存。低首徘徊在那圓頂的司馬遷衣冠冢前,《史記》彷彿一頁一頁向我們翻開,已翻了2000多年;2000年以後,還將繼續翻下去。他沒有完整甚至斷斷續續的履歷,這不影響他的偉大。他沒有留下屍骨,人們用《史記》爲他塑了金身。他的後人隱姓埋名,中華兒女誰不因他而驕傲?

篇三:司馬遷祠一日遊作文

去司馬遷陵墓,也是出於朋友的邀請,自駕車去的。在韓城市,一路上的景色很秀美,山攀巖而上,山間雲霧繚繞。剛到了地方也快2點了,吃了飯我們跟着一個旅遊團隊開始遊行。

司馬遷西漢夏陽人,於武帝元封年間任太史令,著有我國第一部傳記體史書,後稱《史記》司馬遷墓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南。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裏距禹鑑龍門不遠,是太史公的故里。墓背依梁山,面臨芝水,建築於地勢高暢、林木茂密的黃土崗阜之上。墓地與司馬遷祠相連。在崗阜至高處。墓用磚砌成圓形寶頂,頂上植有古柏枝丫虯勁,濃密青翠,爲宋元所築衣冠冢。坡下臺地上築有寢宮、享堂和配殿,四周築成帶雉堞的高牆,如城似堡,道路蜿蜒而下。於此,踞高臨下,極目千里,雄偉壯觀。

這天的天氣還是很好的,不是那麼熱,山很宏偉。遊人也很多,那些古建築保留的也很完整,也許也整修過。青瓦白牆也很乾淨,我很喜歡這裏的建築風格。

到了司馬遷墓時,首先是個院子前立着一個碑可有“司馬遷墓和祠”的字樣,上面還有國家保護局刻得文物保護單位字樣。院子外邊的地都是用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石頭鋪成的。不過很乾淨,臺階也很乾淨,這裏的松樹很多,園內基本上都是松樹,很綠很綠的,裏面的人很多。我喜歡祠內的院子綠化帶旁的一匹石馬,我們還站在旁邊拍照作紀念,那匹馬神態安詳,背上還有主人留下的坐墊,馬的脖子上的毛一縷縷的很整齊,這可是雕出來的。繮繩越過鼻樑一直到馬背上,坐墊上的花紋清晰可見,四角的花紋對稱且好看。雖然馬脖頸處有裂痕,這也不影響這匹馬的美觀。

園內各個古建築都保持的很全,古建築的風格完全是古代建築,加上現代的維修和加工,可謂是雅俗共賞的結合。不管是門檐上,房頂樑柱還有瓦上,園內柱頭的建築都有精雕細磨的刻畫,對稱美觀。

從側門最上面往下看,遠處的高速鐵路作爲慈安的背景,遠處的田園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一種田園生活的意境。

在裏面的院內我見到了司馬遷的雕塑,他站在一個石碑上面,衣冠整齊,神態莊嚴,目射前方,好似在看什麼東西。他的腳下是這塊生機勃勃的沃土,也許他還不知道從古到今人們都在祭奠這位偉大的史學家。他對成就一直激勵着我們這輩人。

最後是從一個側門出來的,每口不遠處有賣很多古玩意的東西,其實我是不太喜歡這些東西。回望時讓我瞧見了這麼一個特寫。看看圖片就知道了,屋頂的瓦上色彩繽紛,雕刻的的好像是各異神態的龍。美觀,莊重,生動,立體感很強,彷彿那就是隻鮮活生命。給人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它肯定有着我不知道歷史記載,它的光輝故事將會隨着歷史永垂不朽。

今天的收穫很多,感觸很多,只感到這位偉大的史學家是在了不起!到了下午時分在夕陽的餘暉下,我看到這片美麗的地方輕輕的被大自然披上了薄薄一層金莎,美麗極了,最後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來。